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际审计准则: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时间:2023-03-23 13:48:06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国际审计准则: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围绕如何进步审计职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要求从审计2004年12月15日或之后开始的期间财务报表起,执行新风险准则及相应修订发布的其他准则。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与以前准则相比有重大实质性变化,在新的准则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职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在旧准则中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从上看该模型并无不妥,但实务操纵难度很大。改变后的审计风险模型让审计职员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职员需要实施审计程序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是如何改进审计风险的评估呢?

  公道评估审计风险的重要性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防止或发现报表出现重大错报和漏报,一共设置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重大错报风险是由于第一道防线没把好关,指会计处理过程、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的重大错误的风险。检查风险是由于第二道防线没把好关,是指审计职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没有检查出错误的风险。根据上述,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不同程度地决定着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审计风险模型中,审计职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注册会计师对其无能为力,只能对其水平进行评估,以便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在审计风险确定的情况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必须扩大审计范围,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期看水平,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要想达到期看的审计风险水平并尽可能节约审计本钱,一是要公道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设计公道的审计程序。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过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过低,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会过多,固然可以达到期看的审计风险水平,但会造成审计本钱的浪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过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过高,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会过少,固然可以降低审计本钱,但难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期看水平。二是要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切实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以,公道评估审计风险对于注册会计师节约审计本钱并保证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新准则明确要求审计工作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出发点和导向,这样就捉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有助于引导注册会计师牢牢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终极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如何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

  第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目的是为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治理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尤其要对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进行深进调查了解。主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银行账户以及治理职员的控制意识、预算和财务计划等各种治理措施。其次,从内部控制审计进手,寻找薄弱环节。内部控制审计是进行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内部控制的形成和,导致审计工作转向依靠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应减少了对业务和会计记录的审核数目。换句话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越好,会计记录和有关资料越可信,可依靠的程度越高,重大错报的风险就越低。

  第二,控制测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目的是为了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和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并据此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健全性测试,简单地说就是看内部制度是否完善,有无漏洞。第二步是符合性测试,就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测试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运行与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的程序,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可见,制度的完善并不即是执行有力,因此这一步才是内控测试的关键,也是审计职员寻找薄弱环节的关键。符合性测试一般采用抽样方法进行,通常着重于那些最轻易失控的业务环节和那些最可能发生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关键业务领域。

  第三,实质性测试,检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测试是针对交易业务、账户余额、列报和表露而言的,其测试目的是确定报表项目的正当性、恰当性与一致性,因而实质性测试目标与审计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笔者将实质性测试一般目标概括为七个方面:(1)完整性,所有资产、负债及其他交易事项都已进帐。(2)真实性,在特定某一时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确实存在;在会计期间内,所记录的交易事项确实发生。(3)

【新国际审计准则: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相关文章:

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06-01

审计有风险准则来导航-中国注协对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06-02

论文:论新审计准则中的审计理念革新05-15

解读新审计准则中的初步业务活动04-11

浅谈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05-10

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论文(精选5篇)05-12

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08-28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08-26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06-07

浅谈中外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