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实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部审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部审计论文1
【摘要】
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内部审计应具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需求—— 现代 企业经营管理也对内部审计应提供的职能提出了要求,由两者的“交集”得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检查、评价和咨询。三个职能共同构成一个辨证统一体,其中检查和评价职能是基础,咨询职能是升华,三者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
内部审计;职能;内因;外因
内部审计职能是连接内部审计 理论 与实务的桥梁,内部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实际上就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过程。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社会 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特别是内部审计职能——如何更有效实施的需求日益加强,在这种状况下, 研究 内部审计职能既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丰富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也会促进内部审计实务的完善,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然而一直以来,理论界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并不多,且其观点主要集中于监督职能、鉴证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但笔者认为上述职能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并不十分准确。
一、对于一些内部审计职能观点的思考
(一)监督职能
“监督”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监察和督促”。即监督有两层含义,不仅监察,而且具有督促能力。而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并不具有要求机构(或个人)执行某项活动的强制权利,因此无法担负起“督促”的职责。
(二)鉴证职能
这是独立审计的重要职能,以独立审计所具有的超然独立性为前提,而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此鉴证结果的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 内容 来看,几乎不涉及鉴证业务。基于这两点考虑,鉴证职能之于内部审计亦很牵强。
(三)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为管理服务不等于管理,正如为领导服务而不等于领导,检验为生产服务而不等于生产一样”。而且,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特殊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内审人员不能像一般的管理人员一样参与到直接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只是通过检查、评价、咨询等 方法 ,从旁协助管理者解决 问题 ,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管理职能不能是内部审计职能之一。
(四)服务职能
服务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广义的讲,企业内的各项活动都从不同角度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服务。萧英达等也认为“服务是共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特性。” 因此,服务应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
二、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分析
迄今为止,内部审计诞生已有百余年 历史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丰富。那么,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哪些职能呢?本文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二是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前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内在因素——内因,解决了内部审计能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问题;后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因素——外因,解决了现代企业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问题。当两者有效对接时,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两者的交叉部分(交集)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职能。
(一)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内在决定因素的分析
决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哪些职能的内在因素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特殊的管理控制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行为,行使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而是按照管理当局的职责分工,代替管理当局检查、评价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帮助管理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经营管理活动。理论界对企业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改进建议等方式提供咨询服务,目的是为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执行的是管理活动中的检查活动、评价活动和咨询活动,所具有的职能应为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这三种职能也与内部审计的目的相对应,查错防弊要依靠检查职能的有效实施来完成,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要依靠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寻找其中的缺陷,提供建议等咨询服务——即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来完成。
(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外在决定因素的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求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决定因素。这种客观需求因需求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二类是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1. 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工作,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这主要是因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于人员数量、工作时间、信息获取等限制,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 自然 而然的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大部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但仍需强调的是,内部审计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者,它所执行的'是为董事会进行决策和监事会进行监督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工作,并不能“替代”董事会作出任何决策或者监事会作出监督行为。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利用内部审计完成以下工作:
(1)检查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项目标的贯彻、执行情况,包括战略类型的选择,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目标的实施结果,以及评价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能力;
(2)检查和评价管理者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包括对国家和行业的各项 法律 、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规范的遵循情况,以及对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程序的遵循情况;
(3)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审核企业编制的对内、对外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形式的恰当性;
(4)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客观性、合理性,发现并预防各种形式的错误和舞弊,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咨询建议;
(5)评价企业董事会制定的经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提供反映经理人员业绩的相关信息,以供董事会对其作出业绩考核;
(6)根据需要提供专项的咨询服务。
从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可以看到,检查、评价和提供咨询的活动一直贯穿始终,正是这些职能的实施,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2. 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为了有效实施管理控制,而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并借助内部审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客观评价和不断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并将提供改进咨询的任务分配给了内部审计,这就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
(1)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健全,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特别关注无故超越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事项,对存在的缺陷,提供完善和改进的咨询服务;
(2)检查和评价各经营单位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遵循情况,并注重查错防弊;
(3)关注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提高各部门和 企业 整体经营活动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出谋划策”;
(4)按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一些临时的、专项的咨询服务,如为企业ERP系统的研发和构建提供咨询。
从这些具体活动可以发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而且更为重视咨询职能的发挥。
综合上述两类需求可以得到结论: 现代 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表现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
(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检查、评价和咨询
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的 分析 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具有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时,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揭示,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二者所表现出来的职能“不谋而合”。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 发展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职能的实施,获得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在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实现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可见,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咨询职能是建立在检查和评价职能基础之上的,而检查和评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咨询服务,即检查、评价、咨询职能辨证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需说明的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内部审计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边界的。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是一个独立于具体经营活动的机构,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也不对这些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亦不能强令机构(人员)执行某项活动。内部审计只是以“参谋”的身份向管理者传递信息,提供咨询,由管理者自己决定具体的决策,这一点对于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至关重要。
内部审计论文2
摘要:本文选取深市上市公司的20xx-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内部审计的规模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否以及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和企业业绩不存在明显的联系,这表明中国上市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得到真正落实。内部审计尽管能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作用却不大。虽然部分上市企业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然而未能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功能。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 企业价值
一、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充满挑战,公司治理的地位随之愈发重要,众多学者对也开始其进行深入分析。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来说,极为关键,所以应当做好此项工作。若因为持续变动的环境与形势推动了当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则持续变动的企业环境推动了内部审计功能的变化。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充满机会与挑战,企业愈发重视环境变动中潜在的风险,并且愈发渴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特别是在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企业普遍开始重视风险防范,外部审计已然无法单独担当此重任,这个时候,就应当借助内部审计,所以,内部审计对企业来说,极为关键。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对风险的管控,能够有力的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从国外引入内部审计,尽管引入时间很短,然而发展十分迅猛。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参考欧美的好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出台了相关的准则,从而推动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在20xx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与《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提升到了法律层面。20xx年,证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公司开展专项治理,强制规定上市企业必须成立内部审计机构,这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20xx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司、银监会等国家部委共同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两年后,共同出台了《配套指引》,这意味着我国建成了以规避风险与管控造价为核心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就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说,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对风险进行确认,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以此企业有必要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在确保内部审计原有地位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内部审计公正、客观,从而弥补内部控制的缺陷,确保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Gramling et al,(20xx)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以及经理层的特性能够对内部审计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应当充分重视这些因素。Felix(20xx)认为内部审计和审计费用呈反方向变动。这里面,在衡量内部审计的作用大小的时候,主要参考因为内部审计缩减的工作领域的比率。Wallace(20xx)研究表明,改进内部审计的质量能够减少外部审计的成本。Brownetal(20xx)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约束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
(二)国内研究
