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论文

时间:2020-10-25 19:25:11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项目审计的组织管理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仍至直接关系审计项目的成败。因此,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论文,通过审计资源的整合,达到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论文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IT)的发展融合实现了组织自动化,信息系统(IS)的整合运用推动了信息集成化。信息化对审计实务产生重大影响,电子审计证据的广泛出现对传统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审计证据理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审计证据理论尤其是电子审计证据的研究与应用的成熟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审计领域,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特性研究认定与运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电子证据内涵与外延

  (一)电子(审计)证据内涵 电子审计证据的名称在英文中有“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digital audit evidence”等,在中文文献中一般称为“电子审计证据”、“计算机审计证据”等。证据法学领域的“电子证据”与审计领域的“电子审计证据”具有很多共同特征,可以结合进行比较和综合研究。从概念和技术角度来看,大致可以把对于电子证据概念的观点划分为“狭义观”和“广义观”两类。第一,“狭义观”将电子证据视为计算机证据,其内容包含计算机本身及其运行系统中所产生的电子数据。刘汝焯等(2004)认为其是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中产生的用以证明事实的各种电子数据。姚太明(2005)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中接触的电子证据主要是保存电子记录的计算机文件以及打印出的衍生材料。黄通云(2005)认为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得的电子审计证据是以电、光、磁等介质为载体,可以表现为电子文档、声音、视频等形式。第二,“广义观”将电子证据概括为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存储、处理、传输、输出的一切证据。刘品新(2002)从证据法学的角度将电子证据视为以电子形式存在并为形成证据所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在2003年发布的有关《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电子审计证据》的研究报告中明确将电子审计证据(EAE)表述为任何以电子形式储存的用以支持审计报告内容的信息。

  (二)电子(审计)证据外延 电子证据的范围涵盖现代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最主要的有三类: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网络所产生的电子数据信息,如电子资金划拨、电子数据交换、网页等;二是通讯通信技术产生的电子信息,如手机通讯摄(录)信息、传真等;三是与录音录像、幻灯技术等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电子证据。无论电子信息承载何种内容,也无论其存储于何种介质,只有当其信息内容用于并且能够证明事实时,才称得上电子证据。从信息处理过程的角度来看,应将电子证据产生(generate)、传输 (send)及存储(store)等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关环境进行通盘考虑。

  (三)电子证据十大特性 电子证据十大特性如图1所示。电子证据较之于传统证据的不同特点,应从电子证据的产生、传输、存储、再现、入侵检测等动态过程来分析它在信息流程中的各种特性。从产生过程看,电子证据具有高技术性、无形性和脆弱性;从传输过程看,电子证据具有复制传输的精密性、易修改性与精确性并存;从存储过程看,电子证据具有与存储介质环境密切相关性、易灭失性;从再现过程看,电子证据具有对电子设备与系统的高度依赖性、多媒体性;从入侵检测过程看,电子证据具有来源的难以确定性、信息变化难以侦测性。

  二、电子证据审计定位

  (一)电子审计证据概念的提出 电子审计证据(Electronic Audit Evidence,EAE)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借助电子方式、光学方式及其他类似手段进行产生、传输、存储、再现等过程的,能够被审计人员作为证据使用的,具有审计证明力用以支持审计报告内容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电子审计证据的范围涵盖财务会计记录、内部控制记录、审计工作记录等,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账簿、内部控制信息、审计工作底稿、标准财务软件和审计软件输出的电子信息和其他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可为审计使用的数据或信息,其形式可以是文本、图像、音像文件等。

  (二)电子审计证据应作为特殊证据类型加以审视 目前,我国虽没有专门成文的电子证据法,但在各类法律规章、审计法规和职业标准上的规定有着零星的分布,因此应探寻电子证据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为其合理定位,并研究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切入点。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情况做一个不完全的、侧重于审计研究需要的归纳,有助于考察和评价电子证据在审计领域中的立法现状和合理定位(见表1、表2)。可以看出,国家审计准则已明确提出电子审计证据的说法,尚未对电子审计证据的内涵、外延及其特殊性作出明确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电子介质文件纳入审计证据,尚未明确其定位和应用特殊性。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证据类型,并结合审计工作作出一些说明。在传统审计理论中,按照审计证据形式不同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以及环境证据。电子审计证据由于技术特征而使其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因此有必要将电子审计证据作为独立证据类型进行重新定位和特殊考虑,建立独立的收集、评价与运用体系。一是鉴于电子信息的特殊性,可借鉴法学领域认定电子证据的做法,对电子审计证据进行重新定位。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对刑事证据、民事证据与行政证据的分类虽略有不同但逐步趋同。尤其是2012年新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已明确将电子数据作为第八类证据类型加以规定,国内法学界关于电子证据定位问题的争论就此划上圆满的句号。二是从可靠性角度来看,对电子审计证据研究与应用的核心是可靠性,只有确保获得信息的来源和系统控制技术的安全可靠,才能使其最终形成证据能力。因此,相对于其他证据类型,对于电子审计证据可靠性的鉴定与控制就变得异常突出。以此为出发,在证据收集程序和方法、证据评价和功能运用等环节,就十分有必要对电子审计证据进行单独进行审视和运用。三是法规和职业标准对审计实务有一定的前瞻性指导。任何一种传统证据都无法将电子审计证据完全囊括进去,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法规和职业标准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应重视电子审计证据的特殊性,对其内涵界定、使用范围、评价标准及证据能力等加以明确指导和规范应用。

  三、研究展望

  电子证据所引发人类证明制度的改革无疑是革命性的,对传统证据的冲击必将如疾风骤雨般猛烈。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论述的那样,人类历史的变革可以概括为由物质(材料)时代,到能源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更迭。可以预见,电子审计证据这一新生事物也必将成为审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又一个关注的热点,而其认定标准、运用效果、可靠性以及证明力评价将成为其研究与应用的核心。

  (一)电子审计证据定位与作用 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认定问题,通过法规和职业标准途径专门订立电子审计证据认定标准,通过宣传引导信息化理念使行业内外认可接受电子审计证据,赋予电子文档等同或高于纸质文档证明力的地位,那么审计职业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证据时代”。

  (二)电子审计证据运用效果 以电子证据代替书面证据,以电子文档替代纸质文档,尤其是审计工作底稿电子化,将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解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保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现实困难。如能实现,这也是审计职业领域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指导意见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电子审计证据研究与应用核心问题 电子审计证据研究与应用的核心应建立在对其“可靠性”的评价和控制之上,审计实务中应当时刻关注产生、存储、传输以及控制电子信息的技术手段、处理过程及其所处环境的安全可靠。一方面,电子审计证据的特性及其固有风险导致可靠性认定存在困难,从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等方面来考察是否具有证明力以支持审计报告内容,也对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产生、传输和存储等信息流程来看,电子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信息系统与支持环境的安全可靠,因此,被审计单位的技术手段、安全保障、制度基础、内部控制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亦对其可靠性认定产生重要影响。

  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何种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来获取可靠的电子审计证据;正确评价电子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运用电子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论证,以支持审计报告或结论,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这些都应当成为电子审计证据研究与应用的迫切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1.信息化环境下德育教育论文

2.洞悉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审计论文

3.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内容和组织方式探析论文

4.谈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审计论文

5.电力工程信息化下的审计标准化探究论文

6.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7.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论文

8.会计信息化审计方法之我见论文

9.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