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

时间:2024-05-30 15:09:28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内部审计论文(热门)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部审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内部审计论文(热门)

内部审计论文1

  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20xx年10月中注协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全面的、有效地从技术上指引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该项审计既可单独进行,也可融合到财务报表审计中,在制度上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保障。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审计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审计业务。该审计项目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审计程序、审计取证方法上与财务报表审计是相互关联的,而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和审计报告类型等方面又是不同;基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开展财务报表审计时融入内部控制审计,对于节约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和提高审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依赖于对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如某些内控领域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给予该领域的关注就越多。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它始于财务报表层次,通过对内部控制整体风险的了解,然后,再将关注重点放在企业层次的控制上,并将工作逐渐下移至重大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显然,两者都体现了“风险导向”,在审计理念上具有一致性,为整合两种审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审计程序

  在审计程序中都安排了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进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里,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和评价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内部控制,在认为在需要时进行控制测试,以此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审计程序的相同之处,为两者同时实施提供了可能。比如,在了解评估内部控制时发现的问题,既可以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依据,也可成为内部控制审计中的证据。

  3、审计取证方法

  在进行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运用了观察、询问、检查、穿行测试等方法,获取有关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审计证据。如果是由同一家事务所实施两种审计,在取证方法上的共性,,为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提供了可行性。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与有效,对财务信息质量有重大影响;若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现象,则表明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显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从审计成本与效率层面看,上市公司承载双重审计费用,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负担。而通过两者的整合,减少两次审计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节省人力与财力,提高了效率。再次,从审计风险的层面讲,注册会计师同时收集了财务报表数据与内部控制的相关资料,更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整体情况,从内部控制的缺陷中容易发现重大错报、漏报的情况,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二)整合的可行性

  通过对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关系的分析,双方都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在资料的收集以及审计程序安排上都有可以相互利用的。在审计取证方法上两种审计存在共性,如果是由同一家事务所实施两种审计,将有利于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因此,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理论上是可以进行整合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已推行整合审计,并且效果显著。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内容

  (一)总体审计计划的整合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实施审计之前,都需要编制总体审计计划,其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工作进度、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风险的评估等。从中可以看出,诸如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重点审计领域、风险评估等内容都可以实施一次,直接或者略微调整而被利用在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中,实现审计计划的整合。

  (二)审计过程的整合

  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风险导向审计,该导向审计贯穿的是自上而下的审计思想,内部控制审计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这意味着二者在具体方法的选用上,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收集审计证据是围绕审计目标、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基础之上的,当实现目标、方法的整合之后,审计证据的整合也就自然完成了,可以一次性收集审计证据,同时用于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包含了报表审计的内容,也包含了内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工作底稿加以区分,分别归属于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共同部分可以复印,将两份工作底稿分别归类装订。由此可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法的选用,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审计人员的整合

  注册会计师主要是负责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从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内部控制审计,这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仅凭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以往的审计经验进行,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整合,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招聘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员、专家教授充实到审计人员队伍中来,进行指导,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四)审计时间的整合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求必须在次年的 4 月 30 日之前报出,因而报表审计在这之前就应结束,而内部控制审计的截止时间没有强制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业务约定书签订后,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时就应当整合时间和范围,最迟7-8月,需进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公司整体层面及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10月底11月初再次进场,选取较多样本进行控制测试,为符合基准日前45日需要至少有样本的要求,还会留取1-2个样本,待12月份时再行测试。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完成了内部控制审计是最佳选择,这样进场时间最少,也可以减少部分重复工作,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时常遇到项目时间紧,人员紧缺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们自己权衡时间的分配问题。

  四、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意义

  如果实现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即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两种审计,则提高了资源整合的可能性和效率。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大量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就可以共享,会计师事务所只承担比单一审计略高的成本,却可以收取两份审计费用,显然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审计程序和审计资源的整合,将更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审计目标;在一种审计中获得的结果为另一种审计的判断提供参考信息。例如,可以根据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缺陷或实质性漏洞,来决定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则说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显然,将两种审计进行整合,有助于更好地发现问题,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论文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调整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许多企业纷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培育内部审计人员,推动了近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概念也随之发展。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推动下,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阶段