薛梅(20xx)基于5个视角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当前状况,这5个视角包括控制的环境、主体、对象、方法、准则。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改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举措,主要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审计规范,明确内部审计的准则。王守海、杨亚军(20xx)将审计成本作为解释变量,将内部审计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两个变量的存在的联系。有关内部审计质量的考察,主要侧重于3个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业务水平、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小。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果内部审计质量为优,那么企业的审计成本就很小,如果高管拥有的股票比例过大,那么审计成本就会上涨。蔡春、蔡利等(20xx)研究表明,内部审计的质量优,盈余管理出现的概率就越小,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防范人为增加利润的行为的发生,这也意味着内部审计能够决定财务报告的质量。上述结论能够指引企业改善企业治理,并且有助于选择最佳的衡量指标。程新生、张宜(20xx)分析得出,大企业内部审计级别高,一般选取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的领导方式,而小企业则大多选择财务主管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不同,企业的业绩自然就存在差异,然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都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应当构建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增加审计的范围,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业绩。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与否、内部审计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内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的帮助、内审制度建立与否、成立内审机构的目的。这里面,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的衡量主要是参考审计人员的工作年限和企业对内审人员的培训时间。按照审计法规的要求,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时候,需要确保其拥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审计人员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审计。按照内部审计的含义,内部审计可以借助询问与确认来提升组织的价值,要但这必须建立在内部审计独立的基础之上。所以,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强,就越能够增加公司的价值。独立性对审计而言极其重要,内审机构独立性越强,就越能够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虚假财务报表出现的概率。石恒贵、刘斌等(20xx)通过分析得出,由董事会与经理层管理的内部审计可以显着地增加企业业绩,并且由董事会管理的审计的企业业绩要比后者管理的审计的企业业绩好。对此,本文提出了假设1:
假设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通常来说,内部审计规模大越大,其得到的经费就越多,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内部审计师来帮助制定财务报表,简化财报审计的步骤。因此能够用内审规模来帮助制定财务报表。此外,企业雇佣员工需要负担包括工资在内的各种支出,支出越多,意味着企业管理人员将内审部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相应的,内部审计的质量就越好。若内审部门财力雄厚,它就能够更有效地监督企业战略,防止出现战略误判,避免经理人员的投机行动,提升财务报表的质量。根据刘国常、郭慧(20xx)的观点,中国上市企业的高管在分配内部审计师的时候,主要考虑内部控制的要素。内审人员数目越大,意味着内部控制的不足越能够得到克服,从而内部审计的质量就越好。鉴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内部审计规模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步骤、方式和注意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了内审工作高效、合法的进行。内部审计属于内控机制的一种,能够推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确保运营合法,维护财务报表真实性、达成企业目标。建立审计委员会、成立内审部门、形成内审机制能够完善财务控制,实现预期财务目标(程新生、孙利军等,20xx),推动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形成内部审计制度能够增加企业业绩到现在为止,中国上市企业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绝大多数是出于自愿,仅有少数企业是因为证监会的要求才成立。若上市企业是出于自愿的话,意味着经理层非常看重内部审计,能够确保内部审计的质量,增加企业的价值。但是如果是后者的话,就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所以,此文提出假设4:
假设4:内部审计部门成立的目的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资源成立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而迫于无奈才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则会阻碍企业价值的增加。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因为沪深两市对企业上市的条件的规定有差异,深市主要板块与中小企业板块发布的信息也不一样,沪市上市企业和深市中小企业板块几乎没有披露内部审计信息,所以,此文选择20xx年至20xx年在深市上市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和内部审计相关的资料主要是通过查阅年度财报以及内控的评估报告获得,剩余的资料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剔除了如下企业:金融保险业。因为金融保险业和别的行业的会计核算存在差异,无法进行比较,为了确保相同性,因此把它剔除;资料不完整的企业。因为资料不完整会对指标的样本数目产生影响,所以将它剔除;ST企业。ST企业由于损失惨重,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最终得到300个有效样本。此文采用SPSS18.0来对所有数据进行研究。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选取。
衡量被解释变量企业业绩,主要使用如下指标: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托宾Q值,经济增加值EVA.因为世界各国监管部门都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对上市企业进行评价,此数值容易被认为控制。最近几年,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资产重组与委托理财,致使净资产收益率无法代表企业的真正获利能力。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无法准确地得出市场价值,所以托宾Q值在我国并不适用于衡量企业业绩。而经济增加值,会促使管理人员出于私利,只追求短期的效益的增加,此外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无法在大小不一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所以也不采用。因此,本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业绩,用ROA表示。
(2)解释变量选取。
笔者在此选择的解释变量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规模、内部审计制度形成与否、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内部审计的对立性主要由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架构来代表。内部审计的方式主要由企业的治理结构所决定。企业治理不但能够推动内部审计,而且还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就中国而言,国有企业大多采用监事会与董事会共同领导的模式,一般进行内部审计需要告知监事会。此治理模式不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信度。此外,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采用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三重领导的模式,中小企业则倾向于采用财务主管或者财务机构领导的模式。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则大力推广总经理与董事会共同领导的模式,它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很好的可信度。内部审计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数目。而成立内审机构需要考虑成立内审机构是否出于自愿。笔者在此假定20xx年4月以前拥有内审机构的企业都是自愿成立的。而在此以后的企业,则是迫于无奈才成立内审机构的。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部指标的概念如表1所示。
(3)控制变量选取。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本文选取了6个控制变量,如下所述:企业规模,用企业期末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符号是Lnsize.大企业可以有效利用企业运营中产生的机遇,借助以往的业绩对优质项目进行投资,所以,此文估计企业业绩和企业规模呈呈正方向变动;资本构成,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符号是Lev.资产负债率过高会增加企业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业绩,就我国而言,负债筹资会对公司治理带来负面的效果,所以,此文认为资产负债率和企业业绩呈反方向变动;发展能力,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示,符号是Growth.比率越大,意味着企业发展很好,所以,估计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上市年限,它指的是企业上市年份和样本资料年份的时间差,符号是Age.上市年限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企业当前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业绩的增加也不一样。所以,二者的联系难易估计;董事会的独立性,用独立董事比重表示,符号是Ind(%)。有关二者的联系,各个学者所持的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独立董事能够通过参与做出决策,提高公司绩效,但是如果独立董事数量过少就不会对公司业绩的增加起到推动作用。也有学者认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司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以,此文未能给出独立董事和公司业绩的联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职状况,符号是Dual,若两个职位由一个人担任,赋值1,若是由两个人担任,则赋值2.中国证监会规定,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有一人担任。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总经理的权利就会很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注意力放在关键地方。所以,此文认为二者由一人担任不利于增加企业业绩。
(三)模型构建本
文构建了如下所示的多元回归模型:
ROA=β0+β1*IA-Model+β2*IA-Size+β3*Regulation+β4*Incentive+β5*Lnsize+β6*Lev+β7*Growth+β8*Age+β9*Ind(%)+β10*Dual+ε
式中:β0为截距项,βi代表第i个变量的系数,ε是残差。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对深市主板上市企业20xx年至20xx年的数据加以分析之后,得出了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1)IA-Model的平均数是3.3770,位于经理层与董事会中间,这表明中国内审部门多数受总经理管理,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也对其进行管理。这主要得益于企业治理的日益健全。(2)内部审计部门人员数目的平均数是5.0922,标准差是4.3112,最大值为30,意味着中国内审机构人员少,未能充分起到应有的作用。(3)建立审计制度的平均数是0. 8102, 表明有81. 02%的企业不但成立了内审机构,而且出台了《内部审计制度》与《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上述规定能够确保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有规可依,确保审计的有效进行。(4)82.56%得企业愿意成立内审机构。表明中国上市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治理。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IA-Model和ROA在5%的水平呈明显的正方向变动,表明内审部门的独立能够增加企业业绩,验证了假设1.变量IA_ Size和ROA在1%的水平上呈正方向变动,表明内审人员数目越多,内审质量就越好,进而就越有利于企业业绩的增加,验证了此文的假设2.内部审计制度和ROA呈反方向变动,然而在统计上却不显着,这和估计的不一致,表明建立内审制度无助于增加企业的业绩,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Incentive和ROA呈正方向变动,然而在统计上却不显着。控制变量Lev, Ln-size, Growth全都和因变量ROA呈显着地相关关系,表明上述变量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剩余的控制变量在统计上缺乏显着性,有待深入研究。内审规模IA_Size和企业大小Lnsize在1%的水平上呈显着的正方向变动,表明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内部审计师就越多。这和刘国常、郭慧(20xx)的内部审计师的数目和企业代销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的观点相矛盾。上市年限和内审部门的成立目的在5%的水平上呈正方向变动,表明早起上市的企业成立内审机构的时间越早。剩余变量仍具有相关关系,例如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内审机构的成立目的、资产负债率、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职情况和企业大小、上市年限存在相关关系,然而都不显着,由此能够断定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上文检验的是单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要分析内审质量在企业业绩中的作用,需要对剩余变量的作用加以约束,所以,本文接下来继续多元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
由表4能够得出:(1)此文在开展多元回归分析的时候,检验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VIF<10.更加证明了变量间没有多重共线问题。(2)由方程拟合优度的检测结果可知,修正后的r‘值是0.>0,和估计的相符,表明出于自愿成立内审机构能够增加企业业绩,进而提升公司价值;企业大小、资产负债率、发展能力和企业业绩在1%的水平上显着相关,和估计的相符。独立董事比重和企业业绩在10%的水平上呈反方向变动,表明董事会的效率随着独立董事的比重的降低而增加,独立董事比重小能够增加企业价值。除此之外,企业业绩和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呈反方向变动,这和估计的相符,意味着一人兼任两职并不能有效改善企业治理。
(四)稳健性检验
此文还开展了稳健型检验,旨在强化结果的可信度。将每股收益做为因变量,在此对以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及内审机构人员数目和每股收益呈明显的正方向变动,这和前文的结果相符。相关结果如表5所示。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在深市上市的企业20xx-2013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审部门大小、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与否、内审部门的成立目的作为解释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
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企业业绩增加就越多,进而就越有可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和企业业绩呈正方向变动。表明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越多,员工的业务水平越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越有可能实现。(3)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与否和企业业绩不存在明显的关系。这意味着内部审计制度无法对审计人员产生有效的制约,如果过于依靠内部审计制度的话,将很难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4)内部审计部门成立的目的和企业业绩尽管呈正方向变动,然而却不明显。这以为则内部审计部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功能有限。尽管某些上市企业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时间很长,然而内部审计部门也还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都只是服务于内部管理,未能将内部审计真正用于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蔡春、蔡利、陈幸:《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xx年第6期。
[2]王守海、杨亚军:《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审计研究》20xx年第5期。
[3]石恒贵、刘斌、杨卫:《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治理效果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xx年第5期。
[4]Gramling, Maletta, Sehneider&Chureh.To What Extentdoes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urb Earnings Surprise Games.Journal of Accountancy,20xx.
[5]Felix.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l Audit as aDeterminant of External Audit Fe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Contribution. Journal of Accountancy,20xx.
[6]Wallace.A hierarchical Approach to the ExternalAuditor's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ing Function.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xx.
