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探析论文

时间:2020-11-20 10:27:26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探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舞弊丑闻事件,使社会各界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质疑。世界通讯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了及时有效的监察作用,令许多人对内部审计产生了关注并寄予很大的希望。随后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开始设立,其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得到了企业和法律的认可。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经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内部审计是如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丰富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相关理论,为我国强化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提高公司治理效果方面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探析论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相关概述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公司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进一步进行分工细化。专业化分工催生了大批的专业型人才,他们往往具有某方面的专业能力,所有者雇佣专业人士帮助他们进行资产管理和企业运营,于是委托关系就产生了。随着股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经营管理,公司治理结构随之产生。为了协调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就需要一个机制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公司治理的出现,形成了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组成管理机制。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理性人,都以追求自身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出现了委托代理冲突。在代理冲突下,内部审计处于治理动机,发挥其监督、控制和评价的作用,对代理人形成约束,减少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有损公司的行为,可以很好地对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根据上述内容,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础理论。

  2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2.1委托代理关委是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理性经济人,由于所处在的立场不一样,追求的最终目标必然不一致,但两者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就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在这类冲突下,内部审计出于管理动机,能够约束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且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委托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督代理人的行为。

  2.2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的增加是内部审计的目标

  2.2.1风险管理

  传统的公司治理注重内部治理结构层面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制衡机制。现在企业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也比较多,公司治理不再仅仅关注内部结构,同时也开始关注内外部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成为了内部审计的新职能。随着内部审计发展,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有着共同的目标――风险管理。

  2.2.2企业价值的增加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治理的目的也是为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内部审计在公司中发挥着监督控制、风险管理等职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可以约束管理层和各部门有效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更好地实现企业增值。风险管理可以对企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降低损失,有效地增加公司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3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

  公司治理是一系列制度安排。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以及下属专业委员会、管理层等治理主体构成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职能,有效监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缓解信息不对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应当作为董事会、高层管理以及外部的审计助手,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健康地开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管理内部审计,这就把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地位提升到治理结层面,成为治理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3.1内部审计与董事会、管理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董事会属于上下级的关系,内部审计归董事直接管理,确保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委员会作为企业最高的审计委员会,它保障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提交风险报告,有利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改善,为内部审计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同属于审计委员会,都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内部审计对管理有着监督控制咨询的功能。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可,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普通员工的关系

  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治理结构中是平行关系,都是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具有监督控制职能,对其他部门在经营活动的表现和受托责任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约束着各部门成员的行为,其他部门也有义务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对其他部门可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内部审计对普通员工具有约束作用,可以减少内部员工舞弊现象。同时,内部审计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的风险评估报告也是普通员工了解公司治理状况的依据和途径。

  3.3内部审计与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于股东来说,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股东是通过内部审计对信息和经营过程的确认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内部审计是股东进行决策的信息依据,对小股东而言,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要求,对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促进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企业相关利益者对内部审计的认可,可以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3.4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都是我国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各司其职。公司治理目标之一是保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而内部审计具有掌握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优势,在这方面弥补了外部审计的不足。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有效结合,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4内部审计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有效发挥其作用

  4.1缓解信息不对称,预防和矫正虚假财务报表

  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报表的审计,约束了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委托关系中操纵会计信息的投机行为,增强了财务信息可信性和正确性,各项信息的公允反映,使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得到保证。内部审计,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审查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减少了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内部审计中财务审计是独立的审计,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预防了虚假的财务报表的出现,减少了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现象,使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更加全面,为其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约束,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4.2内部审计可以补足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劣势

  公司治理目标之一是保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内部审计有着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掌握信息的优势,随时可以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监管与理性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风险,内部审计弥补了外部审计无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的不足。管理层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果,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控制薄弱环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3内部审计有利于稳定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治理之中,内审是以独立的部门存在的,无论隶属于监事会还是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都保持独立的审计,对经营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防范代理人在企业活动中产生道德风险,有效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在风险管理的念影响下,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整个运营过程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掌握,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面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并向管理层提交报告,促使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和规避风险。内部审计逐步形成以风险管理导向的审计方法,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和转移风险,实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相结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公司治理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4.4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增值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组成部分之一,有效地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治理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加。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企业增值。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在不断变化,顺应发展的趋势,内部审计被赋予治理的职能,并受到重视。内部审计服务于治理结构,使其逐渐完善,有助于实现企业增值。

  5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议和策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外部市场监督机制还不成熟,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以及高层管理者与下层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内部审计应当首先加强对经营活动、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的监督,避免企业的资产流失,防止舞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在此基础上对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效果作出评价,发现其中可以改进和优化的部分,建议并协助管理当局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管理当局应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各方面积极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融入公司治理,积极发挥其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应有的作用。

  从立法上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隶属地位,将其隶属于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纪检、监察合为一个常规部门,或受主管财务的副总领导,这样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职责权限受到一定的制约。此外,还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发挥其职能提供条件。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在上市公司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监督模式,对于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应设立专门国资监管机构,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并对董事长、总经理实行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以外治型治理结构为主,组织内部呈现多级控股。对于民营、中小股东的上市公司,设立监事会,并在监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结果向监事会报告。

  参考文献

  [1]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3).

  [2]陈艳丽,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3]杨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23).

  [4]殷丽丽,李媛媛.经济危机下的内部审计战略[J].审计研究,2010(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论文07-15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增值浅析论文11-20

物流公司内部审计论文08-30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毕业论文11-17

上市公司审计研究论文07-25

内部审计质量的溢出效应论文08-15

微信新闻传播正负效应探析论文07-01

整体上市效应的实证研究08-23

关于寿险公司内部审计的分析论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