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

时间:2024-05-30 10:29:38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精华】内部审计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部审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1

  近几年,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下行周期,正在从中高速扩张向质量和效益调整,步入增速调整、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叠加引发的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将会层出不穷。面对实体经济整体下滑,行业经济效益疲软,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必将给银行业带来重重困难,特别是村镇银行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清贷难、收息难、压降难等的风险。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在授信业务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内控建设方面

  1。组织结构。村镇银行是否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否明确决策层、监督层和高级管理层以及其他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

  2。目标管理。村镇银行是否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以明确本行依据内部控制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内控政策目标是否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贯彻执行;是否保证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政策制度。村镇银行是否制定书面的内控政策,规定内部控制政策的方针和原则;内控政策是否与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一致;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否体现对不同地区、行业、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是否传达到相关岗位的员工、指导员工实施风险控制;是否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保持适当性和有效性。

  4。信用风险管理。村镇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和方法以及信用额度的确定是否合理;对集团客户和关联贷款的管理方式是否科学;资产质量监测制度和报告体系以及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合理;资产质量认定程序和标准是否科学;资产质量基本情况和分类结果是否准确。

  5。内部控制措施。村镇银行是否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各项业务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一级法人内保持统一的标准;是否定期对政策、制度和程序进行评价和修订;是否适时地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修订,内部控制政策与措施覆盖各主要风险点;是否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各级的管理责任明确;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督促职能部门整改;是否制定发生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有关预案内容完整、措施切实可行;是否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的设施、设备和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二、信贷投向方面

  主要检查村镇银行信贷投向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否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授信工作,严格把握行业准入、环境评价、能耗审查等政策界限;从严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贷款审计重点是否发放异地贷款,是否向小微企业、涉农产业倾斜等等。

  三、信贷资产质量方面

  1。村镇银行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建立明确机制进行安排与职责分工,确保各级分支机构和各管理部门形成清晰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否制定并及时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授权体系或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并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清晰、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2。村镇银行信贷资产分类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是否满足分类工作的需要。

  3。村镇银行是否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实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其运用结果是否准确。

  4。村镇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的频率是否达到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监管要求;对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是否及时对分类进行调整。

  四、关联交易方面

  1。村镇银行是否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有关要求制订了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是否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2。村镇银行是否能够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与股东或银行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制订了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3。村镇银行与股东或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银行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以本行股权质押发放贷款、为关联方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等违规行为。

  4。村镇银行向关联方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五、信贷合规性方面

  1。发放程序。村镇银行是否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贷款发放程序,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款发放等全部环节;是否制定了关于借款人融资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判断程序;贷款发放程序能否识别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客户资信风险。

  2。贷前调查。村镇银行借款申请书是否完备;借款人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根据借款人的经营规模、业务特征、资金循环周期等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并合理确定贷款结构;是否对借款人信用进行评估以及评估方法和质量;是否核实保证人资信状况和抵押品状况;是否调查借款用途;调查人员是否对贷款的发放提出明确、客观的意见。

  3。贷款审查。村镇银行实行何种贷款审批制度;是否按权限审批贷款;是否批准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审查人员和部门是否核实贷前调查资料;贷款审查、审批人是否签署了明确的审批意见;是否存在违反审批程序的授信项目。

  4。贷款发放。村镇银行是否设立了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的发放和支付审核;是否签订了完备的贷款合同、保证合同和抵押合同;这些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贷款利率的确定是否合规;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发放贷款;确定的贷款支付方式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5。贷后管理。村镇银行是否按规定定期开展贷后跟踪检查,检查内容是否全面详细;是否严格监控借款用途,特别是信贷资金有无直接或变相流入股市、有无投向“两高一资”企业;贷款展期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是否及时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或催收通知书;借款档案资料是否完整齐全,专人保管。

  六、监督与评价

  村镇银行是否制定书面的内部控制绩效监测程序,通过适当的监测活动,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是否制定有效的违规、险情、事故处置和纠正管理制度;发现违规、险情、事故时,是否对有关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制度,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董事会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确保内控体系得到持续有效地改进。

  七、信息交流与反馈

  村镇银行信息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明确财务、管理、业务、重大事件等信息的报告路径;是否适当的、定期的、公开的披露信息;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文件体系,明确内控体系的要素、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文件进行控制,使文件及时传递、易于查询、适时修订或废止等。

内部审计论文2

  1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1.1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集团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组织设置及制度设计来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能够确保内部审计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确保企业集团审计部门要独立于各管理层,直接向董事长负责,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进行工作。审计委员会属于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系统,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另外对于企业集团审计部门,需要对部门和个人的审计权限进行明确,并确保内部审计结论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在当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组成中,需要注重人员结构比例的合理笥,不仅需要具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同时还要根据集团业务的需要配置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更好的强化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咨询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强化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和质量。

  1.2重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选择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是,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在选择过程中确保做到能够灵活运用。对于不同层面,在选择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时也具有差异性,对于企业集团总部层面,则宜以董事会负责制作为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集团及下属公司的地域及业务分布情况来下派审计中心,所下派的审计中心需要对所负责的.辖区内的集团分公司或是子公司进行审计监督业务的开展,同时还要确保各下派机构内的负责人要定期进行轮换。在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层面,不具法人资格但属于集团核心分公司的,应派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分公司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否则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对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因其具有法人资格,所以有义务视自己的经营规模考虑是否单独设立审计机构。若设立审计机构,子公司审计机构应向集团审计委员会负责;若子公司不单独设立审计机构,则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将在子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派出机构,但需经子公司董事会同意。

  1.3确定企业集团审计部及其派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业务衔接

  集团审计部的职责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宏观管理,其所包括的内容较多。下派审计中心则属于企业集团审计部的直属审计机构,其不仅需要完成企业集团下达的内部工作任务,同时还对具体的审计项目进行组织实施。其不仅需要完成本中心的各项审计工作任务内容,同时还要更好的完成企业集团下达的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做好配合和协助工作。对于下派审计中心的业务则由集团审计部门实施归口管理,下派审计中心需要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下派审计中心的绩效考核由集团审计部门进行负责,同时下派审计中心的负责人需要由各审计中心负责人轮换任职,其薪酬和职权等同于集团审计部门的副职。对于下派审计中心人员的薪酬、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都需要按照企业集团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方法进行执行。下派的审计中心与集团子公司或是公司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这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便利性。

  2结束语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监督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不仅可以优化企业集团治理结构,而且还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在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则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加强,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内部审计论文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换莫测,企业面临的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企业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来作为企业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一些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是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的问题,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背景及意义

  企业内部实行内部审计是我国自1983年利用行政手段推广的,实行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多年的实践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得到迅速发展,它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必要手段,它基于企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发展,是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部分,是公司自我完善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协助服务于企业管理的进行,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管理工作的延伸,发挥着协调的作用,对促进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有着深远特殊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外存在差异

  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是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自发的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是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后,政府使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建立起来,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的方式不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被动性,另外内部审计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地位也不相同,国外的企业通常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健全,有的甚至依附于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这就使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地位较低。国内外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跟职能也不尽相同,国外的内部审计职能主要是审查、评价,直接对行政总裁负责,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以内部纠错防弊为主,主要职能是监督,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在遇到来自企业内部高层的压力时,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1]。

  2.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我国企业通常把内部审计工作与会计部门的职能混合在一起,定位侧重于“监督导向”,监督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这种偏向与监督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监督者它的权威性很低,通常都没有处罚权,这就使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无法实施真正的监督,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

  3.我国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仍处于一个形式的过程,甚至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有很多企业把内部审计部门通其他职能部门合并在一起,或者在企业内部改革中将内部审计部门撤掉,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人心惶惶,无法安心开展工作,由于我国企业对于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于监督,这就使得企业的领导和其他部门主管上认为内部审计就属于一种挑毛病,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抵触,加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作用不明显,致使企业内部组建和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发展缓慢。

  4.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忽视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种态度就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低下的地位和微弱的实际效果,另外由于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有时会触犯到一些企业领导的直接利益,所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会处于一个被排挤的尴尬境地,企业领导者的决策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这就使企业文化的影响让内部审计工作面临困难[2]。

  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1.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我国企业领导应当转变观念,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认清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企业的`需要,认识到在现代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按照规定的职权办事,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企业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结合市场行情,建立一个科学,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优化审计工作方式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优化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改进审计工作的方法,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引进专门的人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工作,除了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外,还应培养审计人员的管理才能,强化他们的敬业、服务意识,同时对审计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对努力工作的员工进行奖励,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的方式,他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也会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会在无形中促进内部审核的发展[3]。

  四、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降低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为我国的经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元丽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8):35-37.

  [2]刘亚华.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下旬刊),20xx,(9):50-51.

  [3]马雁,邱兆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9):18-20.