[7]Brownetal.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20xx.
内部审计论文3
一、烟草企业的行业特点分析
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等相关法律规范显示,现阶段我们将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定义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的审计对象、法律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等因素的不可控制造成的客观风险;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发表的错误的审计结论造成的主观审计风险,对于烟草企业同样如此,由此可见,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结合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就其审计风险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所谓规范就是规矩,规指“法则、章程、标准”,范指“限制、一定界限、榜样、范畴”,古语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严格规范是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体制、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规范了,烟草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企业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才能打造幸福员工,构建和谐烟草、和谐社会,而审计作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容忽视,这就要求烟草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的优化和更新既有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方式,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要适当的增加审计人员的职权,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外,烟草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善于结合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审计方案和方法要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条例和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
二、现阶段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及产生风险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领导逐渐加大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对于内部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也有所增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审计工作决定着烟草企业的未来,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从主观层面来看,烟草企业会由于审计方法的落实、审计重点不明确而造成的内部审计时间延长、审计成本增加,审计内容遗漏的风险;其次,会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明确、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够严格、一味的压缩内部审计成本、压缩审计环节而出现的只注重企业效益,而降低了企业内部审计效果的风险;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高,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不够充分而出现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烟草行业过于注重事后控制、对审计范围不够明确而出现的审计结果不正确、审计价值不够高的风险。
另一方面从客观层面来看,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一,由于烟草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而造成的审计机构的价值不能实现最大化的风险;第二,随着烟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审计业务也有所增加,使得烟草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逐渐由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扩展到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运营效益管理审计等,而一些烟草企业的审计方法不能做到及时的更新,进而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第三,内部审计取证来源有限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审计风险,部门烟草企业在收集审计资料时由于人事关系比较复杂,会出现舞弊和隐匿的现象,进而容易出现审计结果错误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1.掌握烟草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点。烟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关键点的掌握是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运行的'基础和关键,所以烟草企业首先需要掌握企业效益最大化、理念创新、协调推进、以人为本的审计原则,即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一定要符合烟草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发展目标;其次,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的充分实现,确保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分离,也就是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需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的到位,在执行过程中要保证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错误;此外,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要以理念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增强内部审计方式和方法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和更新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审计方法是提高烟草企业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减少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所以烟草企业对于现有的方法和技术要做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以便及时、有效的增加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以下点着手,第一,要加大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和推广的力度,加快信息传递的速率,提升审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第二,要改变传统的账项基础内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识别、判断、衡量、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合理选择风险规避、降低、分担或承受等审计策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第三,要加大学习的力度,善于向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学习和借鉴,学习前沿的审计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3.完善企业既有的内部审计机制。烟草企业既有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是提高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的根本,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审计风险,这就要求烟草企业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责任机制,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科学分工、合理定责,避免审计越位、缺位形成的审计风险;其次,要严格和优化既有的审计流程,善于梳理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点,做到点面结合,相互配合,有的放矢;此外,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建立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制、审计督查制,与此同时,要完善配套的考评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4.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水平的有效提高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也是十分有效的,所以企业首先在审计人员选用上要严格相关的准人机制,坚持执证上岗,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道德品质过硬的人员吸收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其次,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养其广泛学习知识的意识,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要引导工作人员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绩效,规避审计风险。
四、结语
总之,烟草行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会出现一定的审计风险,结合烟草行业的特点及时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烟草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谭宁。《完善机构更新技术健全机制加强队伍--浅议烟草企业内邵审计风险防控》。[J].《湖南烟草》。20xx(01)。
[2]卓莉萍。《浅析烟草行业内邵审计风险防控》。[J].《中国经贸》。20xx(03)。
[3]张雪芹。浅谈内邵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化工贸易》。20xx(11)。
内部审计论文4
1. 内控审计的意义及现状
1. 1 内控审计的概念及意义
内部控制审计,是基于内部控制的条件下,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为基础,而进行的实质性、符合性测试的一种审计的方法,它所抽查的是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及程序。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防范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财务报告错误的第一道防线,对企业举足轻重。
1. 2 内控审计的现状
1. 2. 1 审计报告的模板不够完善
我国的内部控制还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内部机制还不够健全。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涉足该业务,对于内部控制也没有出具过相关的审计报告。其中少部分出具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也基本都属于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类型。在20xx 颁布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只提供了标准意见、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这三种情况下的审计报告模板。尽管对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方面规定予以披露,然而也没有出具具体的实施细则。
1. 2.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经验缺乏、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20xx 年,我国才有了可用来遵循的相关内部控制审计的规范、指引,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等国的内控审计体系。再加上我国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大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面的狭隘,没有深入的展开审计工作。
1. 2. 3 审计方法落后且经营管理者对审计认识不足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审计方法的缺陷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过于依赖,其本身存在较大的风险,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内部审计的领导者仅仅只是为了检验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性、稳定性、破坏了员工的团结、分散了精力,有的员工会认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弱化了自身的权威和经营自主权,也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审计人员没有真正的权力。部分部门与审计部门同等的地位,以致内部审计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本身的权威和独立性。
1. 2. 4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进行审计工作规范的参照标准是《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法》。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系统的制度管理,只有审计署的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定。规范标准不够明确,法律等级较低。
2. 内控审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认定
2. 1 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
关于内控缺陷,评价指引中说明: 单一或者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所导致的企业控制目标的偏离认定为重大缺陷; 从单个或者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导致企业控制目标对经济后果的影响和不重要的缺陷的严重程度可认定其为重要缺陷。除此之外,企业也可按照要求,确定适用自身发展的控制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
2. 2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中,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审计工作面对的重大的挑战之一。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可由该缺陷可能会导致错报的重要程度来决定。重要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缺陷的是否合理导致的财务报表不能被及时的觉察并纠正; 二是缺陷单独或一并其他缺陷致使错报金额的潜在存在。对于非财务报告来说,内部控制的缺陷难以形成一个普通的标准,企业可依据其本身的情况,参考财务报告控制缺陷的标准,合理确定非财务报告的认定。其中: 定量标准,不仅能能够对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的金额予以认定,还可以对损失所占的销售收入、资产、利润的比率进行确定; 而定性标准,可根据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范围等确定。
注册会计师应对各项控制缺陷的程度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会构成重大缺陷。控制缺陷的程度取决于: 一是账户余额或者列报错误的可能性; 二是因为一项控制缺陷或者多种缺陷的组合致使金额发生错报。注册会计师不应该仅仅只因为账户余额或者列报没有发生错误,就简单的认为该项控制缺陷不严重。如果多项缺陷都影响同一账户的余额或披露,错报的几率就会增加。即使单独的看起来不重要,然而合并起来的就会形成重大缺陷。因而,审计人员应该确定,影响同一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各单项的重要不足,是否会导致重大缺陷的存在。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审的工作中,会计师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建设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并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问题按照评价的标准进行等级的认定。
2. 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现状
由于我国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来确定控制缺陷的具体认定的标准,使得企业有一定的可利用的空间,为了避免企业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将重大缺陷的等级降为一般缺陷。深究原因,是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的规范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可能会被利用的漏洞,比如,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含糊不清、界定范围不清晰、缺陷缺乏认定的统一标准,导致实施过程中缺少指导及规范等。以上问题都会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的窘境以及披露信息的质量低等问题。而且,由于信号理论,缺陷的披露会影响公司运营中信息的传达问题,从而影响投资者做出决策及投资,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 股价下跌等。从而导致试点公司和境内外上市的公司对缺陷的披露问题很大程度的依赖于我国内控的基本规范,以及强制实行的高压政策。
3. 对于完善内控审计的建议
3. 1 完善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导实施意见》中指出: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 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缺陷的组合,未及时发现或防止而导致报表出现了重大的错报问题; 一般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却不引起注册会计师关注的缺陷;而对于重要缺陷,是介于以上两者中间的。
3. 2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实质性内容
3. 2. 1 加入对基准日的说明
《审计指引》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于特定基准日内,内控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因此,应该对基准日做出特定的说明,同时,提醒报告的使用者基准日并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估,具有延续性。