  20世纪初,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受雇于会计部门检查日常的财务活动,他们力图确定其他雇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程序,资产的保管是否有适当的安全措施,以及是否存在舞弊或其他不道德行为的迹象(劳伦斯。索耶,1990)。即使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之后的头几年,内部审计依然被看作是外部审计工作的延伸,内部审计师被要求为外部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查方面提供帮助,或者发挥着诸如银行对账方面的会计职能。这一时期的内部审计师仅仅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承担着非常有限的责任(SridharRamamoorti,20xx),内部审计也仅仅充当着会计部门的附属角色。

  直到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内部审计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劳伦斯。索耶,1990),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随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对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我们可以遵循国际内部审计师不同时期给内部审计所下的定义顺序地加以考察,这些定义通常体现在协会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

  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表明,内部审计不一定要依附于财务记录,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可以脱离会计部门进行独立的活动。这从内部审计定义可以看出,它(内部审计)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问题,但它也要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劳伦斯。索耶,1990)。1957年在修改后的职责说明书中,内部审计概念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扩展:内部审计是组织内审核会计、财务以及其他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劳伦斯。索耶,1990)。

  这些定义的出现标志着内部审计由会计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迈进,虽然在定义中依然强调会计与财务审计的主要地位,但至少表明经营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1958年Brink和Cashin也提出了基于“经营审计”导向(“Operational auditing”orientation)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作为广阔的会计领域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出现,它运用基本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由于公众会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使用许多相同的技术,从而导致这样一个误解,即认为两者的工作或最终目标没有多大差别。内部审计与其他任何审计一样,关心记录(Representations)有效性的调查,但是它关心的记录范围更广,一些与会计师相关性不大的领域也与其有很大关系。此外,内部审计师作为公司的一员,对公司各种业务都感兴趣,当然对帮助业务部门提高盈利能力也深感兴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管理服务影响着他的思想与一般方法。

  Brink作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第一任研究主席对推动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与Cashin对内部审计的这一定义进一步将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大,向经营审计推进。

   二、由经营审计发展到管理审计阶段

  随着内部审计定义的拓展,职能的扩大,关注的问题的增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行业的社会地位都得到快速、显着的提高。《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分别于1971年、1976年、1981年、1990年与1999年进行修改,以反映其持续地快速地演变。

  1971年职责说明书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经营管理部门的帮助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劳伦斯。索耶,1990)。这一次的修改切断了内部审计与账簿的.联系(劳伦斯。索耶,1990)。这一定义中对会计与财务的审核已不再单独列出而是包含在“经营业务”之中。定义明确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控制。这说明,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再到管理审计的范围拓展得到确认。

  1978年IIA正式批准了《内部审计从业标准》,《标准》中给出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及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组织内部为组织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控制,通过检查与评估其他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而发挥其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内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责任。为达到这个目标,内部审计给予他们分析、评价、建议、咨询以及所检查的有效活动的信息。内部审计的目标包括以付出合理成本换取有效的控制的改善(SridharRamamoorti,20xx,P6)。

  1990年IIA在《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又一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责任(张继勋、杨志鸿,20xx)。

  与这两个定义相似的是劳伦斯。索耶(1990)在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给出的定义: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个定义扩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并且要求将注重管理的方法用于审计评价。它强调了以下一些要点:职业的客观性和在组织中的地位促使组织考虑审计人员审计结果和他们建议采取的行动;广泛的业务范围和不受限制地接触所有有关文件、财务和人员的职权;不仅执行规章制度,而且要发现规章制度是否足够和恰当,是否有利于组织当前目标的实现;审核内部和外部法规和制度的执行,查明财务活动的处理是否恰当,财务和经营报告是否正确、及时和有效;审查人员、资金和材料的管理,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做法上,以便进行纠正;同时,再报告和推荐好的做法;评价计划的任务和项目,以查明项目和活动是否正在达到预期的目的;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观点与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观点相一致。

