- 相关推荐
鸟类并非起源于爬行类,侯连海也支持我
“鸟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变成型”。是英国科学家赫胥黎于1870年提出的著名假说。一百多年来,没有人能拿出可信的证据证明或者驳倒这一观点,但是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书籍在提到鸟类起源问题时均认同这一观点,似乎它已经没有证明的必要了。1999年,一个无聊的中国人证明了这一观点,他的名字叫季强,时任职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关于此事,《青年博览》杂志报道说:季强博士于1996年敏锐地发现一具从我国辽宁省西部出土的恐龙化石上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竟然具备桡骨构造和相当于原始鸟类羽毛组织的纤维状皮肤衍生物——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于是他把那只小型兽脚类恐龙和其它普通小型兽脚类恐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那只小型兽脚类恐龙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最早的过渡性生物的结论。
这个结论认定那只小型兽脚类恐龙兼具“恐龙”和“鸟类”的双重身份,所以作为它的发现者,季强决定把它命名为“中华龙鸟”。季强宣称: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证明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提出的“鸟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变成型。”的假说是真理,并说,中华龙鸟是最早最原始的鸟类,它们是鸟类真正的祖先(此前人们认为德国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谬论,谬论!季强关于中华龙鸟的理论分析连同赫胥黎的假说都是谬论!
前肢(即翅膀)是飞鸟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说:凡是飞鸟,其前肢重量必定大于后肢重量。但是根据中华龙鸟以及其它不计其数的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判断,它们的前肢重量仅相当于后脚重量的1/2到1/3,这就是说,即使这些兽脚类恐龙的前肢瞬间成型地演化为飞鸟的翅膀,它们也不可能成为飞鸟中的一员。它们若要向飞鸟演化必须想办法使前肢重量大于后肢重量,也就是说,它们必须在保持后肢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增大前肢重量,或者在保持前肢重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减轻后肢重量。对兽脚类恐龙而言,前肢重量增大或者后肢重量减轻意味着什么,请看下式:
躯体重量=前肢重量+后肢重量+躯干重量
后肢力量=后肢重量×躯体重量
奔跑速度=后肢力量÷躯体重量
可以看出:兽脚类恐龙如果前肢重量增大或者后肢重量减轻,其奔跑速度将减慢,也就是说,如果它是肉食性恐龙那么将被饿死;如果它是植食性恐龙那么将被捕食。对兽脚类恐龙而言,能引起前肢重量增大的性状和能引起后肢重量减轻的性状是不利性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已明确指出:在自然界中,生物体的不利性状的逐代积累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兽脚类恐龙不可能向飞鸟演化。那么飞鸟会不会是由其它兽脚类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呢?当然不会,因为前面的三个等式适用于一切兽脚类爬行动物。从来没有人怀疑鸟类起源于某些四条腿的家伙,理由不言而喻。总之,凡是爬行动物都不可能向飞鸟演化。
中华龙鸟这种兼具“恐龙”和“鸟类”双重身份的动物的化石的发现很直观地证明了“恐龙和鸟类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的说法。既然恐龙不可能向飞鸟演化,而恐龙和鸟类存在亲缘关系又是不驳的事实,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恐龙由飞鸟演化成型。这就是说,早在地球上出现恐龙之前,原始飞鸟就已经大量出现了。
以上文字不好理解,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来回答“鸟和恐龙谁是祖先”这一问题。
生物进化学说中除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用进废退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年)根据自己在动植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心得而创立的。它的中心内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变化了,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则由于不用而退化,这些变化了的性状能够遗传。按照这个学说的观点:如果某些恐龙的前肢由于基因突变演变为尚不能飞翔的翅膀(恐龙的前肢瞬间演变为可以飞翔的翅膀的情况不能取信于人),既然不能飞翔,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使用翅膀(翅膀的主要用途是飞翔),所以说,恐龙不会向飞鸟演化。可是飞鸟被迫着陆(由于体重膨胀、产生残翅变异等原因)后,后肢无疑成为主要运动器官,所以后肢会越来越强健,而前肢则因用以支撑身体和闲置的不同而有两种命运。
请问,在确定恐龙和鸟类存在亲缘关系的情况下,您认为哪一种演化须序更具说服力呀?
【鸟类并非起源于爬行类,侯连海也支持我】相关文章:
也谈《论语》的得名05-30
crm中的决策支持系统与贸易智能02-23
新媒体支持下广告设计的特征与变化11-29
适应实时多任务的微控制器高效指令支持05-29
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08-21
也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艺术论文05-11
理工类开题报告10-12
哲学类硕士论文提纲06-03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特色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