3. 2. 2 对缺陷的描述增加实质性的内容内部控制存在
重大缺陷的披露中,应具有以下的内容: 缺陷是由什么经济活动或事件所引起的,对其进行简单的概括描述; 经济活动或事件的哪一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涉及到了什么样的业务;重大缺陷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什么影响,对什么目标有影响; 对报告的使用者,要提醒应注意到的相关风险; 指出该项内容对财务报告内控有效性发表的意见不会产生影响。
3. 3 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 3. 1 转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误区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的一项内部事务,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要想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效用最大化,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当局积极的呼应,企业的各级领导层和决策层必须充分的意识到: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强化内部控制,其中一项最主要的举措就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3. 3. 2 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及其地位
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地位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灵魂,表现为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其中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除了受资本所有者的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及其委托的事项以外,不受其他任何事项的干扰; 然而形式上的独立审计机构只是在组织形式上受资本所有者的委托,而不受其他内部组织的约束。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可以保障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其与业务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存在什么样的制衡关系,最终都会决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程度。
3. 3. 3 内部控制审计要建立全程递进式的监控措施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内控审计制度,所有的业务都要进行审核、复核,禁止一人独揽全局处置整个业务,秉持以“防”为主的监控理念。在会计常规核算的基础上,内控审计部门要对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对和检查; 以上内控审计措施不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防范、化解经营危机,对会计风险的防控也起到重要作用。
3. 3. 4 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控审计工作制度化
为了保证内控审计制度的有效运作,使其发展和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控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由内部审计部门结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具体执行检查。检查制度的遵循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对于严格践行内控制度的给予相关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 对于违反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3. 3. 5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具备多项专业技能才能发挥职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对内审人员进行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学习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及内部文件,增强自身责任感。
3. 3. 6 以风险导向作为内审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将重头放在数据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和对生产经营的监督方面,管理审计却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因此,要适应内部控制审计科学的发展规律,在履行过程中推进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发展。逐渐转向测试风险的有效管理,审计的建议也不再只是提高控制的效率、强化内部控制,而是通过对风险管理的有效化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提高整个管理的效率及效果。
内部审计论文5
摘要:企业在社会发展中,为了促进工作的优化实施,需要分析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关系,研究了两者之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的产生,为其提出有效的实施意见,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增加组织价值,将组织的基本目标作为宗旨,以实现全面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在参与过程中,与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关系,它不仅能为内部设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发展机遇,还能使企业内部实现独立、客观的执行活动,并发挥其创造价值。
一、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根据我国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分析,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将其作为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监督部分。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不仅要对内部审计对象进行有效控制,还要制约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并且,内部审计人员还要通过检查、评价以及制定报告的方式,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发挥与实施有效性,为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实现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性,还能将风险工作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二)相互作用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互作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是以组织作为价值发展的,保证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企业风险管理也是实现宗旨的唯一出路,所以,需要准确、评估并反映出风险,使其控制力度下,为了将内部控制在核心内容下,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其控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保证审计目标的有效实施。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也是风险管理工作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在对风险管理进行独立审查期间,可以为其提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不仅能促进系统维护的正常性,还能保证其执行的有效性。对于审计内部的相关人员,需要根据风险制定计划,明确机构的发展目标以及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促进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的协调性发展,以发挥共同发展。
(三)新功能的实现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可以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因为内部审计能够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能够对整个企业进行有效评价,并为其设立合理、科学、能够理解的识别、评估风险系统,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期间,能够在风险管理工作中承担其责任。这种责任意识在工作执行期间,能够促进企业的有效执行,降低其风险、促进战略目标的形成。企业在遇到一些问题期间,在管理人员支持下,需要在内部审计部门中设立风险管理流程,保证能够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
(四)风险导向审计
将传统审计工作转变为风险导向审计,传统的审计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已经无法满足其现代化发展需求,该审计方式出现较多问题,如:审计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内部审计重心偏移、审计工作效率比较低,都会导致风险问题的产生。但风险导向审计则不同,该审计方式需要审计人员认识到组织需要面对的问题,并根据风险评估思路,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在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促进审计效率的有效提升。
(五)战略性审计
将内部审计转化为战略性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存在较大关。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期间,常常会发生一些新变化,因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战略目标,其存在的风险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关。战略目标的形成能够帮助企业发展,所以,战略性审计在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将财务审计转变为战略性审计,这样不仅能为审计工作指明正确方向,还能使内部审计工作作用充分发挥。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问题
(一)审计目的不明确
在日常工作实施期间,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财务部门、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一般是二级部门对其审计。在对总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期间,表现为一种形式,但公司中也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部门只考虑自身发展利益,在违法行为产生期间,常常不对其纠正、披露,这样会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实现良好的发展效果,还无法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审计独立性不强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主要是在执行期间,机构权责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财务机构等都是一种常规部门,一般情况下,都是主管财务对其指导,在该情况下,不仅降低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形成的内部审计结果会受利益的影响,降低其独立性与客观性。并且,对于内部的审计人员来说,常常会受到领导的压力,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去,不仅不能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交情”,也无法促进风险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三)管理片面性企业决策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以及风险管理工作中,对其理解比较片面。我国企业中的决策人员都更重视企业中的经营效益,没有重视到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管理,对其存在的风险较为忽视。企业决策人员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识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出现阻隔,不仅会导致企业决策工作在对其评价期间,向经济效益方面倾斜,还会使内部审计人员忽视工作积极开展的重要性。
(四)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不高。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管理知识发挥其重要作用。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分析,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好执行工作的质量。但在实际发展中,内部审计人员都是来自于财务部门,不仅掌握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审计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知识等比较欠缺,对能力判断存在较大失误,不仅无法使其符合现代化发展效率,也无法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五)审计领域受限
我国内部审计是以国家行政方式组建的,企业中建立的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主动性不足,只要是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单纯地认为对财务进行审计,从而导致一些弊端的出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为了获得较大生存和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开始转变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但监督职能还表现在财务上,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内部的发展需要,导致审计工作领域无法得以扩展。
(六)审计技术落后
近几年,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使用的都是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在具体审计工作期间,都是依靠个人经验以及职业知识对其判断的。并且,也无法体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无法提升实际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建立
(一)发挥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实现内部审计参与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风险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内部就要为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例如:在企业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强对工作的重视
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内部的审计态度,认识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在实施期间,能够将作用充分发挥起来,这样不仅能带动整个企业的积极发展,还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发展情况下,既形成了各个部门的共识,还加强了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
(三)增强队伍工作水平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为了实现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增强内部工作队伍的发展水平,并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都得以提高,保证内部审计执行工作的科学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以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充分发挥。
(四)转变技术和方法
促进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性,充分利用技术与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将其投入到风险管理工作中,提高其参与程度。在工作实施期间,需要促进内部审计领域,促进财务审计的广泛性,特别是运营审计、合同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保证审计的信息化以及社会责任的明确化发展。还要合理选择审计技术,在内部执行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审计抽样方法和选样技术方法,并利用多种审计风险模型减少其风险性,在这种程度上,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控制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建设。
四、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实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不仅能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还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体现优势。因此,对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企业在发展中实现新时期提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燊.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xx(28):121-122.
[2]邱大鹏,肖敏.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xx(36):164-164.
[3]成焕玲.探讨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20xx(9):40,42.
[4]赵丽芳,张伟.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活动(系统)的再确认与咨询[J].会计之友,20xx(10):46-49.
[5]张纪军.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大型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煤炭技术,20xx(11):280-281,282.
[6]何淼,潘美霖.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商论,20xx(21):28-29.
[7]王玉宝.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中国商贸,20xx(17):76-78.