  上述定义比过去更好地阐明了内部审计这一术语,它表明内部审计是管理的延伸,对注重管理的审计师的期望超出了发现舞弊,也超出了评价是否遵循规章制度和确定记录是否正确的范围。

   三、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导向的综合审计阶段

  到20世纪70年代末,内部审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职业了。最为紧要的是,内部审计同那些负责组织治理的人建立了密切关系,直接同审计委员会进行交流,向他们汇报。这样一种汇报关系被广泛认为是改进治理结构与程序最好的实践。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方面的划时代的研究是Mautz和Neumann进行的,他们对审计委员会、管理层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在极大程度上,审计委员会被看作是董事会与审计师之间的一道桥梁……为履行他们对股东和公众的职责,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了解审计事务。管理层也已明白通过适当关注内部控制与有效审计以便保护自己。这样,管理层对审计师的建议与审计委员会对信息的要求就容易作出反应(SridharRamamoorti,20xx)。

  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实践的迅速发展,需要设计一个新的定义来与职业范围的拓展相适应。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第61届年会对内部审计作出全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SridharRamamoori,20xx)。

  Chapman和Anderson(20xx)对新定义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1、作为一个客观的活动,不一定由组织内部的人从事,这个定义表明容许内部审计服务由外部人提供,事实上高质量内部审计服务能够通过外包获得。

  2、通过强调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保证与咨询活动,新定义把内部审计设计成主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活动,其关注的关键问题是控制、风险管理与治理。

  3、通过清晰地陈述内部审计旨在增值与改善组织运营,新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对组织的重要贡献。

  4、通过考虑整个组织,新定义认识到内部审计受托范围较以前要广阔得多,它担负起帮助组织实现全部目标的任务。

  5、新的定义假定控制仅在于帮助组织管理风险与改善有效的治理。这样一种观点大大地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它的工作目的延伸到包括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程序。

  6、新的定义接受这样的观点:有充分理由认为内部审计职业的传统(由其成为一个标准化职业的独特特许权构成的)是其最持久最有价值的资产。严格的标准奠定了构思成文的、规范的与系统的程序以保证内部审计的高质量的基础。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阶段,即实现了两个转变,一个是内部审计正由管理审计向风险评估转变,一个是由被动查出问题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的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咨询性。

  最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关注组织治理。而组织治理正由以往的静态的命令控制模式转变为对不断变化的经营风险的适应(McNamee,Selim,1998)。因而,内部审计需要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注重组织经营的未来前景。所以,有必要将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整合进入内部审计程序(McNamee,Selim,1998)。这样,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在全球经营风险日益凸现的环境中共同演进,风险分析的方法和风险管理的原则,改变了内部审计审计计划和报告方式。其实,风险导向审计也属于管理审计的范畴,只是其更强调关注组织治理框架中风险发现与风险管理,关注管理者及其管理经营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关注着组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的决策风险与经营风险。

  我们完全接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并认为要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内部审计本质、内部审计假设、内部审计职能与内部审计准则等。因为最新定义真实地反映了内部审计的最新实践内容,并且具有指导未来内部审计活动的前瞻性。我国的内部审计概念没有包括咨询活动的内容,与我国目前落后的内部审计实践是吻合的。但是我们认为,理论研究要具有先导性,尽管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在实践中难以实行,至少在理论研究上我们应跟进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以免固步自封。

