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部审计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

时间:2024-09-24 19:55:32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在内部审计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

一、内部审计与效益审计

  美国著名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B.索耶(L.B.Sawyer)在其名著《内部审计实务》一书中提出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已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的程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作者还特别夸大内部审计须检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效任性及效果性,即内部审计应向经营活动和治理活动延伸。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指出,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专门机构或职员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正当、完整;经营绩效以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的检查、监视和评价。其职能有检查、签证、评价和建设。内部审计的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治理审计。

  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审计是我国新创新的一个概念,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职员,利用专门的审计,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治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定经营治理活动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实在现程度。

  徐政旦在《论现代审计的基本特征与我国审计的方向》一文中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治理审计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治理审计、绩效审计,这些审计各有侧重,适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词的提法也不尽同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治理活动为对象,以进步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经济效益审计。

  二、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和职能

  1.目的。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发现和揭示经济效益的,帮助企业寻找解决题目的途径和办法,提出治理和改进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进步经济效益。假如将目标具体化,现阶段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手:一是事前。主要审查计划、预算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促使未来的经济活动方案更加公道,更加可行,更为有效;二是事中。通过把经济业务的实施情况与事前的计划和预算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题目,督促有关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预算,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三是事后。对已完成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寻求进步经济效益的途径。

  2.职能。传统审计是通过事后财务审计来监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监视职能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则以建设性职能为主,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治理体制、经营方针、政策和方法等方面的审查,揭示经营过程中的弊病和薄弱环节,找出进步治理工作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的可能途径,提出挖掘被审计单位内部潜力的建议,确保经济安全运行,进步综合治理水平。

  三、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和时间

  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营方针和治理决策。它包括对治理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恰当;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与本单位目标的实现有关;治理职员素质及治理质量等进行评价。可以以为,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治理活动进行评价,而且不是在事后,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进步经济效益的潜力,是面向未来的审计。财务审计的对象范围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是严重违法违纪活动。

  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以防护性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可能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夸大事前审计的作用,以建设性为主。

  四、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是:检查、监视、观察、查询及函证、、分析性复核等;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查询、审阅、鉴定等。经济效益审计在鉴戒了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还吸收了管、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1.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方法。

  ⑴审计查证法。包括常规技术方法和现代治理方法。常规方法鉴戒了财务审计的有关方法,如审阅法、顺查法、逆查法、核对法、函询法、盘点法和抽样法等,现代治理方法鉴戒了现代治理的技术方法如:①与猜测相关的方法。定性的如集合意见法;定量的如回回分析法、自适应模型猜测法、时间序列猜测法等。②与决策相关的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边际分析法等。③与计划、控制相关的方法。投进产出法、项目评估技术等。

  ⑵审计分析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多因素联动分析等。

  ⑶审计评价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成功度评价法,它是依据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对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结论,也即通常所说的打分制。项目的成功度可分为五个等级,完全成功、成功(A)、部分成功(B)、不成功(C)、失败(D)。定量的方法主要有差额评价法,对比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2.重点、程序先容。

  综合评价法是对多种因素所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综合评价的目标,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以构造不同层次的统计指标体系,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指标赋值并确定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得到综合评价值,以此进行排序和评价。

  指标赋值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构成了综合评价方法的两大。在指标体系构成以后,指标赋值用于将量纲不同,单位不一致、对总目标作用大小不一、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值过渡到可直接相加汇总的指标值。指标权重系数依据各层指标对总目标评价贡献份额的大小来确定。

  综合评价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六个连贯步骤进行:第一,明确评价的目标,建立一个能公道反映被评价系统描述的模型;第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复杂对象系统常具有系统规模大、子系统和系统要素多、系统内部各种关系复杂等特点,因而这类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多项指标、多层次结构、需要按照从全局到局部的分层递阶方法,明确评价的目标体系,选用合适的指标体系,明确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第三,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第四,确定参与的综合评价职员,选定评价原则及相应的评价模型;第五,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不同评价指标属性值的量化,评价主体对不同目标(指标)子集参数进行赋值,逐层进行综合;第六,输出评价结果并解释其意义。

  五、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应做到审计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和正确,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全面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反映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要能反映企业治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因而,既要有财务指标,也要有非财务指标。这样,可避免审计评价工作出现遗漏,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和评价。

  ⑵性原则。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指标自身的科学公道性又要结合企业实际、遵循客观,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

  ⑶可操纵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楚,便于操纵和考核。无论是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还是指标的,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除以上主要原则外,还应遵循普遍适用性原则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应由以下内容构成:

  ⑴财务方面,一般涉及获利能力如利润、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替换性财务目标包括销售额、现金流量等。对于石油内部审计而言,还包括上级下达或本级确定的关键业绩指标(KPI)。

  ⑵客户方面,一般包括客户满足程度,原有客户的稳定程度,新客户的加进,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等。

  ⑶过程程序方面的评价指标,如投标成功率,安全指标,项目绩效指标,项目完成指标。

  ⑷成长方面的指标,如反映企业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标,提供新服务、新产品收进在销售收进中的比重,员工公道化建议的数目,员工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度。

【在内部审计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相关文章: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探索02-28

现代企业需要经济效益审计03-21

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问题03-22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02-28

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浅析03-24

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03-25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03-22

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与探索03-20

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体现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