内部审计论文4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防范规避风险。市场经济下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所谓防范规避风险,是指对经济组织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要确定经济组织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医院总体目标及主要业务,通过对财务收支、资金使用等情况的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价,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从监督防范风险的角度为管理者当好参谋,从而规避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对廉政建设起到监督作用。

  2.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通过财政、财务、效益、管理等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内外部和历史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寻找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二、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管理的措失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人员。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单位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审计人员必须克服自身弱点,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不仅要注重审计检查,更应注重审计分析,不仅要注重发现问题,更应注重原因分析。

  2.加强内审队伍素质建设。立足于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人才队伍现状,注重加强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建立优秀审计师人才库,对审计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和管理,通过鼓励自学、培训、以审代培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在岗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建设一支熟悉医疗卫生管理,精通审计专业知识,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审计目标。

  3.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审计人员单纯拥有审计专业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由于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开展计算机审计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而是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审计规范且将其融入一套软件程序,以适应审计工作需要。

  4.创新审计机制实现单纯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决策审计的转变。向管理决策审计延伸是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要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管理职能的意识,要深入其中,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紧紧围绕医院经营管理目标,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效益管理方面的全面审计转变,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5.充分挖掘内部审计方式,努力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延伸。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事前事中审计,达对医院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及效益审计时,应按照内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对其进行功能性测试和遵循性测试,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促进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6.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在当前医院信息化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下,审计手段也应从传统模式向计算机模式下进行转变。首先加大投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价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系统对日常业务进行即时监督,形成网络环境下审计的监督机制,达到审计质量的提高。

内部审计论文5

  1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在体制创新、金融要素放活的过程中,受到了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影响,如何优化金融环境,分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念还处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阶段,内部审计主要还是集中在合规化审计方面,而将“风险”这一理念植入内部审计中,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运用比较少,缺乏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职责和作用的准确、全面认识。一般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只是注重检查银行经济业务过程中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借此判断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但是,这种审计缺乏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责任评估,更缺乏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的评价,使得内部审计成为事后评估机制,而不能通过事前评估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2.2内部审计规范体系还不够成熟

  在我国从20xx年以后内部审计协会陆续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相关的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这些准则、规定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但是对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方面的指导仍然有所欠缺。农村商业银行依据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但也不是硬性的规范要求,能否体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点,还值得我们商榷,与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大多数审计人员会遵循领导要求或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进行内部审计,往往在制定审计计划、确立审计目标、设计工作程序和监督、控制审计质量等方面缺乏专业和完善的标准;②由于审计人员之间受教育水平不同,再加之如果缺乏与其他人员的必要沟通,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对审计工作的执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不太成熟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情况下,不便于得出客观统一的审计结论;③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项目评价不规范。

  2.3内部审计关注的风险比较狭窄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关注的风险范围主要集中在合规性、操作风险和内部舞弊风险上,对于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关注程度非常低,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十分重视来源于内部审计风险,而来自外部的审计风险几乎未考虑。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提出了要关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并提出政策应对风险,但是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中,对审计风险的关注仅仅只是停留于表面,从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着重还是分析信贷风险,通过计算出的一些财务指标考虑银行发放贷款是否存在呆账、坏账情况,进而影响银行整体发展,也缺乏详细、健全的信贷风险评估机制。

  2.4电子化业务不能解决内部审计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渐渐在农村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发出的专用审计软件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审计数据、抽样审计、风险评估方面的高效率性和准确率还需要不断提高,并且审计软件的功能也要适当有所增加。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电子信息化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大多数情况,只有在现场审查过程中才用到审计系统,并且计算机审计系统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系统。手工审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仍占主导地位,审计人员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积累大量经验对审计结果进行判断,随着银行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业务量越来越多,手工审计已无法满足银行发展需要。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如:专业审计软件在风险识别过程中控制不力,在分析审计抽样过程中分析缺乏准确性,这些都会让审计工作遗漏很多重大事项,给内部审计带来潜在风险。此外,内部监督的过程得不到计算机技术的有力支持,专业审计软件在这方面的功能也尚未开发出来。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急需要利用一个完善的专业审计软件来帮助银行解决各方面问题。

  2.5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素质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越来越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来自于财会专业,而是从银行其他部门转调入审计部门,并且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常规审计上,缺乏对银行新出现业务的了解,而国际商业银行就明确提出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在企业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要非常熟悉银行整个业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加顺利进行。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关于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只占到全部工作人员人数的1%,与中国银行规定的2%比例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商业银行5%比例标准水平,这充分表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极其缺乏审计人员。而且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来自于财会专业类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他们大多只关注于财会类专业知识,忽视了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随着农村商业银行业务面的拓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引入,单一的专业知识难以应付银行方方面面的问题,会给银行审计带来风险。从总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缺少复合型人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还不能满足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政策建议

  3.1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就需要更新内部审计理念。内部审计的重点应该由合规审计转变为风险导向性审计,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改制的推进,过去的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果的审计理念已不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也不适用了,应逐步朝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方向转变,只有风险管理有效化,才能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效果。在审计过程中要全面地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可以采取现场检查和其他审计方法结合的方式多方面收集审计证据。坚持运用科技信息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的科学方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坚持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审计全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流程监控的准确度。

  3.2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操作规范

  我国当前的法律规范体系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的具体规定不是非常明确,这也使得农村商业的管理部门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国家理论实务界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断改进现有的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加快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建设,使其不断完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一个健全且有效的规范内部审计体系指导实际工作。在制定规范性体系中也需要注意两点:其一,对国际上现有成果的精华部分要选择性吸收,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国家内审协会在构建准则过程中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管理经验,准则中很多地方与国际社会都趋于相同,但是在吸收引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准则是原封不动照搬西方经验,一些精髓的概念并没有充分引进,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国外的审计背景有相似之处,但我国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学习借鉴人家的直接成果用于自身体系建设上还需要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其二,内部控制的制定对于操作性的要求也比较高。我们应该关注国际内部审计中具体操作性强的特点,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内容加入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健全且规范性内部审计准则基础上也可以建立自己银行的.规范性内部审计体系,对审计体系内风险防控的环节进行直接或间接调节,使之相互联系、密切结合,共同达到风险防控目标。

  3.3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为基础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防范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与银行的经营风险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农村商业银行要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为基础,逐步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完善,深层次关注风险,对各个风险点实行全面管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监督首先是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监督,主要体现在要对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因为高层管理人员权力比较大,更可能擅自使用职权谋取私利,往往很多经济案件的发生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有着重大关联。其次,农村商业银行要对各项业务的授权和业务操作过程中对银行规范的执行情况全程跟踪,进行重点监督,钱投放到哪,跟踪到哪,不留死角,不留空白。银行所有交易事项和业务活动首先要综合评估然后严格审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方面原因都会导致经济业务活动并没有得到授权,这样就产生了审计风险。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逐渐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交易事项和经济业务开展给予授权变得非常关键。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前提下,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3.4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在计算机系统平台的运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中建立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完善审计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审计系统,利用这样的审计系统获取准确信息,再利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得出合理可靠的审查结果,计算机审计系统需要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并且还要有信息转换和信息分析功能,通过利用这样的审计系统才能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使得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内部审计人员选取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出银行各种信息,及时预测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以便银行能够快速识别风险,加强风险管控。农村商业银行还要建立风险监控模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审计,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多、风险高的部门要高度关注,列入重点审计监控范围,及时跟进开展后续审计,以便审计部门整改落实到位。

  3.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银行应当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发挥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①可以让审计人员多次深入到银行基层工作中,多了解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以便熟悉整个业务流程,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谈话或考核的方式了解审计人员对整个银行业务的了解程度;②通过定期学习职业道德手册,提高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保密、胜任的工作原则,给银行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③积极组织银行工作人员开展法律、电脑、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加大在审人员学习考试考核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知识体系;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审计人员的工资薪酬与审计工作完成的好坏挂钩,增强审计人员紧迫感,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于银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将“风险”理念引入内部审计有助于银行充分识别审计风险,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应当及时发现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商业银行“硬实力”、“软实力”最大化,推动农村商业银行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秦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xx.

  [2]唐建利.浅议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在商业银行审计中重要性[J].现代商业,20xx(5):95.

  [3]高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4]骆飞.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xx.

  [5]王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xx.

  [6]马可心.ZS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xx.

  [7]陈晓芳,黄文.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革建议[J].审计月刊,20xx(11):50.