内部审计论文3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整合理论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做了总体描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监督、评价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组织的风险控制、管理、治理等各个方面均进行评价;内部审计活动应当协助组织识别并评估重大的风险问题,并帮助组织改进其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如:经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资产的完整性跟法律、法规和合同遵循的情况、经营的效率与效果等;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将在业务开展时了解到的风险情况运用到识别和评价邮储银行重大错报风险中去。这是总体描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如果具体到风险管理的各个构成要素中,就会发现内部审计是无处不在的:一是在分析风险环境时,内部审计要充分了解管理层当局看待风险的态度,以及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由此来评价组织所面临的固有风险跟剩余风险;二是在识别风险时,内部审计人员采取一定的风险识别方法对潜在的可能对组织造成影响的事项进行有效识别;三是在反应风险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对组织的剩余风险及管理当局所运用的应对风险的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四是在沟通风险信息时,按照在审计活动中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内部审计人员向组织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风险信息是否被准确及时的传递;五是在评估风险时,利用风险的评估模型,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的可能发生率及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描述;六是在监控风险时,内审人员通过对组织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已经更新,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新的风险;七是在控制风险时,内部审计人员要测试风险的应对方案及其执行的有效性。

  (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模式的涵义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RiskManagementInternalAuditing,简称RMIA)是指在银行治理结构的框架内,以银行风险管理为导向,整合银行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和配置,以促进风险管理银行文化在银行内的传播成为其管理核心,进而实现银行可持续价值,创造出能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更加重视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管理层对风险容忍度的加大以及对关键风险的度量等几方面。审计的目标是指达成组织目标、缓解关键风险以及优化银行的风险管理,即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审计的重点是当前识别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及有效期望性之间的差距;审计的测试聚焦于两者之间的差距测量上,最终形成的审计结论主要是就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差距与潜在风险和关键邮储目标之间给予建议。

  二、邮储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理念落后

  指引人们采取具体行动的价值观就是理念。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对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具有促进、制约跟界定的作用,时刻影响着人们在对待问题时的态度、思维跟行动。目前,我国邮储银行的内部审计思想还处于把握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重心仍旧是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过多的涉猎;对内部审计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功能与职责及作用没用系统而准确的认识;对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从而影响邮储银行在推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接受及开展程度。这些都是影响邮储银行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本质原因。

  (二)定位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目前,邮储银行的内部审计依旧停留在以往的以对照制度进行检查为主的传统的、合规性的审计阶段,还无法实现以经营活动风险性的评价跟有效性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风险导向管理审计阶段,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鉴证等功能也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采取规范的、系统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以及治理过程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甚至是改善,以提升价值及完善组织的运营为宗旨,促进组织实现其应该达到的目标。然而,现阶段邮储银行仅是将内部审计用于“为银行日常运营查错纠弊”。

  (三)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胜任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要求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银行的风险进行准确、系统的把握,熟练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及控制等,以及时评价出邮储银行风险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管理的合理性,这就说明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高度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财务、审计知识以外,还要熟悉邮储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性质,而且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审计、定量分析方法。目前,依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来看,我国邮储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邮储银行尤其是地方支行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高学历人才非常少,对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问题的识别与解决能力比较低下。其次,邮储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构成比较单一,会计、审计专业人员的人数比例占主体地位,而法律、管理类、金融学等其他专业人员的人数比例却很小,但是邮储银行又属于专业知识比较强的领域,如果对该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必然会影响到邮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内部审计方法不完善

  科学的、先进的审计方法是达到审计目标、准确评价审计对象及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邮储银行内部审计方法不完善、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大体上都还以账目作为审计的根本,主要采取详细的审计,有的甚至还仅以审计人员的自身经验为基础去判断审计方法;邮储银行在对计算机审计的运用上也不够充分,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轻视甚至是忽视计算机系统评价、以数据论数据、不测试数据真实性等不良现象。而风险管理在内部审计过程当中却涉及了大量的、复杂的风险因素,需要运用科学的、先进的审计方法去进行识别跟评价,传统的、陈旧的审计方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邮储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发展。

  三、保障邮储银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措施

  (一)转变内部审计理念

  要尽快转变邮储银行内部审计理念,进一步认识到评价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是邮储银行内部审计的目标,明确邮储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跟能力是审计的重点与核心。然而,风险管理却是银行高层管理者跟董事会的关键职责,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负责。为实现银行目标,高层管理者应保证银行具备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且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而董事会在银行是否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的确定上以及该过程是否恰当、有效的认定上均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一方面董事会可以带领内部审计部门采取审计报告的形式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恰当性、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当咨询师的角色,并且协助高层管理者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运用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帮助解决风险问题。在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角色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并历经了一种持续的发展过程,即:从不出现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作为内部审计计划的组成部分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积极、持续地支持风险管理过程并参与其中。如报告监控活动、参加监督委员会等,直到当下的管理、协调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跟地位日趋重要,因此,我们要转变内部审计理念,正确的定位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在审计过程当中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职责。

