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现代贸易银行风险治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3-03-22 08:55:47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内部审计在现代贸易银行风险治理中的作用

「本文摘要」随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治理体制成为摆在每个贸易银行眼前的重要课题,而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与评价机制,在风险治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履行和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治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现代贸易银行转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和提升审计价值实现增值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治理的关系及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风险治理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治理体制成为摆在每个贸易银行眼前的重要课题,而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与评价机制,在现代企业风险治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履行和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治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现代贸易银行转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和提升审计价值实现增值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治理的关系及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风险治理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治理的关系  风险是指发生对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的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衡量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风险治理是指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治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可见,风险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的一项主要,为了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企业治理层应当确保企业中存在良好的风险治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  内审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视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正当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风险治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职员对风险治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风险治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国际注册内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描述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进步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来对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步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并且指出“内部审计应该就治理层的风险治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可见,国际先进内审理念已明确将风险治理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现代内部审计的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风险治理和公司治理层次上,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  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与风险治理有了明确的结合点——风险治理审计。风险治理审计是在帐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职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审计手段,、判定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谋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2005年5月1日中国内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治理审计”,风险治理审计作为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内容正式步进我国内审领域。  因此,作为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与风险治理的联系日趋紧密。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企业治理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内部治理的延伸;风险治理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负有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责任。风险治理作为治理层一项关键责任,企业治理层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部审计师则有职责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分进行风险治理,在改善治理层的风险治理流程效果和效率方面进行检查、评价、报告和提出审计建议,帮助识别、评价和实施风险治理方法和控制。内部审计和风险治理在企业中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二、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治理中的作用  在风险治理审计中,风险治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风险,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一)内部审计将风险治理纳进审计范畴,有助于实现企业全面工作和总体目标的实现。  现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风险日益增大,减少面临的风险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关键。内部审计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促进建立风险治理过程,通过内控制度的评价,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改进风险治理与控制体系,提请治理层关注风险,从而完善企业治理,转化负面风险,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终极实现企业目标。  对企业而言,对风险识别、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企业本身是多个部分的集合,各业务部分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决定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相对超脱地获得企业内部控制、经营治理活动及风险治理等方面的信息,向治理层提供创造性思维,提出科学公道的建议,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  所以无论是从全局工作还是实现总体目标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都有职责融进风险治理。内部审计将风险治理纳进审计范畴,对实现企业全面工作和总体目标将发挥及大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和与企业一体性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对企业风险的揭示更正确更有效。  从企业内部看,现代企业建立了各级风险治理组织层次,包括风险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部分、专职风险监管部分。但风险监管部分往往做为一个职能部分隶属于各级治理层,不具有独立性,其意见有时会屈服于治理当局的压力,这使得风险治理部分的作用受到限制。在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部分独立于治理部分,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构架中,内部审计往往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送给董事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更具权威性。  从企业外部看,外部审计从独立、客观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复核,经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影响到企业风险治理。但他们更多地围绕企业报表的正当、公允、一贯性开展工作,对企业治理环境和运作过程不十分熟悉,决定其提供的风险治理服务不能做到贴近内部治理,不能对企业风险治理的有效性负责。而内部审计部分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在风险治理方面拥有外部审计师无可相比的上风。他们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进经营治理过程和行为,在业务经营、财务治理、用度控制等各方面查找并防范风险,通过内部视角,敏锐观察经营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风险因素,快速传递治理中存在的缺陷或失败,促使董事会和高级治理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纠正不当行为。  (三)风险因素始终贯串于内部审计的整个审计程序,使内部审计成为风险控制程序的重要补充。  内部审计职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风险因素,公道整合审计资源,警惕可能目标、运营和资源的重大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阶段,将风险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整个审计过程贯串对风险的关注,充分考虑风险治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具体讲,在审计计划阶段,内部审计应该考虑活动存在的风险,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按照风险大小分配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阶段中,审计通过检查、评价风险治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发现风险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审计报告阶段,对风险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对风险治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协助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治理的和控制措施。  三、内部审计如何参与现代企业风险治理  内部审计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参与企业风险治理,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充分性、适当性、有效性,来识别、报告潜伏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同时通过落实审计建议督促企业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审查和评价企业风险识别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风险识别是治理层的职责,主要是根据企业的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等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类内、外部风险。是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伏的各类内、外部风险加以判定、回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风险进行定性。  内部审计职员通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来源于国家法规及政策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的快速、行业竞争、资源及市场变化、灾难及意外损失等。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来源于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组织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治理的局限性、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组织职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内部审计部分要关注企业已识别风险的完整性,即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这就需要内部审计职员也要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审查和评价企业对风险识别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内部审计熟悉公司的经营治理过程,以风险敏感性为出发点开展工作,有效识别风险,从潜伏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来检查风险,收集、整理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以形成风险列表。内部审计通常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有:财务和经营信息不足而导致决策错误;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顾客不满足,企业信誉受损等。  (二)审查和评价企业风险评估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风险评估主要应用各种治理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终极定量估计风险大小。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每个风险要素的影响大小,一般是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公式:风险值=风险概率×风险影响,出风险值。  内部审计部分在审查和评价企业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为了更好地审查和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内部审计职员应当充分了解和把握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定性方法,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指运用数目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内部审计部分和内部审计师要对已有的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恰当,对不恰当的评估予以更正。风险分析中,审计师不仅要关注风险的数目方面,还要关注风险的属性方面或其承载价值的后果。同时,内部审计职员应当对治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以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审查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相关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治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本钱效益的考核与衡量及其他因素。内部审计职员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分或职员的意见,以进步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三)审查和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风险应对是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完成了风险评估后,确定存在的风险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排列出风险的优先级,就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作出的风险应对措檀越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回避,是指采取措施避免进行可产生风险的活动;二是接受,是指由于风险已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因而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三是降低,是指采取适当措施将风险降低到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是分担,是指采取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组织或保险机构。  内部审计职员在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治理特点;三是本钱效益的考核与衡量。内部审计职员对有关部分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审查,对于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部分和内部审计职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协助完善风险反应方案,以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治理,降低风险损失。  (四)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对风险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控。  企业风险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有可能会增大或者减小。因此,需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因素的出现或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风险监控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其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其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往。随着现代化科技技术在内部审计部分的广泛应用,非现场审计正在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贸易银行化、化发展迅速,数据集中程度较高,基本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业务处理系统,在业务处理系统和治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审计接口,建立各项业务数据资料库,使内部审计部分适时开展动态的日常非现场监测成为可能。审计职员可以通过数据接口适时对各业务开展动态的非现场审计监测,获得审计线索;同时,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工具和软件程序,可以扩大抽样范围、进步分析速度和评估的正确率,从而极大地进步审计监测履盖面和监测效率。

【内部审计在现代贸易银行风险治理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精选9篇)05-17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06-07

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08-28

内部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探讨的论文08-23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精选7篇)04-26

论现代审计学的风险概念体系06-05

国际贸易中无单放货风险06-10

内部审计论文02-13

人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04-12

内部审计与ERP初探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