内部审计论文6

  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中,究竟是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之于公司之外还是设置在公司内部,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基于如下因素考虑才能作出恰当选择:

  1、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会降低代理成本。代理理论的创建者詹森和梅克林(Jensen and Meck hng)将代理成本区分为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监督成本是指外部股东为了监督管理者的过度消费或自我放松(磨洋工)而耗费的支出;代理人为了取得外部股东信任而发生的自我约束支出,称为守约成本。

  内部审计的原始动机是为管理者服务,在公司制企业中,这种服务对象和动机依然不变,因此,我认为内部审计首先是一种守约成本。但公司制企业的产生,推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从传统企业中的向管理者负责发展到今天的向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内部审计肩挑多重职责。如果内部审计能够同时承担起这样的多种责任需求,其实质是能够节约委托外部审计的监督成本,因此,我们不能轻言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就某一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总成本可能低于外部审计的成本、等于外部审计的成本或大于外部审计的成本。在审计所达到的功效是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外部审计成本的话,都不易采取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

  有专家认为:企业如果建立一个自己的内审部门,需要支付员工的薪金、培训费和管理费用,内审外聘则能节省这些费用,而且企业可只在需要时聘用,以保持支出控制的灵活性。同时,如果由外部审计承担内审工作,内审的方法和程序町与外部审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外部审计人员能更多地依赖内审工作,企业也可因少支付审计费用而获益。我觉得,我们无法仅通过上述信息就确定是否内部审计成本一定比外部审计成本低。但按照交易成本理论,企业组织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内部监督者比外部监督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外部监督更强调竞争,内部监督则注重合作,合作表现为目标的一致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内部各部门谋求垄断地位的动机,极易产生一种“预期集中”效应;第二,外部监督只能依赖正式的记录和文件,而内部监督既可以借助于正式的记录和文件,又可以依据非正式的记录和文件,而且,在满足公司整体目标的大前提下,监督的深度和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拓展;第三,内部监督是在一定的组织约束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组织本身的权威性,使内部监督更加具有自律意识,从而通过组织行为提高组织效率;第四,内部监督更能体现组织内部的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助于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内部监督一定优于外部监督。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会随之上升,从而出现“官僚失灵”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能否外包,其关键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及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2、内部审计是否外包,不能仅从监督成本的角度思考与评判,我们必须关注对应成本的另一个指标,即审计效益。我们需要考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否实现,外包与非外包各自为企业增加了多少价值?将企业由此增加的价值与各自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比值大者为优,而比值大者也可能是监督成本大者,所以,仅用监督成本的大小来确定能否将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依据不是十分充分和具有说服力的。

  有人说:外部审计人员开发审计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可以分摊到许多客户身上,比起研制相同技术的内审部门来,能够保持更低的研发成本。规模效益即可导致相同服务的成本节约或同样成本的更优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审计可以降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费用,因此,可以提高规模效益。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内部审计增加的企业价值:与企业内的其他部门不同,审计不参与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以及制造、采购和销售,因此,似乎不是一个创值的部门。但内部审计可以在上述创值过程中提出建议,通过建议,帮助上述作业增加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否定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增加价值的功能。内部审计增加的价值主要应包括这样两个部分内容:(1)显性价值。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因此减少了损失。由此而增加的价值,我们称之为显性价值。它是传统内部审计着力追求的一项目标,通过事后审计,把已经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力求通过审计发现,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后,加以改善,这种审计功效比较明显,带有直接性特征。(2)隐性价值。隐性价值应被理解为非直接性的价值,它一般是通过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充当参谋和顾问而体现的,通过这种合理化的建议,可能会改变一个战略设想,可能会优化组织行动方案,从而提升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内部审计增加隐性价值的重要表现;内部审计增加隐性价值的另外一条渠道是由于内部审计组织的存在,使各部门拥有了随时可能接受审计监督的约束意识,因此,可能会如此而自觉地规范运作,这是内部审计的威胁价值。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增加隐性价值方面具有优势,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师更加了解组织状况,他们的工作更贴近企业管理,他们能够在企业内自始至终地按照公司规章行事,外部审计更多地是帮助组织增加显现价值,而且因为其专业化水平较高而略占优势,但如果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更新审计理念、提高胜任技能来加以改善的话,内部审计的显现价值增值能力也一样会达到外部审计水准。

  3、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否一定会提高审计效率?“尽管外部审计师也从事管理咨询服务,但主要注重财务管理的方面。内部审计师审计的重点是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风险控制,从中寻找疏漏。……。因此,内部审计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外部审计师所不能替代的。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并具有专门的行业知识,比外部审计更有效率。内部审计也是一种反馈机制,管理部门可借以弥补各种程序上的缺陷,避免对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甚至对整个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这个角度理解,内部审计设立在公司内部是有其道理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外部审计不要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产生错误的理解,不要以为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更加杰出,不要以为自己的审计工作重点永远是正确的。要意识到内、外部审计的不同分工,意识到内、外部审计的不同功能。

  4、内部审计是否为企业内的非核心业务?业务外包源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自己增加价值,因此,可以将价值链上的非核心作业外包出去,只保持核心作业部分,比如研究与开发、顾客服务等。如果考虑内部审计外包,必须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所以,我们需要探究一下:内部审计是否是企业的非核心作业部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只有两个答案:是或不是。基于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认识,它不是核心作业,属于附属部分。有人说:如果实行内审外聘,企业就可腾出管理时间和管理资源,用于企业的核心生产经营。内审外聘使管理层能够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领域,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而不是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低回报的日常管理中。但我认为,它是企业的核心作业环节。原因是:它已经渗透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与每一项作业内容都休戚相关。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将内部审计锁定在战略执行阶段,没有深入到研究与开发阶段,因此,将内部审计与其他非核心作业一起摒弃于核心竞争力之外是可以理解的,但本篇论文中多次提出“战略审计”的观点,所以,按照这一观点要求,内部审计与核心作业链密不可分,不能轻易作出“外包”的决定。

  5、事实依据。美国众多大公司的倒闭,内部审计失责,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内部审计外包。如安然公司,其鉴证工作由安达信承办长达17年以上,没有更换事务所,也形成安达信难以客观独立的重要因素。安达信20xx年从安然赚得的2700万美元非咨询业务费和2500万美元的咨询业务费是否已经损害了该公司的公正性?安然过去也将内部审计交给安达信事务所负责。安然事件发生后,会计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安达信既承接外部审计又承接内部审计的做法一定要改变。

  6、内部审计外包,是否能够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有专家认为,外包能够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而外聘人员在提供内审服务时,与外部审计一样遵循职业标准,而且事务所有一套保证审计准则受到遵循的机制。另外,内审外聘也使职务轮换成为可能,因而在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内审的独立性得以提高。但我认为,内部审计外包也不一定完全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外在形式的独立,即审计人员在经济上、业务上和组织关系上独立于被审计部门;二是实质上的独立性,即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应保持独立。相对而言,外部审计的形式上的独立性比内部审计要好些,但就第二点来说,未必具有绝对优势,而实质的独立性恰恰是独立性的核心和关键。从客观上来说,外部咨询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它们主要考虑业务量和收入两个主要因素,为了使二者持续上升,它们更多的具有非独立倾向,讨好客户、不实报告等;比较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受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约束,其能否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性是其工作质量的考核标准,因此,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做到精神上的独立。故此,说内部审计外包可以提高独立性是不恰当的。

  7、内部审计外包可能会降低公司治理效果。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扮演着独特的内部监督与信息传递角色。如果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中,将内部审计外包出去,则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将会失去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来源,自然,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论文7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监督,更是一种增值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期望为正的价值,所以出于有用性原则,大型企业通常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保证对法律的遵守与对公司章程的践行,并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各种风险,对企业的运营提出相对客观的建议与对策供决策层参考。然而,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与实施成本高昂,通常中小企业是无力消受的,而且中小企业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需求也不迫切,“不产粮食”的管理部门往往被企业视作累赘,臃肿的“企业机关”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锐意进取的组织会竭尽所能削减管理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部门的去留通常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快速显现井喷式发展的黄金年代似乎已经远去,普通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成为了企业应对新形势的一个选项,使得许多管理部门可能被精简、合并、裁撤。鉴于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很多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给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机构作为折中方案。

  一、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简单地说,企业要将内部审计外包无非是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但这也可以细分为许多方面:

  决策层既有成本方面的考虑,又有组织弹性方面的考虑,还有企业战略方面的考虑。当然,在分析外包动因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才是企业不“裁掉”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职能动因。

  (一)内部审计职能动因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意在从企业内部创设相对独立的组织,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评价与管理风险,并从旁观者(客观)的角度提出改进营运管理的方法,为企业增加价值,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许多技术和特点是共通的,最明显的共通点就是独立性(尽管两者对独立性的要求大不相同),审计作为一项鉴证业务本身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鉴证报告才有意义,否则就不能让人信服,这也是内部审计只能对内的原因,因为它只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够完全独立于组织本身。

  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第一,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财务数据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便管理层能够依据可靠的数据进行决策;第二,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这与财务活动也是相关联的,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显着降低企业的风险,尤其是重大的财务风险、合规性风险与法律风险,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审计,并且其活动通常不受限制,从而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报告;第四,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各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包括对预算的执行和对原来内部审计所发现问题的整改状况,能够随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将情况向上反映;第五,内部审计因为其较高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充当顾问角色,向管理层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这也属于增值服务的一种;第六,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为企业的形象加分,增加投资者、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对企业的信心,而这显然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好处”.

