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探析论文

时间:2024-09-25 06:12:29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探析论文

  摘要: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到高校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最终影响到高校教育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审计质量并非显而易见,因此如何衡量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俨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探析论文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质量 衡量标准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高校的资金活动及经济关系日趋复杂,高校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高。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监督中的作用也来越重要,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到高校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最终影响到高校教育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审计质量并非显而易见,如何衡量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俨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分析审计质量的含义、特征入手,提出了审计期望满足性标准、经济及时性标准、审计职业标准、审计理念先进性标准等是衡量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

  一、审计质量的含义

  有关审计质量的涵义,国内外学者对其有着许多不一样的观点。其中国外研究者中的代表性观点有:美国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认为审计质量应该是审计师报告管理当局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这种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被审计人发生了违约行为,这种概率有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第一个决定因素是审计师发现某一指定违约行为的可能性,这一种可能性取决于审计师在审计方面付出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其自身的职业能力;第二个决定因素是审计师将已被察觉的违规行为进行报告或者公布的可能性,这一种可能性决定于审计师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独立性。国内研究者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冯均科(2002)将审计质量定义为审计过程与最终审计报告的优劣程度,而这里的审计工作与报告都是根据社会性与专业性的标准来判断的。叶少琴(2004)则指出审计质量是审计报告可以满足报告使用者的合法、合理要求的特性。从上述国内外研究者对审计质量含义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他们对于审计质量含义的定义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样,并没有根本上的分歧。

  二、审计质量的特征

  普遍认为,内部审计质量具有客观、可靠、全面、充分及时等方面的特征,并将这些作为衡量审计质量优劣的标准。但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基本特征外,审计质量还有隐蔽性、经济性和统一性等特征。

  1.隐蔽性。

  审计质量的优劣隐藏在审计报告甚至整个审计过程当中,而审计报告使用者想要根据报告的表面内容迅速的推断出审计质量的水平难度很大。因此隐蔽性便成了审计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形成审计质量隐蔽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既存在于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使用者之间,也存在于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之间。这就导致了审计人员本身也无法准确判断出审计质量的真实水平,可能要等到被审计单位发生重大事件之后才能发现审计质量的缺陷。这种隐蔽性导致审计人员重速度轻质量,尤其是在高校目前存在审计资源不足,审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就更容易使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为了追逐高速度,而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报告。

  2.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审计质量受到成本与效益准则的约束。审计本身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审计成本会随着审计要求的提高和审计规模的扩大而不断上升,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审计成本也许会因此无限度增加,但审计的收益却终究是有限的。基于成本与效益的准则,成本预算经常会在某些方面制约到审计质量,由于受到审计成本的制约,有时某些能够提升审计质量水平的程序只能停止运行。所以,高水平的审计质量只能在特定成本水平下效益最大化时取得。

  3.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工作并衡量其审计质量水平的统一标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它不仅是审计人员执业时的依据,也是衡量审计质量水平高低的准则。

  三、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

  由于审计工作质量并非显而易见,因此就算是被审单位有着重大的舞弊行为,内部审计人员也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么如果被审单位在短期内并未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管理不善的问题,那么这些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暴露出来。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财务舞弊行为有着非常谨慎的职业态度,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搜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严谨慎重地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审计意见中是否对被审计单位中存在重大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发现并披露是判断审计质量好坏的最重要标准。除此之外,根据内部审计质量的定义和对审计质量的特征分析,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衡量。

  1.审计期望满足性标准。

  审计期望是指审计服务对象对审计功能所产生的审计效果的意愿、要求及评价。作为以高校管理层、被审单位及广大师生员工为服务对象的高校内部审计活动,就必须以满足他们的期望要求为唯一的和最高目标。审计人员应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他们这些期望要求。审计的期望值和满意值越接近,审计质量就越高,反之审计质量就越低。审计期望满足性标准是审计质量最高层次的衡量标准。

  2.经济及时性标准。

  审计工作必须贯彻“成本效益”原则,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且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高校内部审计如果不考虑人力、物力及时间因素的限制,致使审计效益与成本不成比例,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早已过时,那么,即使审计工作完成的再好,也只能是低质量的,甚至是无效的。另外,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单位采取改进措施所付出的成本超过所带来的收益,这样的审计报告也不能算作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因此经济及时性标准也应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

  3.审计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是由职业界制定的用以规范审计行为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技术规范。审计界制定各种审计职业标准,就是为了使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而进行自律的具体体现。所以审计的职业标准成为判断审计质量最直接的、最具可操作性的具体依据。当前,2013年新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具体审计业务时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绳,它不仅是审计人员执业时的依据,也是衡量审计质量水平的准则。

  4.审计理念的先进性标准。

  审计理念是审计工作的根本指导。有什么样的审计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审计行为,并最终出现相对应的审计结果。审计质量的本质在于保证审计功能的顺利实现,具体表现为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审计服务需求者的需求。从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定位发展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功能从最初的查错纠弊,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经济卫士”、“免疫系统”等。因此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必须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审计理念,才能保证审计功能的顺利实现。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应将推动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事业,并最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为衡量审计质量好坏的最高标准。

  参考文献:

  [1]Watts&Zimmerman.Agencyproblems,auditingandthetheoryofthefirm:Someevidences[M].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86.23-28.

  [2]冯均科.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探析06-30

探析基于风险导向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论文06-23

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09-21

内部审计质量的溢出效应论文10-28

浅谈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论文08-09

内部审计论文09-11

内部的审计的论文10-18

内部审计论文05-27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07-05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策略探析论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