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

时间:2024-07-13 05:56:25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报送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

报送审计是按照审计实施地点划分的一种审计方式,也称投递审计。它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审计需要的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计划、预算、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含电子文件)等送到审计机关或审计机关指定的办公场所进行的审计。
  
  一、报送审计的现状分析
  
  报送审计作为加强审计治理的一种审计方式创新,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实行过程中会由于审计机关的治理形式、治理措施和被审计单位配合程度等方面的差别,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
  
  (一)报送审计的优点
  1、有效地改进了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进步了审计质量。实行报送审计方式,借助审计信息系统实现了审计过程和质量系统控制与监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过程完整、正确、有效和风险规避。实现了审计信息的对内公然和对外保密,减少了审计职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职员的接触机会,确保了审计取证的客观、真实和全面。实行报送审计后,各业务处、各审计组、各专业审计相对集中工作,可以互通情况,加强沟通协调,进步了审计资源利用率。碰到题目时可以及时进行“合议”,进步了审计认定和审计判定的正确性。同时,与就地审计相比,审计办公场所集中,易于加强治理,便于保证审计过程的全程控制。
  2、改变了工作模式,进步了审计效率。实行报送审计后,审计职员不用天天往返往返被审计单位,节省了在途时间,保证了有效审计工作时间。审计气力得到了有效保证,就地审计时,由于部分审计职员既要参与现场审计工作,又要兼顾机关内的工作,相互影响较大。实行报送审计后,审计报送中心一般都在审计机关办公地点或者离审计机关办公地点较近的地方,审计职员可以及时处理机关的工作,对现场审计工作影响较小。报送审计还可以免除天天与被审计单位“陪审”职员进行与审计工作无关的闲聊,排除了各种干扰和影响,避免了“人情关”,使审计职员有一个相对较为安心的工作环境,专心搞好审计工作,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明显进步。
  3、减少了用度支出,降低了审计本钱。审计工作也要讲究本钱,力求以低本***到高质量、高效益,以较低的审计资源投进取得较大的审计成果。审计本钱包括审计直接本钱和审计间接本钱,审计直接本钱包括审计职员的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办公费等;间接本钱包括审计机关的治理用度和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为配合审计工作所支出的各种用度。实行报送审计后,减少了审计职员往返被审计单位的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等支出,也减轻了被审计单位在就地审计中的各种用度负担。同时与就地审计相比,每个审计项目所需用的审计时间明显减少,审计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便于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报送审计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报送审计中心开展,由于审计机关和报送审计中心都展设有OA系统和AO系统,就能更好地开展OA系统与AO系统的交互传递,也便于审计组成员之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审计假如出现题目,计算机审计保障组可以尽快地解决技术方面的题目。通过计算机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审计治理系统及其交互,审计职员在审计现场可以方便地查阅审计机关的各种电子文件和资料,在网上进行现场办公,包括查找适用的审计法律、法规,进步了审计机关电子资料的利用率和审计效率,做到了审计实施与现场办公两不误。同时,审计组可通过数据包传递和交互,向审计机关及时上传审计实施情况,反映审计中存在的题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治理系统及时对审计过程实行全程监视治理,并及时解决现场审计中提出的题目,进步了审计工作效率。
  5、保证了审计取证资料的安全和保密。审计取证资料的安全保密对整个审计项目顺利完成和审计质量的进步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报送审计解决了审计取证资料的安全保密题目,审计职员不再担心在路途上丢失审计取证资料,也不担心审计取证资料在被审计单位里被窃看、被修改,从而使审计过程中所取证的资料更安全,更具保密性。
  6、有利于减少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的影响,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假如采取就地审计方式,被审计单位需提供适应审计工作开展的办公条件和环境,经常需要一些相关职员甚至部分领导来配合,从而给被审计单位工作增添了很多麻烦,甚至影响了被审计单位的日常工作。实行报送审计,即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使被审计单位能够专心工作,报送审计可以间接起到服务被审计单位工作的作用。
  7、切断了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推进了廉政建设。实行报送审计,审计机关和审计职员与被审计单位减少了经常性的面对面直接接触,有效地减少了被审计单位安排宴请、送礼、往来接送的机会,从客观上切断了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往来,成为从源头和机制上遏止***的有效措施,保证了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廉洁性,树立了审计机关廉洁从审、秉公执法的良好形象。   (二)报送审计的缺陷
  1、审计所需资料的报送不及时、不完整。审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又是被审计单位一切经济活动的集中反映。因此,审计不仅需要审阅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基本资料,也需要审阅反映经济活动的大量其他相关资料等,如有关经济合同,会议纪要等,被审计单位难以一次性提供齐全。同时,根据审计进度,审计职员也需要被审计随时提供与审计业务相关的其他资料。由于报送审计相对被审计单位而言是异地报送资料,难以确保报送资料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2、不利于对书面资料之外的实物等进行核实或盘点。从实践看,报送审计往往是就账审账,账面资料与实物分属两地,限制了审计实施过程中对账面反映的数据资料及时进行核实所需采用的实物盘点、往来账项核对、现场观察、审计抽样等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有可能造成实物证据取证不足题目。
  3、不利于深进了解被审计单位账外的其他情况。实践中很多审计大案、要案线索的发现往往是在与被审计单位职员交流、座谈等过程中获得的,或者是由被审计单位职工主动反映或提供的。实行报送审计后,审计职员不能经常与被审计单位职员接触,不利于与被审计单位相互了解和沟通,不便于审计组从深层次上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对审计实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需要被审计单位进行解释、或进行取证时,被审计单位可能因故延误或故意拖延时间,不及时提供资料或不全面提供资料,甚至借机修改或者伪造审计所需有关资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进度和质量。
  