  (二)对企业成本费用的考虑

  企业属于营利组织,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从短期来看,企业一般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此来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的差额。所以,增加利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这两种基本途径还可以结合成第三种途径,那就是同时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随着经济的下行和市场的饱和,企业想要提高收入已经越来越难,那就只有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了。

  企业自己实施内部审计的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保持其有效运转,聘请和培训专业人才,维持该部门的独立性,都需要高额成本,而且这看上去与企业主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自己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是不经济的。因此,很多企业选择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将该项职能委托给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来代理,专业机构通常拥有比较优势,能够在比企业本身更低的成本下实现类似的功能,其出价也较为经济,对双方都有利,符合经济学原理(有效的帕累托改进)。若选择外包,企业将节省一大笔日常营运的成本费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筹建和运行费用,专业人员和支持性人员的招募、聘用和持续培训费用,保持内部审计人员和部门独立性所花的费用。而服务外包则只要支付事先约定好的业务服务费,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特别是对相关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所以,把企业不擅长的、成本高昂的职能和业务交给更加专业的外部机构去做,企业可以借此降低成本费用,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三)对组织弹性的考虑

  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节奏也越来越快,我国的产业结构又处于深度转型中,这就要求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否则就会因为落伍而被残酷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富有弹性的组织往往就成为了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弹性组织不同于集权化的正规组织,它追求组织灵活性,强调随机应变和“可收缩---扩展性”,一般适用于不稳定的经营环境。企业会尽可能地减少固定部门,只保留一个或几个核心团队,专注于增值率最高的业务,其他非核心部门则视情况而定,有条件就设立,没条件就忽略或者外包。而内部审计部门有一定的特殊性,该部门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固定成本(公司章程的匹配、部门的建立和运行、专业人员的招募和培训、独立性的维持),可预见的开设成本会高于其他管理部门。所以,在遭遇危机时企业往往也很难狠心裁撤(虽然是与决策无关的沉没成本),高门槛带来了低弹性,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企业希望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动的,这样才最具弹性,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部门具有杠杆作用,因为其成本一般变化不大。然而其管理规模却是变化的。在业务扩张期,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效率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当于车间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物尽其用”,有限成本提高的管理效率,能够放大企业的效益;在业务收缩期和经济不景气阶段,产能闲置,白白损失固定成本,对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杠杆作用是很明显的。杠杆越高,组织弹性越小。在调低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往往会谨慎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杠杆效应。

  (四)对企业战略的考虑

  20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了多元化经营浪潮,但到了90年代,这一潮流逐渐停止,因为企业发现盲目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高,甚至容易把企业带向深渊,把自己的主业都给搞砸了,正所谓“样样通,样样松”.企业管理层意识到,只有把精力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这就是集中化战略。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就是企业能够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相对低成本),一般企业显然不会擅长搞内部审计。

  所以把自己不擅长的职能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做也就有了理论基础,这是企业集中化战略的一部分。

  内部审计也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企业在实施集中化战略以后,一般会将人才集中于主业上,而不再维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特殊关注,这可能会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21世纪,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把能够招募到的最优秀人员投入到核心业务当中去,在其他方面只能寻找变通的方法,比如将部分职能外包给专业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就是其中之一。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劣

  内部审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优势,但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全面、综合地进行考虑。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外包内部审计职能有着众多优势,例如更高的独立性,但归根结底是企业为了省钱省精力,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做出的权衡。外包能够让企业经营更加灵活,组织更有弹性,成本也能有效降低,还能节省人力资源。另外,还增强了企业与一些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与往来,拓展了企业的人脉资源。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劣势

  内部审计外包虽然可以大幅节约成本,但也有着许多劣势,甚至会给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应当引起企业注意。

  第一,内部审计外包使得内部审计业务的展开需要内外部进行协调,跨组织交流显然成本更高,效率更低,交流的不通畅会影响外包审计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反馈,内部控制五要素里的信息与沟通同样会受到损害。

  第二,内部审计外包使得企业机密信息容易泄露,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策略的泄露,往往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另一方面,企业与外部的事务所合作也会怀有戒心,不能完全坦诚,倾向于设立一些影响的障碍,妨碍外部承包者深入开展工作。

  第三,内部审计外包使得企业没法培养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和内部控制人才,这对企业做大做强是不利的。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自然就不会系统性地培养内部审计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复杂性和机构复杂性的增加,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将得到显现,缺乏熟悉企业环境的内控人才和内审人才将会困扰企业,而且会对固定的内部审计提供者产生依赖,从而在价格谈判时陷于不利地位。

  第四,外包内部审计的策略更适用于中小企业。

  大型企业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负担一定的内部审计成本,而外包内部审计取得的效果往往会差于中小企业,这是因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和其他事项需要流畅的沟通和实时的监督,这一点交给内部机构反而能做得更好。

  三、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建议

  外包内部审计职能有优势也有劣势,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同时,竭力避免其劣势。

  (一)有实力的企业应保留内部审计部门骨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部门将显得越来越有价值,所以有实力的企业应该保留内部审计部门的骨架。企业不需要保留完整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应该留下“接口”,也就是基本骨架,方便随时扩容,也方便与外包的机构服务人员打交道,业务也能很容易地对接:一方面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扩充和缩减队伍,快速适应企业需求,使组织具备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沟通,增加沟通效率(专业人士之间更好沟通),保证外包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其应有效果,审计结果能够被重视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最后,还可以防止对会计师事务所造成过度依赖从而被漫天要价,甚至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中物色优秀的审计人才,通过“挖墙脚”,让他们跳槽来本企业工作。

  (二)会计师事务所应做好的准备

  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的业务是财务报表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和税收筹划,有时也包括验资。由此可知,会计师事务所更擅长外部审计而非内部审计,事务所可能还没有做好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的准备。当然,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有着许多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事务所应该可以很快适应这一新形势。

  目前这一块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早期摸索阶段,正是事务所大有可为的时期,事务所应该对企业外包的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充分研究,评估其风险和收益,建立自己的执业标准,力求将来在这一领域制定法律规范时为自身争取更大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即争取制定游戏规则。

  另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流动性很强,这在人力资源比拼的竞争中是很不利的。事务所中具备丰富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一直是广大企业界“垂涎”的对象。大型企业的吸引力也足够高,待遇又好,很容易把优秀人才从事务所里挖走,尤其是那些在当事企业中从事外包审计业务、熟悉当事企业环境的从业者,更是客户抢夺的对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为保护自身的核心人才而制定相应对策,防止在外包业务中流失关键人才。可预见的防范措施,可以包括带有特别条款的业务约定书,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特别条款等;更主动的措施是事务所的激励政策和待遇,要能留得住人才。

  (三)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外包的规范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开展时间不长,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来评价和规范类似行为。这就需要相关行业协会(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工商联),通过协会牵头和自愿协商,逐步形成执业标准,然后再提交人大或者国务院,将之升格为法律规范或行政规范。通过强制性的规范,可以对这一业务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发生混乱而影响企业管理和损害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杜志远,任得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20xx,(1)。

  [2]申斐。内部审计外部化程度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上海,20xx.

  [3]王海兵,董倩。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管理现代化,20xx,(6)。

内部审计论文8

  摘要:本文回顾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革,并且介绍了内部审计风险的种类和特征,提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国际经验总结,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系统梳理“财务型审计”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不足和缺陷,寻求完善的途径和具体方式。针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论文提出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重视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和自我评价方法。这将不仅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也将对所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

  1.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客观、公正的监督控制活动,它对商业银行经营控制提供评价和咨询活动。同时,内部审计也是银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尽快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地位。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理念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和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不足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国际借鉴

  1.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特点

  (1)合理的审计模式,内审部门有更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审机构的设置问题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至关重要,西方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总行实施了机构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而在各分支机构则只是设立简单的审计控制办事处,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实现了“倒金字塔”型。各分支行担任服务窗口的职能,总行执行主要的经营职能。

  (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明确

  纵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已经走在内审领域的前沿: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咨询和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内部审计过程而不是审计结果、对商业银行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出合理的审计咨询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

  2.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启示

  (1)重视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但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会出现一些内部控制的问题,所以关于如何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和规范必须有章可循。如果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或者内部审计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审计所实现的价值,那么银行完全可以把内部审计外包给其他审计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还可能为实现商业银行的效益做出贡献,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成本。

  (2)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并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是传统的审计方式,这有利于更加直观的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输系统的发达已经可以满足审计证据和报表数据实时传递。通过对审计对象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有三在的问题,从而有计划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审计。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发展趋势就是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并重。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1.创新内部审计理念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概念也很旧,仍然在“金融审计”的阶段,在实践中,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核,这种内部审计理念强调的是针对会计材料和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评价,无法给商业银行带来效益,也不能间接增加银行的价值。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风险基础审计,把风险评估作为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分析经营风险成了内部审计的焦点。因此,只有从审计风险的思想认识,深化“增值型审计”的概念,以促进审计模式的发展,对审计风险的利益,商业银行的风险规划,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实时动态监督,为商业银行增加效率和效益。

