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风险防范

时间:2024-09-28 16:05:30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风险防范

摘 要:文章对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成因进行了,并对如何进步抗风险的意识与能力,谈了自己的熟悉。  风险就是意味着承担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是时刻伴随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的。责任有大小,有轻重:可能是一方,也可能是双方的: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集体。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熟悉一下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以便于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地规避这些风险,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风险成因分析  就风险成因而言,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1.内因风险。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内部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1)组织工作欠完善。如在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时,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与实际投进审计的气力不相当,技术气力配备有时出现捉襟见肘,经常只能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审计,没能认真地坐下来审好每个出进点、每本账册、每一个内控制度。(2)实施程序欠条理。由于审计的较为复杂,头绪多,工作点分散,涉及面广,所以在实际工作的安排中,出现不能公道分配审计气力,抓不住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要害等题目,在使用审计方式和的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不能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地域等空间内最大限度往落实和查清实际题目。(3)审计过程欠严厉。在审计过程中,对题目的看法有一定的出进时,更多地服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职员的解释。在对部分题目的调查中,由于情况的特殊性,难以适应情况的变化,思想预备不充分,给审计工作留下了一定的隐患和后遗症。(4)题目定性不正确。如任期内,由前任遗留下来的题目在本期内没有进一步得到改进或解决,后任领导又难以认可。(5)收集证据不充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经常对一些题目的熟悉与确定上使用固有模式,也就是经验式的主观臆断,在对题目的知认上出现偏差。其次,对证据收集的筛选不认真,不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找到题目的关键所在。形成证据一大堆,有用的未几,或由于能力的原因,不能从这些证据中找出有实质性的证据,终极对题目的处理不痛不痒缺乏可信度,无形中埋下了审计风险。(6)文字材料欠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终极要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来反映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的经济责任与经营成果。文字材料不规范,格式条理不清,说明题目不正确,语序不通顺,表述不达意,运用规范文字的正确率不高,审计结果的定性语言尽对化或语言含糊、不明晰、不简明等。(7)后续复核不严谨。后续审计工作是前期工作的延续,是对审计结果的自查和二次确认,也是为尽可能减少由于审计工作不完善而带来审计风险而采取的拾遗补缺的重要手段。(8)业务水平不过关。审计风险不问可知。(9)运用不确当。未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法律的层次性、延续性、时效性之间的关系,导致在处理和评价题目时用法不当,产生风险。(10)素质不过硬等。  2.外因风险。也就是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背景风险。它包括:(1)被审计单位关系的复杂性,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社会着名度、社会贡献、社会效应、社会权重等。(2)被审计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的特殊性。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审计职员也不是全能,也有很多知识面缺陷。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对于审计职员而言是个实实在在的题目。(3)被审计单位经营性质和产权性质的明确性。(4)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的隐蔽性。账务处理的技术程度的高低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技术上的处理总有一个目的,那就为了隐瞒事实的***。只要是不正当分歧规的技术处理都会露出一定的破绽。就看审计职员有没有练就一双火眼。(5)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严厉性。如是否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是否由它的投资者来做出经营决策和实行经营治理,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程序是否严格、清楚、有条理,加进WTO,对一些外向型的企业,其内部治理上是否按照ISO9001国际治理标准来设置和严格的执行。(6)被审计单位与内部交易的关联风险。如与母公司或与子公司单位之间交易的关联性。(7)被审计单位与相关经济单位之间交易的正常性。(8)经营过程中,时间跨度上出现的政策性的变化。(9)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如何界定。这就涉及到经济责任的回属,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终极人格化,即终极是要落实到人头上。  二、进步抗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风险的存在并不可怕,而无风险防范的意识与对策更为可怕。因而我们须在这几方面加大审计核查的力度,有效进步抗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写出审计报告。  1.审前调查,猜测风险。审前调查应当重点了解被审计对象的性质、治理体制、机构设置、职员编制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资产监视治理关系;单位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财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往接受审计检查情况等。对被审计对象首先有个大体的了解与印象,初步判定审计工作的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范围、回避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限定在审计所规定的范围和之内。对在审计中未涉及到或固然已涉及到、但未获得充分证据的事项,要说明情况,据理回避。对审计对象评价标准不清楚或没有明确评价标准,且可能造成被审计人的责任难以分清的事项,则不能随意做出。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事项则不做出任何评价。  3.理清责任、减少风险。在审计中,经常出现经济责任区分,由于区分不清,引发争议的可能性也就在所难免,审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所以,审计中要客观公正地区分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明确功过是非,分清责任得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理清前任与继任者的责任;区分主观与客观;定性个人与集体;明确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查清故意与过失责任;明晰功过与是非。  4.把握关键、控制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很多,这样就必须理出一条主线,即紧扣重点:收支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其真实、正当、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治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内控制度的设置健全及执行情况;被审计职员的廉洁自律情况等。  5.公正评价、防范风险。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被审计人的前途,所以审计职员在终极做出的审计结果一定要公正、客观,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袒护一件事。在审计报告中用词一定要正确、严谨、规范。必须用数据和事实来说明。对查出的题目进行正确定性并提出公道恰当的处理处罚意见,是审计终极定性的关键。  6.征求意见、化解风险。征求意见,是化解风险的一条规定。审计报告形成后,审计职员一定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意见,充分听取被审计的单位或个人对审计结果的意见和解释,必要时要对审计报告中有出进的地方做出调整与补充,最大限度地化解、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  7.后续复核、趋零风险。在后续复核审计中要留意把好四关:法规关、政策关、程序关、质量关。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结合、坚持原则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监视与服务相结合。进一步规避审计风险,做好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回档等工作。  当然,造成审计内部风险和外在风险原因还有很多,化解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也有不少。但终极的目的还是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进步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与权威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加深,审计工作与世界经济接轨已成为事实,未来将有更多更为复杂的经济题目出现,迎接挑战,首先得壮大自己,只有强壮了自己,才会达到趋零风险的目标。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风险防范】相关文章: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03-2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与控制03-20

浅谈审计风险03-20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03-23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03-15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03-18

浅谈离任审计风险03-24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及降低风险的对策05-30

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风险与防范剖析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