内部审计论文6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可以对医院的治理、风险和控制的相关内容得到理解和深化,有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使单位能够完善自我免疫系统和自我控制系统。通过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查找与标准和规范的差异,不断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达到内部审计帮助医院增加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质量控制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不断在变化,医院经济活动逐渐走向多元化,核算日趋复杂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因此对内部审计如何跟进医疗体制改革,开展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提升内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内审工作效能,为医院的科学高效管理发挥参谋助手、监督职能等作用,要求医院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并逐步走向深入。20xx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进行定义,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独立检查和客观评价的活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有利于推动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通过评估找出差距、改进工作、促进内审工作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到20xx年,新中国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已有32年,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始探索实施也就1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些年一直在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20xx年发布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20xx年11月,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成为新的评估体系确立后,国内首家获得内部审计“AAA”评级的组织。而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还没有开展起来,需要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
二、我国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受客观环境影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难以实现
伴随着国家对医院治理、内部控制以及信息透明度的日益关注,医院管理层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履行医院公益性职责,强化管理、控制,保证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管理层不断思考的问题。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理念及风格、组织结构及各自的职能,确认职责权限的方法,医院环境、医院文化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激励和正确引导医院向前发展,不良的医院环境将使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差,工作效能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难以实现。内审部门面临着医院管理层要求提供优质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其自身希望改善审计效果的动力的双重作用。同时,我国医疗系统内部审计面临着独立性差,监控作用难发挥,审计深度难拓展等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加大对内部审计的投入,完善内审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利用技术进步,引进新方法,结合不同学科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特别要加强研究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式方法,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确保实现内审质量评估目标。
(二)受制度缺陷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目前,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因而影响到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造成审计行为欠规范,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证,进而影响到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医改不断深入,医院环境不断变化,内部审计质量必须得到认真的监管,结合当前形势持之以恒地开展分析研究,制定严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流程,总结经验教训,为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受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有难度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资源配置不足,审计任务重以及手段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自信不足,制约了内部审计发展。审计人员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职业水平,进而影响审计效果。受人员素质、规模和人员结构不足的影响,难以满足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要求,质量评估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四)受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影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难以发挥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决定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目前普遍存在人员少、职责分工不明晰,专业能力不足的状况,另外从技术层面,多数医院未建立审计信息化平台,信息库建设速度滞缓,相应审计技术较落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内部审计管理应注重计划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控制、档案管理以及外部审计合作等,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质量评估作用。
三、完善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对策
(一)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力度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政策、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积累丰富的执业经验,从更高层面上来了解单位整体状况,定期评价单位的控制环境,对单位所处的'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设计出较全面和规范的审计指导意见。以数理统计为科学依据,将内部审计活动事项具体化,数据化,开发适合内部审计发展环境的评估手册,形成并运用一套相对成熟的质量评估程序、方法和工具,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精确评估,以便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评估促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二)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良好结合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审机构每年应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同时应定期聘请外部专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独立的外部评估。不断发现问题,认真总结,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预期目标。内部审计活动应当评估质量程序整体效用的流程,立足内部审计整体建设,明确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思路。该流程应包括内部与外部评估。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定评估表、实施手册,从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三方面全面进行,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质量自我检查和评价。内部评估就是通过自我评估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情况的持续检查。外部评估应当由组织外部合格的、独立的检查人员定期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需要建立起三层次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一是共性标准;二是行业分类标准;三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相补充,,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保障。根据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法规环境和文化背景,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审计组长负责制、岗位轮换制、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计划管理体系、经济责任审计规范、风险评估规范、内部控制评审规范等,严格按照部门职责和制度要求开展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确保其工作的原则性和效率效果。通过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对内部审计质量持续和定期地检查并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落实审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内部审计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培养优秀内部审计人才,促进内部审计质量提高
医院领导层应科学管理内审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人为本,站在全局角度进行组织设置和工作安排。创建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内审人员要适应新医改形势的发展要求,根据医院的特点,不断创新,探索符合医院需要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了解行业、法规和职业准则方面最新动态。通过各种培训,不断培养审计人员提高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将审计质量意识贯穿审计全过程,为促进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充分发挥作用。
(五)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流程,提升审计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制定适合医院实际的评估办法,评估流程,宣传推动评估工作,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提升内部审计管理总体水平。1.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依据我国的内部审计法规环境和文化背景,借鉴国际上成熟做法和经验,制定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培训,为制定实施各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工作方案打下坚实基础。2.评估流程从制定计划开始,做好组织工作,掌握方法步骤,实施阶段做好沟通,了解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按照评估办法的要求进行审计文档对标检查,查找支持评价结果描述的依据,对成效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进行量化评分,最终形成评估结论。3.结合医院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将质量检查及评估结果落实到考核评分,确保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固化审计业务流程,实现全过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从审计计划制定、审计项目立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报告、审计项目归档全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审计质量评估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可以对医院的治理、风险和控制的相关内容得到理解和深化。通过完善实施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不断提高审计的监督和管理水平,达到内部审计帮助医院增加价值的目的,改善医院治理质量,实现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凤.内部审计绩效系统要素合理配置分析.中国内部审计,20xx(5)
[2]蔡利,黄文娟.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理论分析与实务探讨.会计之友,20xx(2)
[3]金剑铭.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案例研究.新会计,20xx(9)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
内部审计论文7
一、引言
内部审计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20xx年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其他经济组织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可见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初衷是揭露和反映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内部审计工作业绩始终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只有了解了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原因
(一)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多样
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实施审计的过程及审计结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公众对它的期望差距较大。目前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期望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揭露差错舞弊,监督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来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增值,与社会审计中公众要求审计独立公正的评价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有所不同,这种期望更多地体现为管理层及所有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所有者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增加组织价值的同时能揭示管理层的差错舞弊情况,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有所不同,管理者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监督或检查组织内部的某一部门、某一制度或某一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或活动,查找组织内部各部门履行受托责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适当建议,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加组织价值,并不希望内部审计揭示自己的受托责任情况甚至某些舞弊行为。管理层与所有者期望的差异使得内部审计处于尴尬的位置,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的选择,会影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管理层对于这种机构设置是否认同并予以重视,关系到内部审计制度是得到真正执行还是流于形式,如若内部审计工作与管理层的某些目标相违背,甚至曾揭发某些管理层的舞弊行为,管理层宁愿让内部审计闲置,这是拉大期望差距的原因。
(二)内部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
内部审计的`供给分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两方面:1.内部审计属于组织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若单位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积极的审计动力,导致供给意愿不足。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发现某些人舞弊行为后上报领导没有相应激励,反而落得与同事关系恶化;选择沉默没有惩罚甚至对工作评定没有影响,审计人员更偏向选择消极工作。2.内部审计范围越来越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计算机及工程方面的知识,目前有些单位只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进行配置,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甚至有的单位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后续教育,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满足公众期望。
(三)审计工作的局限性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现代审计一般采用抽查、抽样等选择性测试方法。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就会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这两者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更多的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和经验确定样本规模和选取样本,其因审计人员的经验、专业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尽管使用统计抽样时,审计人员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帮助确定样本规模,并使用分析法、替代等其他程序进行审查,也可能会因为单位业务复杂、舞弊手段多样性而不可避免地遗漏和疏忽某些重要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将组织所有阶层人员的差错舞弊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问题全部检查出来。特别对于将内部审计全部外包的单位,外部人员对单位管理情况及经济事项并不了解,尽管其专业知识很强,但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在短时期内对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也是不现实的。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以及由此得出结论时涉及大量主观判断,这也具有一定的判断错误风险。
三、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建议
(一)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加强与外部审计协作
目前国内外现存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主要有董事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高,可以更好地反映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总经理领导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协助管理者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更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在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好自身的需求。虽然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利益冲突,但是两者也有共同的目标。所有者希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者期望自身价值最大化也是体现在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上,两者的目标都是实现组织不断增值。对于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政府审计会反映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着重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内部审计需要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活动,外部审计在实施审计时也需先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审计风险再进行审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业务活动更加了解,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更为准确,外部审计可根据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外部审计专业知识相对丰富,内部审计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方法,对于外部审计提出的内部控制薄弱问题予以重视,并进一步调查。笔者认为在外部审计能够合理地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时,选择总经理领导模式更能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也能更好地满足公众期望。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
1.任何行业都有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例如获得CPA、CIA或CISA等执业资格证书,内部审计负责人在规划部门人员构成时也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业务性质及范围,挑选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知识(包括会计、审计、法律、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人才,使部门人员能够互补,增强内部审计团队力量,并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保持、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在执业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运用职业判断,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各部门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取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同时要注意保持审计独立性,敢于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实现“审”与“被审”的和谐。2.缺乏奖惩机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审计并公允披露。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并有效执行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责任意识提升审计动力。组织内部可建立一个内部审计人员评价体系,将员工所参与审计项目的整体评价与平时工作表现相结合,年度总结时对每位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对排名靠前者给予奖励,对靠后者给予批评甚至淘汰,提高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审计协会对于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者可给予通告批评或取消内部审计工作执业资格等处罚。
(三)审计方法的改进
若想要全面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经济业务,审计程序、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单位及相关行业的数据库存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使得审计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为利用数据库进行全面详查提供了可能。但这对审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环境的改变对信息化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业务知识还要能够合理分析相关数据,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财务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带来内部审计环境的改变,这使建立持续审计系统变得可能。当ERP系统能够真正在大部分组织中运行时,也需要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审计软件的编制开发,企事业单位着力于研究能够持续、全面、及时地对组织生产经营、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的系统是一个发展方向。内部审计期望差距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业绩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拉大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期望差产生的原因,建议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奖惩机制,改进审计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弥合内部审计期望差。期望获得单位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并有助于内部审计行业的发展,更好地协助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论文8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现状。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还较为良好,但是也有一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企业要求得发展,除了要扩大销售,提高收益外,还必须从内部出发,发现并解决自身缺陷,降低现有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根据“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设想,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独立出去,由外部组织来实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做好内部审计,优化内部控制,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给中小企业写明了为什么有必要施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路径,以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一些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咨询和确认活动,目的在于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判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外包的具体形式有四种:第一,补充。第二,审计管理咨询。第三,全部外包。第四,合作内审。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理论基础。