  2.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方式和方法

  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加快,各项业务的经营和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科技和电子银行的大力发展使得风险控制问题在当下变得越来越突出,银行业的各项业务也必须面向电子化,网络化。

  在审计手段方面,应大力推广使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定义各种问题,在审计软件等现代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动态地对商业银行各部门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进行匹配和分析,对其出现的异常活动实施风险预警,从而缩小审计范围,精确风险审计的领域,科学合理的安排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计划,最终使得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在审计方式方面,改变以往事先预告多的工作方式,增加突击审计力度。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惯例,选择不定时的对商业银行各部门进行一次突击审查。

  3.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商业银行各部门中具备较高的地位,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关系到审计任务是否按期完成,是否高质量完成。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也是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公司在规划法人治理结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将内部审计定位于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之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董事长负责,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和权威。

  五、结语

  感谢老师们一路上对我论文的指导和支持,对于我存在的不足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想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走下了,经历了许多汗水和挫折,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在我的论文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参考文献:

  [1]杨国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研究生学报,20xx,8:26一22

  [2]付文燕.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审计之友,20xx,6:8一103

  [3]丁卫.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完善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xx,6:6一10

  [4]陶莉.中外内部审计比较.江苏商论,20xx,10:18一21

内部审计论文9

  摘要:新财务会计制度(新财会制度),即是对旧财务会计制度内容的重整与细化,既保持了原有制度的基本内容,又有其新的特性。就目前的新财会制度的应用来说,实用性非常强,尤其是高校的会计核算,应用非常方便。并且,新财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水平也逐渐在提高。本篇文章旨在探析新财务会计制度在应用时对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望此项课题研究能对日后高校审计的相关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审计;新财会制度;影响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专门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定期将校园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核检,然后将核查的各项资料进行总结规整,在保障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合规性之后制作一份审计报告。在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属于独立单位,可有效监督学校的各个经济组织活动,保障其合法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它的经济性质以及它的经营理念都是构成其内部审计内容的重要因素。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含有:高校财务预结算、收入和支出以及经济责任这4项审计内容。其中,财务预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专门审计高校内部的经费预算,重点核查高效实际的花销是否和预算一致,有无超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各大高校的经费预算都需要遵循一个特定标准,若未被批示准许,不可以使经费的预算超出这个标准。收入和支出审计,顾名思义,与高校内部相关的收费支出项目有关。收入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设置了专门的资金账户以及抑制和整治乱收费现象等;支出审计的具体内容有是否出现乱开支的情况,专用资金有无私挪乱用等。经济责任审计即对离任的责任主体的经济情况作审计工作。

  二、新财会体制中的新的高校制度探究

  相较于旧财务会计制度,新的财会制度重新调控了主体、资本、监管以及风险等方面的内容,让高校财会制度的整体有了一定转变。首先,改变了会计计量。将新财会制度中的营业税转变为了增值税,计税的税率和方法还有依据等等都有所改变。这样,也就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校的税负情况,使得高校内部的经营活动也受到了改变。另外,新财会制度之下的会计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可明确显现高校资金的流转情况。其次,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新财会制度更细化了会计的核算方法,譬如,调整了稳定资产的价值要求(每单位),并且以资本折旧的方法来核算,以此真实映射稳固资本的'价值现状,这相对于旧制度来说,实用性有所增强。另外,新制度还将高校会计核算的科目也进行了细致划分,譬如,高校财会核算中还包含了政府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等等。

  三、新财会体制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其影响主要包含3方面:审计类别、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职能。以下内容是具体探析

  (一)审计类别审计类别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内容为依据可分为4种:财务预算、收入和支出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1]。然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新增政府收支等内容使得审计工作内容也有了不小的调整。譬如,新财会制度中更加重视财务预算审计工作,严格把控预算的收入、执行以及支出过程,这对高校相关部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将审计固定资产的工作也纳入章程中,保障其过程的完整、严谨性。另外,也扩充了新财会制度中的审计报告范围,既保留了原先的审计评价,又评估了各高校的效益和风险。

  (二)审计内容新财会制度中更加细化了财务收支的各项内容,这也对高校的审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严格审查高校收支方面

  譬如,逐条审查补助收入情况以及科研教育、经营收入的情况,规整明晰每项条款。在审计高校的支出情况时,务必将经营和事业支出分清、分离,其中的事业支出在新财会制度中还包含有科研、教育、后勤保障和刑侦管理以及离退休这5部分的支出情况,审计时需要仔细核对验证。对于年末的结余,需要将其合理规划和分配,保障账目条框合理符实。至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诸如报废和捐赠或转让等情况的,也要严格遵守新财会的制度,不可出现乱支出的情况。

  (三)审计职能以往,旧的财会制度重视的是严格监督高校内部的各个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时刻防范风险发生,保障高校内部生活的正常运转,它重在施行一种发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

  自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施行以来,高校的重心便开始向审计职能的防范性迁移,这也对相关的审计部门提出了要求,需学会转换角色,将监督角色换为管理角色,既要能监管学校活动又要能正确引导学校策略的制定与施行。所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制度和程序都要保持其严格性、防范性,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

  四、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新财会体制相对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作为一种关键因素,在高校活动中,它切实地保障了整体活动的正常展开。对于每个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有着监督的功能,又有着风险防范的作用。如今,新财会制度发展趋势日增,各高校也已经开始吸纳其宗旨和精神,将其与自身的审计相结合并适当调整,进而提升自己高校的审计工作效率,并不断促进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淑伟.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J].中国内部审计,20xx(1):35-37.

  [2]彭玉红.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践分析[J].商业会计,20xx(14):76-78.

内部审计论文10

  摘要 通过审前调查,可以在实施具体审计方案前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大致基本情况,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确定审计重点,为下一步制定出高效的审计实施方案和内控制度测试打好基础,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指在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前,组织适当的人员,利用恰当的时间,通过提前搜集的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调查了解被审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确定审计的方向、范围和重点内容,为下一步制定有指导性、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提供有利依据,大大缩短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一、内部审计审前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

  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审前调查的重视程度。审前调查是制定合理、高效的具体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审计人员通过有效的审前调查程序,可以提高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审前准备工作中,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

  节。做好审前调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审前调查人员的选择和审前调查时间安排的恰当。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确定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安排适当数量的人员和时间进行审前调查工作,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对审前调查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形成审前调查小结,为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打好基础。

  2.审计人员要拟定操作性强的审前调查方案。“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时,要综合考虑审计事项的性质和范围,拿出切实可行的审前调查方案。

  3.审前调查的资料要全面。要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国家

  法律、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重要会议记录和相关资料文件等。

  4.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审阅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重点调查法等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账簿、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审计档案、合同资料等,事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发现内控管理制度是否有存在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另外,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或者对不同人员分别进行访谈的方式,可以发现账面上没有反应出来,但是可能存在问题的重点领域。

  5.对审前调查的资料要归档保存,审前调查的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审前调查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审前调查的范围、过程、内容、时间、人员、方式;收集的有关资料;审前调查的相关工作底稿等。审前调查的结果包括:相关的审前调查初步结论及可能存在问题的疑点询问表。比如相关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管理制度贯彻的程度、可能存在薄弱的环节等,为下一步实施的审计程序做好准备。

  二、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的审前调查,主要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掌握,需要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及行业环境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内部自身的特殊性,掌握被审单位的经营情况、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情况等方面,具体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及行业环境,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2.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及人员组成情况;

  3.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设置及其执行情况;

  4.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及重大会计政策选用情况;

  5.以往接受的内部及外部审计情况;

  6.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经营业务范围和领域;

  7.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资料;

  三、目前实施审前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单位对审前调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审计人员仍然坚守着原来固有的审计思维模式,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哪审到哪,这样就很容易忽视某些重要的领域和环节,增加审计时间、成本和风险。

  2.审前调查流于形式,不充分、不深入。有些审计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审前调查的重要,只是走过场,了解一些表面的现象,没有挖掘现象之后的本质。

  3.审前调查与审计实施方案相脱节。有些时候,审前调查是做了,但是并没有对其后的具体审计实施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具体审计实施时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不能发挥审前调查应有的作用。

  四、做好审前调查的解决措施

  1.转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审前调查。

  2.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和实际情况,确定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范围,不能千篇一律,以使得审前调查流于形式。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前调查制度,从而确保审前调查的实施。

  4.通过加强审计相关的业务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助于审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方针,以及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和要求,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善于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指导下一步具体审计工作方案和重点的进行。

  五、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的意义

  1.通过审前调查工作,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为制定好下一步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打好基础。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谈话,可以了解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

  2.根据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结果,确定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实施内控制度符合性测试的范围。

  审前调查工作已经成为审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审前调查,对于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为制定内容详实、易于操作、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打好基础。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节省审计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内部审计论文11

