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切实搞好审前调查 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水平
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审前调查十分重要,制定一个好的审计方案,是搞好项目审计的基础,而搞好审前调查,又是制定好审计方案的基础。重视审前调查也是国际先进国家审计的惯例,审前调查所花时间一般都占到全部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6号令)第七至十一条具体规定了审前调查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时间,明确了审前调查的地位和实施方法。关于审前调查的话题很多,本文着重讨论审前调查和审计有何异同、怎么样才算成功的审前调查、如何切实搞好审前调查三个。 一、审前调查和审计有何异同 审前调查是在项目审计计划确定后,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机关(一般为审计组)采用一定工作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资料,以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工作过程,它是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很显然,审前调查不是审计。 首先,两者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审前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资料,做好项目审计准备,制定审计实施方案;而审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实现实施审计的目标,查清审计事项,完成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处理处罚。打个比方,审前调查是要发现和提出重要问题,是设问;审计是打开问号,回答依据审前调查确定审计实施方案提出问题,是求证和回答。 其次,由于两者实现的目的不同。对同一审计事项了解深度和精度要求不同,因而两者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审计要求全面准确回答审计事项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显得更加严谨细致,而审前调查只要基本达到摸清总体情况、确定重点和范围、能够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即可。因而审前调查多采用调查面广、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而审计则要全面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手段进行严密取证。 再次,两者在实施时间上也不同。审前调查按审计署6号令规定一般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必要时也可在其后进行;审计则必须在送达审计通知书3日后实施。如果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进行审前调查, 存在的问题是,送达审计通知书是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发生审计法律关系的起点,若被审计单位配合不力,无法保证审前调查的质量和深度。若将其改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后、正式审计前更加妥当。尤其是当前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仍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多数采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的办法开展审前调查,更应考虑将审前调查安排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后进行。 当然,两者共同之处也很多。最重要的是,无论审前调查还是审计,都是审计机关实施的,都应当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审前调查也不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若审前调查可以搞清楚的,达到了实施审计时的深度,应当取证,避免重复劳动,以有效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二、怎么样才算成功的审前调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审前调查搞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同样也有标准。成功的审前调查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圆满完成了审前调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财务工作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重大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往接受审计情况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做到有点有面,了解全面;应当收集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数据、数据结构文档,审计档案资料以及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做到收集完整、详略得当。了解收集情况充分满足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需要。当前,在审前调查时间普遍要占到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且多实行试审的情况下,对一些重点问题、重大问题、典型问题,还要做到解剖麻雀,基本达到审计取证的要求,为正式审计引申和扩大战果奠定基础。 二是制定出了重点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足以指导审计工作。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明确,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的审计风险合理,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切实可行。集中体现于实施审计时严格执行审计实施方案,没有走弯路、没有窝工、没有重大方向性调整,审计成果显著且多来源于审计实施方案。 三是从成本效率角度看,不仅审前调查遵循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人员和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审前调查,而且在正式审计时审计组成员分工合理,审计工作时间安排,能够充分保证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的需要,能够迅速集中审计力量、审计时间,直奔主题和重点,节约时间,节省经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切实搞好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虽是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工作,一样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要打有准备之仗。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工作一样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一样要从审计项目自身实际出发,严谨细致,讲求方法,注重质量、效率和效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贯彻好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即坚持将全面审计(调查),突出重点的重要指导方针贯穿始终。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指导思想,也是工作方法;不仅领导要做到,每个审计人员在审计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全面调查不是蜻蜓点水,不是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是基于审前调查目的全面了解收集情况资料,有点有面。突出重点就是要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与审前调查目标相关的重大审计事项,深查细析,初步查清审计事项的来龙去脉。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贯穿于审前调查始终,力戒打消耗战,力戒浅尝辄止,力戒走形式、走过场。现在相当一部分项目审计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审前调查搞得不充分、不深入,流于形式,甚至不搞审前调查。 第二,要制定和执行好一个审前调查工作方案。如同战前侦察要有一个好的侦察方案,审前调查同样要制定一个好的工作方案。这个好体现在:它符合项目规模、性质的实际,对审前调查工作具有指导性,又具有操作性;对于审计实施能否有成果、有质量又有决定性。例如,对一个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审前调查,调查工作方案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就是要初步摸清该开发区设立的背景、的进程和现状以及该开发区在同类开发区中的位置和水平,优惠政策种类、幅度、涉及户数和规模,既要搞清绝对数,又要搞清相对数。在此基础上初步发现和查清突出的、与国家法规相悖的优惠政策以及发展中需要的,并从宏观的层面全面衡量该类问题属性,是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还是苗头性问题。其次要对实现调查工作目的、任务和内容做出人员、方法、步骤、技术保障、经费、时间等方面的符合项目实际的周密安排。现在多数审前调查采用试审的办法进行,更应重视审前调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第三,要组成好一个结构合理、力量精干的审前调查组。任何工作人才是第一位的,搞好审前调查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审前调查组时,一般应当是结合审计项目的性质和预计工作量,以及复杂程度和完成时限等,确定所需审前调查人员数量及知识结构,且搭配合理。既有组织领导型干部,又有审计业务骨干,还有机技术人员。对于一些较大的或新开展的审计项目,审前调查时,必要时可以打破处室界限,由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力量。调查中如有特殊需要,审计机关可从外部聘用专家。审前调查组配好配强了,搞好审前调查就有了强有力的人才、业务、技术保障。 第四,要坚持好一系列审前调查工作制度。由于审前调查多属试探了解性质的,集中集体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审前调查组应当建立和坚持好审前调查座谈、走访,收集资料范围、内容、重点、标准,调查工作日记、记录、底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调查组情况碰头讨论会议制度。每个成员都定期不定期及时讨论调查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调查的效果。这样,才能以制度保障和促进审前调查工作的质量、效果。 第五,要形成好一个审前调查工作成果。检验审前调查成功与否,从审计工作全过程来讲,要看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审前调查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形成调查结果报告或审计实施方案。以往不少审计机关不重视审前调查,不重视发挥审计实施方案指导审计实施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后,就把它搁置一边,审计凭经验,老套套,方案和审计两张皮,审哪算哪,结果造成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的完整性不够,出现有的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审计实施只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审计不到位;还有的审计事项却超出审计实施方案所列的审计内容等情况。这些问题固然有审计人员存在认识误区、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审计实施方案本身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形成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不仅需要细致、深入、扎实的审前调查,而且需要重视和舍得投入人力、时间进行理性、宏观分析、归纳、提炼。要舍得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上下工夫,通过对比、剖析、鉴别、取舍,严格审定审计目标是否明确,审计范围是否适当,审计重点是否突出,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是否恰当,审计方法是否适宜,审计步骤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分工是否,审计时间安排是否妥贴,审计成果开发利用是否充分等等内容,使审计实施方案真正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切实发挥其作为审计工作指南,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作用。 开发利用是否充分等等内容,使审计实施方案真正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切实发挥其作为审计工作指南,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作用。【切实搞好审前调查 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水平】相关文章:
浅议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03-22
切实进步内部审计质量12-10
浅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12-05
关于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考03-22
税收征管质量审计调查的方法03-22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探讨03-20
审计效率与审计资源优化配置03-24
审前准备程序初探03-07
审计质量和经济结构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