(1)组织职能外包理论。在需要降低成本的竞争环境下,组织机构可以通过集中于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的业务承包给外部承包人,以此来更有效地管理生产并提高经营的灵活性。
(2)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公司和经济市场关系的说明,告诉组织该如何选择内部审计职能的归属情况,究竟是在内部设立,还是将其外包、从市场中寻找服务提供者。
(3)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保证委托代理关系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外包。
(4)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将企业立于竞争中优势地位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战略的焦点所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要拥有核心能力、产品以及超前的市场导向。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特点。内部审计的特点:第一,审核的及时性。第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第三,范围的广泛性。第四,程序的相对简化。
(二)从需求市场上看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通过内部审计外包,解决企业自身内部审计的一些缺陷。
(1)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成本的需求。通过内部审计外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低效率高成本的项目外包出去,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更是减少了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支出。
(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需求。外部承包机构的专业素质保证了内部审计的品质,所以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面来考虑,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委托出去,也是必然趋向。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需求。内部审计能得到成效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保证其独立性,独立性不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真正实现。而将内部审计外包之后,内部审计独立性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从供给市场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外部审计人员具备审计专业知识。会计师事务所队伍的壮大,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人员的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的加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提供商拥有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同时经验也丰富的人才。
(2)内部审计外包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审计外包是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的内在需求。
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第一,有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第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审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第三,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情况和内容分析。基于抽样调查分析,已有48%的企业开始对内部审计进行外包,不考虑外包以及其他的还占43%,说明,提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比重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在内部审计已经较为完善的企业中,3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外包策略。虽然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及其外包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企业管理层缺乏内审外包管理理念。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对管理和风险审计考虑的比较少,缺乏相应外包的理念。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许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如果缺乏有效的识别和控制机制,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外包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范围狭窄,管理水平低。我国对于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起步晚,研究范围狭窄。在实践中,对外包商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和基本的风险控制系统。企业缺乏系统的外包实施路径。在被调查企业中,几乎没有企业完整的思考过,应该如何去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才是最科学合理的,也并没有考虑过整个外包过程,缺乏系统的实施路径。
五、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路径及对策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路径框架构建如下。
(1)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前。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外部的政治、社会、法律、经济、技术和行业等环境是否适合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分析。做好外包前的风险评估工作,提前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应对方案。
(2)内部审计外包决策过程中。外包形式和内容选择,外包商的评价和选择。
(3)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后。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后续管理计划制定。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实施对策。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选择恰当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强化对内部审计外包的管理理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建立和完善审计外包风险控制体制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中小企业内审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即填补了中小型企业的人员空缺,又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快速的增值,但同时会为企业带来很多成本相关的负担与信誉有关的风险。
(二)建议。强化管理层对于外包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构建明细的外包实施路径。完善外包的监管制度和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
内部审计论文9
一、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20xx年6月银监会制订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旨在审查评价并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活动以及公司的治理效果,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迅速发展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在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相关的案件、客户纠纷持续上升,对银行的资产安全、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内审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20xx年,银监会将信息科技纳入监管评级体系,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内部规程》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评级约束强化信息科技监管效能,提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意识。从相关披露来看,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商业银行,均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到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领域,通过风险评估、内部专项审计、专项检查等手段深挖信息科技风险隐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二、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1.信息系统本身带来的审计风险
信息化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的速率,加快了银行数据处理、集中、缝隙的速度,但同时也存在着银行数据或者审计数据被盗用、泄露的可能性。信息系统本身的某些特定程序被恶意修改、不法分子攻击网站套取利益、利用非法手段进行资金转移等案件屡见不鲜,这些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如果审计人员没在第一时间审计出系统本身的固有风险,将会使审计工作走入误区,给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由此可见,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内部审计工作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
2.创新金融产品、金融电子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如上所说,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
(1)创新金融产品很多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的.,产品不具有同质性,审计起来耗时巨大;很多金融产品的结构复杂,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专门的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审计。
(2)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网络风险认识不够,对其风险仅停留在对内部人员舞弊的审计方面,忽视外部客户操作风险、系统本身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3)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缺乏专业人才。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只是在整体业务流程层面有所了解,对于信息系统结构、程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不足。
三、对策和建议
1.防控系统风险,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及时完善信息技术风险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金融产品的更新。其次,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监管指标体系及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监管指标体系及风险性预警系统来加强信息科技审计力度,逐步实现信息科技内部审计常态化。最后,规范科技外包服务管理与建设独立的项目开发与测试团队并重,有效降低信息科技风险。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建设
中小商业银行应提升内审人员培训及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保证信息科技审计的开展。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是信息科技审计的关键,只有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实践工作能力、过硬的技术手段才能发现问题、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解决问题。加强中小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一般控制,对系统的有效运营提供支持和维护,通过相关专家级内审人员配合,审查信息系统中的操作控制、系统软件的控制;另一方面,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对相关信息的输入、运行、输出进行控制,建立严密的内控控制制度,对系统的运行做出评价,保证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内审现场检查的质量;在非现场审计中,缩短内审机构与分支机构、基层网点的距离,做到实时监控,有效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论文10
摘要:强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促进单位健康发展,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科学手段,也是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监督与建设的内容。新时期,伴随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化再生产的开展,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发展过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单位在面临财务经济管理、财务核算方面等问题时,更应该进一步开展有效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地提高财务经济管理和核算水平。本文首先概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接着针对现状,重点阐述分析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在科研事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的参考。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改进措施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独立评价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系统,其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是是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其工作职能是检查单位内部有没贯彻国家规定的政策程序,有没遵循单位建立的标准,有没合理利用资源,有没达到单位的目标等等。做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单位经营决策者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是审计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一)科研事业单位须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规范,缺少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指导工作。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1)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但没有制定详细系统的具体审计和实施细则,在制度建设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欠缺,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内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参照性的.规章制度,无章可循,同时,也让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发表的审计建议和意见缺少法律的强制性,势必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发挥不了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2)有些科研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建立单位的内审制度和计划,导致有些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处于不系统,无人监管的工作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效果,隐藏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有待提高
科研事业单位应设置有独立审查职能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工作职责是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应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确认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在检查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要给出相应的分析、评价,所以,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必要的。现阶段,已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其工作人员是同财务机构同一批人员,或者有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但内部审计机构却构置于其他部门之下,缺少独立职权功能,或者只设置了兼职的内部审计从事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如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在执行工作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制约和阻碍,内部审计机构要做好对系统全面审计监督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和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规章制度,具有独立性是保证其行使职责的前提。
(三)科研事业单位须内部审计电算化有待加强
随着现代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电算化审计成为了必然趋势。电算化审计是指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对电算化会计方式下会计电子信息资料等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电算化审计减少了审计工作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而且采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存储,使得原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中的部分财务职责分离牵制的功能失效,处理会计电子数据的新要求、新特点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分析判断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而内部审计人员绝大多数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要让内审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完成实质性审计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
(一)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评估审计单位领导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和科研绩效,分析评价下拨的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情况,让科研经费能用到实处,促使多出科研成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的风险评估,做出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结果,可以有效提高单位资金回报率和利用率,及时做好恰当防范措施,相应地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现阶段,内部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地不断深化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执行真实客观评价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做出审计。
(二)监督作用
科研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营利性企业,但同样需要监督其财务经济收支、科研立项经费使用,需要内部审计机构为科研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保障。做好财务收支日常审计,加强对单位业务管理,有利于规范账务处理,促使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合法合规,做好科研立项经费审计,保证资金用到实处,用到科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单位的内部审计,有利于构建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制度规范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
(三)防范作用
有些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科研经费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科研立项经费存在浪费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直接关系,内部审计能够如实客观反映,以便及时引起有关的重视,让有限的科研经费真实地用到刀刃上,发挥它应用的作用,促进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杜绝使用科研立项经费存在浪费,所以,开展有效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必须的。深人开展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才能为有效使用科研经费提供服务保障,为单位的有效发展保驾护航。
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改进措施
(一)不断完善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要积极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必须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化建设审计制度,让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参照国家审计署所有关规定和办法,结合单位工作实情,制定单位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为保证客观公正的内部审计结果,可通过加强学习国家最新财经和审计法规,以便更为精确掌握国家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实操性强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二)不断健全单位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确保充分客观内部审计的提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
(1)内部审计机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有关工作进展,这是其行使内部审计职能提前。
(2)设置审计机构配备经费来源应具备高度独立性,配备的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不应存在任何有关经济利益关系。
(3)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更应具有较高的地位,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监督其他职能部门,按计划完成合理有效的审计工作,形成扎实的工作基础。
(三)不断提高单位内审工作信息化
审计工作在计算机辅助下,审计人员可以更快更准检查和分析各类会计事项,有更强的灵活机动性,利用电算化审计,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所以要好以下单位内审工作信息化工作:
(1)引进完善的审计软件开展实际的自动化审计工作的。具备快速检索、分类、存储、数据比较、核对功能、编制生成打印各类审计统计资料,进行设计模拟、测试实例。
(2)加强内审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条件和综合素质,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国家财政对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力度不断加强,做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相信通过不断改观,不断科学和完善,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会构建更为严谨的制度框架,在单位工作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单位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从现阶段开始,做好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从单位整体的工作思路去规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持续地、符合实际情况的和分阶段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论文11
一、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DataMining,DM)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技术,用于从海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效的、新颖的、有用的和最终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ofDatabase,KDD)。数据挖掘即能针对特定7876数据库进行简单的检索和查询,又能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统计、分析、综合和推理,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对记录交易活动、经营状况和市场信息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组织的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审计人员可将具有相似性的会计数据进行聚类分组,从而发现异常账目。
二、大数据视角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模型
根据人民银行业务实际和大数据处理要求,构建了由数据获取、数据整理、数据挖掘和审计应用四阶段构成的人民银行大数据审计模型。
(一)数据获取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结合辖区业务实际,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各业务风险排序,拟定审计主题,针对特定的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审前调查,掌握审计的范围、审计的内容、审计所需的信息。根据审前调查情况,审计人员有目的性的收集和整理与审计相关的数据,服务于审计项目。该阶段审计人员在保证不影响被审计单位业务系统的平稳、持续运行前提下,采取诸如MicrosoftSQLServer20xx等数据转换工具,获取、更新和维护审计相关数据。