  摘要:财务公司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外部监管的要求,使财务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更加重视构建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工作,不但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职业理念,还从中发挥了治理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所以,对于财务公司而言,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不仅有助于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定位,还有利于降低财务公司的业务风险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财务公司

  0引言

  作为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平台,财务公司对于促进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提升资金利用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审计稽核工作,能够有效的治理和防范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所以,借鉴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措施,对财务公司的审计角色进行定位,构建稽核审计体系,充分发挥稽核审计的防范作用,从而进一步保证财务公司的长远发展。

  1内部稽核审计的含义

  稽核审计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内部的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和治理效果进行独立、客观和评价的一种措施,而公司内部的稽核审计主要是为了促使公司的稳定有序发展,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的内容及其作用

  2.1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的内容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重要金融机构,不仅是金融体系中的一大组成部分,还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为我国的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对财务公司而言,也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是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内部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管的有效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是否能够客观的对银行内部的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源能够得到经济高效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内部稽核审计从广义上来讲,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有效的内部稽核审计既可以保证银行的合法合规经营,也能够促进银行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稽核审计的范围不仅包括银行业务和银行的管理活动,具体的稽核审计内容有会计稽算、资产负债、现金出纳、金融服务、财务收支、人事福利等等。

  2.2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的作用

  (1)检查错误,及时纠错。商业银行实行内部稽核审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查弊纠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银行的可行性稽核工作提出相关的有效建议。当然,在日常的工作中,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员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差错,或是一般性的.失误,稽核审计的工作就是能够对这些常规性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对于银行内部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纰漏,或是相关人员在执行方面出现的差错,管理人员还要进行研究后尽快提出纠正意见。(2)防范和控制银行经营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稽核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银行经营运行中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银行可以将各种金融法律法规作为内部稽核审计的依据,并积极进行银行经营活动管理,有效防止商业银行的经营与金融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3)具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能够参与商业银行内部的决策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的作用之一。内部稽核审计人员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流量及流向的监督和控制,检测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并以此来判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环节,从而促使公司经营活动的调整,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调整银行内部不良资产的占比,以便为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真正促进商业银行的全面、稳步发展。(4)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起到激励作用。商业银行实施内部稽核审计的一个作用在于能够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效率。银行内部的稽核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定期的常规性现场稽核审计、非现场稽核审计和不定期的稽核审计工作。因为银行稽核审计工作的风险环节不同,银行的稽核审计程序、稽核审计的手段、频率和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区别。综合这些不同的稽核审计活动,会给银行工作人员带领积极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银行内部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管理水平。

  3财务公司对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审计工作的借鉴

  财务公司的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构建“第三道防线”,保证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财务公司内部开展稽核审计工作,不仅有助于财务公司外部监管氛围的营造,还能使公司与各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公司与各监管机构的良性互动,从而降低外部监管的成本,缩短业务审批的周期,使财务公司在金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也能满足财务公司所属的集团公司对其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增加财务公司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以便于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3.1设置独立的稽核审计机构,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和权威

  财务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向公司经营管理班子汇报,稽核审计工作应独立于经营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确保客观公证。稽核审计部门是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及其下设的稽核审计委员会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对公司内部的稽核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稽核审计工作的质量。而配备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公司内部稽核审计工作的稳步进展。同时,稽核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保持自身的工作专业性,确保稽核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2确定稽核审计的年度审计形式

  财务公司要以年度稽核审计的方式进行审计工作,首先稽核审计工作年度计划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然后根据计划开展稽核审计工作。另外,年度稽核审计的计划应该建立在对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同时,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稽核审计项目要考虑监管机构的要求,从而兼顾工作计划的严肃性和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3.3针对风险集中区域开展稽核审计工作

  财务公司的内部稽核审计工作要以公司内部风险集中的区域为重点,围绕着财务的经营管理目标,加大对稽核频次和审计力度。财务公司内部的年度稽核审计计划要以公司的经营业务和重大经济活动为导向,公司内部的稽核审计工作要突出重点和审计工作的实效性,要重视对公司的金融业务风险进行审计,同时还要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确保财务公司的稽核审计工作有足够的覆盖面,并突出财务公司内部稽核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客观性。

  3.4建立规范的稽核审计工作流程

  财务公司的稽核审计工作应该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要确保稽核审计的意见权威和效力。目前,稽核审计的工作项目主要分为日常稽核和专项审计两种。财务公司的稽核审计工作应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要专门进行立项评估、审计前还要制定计划方案、同时下发审计通知、撰写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另外还要发布审计意见等。

  3.5定期追踪审计结果,确保成果利用率

  财务公司的稽核审计工作要重视对审计结果的定期追踪,要加强追踪的监督力度,并要求被稽核审计的单位在审计意见公布后,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稽核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对公司进行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帮助公司降低风险。稽核审计工作项目完成后,还要签发整改的通知书,从而提升稽核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另外,要定期追踪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以便于后续稽核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工作是确保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防范控制银行金融业务风险的方法。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在日常的运行管理中,也要面对各种风险和问题,所以,借鉴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审计方法,对财务公司进行内部稽核审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对财务公司的运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恒伯.平衡计分卡与商业银行内部稽核[J].企业经济,20xx(08):173-175.

  [2]孙智华.构建财务公司审计稽核体系的探讨[J].时代金融,20xx(09):70-71.

  [3]欧晖.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全新价值[J].中国金融,20xx(15):74-76.

内部审计论文12

  【摘要】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其运作效率,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伴随着规模扩大和金融创新逐步发展,同时信息化也给内部审计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都对商业银行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顺应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能,增加组织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内部审计;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负责对银行中相关业务和综合控制能力进行独立判断,从而决定银行是否应当采用通用的程序和方针,以及整体行为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银行是否有效地整合了所有资源,是否辅助其他职能部门实现组织目标,增加组织价值。本文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切入点,思考信息化时代中组织增值在内部审计作用下的相关问题。

  一、信息化时代中内部审计辅助组织增值的理论基础

  (一)内部审计提升银行相关组织价值的含义

  参考国际上对于内部审计协会所判定的概念,“内部审计是主体客观、独立的咨询活动及保证承诺,目的在于提升价值和改善主体的经营。其采用完整的、标准的体系,科学评判并改进风险控制过程的效果,辅助主体实现其价值。”概念指出内部审计的根本标准是提升主体价值,把以往内部审计孤立的监督、管理与控制提升到协助主体全面增值的层面上,使内部审计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凭借其对主体管控中深入掌握的优势,在主体风险控制和管理协调方面展现其关键价值。把内部审计功能从以往的监察转型为服务,同时要积极应用信息环境下的高新技术,帮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效增加组织价值。

  (二)信息化建设给内部审计增值带来的影响

  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已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同时网络金融大行其道,审计人员获得传统意义上有形的审计线索更加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目标。信息化建设变革了以往的审计模式,使非现场审计的优势突显出来,在项目前期即可利于非现场系统进行数据查找,以配合后期现场核实。在项目全程配合使用审计信息系统,保证项目流程的顺畅、完整,减轻审计人员负担。信息化建设使内部控制更为有效,能把全面控制理论融合程序中,以程序的结果核对最终数据勾稽关系、数据处理先后顺序等各项行为,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体系和审计操作平台,能有效提高内审机构实施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设的能力,切实展现组织增值在内部审计下的作用。

  二、信息时代下组织增值在内部审计中的特点

  (一)审计能力提升,促进业务发展

  信息环境下内部审计可通过内部数据库建立审计接口,获得银行各类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促进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利用信息技术使审计范围覆盖到银行的所有业务,为现场审计提供全面、完备的参考,使审计者可以预先判定现场审计的关键,提升现场审计的质量与效率。在信息环境下,审计程序将以数据为依托,摒弃传统以感性判断的分析过程,将理性思维运用到审计方式中,降低了审计程序中可能暴露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以数据为依托基础,提升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审计人员使用信息化工具,对数据运用搜集、整合、分解和评判等方法,可有效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类别、数量和等级,对风险参数进行监察,并找出异动根源,进而及时系统地掌控业务进度情况,观测业务演变趋势,及早地探测风险隐患,并向相关风险控制部门提出警示、及时选取合理方式规避风险,降低其出现的可能性及整体损失大小。同时对风险预警体系和业务办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提升业务水平。

  (二)打破业务局限,实现角色转变

  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操作平台的效率,降低了各业务条线设置的局限,帮助审计人员有效开展工作。同时,伴随内部管理能力的改进,账面上所显示的商业银行出现的错误正在日渐消逝,但是其他方面的隐藏问题正在逐步出现。因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应当从过去的“查错补漏”转变为针对组织内部的效益服务,有效管控系统风险,使内部审计的功能从传统的审查和监督向现代的评判与咨询方面拓展,不再拘泥于孤立领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需综合利用全面优势,运用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健全性进行监控和评价。对风险控制过程的有效性、系统性进行判别,找到弱势环节,找出并筛选重要的风险因素,探索其管理缺陷,形成改善建议,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避免运转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漏洞,从而有效地为主体增加价值。最终,促使其角色定位由过去的监督者向价值增值促进者转变。