  二、报送审计的完善路径
  
  (一)加强审前调查,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方案,既是贯彻落实审计署六号令的要求,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条件和基础。报送审计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和沟通不便的缺陷。因此,审计职员要在实施报送审计前,必须通过审计调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 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找出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二是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查,了解其会计基础工作的状况和记账凭证年度总量及月度状况。要将审计需要涉及的内容了解和调查清楚,并提前收集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文件及会议纪要和内部治理、控制制度等各种审计所需资料。三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等经济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在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后,确定好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重点。四是编制出针对性、操纵性强,能够统领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为实施报送审计做好各项前期预备工作。
  (二)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任何一种审计方式都有局限性,报送审计也不例外。实行报送审计,不排斥在某个审计阶段运用就地审计方式,不能把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机械地往熟悉和理解,而是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从审计实践来看,报送审计难以解决账实核对,现金、实物盘查等题目,一些审计题目的定性仅凭书面资料,不能满足审计取证的要求。因此,审计过程中要根据账簿审计情况,将审计中发现的题目和疑点集中起来,深进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就地审计和取证,必要时可延伸抽查下属单位。同时,要尽可能避免重复劳动,多次进出被审计单位,减少审计资料的需求量,缩短审计实施的时间。如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实物资产的盘点结果进行抽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对大额、多年不动及有疑问的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以取得往来款项真实性资料;对群众反映题目进行调查和核对,以确定题目是否确实存在和其严重程度:对业务流程进行符合性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避免因报送审计只偏重于账面资料的审查,缺少对实物形态的审查与了解的缺陷。
  (三)拓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渠道。一要开好审计进点会,打牢报送审计的基础。审计组进点会是报送审计的重要环节,进点会上,要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情况反映,获取有用线索。二要召开好审计情况座谈会。在报送审计过程中,可就审计情况或要落实的题目,定期、不定期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情况,索取证据,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三要坚持审计公示制度。报送审计不在被审计单位现场办公,一定程度上不便于被审计单位职工反映情况,也不便于审计职员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的职工进行交流,因此,进行审计公示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审计公示,既可以起到给被审计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告知的作用,又可以宣传审计工作,扩大审计监视的影响。审计公示也可以畅通反映渠道,多方收集信息。
  (四)加强报送审计治理。一是要加强对报送审计资料的保管,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报送审计中,被审计单位将会计资料投递审计机关后,审计机关就要对会计资料的保管、保密负责,一旦会计资料出现丢失、泄密,审计机关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做好会计资料的保管、保密,审计机关应制定和完善会计资料交接、保管等制度,规范会计资料交接手续,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资料的保管。二是要科学核定报送审计项目工作量。核定报送审计工作量应结合每个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参审职员数目、素质,相关审计业务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公道科学地确定,不能因工作量的控制而影响审计质量。三是要加强审计项目进度考核。实行报送审计后,审计组实行相对集中的治理,审计信息传递直接,为审计机关适时对审计过程进行控制监视带来了方便,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监视治理,促进审计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为审计提供及时综合保障,以确保审计任务的完成。
  
  课题负责人:卢录祥
  课题组成员:刘鹏伟 吴向荣 范育琳 刘春芳 闰万章

【报送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相关文章: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分析03-24

审计计划治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03-23

完善税收管辖权的实践与路径03-26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完善论文12-03

评估前审计现状浅析03-20

公司治理现状分析12-08

论如何完善审计强制措施03-24

企业人事资料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12-11

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谈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