(二)数据整理
该阶段审计人员在充分分析数据质量的情况下,运用数据库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剔除垃圾数据,清理、转换、载入和验证提取的数据,建立审计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审计数据是集成的、一致的、高质量的,便于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数据库是面向特定审计主题的,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主题不同,因此审计人员要为不同审计对象设计不同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包括数据库××模型设计及数据处理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馈和不断地完善。该阶段审计人员主要任务是为采集到的审计数据建立一个独立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的数据库××,提供适合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的数据存储环境。
(三)数据挖掘
该阶段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单分析和多维分析工具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如:采用联机分析处理的切块、切片、旋转和钻取等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但在海量数据情况下,审计人员必须采用诸如统计分析、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和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
1.选择数据挖掘算法
不同数据挖掘算法的思路、步骤、功能和应用领域不尽相同,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主题选择挖掘方法,以得到对审计有指导意义的知识。
2.建立数据挖掘模型
选择数据挖掘算法后,从分析数据入手,从数据库××中提取主要变量,剔除无关变量,建立适合该算法的数据挖掘模型。
3.验证数据挖掘模型
从数据库××中选取多个样本数据,对挖掘模型进行验证,确保数据挖掘模型实现既定审计目的。
4.运行数据挖掘模型
挖掘模型的运行由专业计算机工具完成,审计人员要认真评估挖掘结果,判定挖掘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挖掘结果得出正确审计结论。评估结果可能导致退回到之前的阶段,重新选择数据集合、数据挖掘算法或调整挖掘算法参数。
5.构造审计知识库
数据挖掘模型运行后,会呈现隐藏在数据库××中的一些规律或者展示异常审计数据,这些规律或者异常称之为审计知识,不同的审计知识存储在一起即构成了审计知识库,审计人员利用审计知识提取审计线索或违规及风险情况。
6.循环利用审计知识库
在以后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首先查看审计知识库,采用可以直接使用的审计知识,否则按照上述步骤构造适合本次审计的挖掘模型,并将新的审计知识存入审计知识库。审计知识库的循环使用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应用
审计人员利用掌握的审计证据,对提取的审计线索、审计违规及风险状况进行解释和验证,评估形成的审计结论,对审计结论进行一致性和效用性处理。主审人组织获得的审计结论,以事实确认书的形式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相关工作建议
(一)积极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型
20xx年,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在国库和货币发行业务审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总行内审司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辅助审计工作。要进一步把握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引入适应大数据要求的数据分析工具,积极构建、优化大数据审计模型,大力开展海量数据持续和深层次分析,引导各分支机构逐步转变审计模式。
(二)着力搭建沟通协调机制
为确保大数据审计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各级内审部门要根据本辖区业务实际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权责。技术部门要按照权限提供相关业务系统的系统需求、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字典等信息,并在系统研究、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相关业务部门要积极提供内审部门开展各类审计所需数据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或踢皮球;内审部门要不断探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方法和路径。
(三)全力培养专业审计人才
各级内审部门要推广大数据审计模型,亟需具备数据挖掘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数据分析师”和负责业务知识研究及分析思路构建的“业务分析师”两种专业审计人才。要全力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统筹专业分析人才与数据分析人才、普通应用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全面发展,锻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推进数据挖掘技术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广泛应用。
(四)积极开展审计实践与应用
20xx年以来,各级内审部门运用总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开展国库业务及系统运行管理审计,积累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战经验。为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各级内审部门应根据实际,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的力度和范围,除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外,要尝试将ACL、EXCEL和SQLServer等通用数据分析工具应用于各类审计项目,开展业务数据挖掘,不断积累数据分析实践经验,推进和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进程和水平,并为引进大数据审计模型奠定基础。
内部审计论文12
一、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民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式,应该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集团公司并不对各控股参股公司直接进行经营管理,也存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因此,也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者、下级经营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经济责任。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在这种受托经济责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设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的有关规定,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民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有的还是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生产性质多样化,有的是高科技的IT行业,有的只是生产低值产品的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方面,没有统一的格式。
(2)对于民营企业集团来说,审计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协调性,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企业集团各成员联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整体协作、分工的优势,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此,企业集团在投资政策、人事安排、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生产经营、内部控制和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都相对集中,以使集团各单位协调一致,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对此应予以充分关注。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服务内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和控制,巩固内部经济联系,提高经济效益。执行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也是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审计机构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相互独立,以保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可信。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又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其审计工作既可是防护性的,又可是建设性的。总之,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可延伸至企业所能控制和影响的所有方面。
(5)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的一个部门,可以针对企业内随时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审计,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的一种形式,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规范它们的经营行为显得尤其重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企业的需要,适时确定其审计的内容,以便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有效的服务。
1、经营审计
经营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以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为具体的审计对象,评价生产力的各要素的利用程度,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是构成经济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上对企业的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保证等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推动了以环保标准和质量论证体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效益审计的实施。经营审计的发展深化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2、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和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途径:一是向生产力各要素要效益,二是向管理要效益。当代审计的目标不再是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为社会提供公证,而是向管理领域有所深入和发展,这也是管理审计的目标,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熟悉和掌握一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一旦确定有问题,应该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来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清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类似的具体问题,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
3、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承担经济责任的责任人,对其履行责任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一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在西方企业中是一项重要的内部审计内容。它主要围绕企业设置的成本、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评价各责任人在一定时期的各项经营业绩。在我国,最早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是国有企业,对承包经营者、
厂长、经理等在任职期限内的经济活动成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企业对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在国有企业推行,还可在民营企业推行。
4、经济合同审计
经济合同审计是指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合规性、效益性及风险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合同条款的合规和合同的有效执行。经济合同审计是事前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合同的审查对合同的内容、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价,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具体在审计时应注意:审查和评价经济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和正确;参与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有无签约资格;合同对方有无履行诚意和经济担保;合同的履行是否正常;违约责任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5、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效率性(Efficiency)指用一定的资源是否取得更大成果,或使用较少的资源是否达到一定的成果;效果性(Effectiveness)指是否实现预定目标和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性(Economy)指投入的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绩效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一代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分析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奋斗的方向,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6、资产重组审计
资产重组审计是适应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活动而产生的,已成为当前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资产重组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参与资产重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在资产重组前,对被收购兼并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摸清资产价值、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盈亏情况,并对其市场现状与潜力进行可行性分析,给重组决策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应配合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参与资产评估,正确评价企业的资产现状和价值,尤其是要做好产权界定和产权变动审计。具体来说,应针对资产重组的不同类型确定审计重点。在资产重组以后,应针对产权变动后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内部审计论文13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是企业运营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将内部审计应用到审计会计监督当中能够有效节约企业的运营资源,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本文主要对内部会计监督当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不断推动企业的内部会计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会计;监督内部
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当中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而在会计监督当中实施内部审计则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水平,因而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对其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为了能够提升企业价值,不断完善企业运营而开展的一项独立性活动,其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所起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因而在日常管理当中对企业经营进行客观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企业内部审计具备较强的独立性,是由独立性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客观评价,其审计部门也是独立于企业当中其他部门的,其直接对企业领导进行负责,并且由专业的审计人员来担任工作人员,而且不能参与其他方面的工作。而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行为、决策等等都是在内部审计范畴之内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主要是对企业的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监督的,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活动都能够符合国家法律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其基本的工作内容是对企业会计的资料进行审计和清查,这些工作内容在处理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对于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只有对会计人员的相关事项程序、权限等进行确定之后才能够讲内部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讲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出来。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都具备比较强的监督作用,因而两者其实在关系上是比较紧密的,两者互为基础,而内部审计主要适合财务收支有关活动的审计,因而和会计核算工作自然是不能分开的,而会计监督同样需要审计工作的支持,所以内部审计和内部会计监督两者是不能分开的,两者都可以作为相互的补充,因而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企业的价值,使得企业能够朝着经营目标不断前进,从而不断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的应用。
二、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内部审计的应用问题所在
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当前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当中的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内部审计的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随着经济改革和企业转型的不断推进,企业当中的内部审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从过去的管理审计逐渐向风险控制和治理方向上发展,而且随着企业对于自身价值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使得企业内部审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当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在审计内容上还比较单一,尽管在审计的项目上也借鉴了很多国内外的经验,并且在审计上也开始从单纯对财务的审计向着内部管理审计的方向上发展,但在实际的发展阶段上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能满足当前转型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内部审计观念比较落后
当前,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在内部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企业管理层和审计部门在观念上还缺少相应的正确认识,将内部审计简单认为是对会计账目等进行审计的基础工作,审计就是对账目进行检查和纠正的过程,没有充分认识到审计的意义所在和真正的审计工作内容,因而在思想上也缺少相应的重视,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不认真或是不负责,使得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同时,企业内部部分领导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也不够,在审计上的投入不足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进而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影响。
(三)、缺少健全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要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有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系统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内部审计的发展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在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和制度上还比较缺少,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也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发展。同时,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使得内部控制部门包括内部会计监督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及时获取相应的企业信息,这也会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从而最终对内部审计价值的展现产生影响。大部分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诸多缺陷,因而导致系统本身存在较大的风险,最终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时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三、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审计结构建设
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当中,内部审计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为了让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来,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独立性机构。重新建立起来的审计部门应该和企业当中的其他销售、行政等部门进行脱离,以便部门能够独立对企业当中的相关事务进行监督和评价,能够保持客观性,从而能够将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在构建审计机构的时候也应该为部门配置专业的审计人员,并对审计人员的`职工和岗位进行明确,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当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职责等等,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和开展工作上都能够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为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合理设置审计内容和范围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过去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因而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范围等进行转变,对内部审计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基础审计工作之外,还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扩展到企业的市场、社会责任、投资效益、人力资源等等方面上,在进行内部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将目标挡在提升企业价值和资源价值的方向上,对内部审计在企业当中的建设性功能进行关注,将企业风险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导向,并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体系,深入把握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业务,从而为企业当中的内部审计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作用发挥打好基础。
(三)、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将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离不开制度建设的支持,因而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首先是要从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入手,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和实际情况的会计控制制度、信息安全制度、预算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为内部会计的强化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再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对内部审计的职责进行明确,对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当中的定位进行规定,从而为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转变以前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分开监督的模式,建立起符合企业审计需求的监管制度,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多个方面上来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会计监督目标,推动企业不断朝着经营目标前进。
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水平提升,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研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当中的应用,从而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子法.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J].工业审计与会计,20xx,(3):11-14.