  (三)提升内控水平,拓展服务领域

  内部控制决定着商业银行的未来,风险管理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的本质就是通过承受一定的风险来获取相应的报酬。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管理和化解各类风险就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各类风险隐患并存,风险管理更是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帮助组织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内控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组织面对的各类风险,对其来源、性质、演化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损失等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将可能对组织发展造成威胁的风险隐患预先排除,有效把控风险影响,提升组织价值。017年第03期下旬刊(总第65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3,20xx(CumulativetyNO.655)信息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不再仅仅是以前的监督和查证,而是通过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进行绩效评估,帮助组织降低风险隐患,创造价值。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内部审计能提供比以前更多种类的服务,为企业的增值提供了更多的途径。随着内部审计在服务及增值途径上的拓展,内部审计的地位在商业银行内部得到不断提高,其重要作用已经深入商业银行内部的方方面面。目前内部审计突出以风险为导向,强化审计工作重点,逐步为商业银行提供咨询、建议等多方面服务。只有重视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将其定位提升到组织管理层面,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

  三、信息环境下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必要性

  (一)符合商业银行发展目标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追求规模、效益、利润等各方面的指标,同时还需满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目标。信息环境下,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流程都已实现电子化,但同时又有新的风险隐患涌现出来。内部审计也应把握信息化变革的机遇,改变旧思路,由审查过去扩展到现在和未来,要注重风险排查中涉及未来的事项。在评判业绩时不必仅仅把眼光拘泥在传统与现实,要根据过去和现状预见趋势,提出避免未来风险的可行性建议,增强组织竞争力,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二)符合低成本、高效益原则

  商业银行通过信息化建设,需要把业务系统与审计系统联系起来,同时从相关系统中提取可靠信息,完成对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的系统跟踪和审核,降低传统内部审计的信息缺失和漏损,提升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减少现场审计的成本价值。另外,审计组织能够对所管理的`机构按照经营情况、风险管理背景进行信息收集、整合、汇总和共享,最终判断能不能实现现场审计以及现场审计的范畴与次数,规避整个审计系统对审计事项的重复过程,减少审计实际成本,提高审计组织的工作效率。

  (三)遵循内部审计现实发展态势

  内部审计的判定是通过决定未来风险管理的视角,发现主体经营问题,并且通过数据信息确认,情况核实等明确、全面地发挥评价、控制和管理职能。从权能范畴来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环境变化与管理变革的需要,进行事后的监管、评价,事中控制管理和事前风险化解。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能获得更为完善、精准的经营数据。通过合理统计分析,能为组织提供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策略,将风险至于可控的范围内。随着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可为组织提供长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同时为主体提供征询、改进等服务,帮助实现主体价值。

  四、信息时代中内部审计为主体增值的方式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技术的演变,商业银行在初始阶段实现无纸化操作的同时,也在整合与汇集其他各部门的应用系统,内部审计开始逐渐向信息化形态转变。如果欠缺信息化系统知识,必然导致审计途径的改变而无法顺利完成审计。如果欠缺信息化系统中商业银行业务组织、风险及其他所必备安全管理的熟悉,必然会影响全面地判断、审核以及评判系统风险,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构建应该与当前信息化环境相匹配,同时做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充分展现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价值途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构建,是为了达到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过程相互匹配的目的。在商业银行中,内部审计信息化在全面系统的内部审计方式、程序、效果等方面均有巨大变革,同时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和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审计机构需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标准,构建审计信息化的工作发展流程,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中,具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其次,强化商业银行中,在制度层面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加强在体系措施等各个层面的制度构建和标准,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全面有效地展开。最后,逐步掌握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审计信息化方面杰出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全面地把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理论延伸,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提升。

  (二)构建全面详实的数据库

  数据库是组织系统进行非现场审计的核心组成程序,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通过推进非现场审计能够有效进行数据分解、数据探索以及风险管控,获取全面的核心信息。因此,在数据聚拢过程中,既要搜集不同阶段的组织数据,也应当使数据库不仅涉及所辖商业银行的全面业务数据,同时,涵盖其他相关条件的数据基本信息。另外,还要确保其他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参照性。当前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都在进行各自数据库扩容,同时使用新一代企业级数据平台,实现集中接收并加载审计数据,统一管控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加载和分析效率,有效管理对敏感数据的访问行为,增强系统数据和管理的安全性。结果库可以对以往审计发现进行归类、整理,帮助审计人员获取相关信息,对当前审计项目提供有效支持。完善的数据库与结果库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提升组织风险评估水平,增加组织价值。

  (三)非现场审计技术的合理应用

  针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商业银行通过使用不同的审计系统来实现一定的工作目标。在开展非现场审计或进行现场审计的前期准备阶段时,可加强非现场审计系统的应用。该审计系统是针对业务数据的调集和分析系统,它通过审计接口从银行的账务系统中加载所需账务数据,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需求在非现场审计系统中设定合理的监控指标,建立问题查找模型,然后对模型筛选出来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排查。非现场审计系统的运用,加大了审计覆盖面,减少了内部审计系统抽样的组织风险。进而,通过非现场分析的数据,可以当成现场审计有效、全面的依据,使得现场审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纠正违规、违法的效应更明显,提升了现场审计的价值。依据系统的非现场分析所掌控的情况,对现场审计的参与数量、时间顺序进行合理、规范地安排,进而提升审计的运行效率,减少审计成本。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风险点,非现场审计也可以进行持续监控,发挥长效作用。

  (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是信息化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参与者素质建设,努力提升内审者的知识结构,构建并严格提高内审人员的准入机制,将高质量、懂行情、具备信息技术的多用途人才引入内审评价队伍。其次,要按照发展阶段举行新业务培训并强化持续教育。同时,邀请专业人员对内审者进行全面专业培训,使内审人员有效掌控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有关概念,为内审者掌握新形势奠定基础。再次,依据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特色,细化审计团队,使每一个审计人员发挥自身特长,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综上所述,信息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由单一监督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转变,进而不断促进组织价值增加。通过角色转变、思路转变,内部审计不仅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了业务流程,促进审计管控水平的提升,审计管控水平的逐步提升又推进组织价值的提高。在当前环境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创新审计方法,才能跟上时代脚步,促进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发挥持续作用。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课题研究组,20xx: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M].中国金融出版社.

  [2]蔡春.20xx: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陈涛.20xx:21世纪中国内部审计的十大发展方向[J].审计理论与实践(8),P9-10.

  [4]杨泽.20xx: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困惑与对策[J].审计月刊(2),P45-46.

内部审计论文13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的经济改革也在大规模地开展,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农村的经济是我国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农村金融必须与经济有机结合。信用社改制成农商银行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制之后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机制的作用也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着力点,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改制;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指的是对监督对象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它的作用往往也会随着监督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能够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预防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正因为审计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并完善审计的机制以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促进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经过调查研究,首先论述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商银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外部到内部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内部的监督机制的变化尤为明显,当然,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缺乏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可以说,观念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前的农商银行的管理层,需要做出决策的人员却缺乏基本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意识,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立的时间较短,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对于这项工作的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片面追求经营,不重视管理。同时,这种意识的缺乏反过来又导致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因此,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落实不够到位,再加上某些农商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全没有力度,规章制度只存在于纸面,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的难度,也使得规章制度本身根本无法起到其应起到的作用。此外,银行的管理层有时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随意更改制度,权力不受制约,更为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实行雪上加霜。

  (二)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贯彻。银行应该和企业一样,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管理,但是实际上许多农商银行并不重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员工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对于自己的工作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对于职责不够明晰,不了解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执行上马马虎虎,严重影响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贯彻落实。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机制的贯彻不够而产生并扩大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会计失真和监管力度的下降,这将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破坏,降低资产安全,进而打击银行的公信力。