[2]佚名.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析审计报告的四个“如实”[J].工业审计与会计,20xx,(3):30-31.
[3]竺幼萍.浅谈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20xx,(8):200-200.
内部审计论文14
摘要:本文以供电公司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为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 文化建设 企业管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文化的形成,普遍具有行业特点,例如行为模式、审计理念等,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分别为物质、制度和精神。目前,是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的关键时期,构建的审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建设方向。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审计文化,是指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形成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一般具有特色的审计理念、工作技艺、行业风格、行为模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可以将审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在审计文化中属于表层文化,行为文化属于潜层次文化,而制度文化属于审计文化的中层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审计目标、价值观等。对于精神文化来说,通常情况下,借助制度文化来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审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具有审计实务的特征。
二、审计文化对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
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方面,审计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凝聚作用。审计文化作为一根纽带,通过要实现的目标和目的,将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联系在一起,激发每个审计人员的归属感、荣誉感。2.约束作用。在审计文化中,一般注重人的因素,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通过尊重人、相信人、培育人等方式,帮助审计人员培养科学的审计观,进一步建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而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3.协调作用。审计文化使审计人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借助审计文化,在看待事物、认识问题等方面,便于统一认识,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进而推动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4.形象作用。对于优秀的审计文化来说,一方面可以将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展示给社会,另一方面能够强化审计机关的信誉,扩大影响力,提升审计机关无形资产的价值。5.团队作用。价值观念和集体观念作为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规范的审计队伍,树立团队精神,借助审计文化不断发挥团队作用。
三、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近年来,安徽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审计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凝聚力和对审计人员的约束力,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树立审计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工作向风险型、绩效型转变,不断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1.大力宣贯内部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是经济平安预防、监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监督、防范、增值、服务”为公司内部审计理念,监督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增加企业价值,服务发展大局。监督经营行为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在组织开展审计工作时,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履行自身的审计监督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经营活动等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加强对人、财、物、用电营销等重点部位的监督,按照国家实施的法规、企业制度规定等,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经济责任,提出处理、处罚违纪违规行为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经营风险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所在。审计要以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为重点,深入分析研究审计发现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通过审计促进经济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实现公司经济平安的预期目的。增加企业价值是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要始终以增加效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努力推动内部审计由查错纠弊型向风险型、绩效型转变,由事后查处问题向事前、事中揭示风险、提出建议转变,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发展大局是内部审计的现实要求。内部审计要坚持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审计要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通过审计检查评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保证公司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审计要为企业管理服务,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和内部管理的完善与加强;审计要为企业决策服务,通过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牢固树立内部审计价值观。。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独立、依规、公正、进取、奉献”的`内部审计价值观,首先,独立是内部审计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其次,依规是内部审计机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第三,公正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价值取向;第四,进取是审计人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体现。第五,在整个内部审计价值体系中,奉献是道德基础。
3.积极构建内部审计文化的体系架构。。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方面构建审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努力营造并形成保障有力的审计机制、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健康向上的审计氛围、无私奉献的外部形象,真正做到将内部审计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3.1夯实内部审计物质基础。物质文化建设审计文化的重要理念,要求机构独立、保障有力,通过夯实内部审计物质基础可以培育物质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3.2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为审计工作顺利运行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帮助审计组织正确履行工作职能。内部审计制度涵盖广泛,彼此之间相互衔接,并且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审计文化水平和高度。
3.3引导内部审计行为追求。审计行为文化反映着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体现着审计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审计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的行为文化。
4.塑造良好的审计形象。在审计文化中,审计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努力形成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把审计队伍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控制专家”和“风险顾问”,为促进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服务。
四、打造面向未来审计文化的措施
1.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将先进的思想理念转变为审计制度、审计行动、审计成果,进一步形成审计人员的追求,才能形成优秀的审计文化。
2.确立发展目标和制度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制度规划是建设审计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为了培育良好的审计文化,需要确定审计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划。
3.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发展审计事业需要每个审计人员的努力,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可以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4.持续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努力。审计文化建设需要进行实践和创新,在审计工作始终贯穿审计文化,形成系统完整的内部审计文化体系,将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成一个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有价值、有生命力、受人尊敬的全面风险管理团队,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送娥.浅议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广西电业,20xx(12).
[2]符定红,骆华,黄瑾,宋宁,王斌,张苏琳.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层规范运作框架的构建——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xx(03).
[3]丛永平.努力践行“啄木鸟”精神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回顾[J].中国内部审计,20xx(08).
[4]郭旭.加强内部审计推进依法从严治企——访国网嘉兴供电公司总经理韩志军[R].中国内部审计,20xx(06).
内部审计论文15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对象及职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经济管理活动中纸质会计、统计及相关资料的审计,它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后查错纠弊,不断促使企业内控更加完善,从而加强企业目标管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审计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获取方式也由传统的人工方式获取向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转变,人工方式获取审计数据和信息常用的纸质文件等逐渐被磁盘或光盘取代,使信息和传递与交流更加便利、快捷,实现了资源共享。审计的技术手段与信息的存储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后的查错纠弊和监督并重,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能够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为企业高层提出更多合理的建议,从根源上预防、杜绝错弊现象的发生,促使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化环境增加了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由传统的人工方式向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转变,这就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适应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存储这些数据的介质为计算机磁盘,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而人们往往过分相信计算机输出的数据,忽视了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数据输入错漏、作弊不留痕迹、不易按步骤追查等问题,这就增大了数据风险。而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成的企业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企业数据集中,如果对这种灵活性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风险的高度集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对数据都有备份,但通常保管并不完善,系统的恢复控制差,一旦信息系统遭到攻击,控制或改变了企业重要参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环境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理论与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在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审计监督,还要渗透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不仅要熟悉审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使用平台及网络环境等。内审人员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理念与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即便有着扎实的审计工作理论知识与技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很难将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打造一批掌握扎实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已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一)企业要提高重视,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能够及时预防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信息化进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务,因此企业高层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给予支持。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维护,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促使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二)强化内部审计,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强化内部审计,全面掌握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确定审计重点及程序。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控制审计资源,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以及信息化运用的方式和程度,开发适合本企业的审计办公及现场实施软件。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将审计关键控制点植入信息技术控制系统,使现有的管理、业务以及财务等系统得到融合,实现审计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审计人员可以依托计算机系统实施审计监控,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规范性。随着各种适应性及操作性较强的辅助审计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审计部门借用辅助软件及其他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整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存在风险较大的环节,减少审计的盲目性,这样就缩短了审计现场工作时间,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要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审计工作信息化是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如果审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很快失去审计资格。而作为审计工作的主导,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之不仅熟练掌握审计、财务、会计相关理论与技能,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与操作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打造成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内部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论文02-13
内部审计论文05-27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1-29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3
(经典)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6
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的研究分析论文11-23
内部审计外包行为论文11-26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论文11-23
内部审计论文15篇02-17
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的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