  (三)信息管理得不到统一。银行内部的信息管理必须统一,从而加强农商银行的管理,并对管理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发生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些农商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尽相同,不同的意见得不到统一,就会互相扯皮,影响银行的管理。(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缺乏权威性。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对于银行的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实际上这一机制却缺乏权威性,难以遏制问题的产生,对于责任人的控制和惩罚力度不强,容易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使得所谓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一)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也逐渐转型,这一转型的基础就是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监督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农村信用社具有较强的合作性质,基本的框架结构是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成的,入股的社员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但当前的农村金融体制采取股份制,之前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被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所取代,企业和社会上的股东加入。在这种情况下,股权体制和权益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由监事会所领导,也随之变革,制度在监督工作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二)审计监督的内涵的定位不同。银行的审计部门是一个内部部门,在其职能方面一般负责服务的监督,操作的规范,对于监督和建议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因此,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将会充分依据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层受任于董事会进行管理,监事会进行监督,追求股东的利益,这样,审计的内涵定位也随着改变。首先是审计队伍的构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员工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其次是审计能力的培养。目前的农商银行的审计工作要求更加全面而且多层次的知识技能。(三)农商银行管理体制的变更。农商银行管理体制的变更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转型的条件。由于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银行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经营项目,加强农村金融于经济的结合速度。要达到这一目的,银行就必须改革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加强监督的力度,依照管理机制的变更对审计机制做出改变,与时俱进,推动农商银行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来说,工作人员是重中之重,高水平的员工往往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农商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开拓新的业务。这无疑都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必须招募并培养出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审计人才应对不断提高的审计工作需求。同时在员工的管理方面,银行可以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对有建设作用的审计成果进行奖励,鼓励员工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提高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将各方面的监督形成联动。要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可以综合发挥监事会,合规管理,纪检监察的作用,将这三者有机结合。银行内部要完善监督机制,保证机制的落实。可以考虑设置专人或部门进行这项工作,将责任完全落实到具体单位,权责统一,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展开;监事会要发挥好自己的监督作用,从整体上把控全局,加强对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工作成员是否履职尽职的监督工作,以及财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纪检可以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警示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进行,必要时可以加入到工作中。银行通过三者的联动作用,促进稳健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手段。信息革命爆发之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农商银行的电子化办公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工作中也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统计、审核,监督员工的工作等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银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农商银行应该加大设备的引进力度、管理以及工作的网络化。

  (四)评聘专业机构开展审计监督。面对农商银行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高的现实状况,农商银行还可以将一些专业性强的审计事项进行外包、评聘专业机构的方式对科技风险、内部控制评价等进行审计监督,作为内部审计的延伸和补充。

  四、结束语

  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保障银行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我国主要推行的重要政策,农商银行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农商银行的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就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展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希望我国的银行业能快速发展,业务能够不断扩展并保持平稳运行,为社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龚献英 单位:新疆阿克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新震.城市商业银行应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工程经济,20xx(03):92-96.

  [2]刘华芳.浅谈改制后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J].经营管理者,20xx(07):65.

  [3]衣向东.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xx(04):17-18.

内部审计论文14

  随着我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调整,轨道交通、城市高架和路面建设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成熟,经营中各种现实的和潜在风险不断涌现,风险防范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强化内部审计受到越来越多施工企业的重视。

  1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

  1.1 内部审计范围的不适应性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

  (1)财务计划或者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2)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3)经济效益审计;

  (4)内部控制评价;

  (5)经济责任或离任审计;

  (6)自建建设项目预(概)算、决算审计;

  (7)其他审计事项。

  从目前内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还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并且这种内部审计工作还只是单纯的查错防弊,通过内审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还不明显。这种单纯的财务审计,只能提出问题,治标不治本,以财务审计为主的事后内部审计,同时也难以发挥其评价和咨询作用。

  1.2 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

  从现在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的主要模式来看,内审机构虽然独立设置,扮演着经济监督的角色,而实际上是把内审工作当作一种管理手段,这种模式的内审独立性荡然无存,无法保证内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当发现有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和出现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情况,内审人员只有经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才能做出一些临时性的决定。那么对于内审人员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职权,发现问题后不能当机立断,立即解决,而是取决于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大打折扣。

  1.3 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以当前的内部审计架构,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审计部门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不了合力,在一些大的项目审计,时常感到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完成,审计的独立性很难保证,专业性也难以提高,难以把握企业的整体风险。另一方面,内审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内部审计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审工作应有的作用,无法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内审工作更难以开展与提高。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地位不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严重制约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发展。

  2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探讨

  2.1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模式的运用实践上,对施工企业而言,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模式,作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它能够代表出资人对公司经营全过程和经营管理层进行审计监督,可以独立有效地审计控股子公司,履行对经理层的业绩评价和检查职能。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下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经济实用,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审计委员会定位在公司治理的最高层面,最大限度地解决股东、董事会、其他利益相关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独立的确定组织独立是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独立性,确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地位,履行对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监控,采取既向董事会报告又向高级管理层通报的“双线报告路径”。内部审计的预算独立,遵循“完整预算、政策统一、单独编制、节约使用、归口审批、条线监控”的内部审计预算管理原则,审计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报董事会审批。内部审计考核独立,对内部审计考核指标由审计委员会确定,考核由董事会组织审计委员会成员及总裁根据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2.3 内部审计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内部审计实行“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公司总裁室”双重领导体制,公司审计总监担任公司审计责任人;公司审计副总监分别兼任子公司审计责任人。公司审计总监负责公司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既向董事会负责,也向经营管理层负责;兼任子公司审计责任人的副总监,既向公司审计总监负责,也向子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审计总部受托履行对子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公司审计总部涉及有关子公司审计事项的`,直接向子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子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公司审计结果负责,并负责审计发现各类问题的整改。

  2.4 一体化内集中管理体制各子公司不再设置审计部门与审计岗位,内部审计部门集中到公司,相应成立审计中心。统一集中管理内部审计事项主要包括:规划审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定审计工作的制度规章、编制审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实施审计活动、监控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考核审计人员的绩效和奖惩。审计中心受托履行子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审计中心的成立,审计资源得到了集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也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种保障。

  3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3.1 财务业务一体化推动审计信息化企业集中管理模式,实时监控企业内外的财务状况,真正掌握企业的资金资源,科学决策,规避风险。财务业务一体化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保证了实时将业务信息转换为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信息的实时性决定了其有用性和控制力度。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对于关注的风险业务点嵌入管理流程,以风险分类进行过程审计监督,及时揭示企业运营风险,克服内部审计在经营过程中的过去“信息孤岛”状况。

  3.2 全面风险管理与审计资源的有机结合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国内外大环境的风险,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前者往往难以规避,但后者是可以防范的。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盲目决策造成风险。二是做账造成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要重点防范决策风险和财务风险,防止盲目决策造成损失浪费。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实行严格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内部审计首要目标湜通过审计监督防范风险,尤其是经营过程中的决策风险,内部审计只是防范风险而不是杜绝风险;内部审计不是直接地防范风险,而是通过风险的提示,成为风险防范体系中的一部分。从审计模式上看,不仅要实施事后审计,还要开展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还要实施真正的、预防性的风险导向审计;这要注意问题和风险解决的审计增值服务。

内部审计论文15

  在现代教育系统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会计核算发生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一变革使会计集中核算完全符合国际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将监督管理和会计服务进行融合,建立起的一个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1].

  一、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

  1. 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不够独立

  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各个单位用来对单位内部的经济部门进行审查,其主要功能是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的合规、合法性,详细分析和评价审查的结果,以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进而实现单位各部门的合法经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各个市区的教育局大部分都没有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设置,绝大多数地区教育局内部的审计与财务属同一个部门,且核算的主要工作都是交由财务科领导直接进行,将财务科的集核算和内审科混合成了一体。另外一小部分教育局则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直接设在了监察室,而监察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得都是纪检干部,对财务与审计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并不了解,无法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出来。

  2. 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系统内部的审计工作内容,主要有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和离职校长在经济方面的责任,但单靠这两个方面的审计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新形式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内容汇范围相对较窄,难以对资金、效益、制度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价,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

  3.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是专才,也应该是通才。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充分了解与财务、审计方面有关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如税务法、经济法及国家下发的各种方针与政策。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各个地区教育系统的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来自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未受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培训,工作独立性相对较差,知识面也受到局限,审计专业知识不足,审计手段不合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在凭证与账面中查找问题,而无法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2].

  二、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策略

  1. 确保审计监督与服务之间的良好关系

  从本质上来讲,内部审计就是将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注重监督功能的同时,也注重其服务功能的发展,其中的监督职能则是审计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在对外部对象进行审查时,审计工作必须强化其审计的服务性,面对内部时则更加注重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但无谁也是哪一种职能,工作的目的最终都是为审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2.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良好的审计队伍

  为了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个地区的教育句应该建设一支作风硬、政治强、品德好以及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团队。完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教育系统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让其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培养内部审计的创新思维。审计工作也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确保内审人员可以很好的与单位内部或外部人员进行良好地沟通。

  3. 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性设置

  各个地区的教育局应该提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如果内设部门人员不足,教育局可对内部审计实行外部化管理,将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正规的会计事务所来完成,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解决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等问题,还可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4. 对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更好地对教育局各个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规范学校的会计核算行为。因此,教育系统应该对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进行合理的调整,特别是需要加强对经济效益与经济责任方面的审计,依据有关规范和标准创建全的评价体系,为教育局与学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经济评价信息,且提出有效的建议。

  三、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给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很多的新挑战。因此,教育局应该深入研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良性发展,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让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胡利飒 . 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和对策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xx(3):177-178.

  [2] 陈文晶 . 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J]. 经济师 ,20xx(3):137-138.

【内部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论文02-13

内部审计论文05-27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1-29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3

(经典)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6

内部审计论文(实用)05-29

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的研究分析论文11-23

内部审计外包行为论文11-26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论文11-23

内部审计论文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