  (二)明确目标定位

  内部审计的终极工作方向以及其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均是内部审计的目标,它确定了审计的内容和制订了审订的程序。随着内部审计的持续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也正在发生持续的变化,如在内部审计产生的起始期间,其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后来就发展成了对银行经营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审查,再后来就发展成了为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跟完整性作为其目标。现阶段,邮储银行内实施风险管理,这就要求各参与部门将银行的经营目标作为起点,更多地思量银行的长远利益、战略规划,注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出台最高效的内部审计运行程序。自然,过去的内部审计目标已无法再满足这一新要求。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下的内部审计目标应该为实现邮储银行的经营战略而产生,即提升组织价值、加强组织运营。因此,在实施具体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之前,邮储银行内部应该对审计的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为内部审计工作领航,这也是保障邮储银行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前提。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内部审计效率及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有多种途径:一是延伸内部审计人员招聘的专业范围,适当增加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统计等相关专业的人才招聘,扩大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领域,以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二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业知识广泛的内部审计经验交流会及培训,对在邮储银行内部审计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典型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提高审计水平,增加审计人员的实战经验;三是咨询或聘请有关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补充银行内部审计队伍的知识、技巧,但是在咨询或聘请专家之前必须要做好对专家的胜任能力、及其成果的评价工作,以保证审计的质量。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审计过程,胜任能力强、专业知识广泛的高素质人才是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保障。

  (四)完善内部审计方法

  开展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有力保证是先进的审计技术。邮储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风险因素,先进的技术工具的支持是对这些复杂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以及对其性质、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必不可少的保障,这就需要邮储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不断引进、学习先进的技术工具。第一,要持续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识别跟评估方法,如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IRB)、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AMA)、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IMA)等方法的引入跟学习;第二,广泛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构建信息系统体系,开发网上服务业务,并用计算机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和银行信息整理,完善邮储银行内部审计方法。

  (五)强化与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在充分分析风险管理信息的同时实现交流与共享,是有效推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邮储银行的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没能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因此,必须在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交流跟联系,建立健全邮储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完善其风险信息系统的共享。风险信息系统共享的功能就是储存和传递邮储银行内外部的相关风险管理信息,以保证每一个银行从业人员都能有效的履行其各自的职责。通过风险信息系统共享,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及时识别并评价银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风险因素的同时评价整个邮储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而,邮储银行的其他相关部门就能够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在银行造就一个高效的、系统的风险预防控制体系,确保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顺利开展,提升其安全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四、小结

  在邮储银行中,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用是其又一次新的尝试,也是探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新途径。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邮储银行中来,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探索更有效的风险管理理论达到规避和降低邮储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目的,进而实现邮储银行战略目标的愿望。

  在邮储银行中,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用是其又一次新的尝试,也是探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新途径。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邮储银行中来,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探索更有效的风险管理理论达到规避和降低邮储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目的,进而实现邮储银行战略目标的愿望。

内部审计论文4

  摘要:审计是对财务工作好坏的一个评判,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是否健康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理论,并从现状出发,由表及里,剖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对策

  1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特殊行业的环境变化以及政府的干预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挑战,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接这种挑战,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财务的审计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财务审计制度,但是,企业的财务审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审计制度过于形式化。所以,只有处理好内部的财务审计问题,才能让审计起到实质性的运用。内部审计质量和内部审计成本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的,一般来看,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成本越高,所以审计难度也更大了。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成本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将带来的好处,因此,从理论上讲,必须有一个最佳范围的内部质量审计的审计范围内的最大净效益(内部审计的收益减去成本)的方法。在所有费用不变的前提下,确保内部审计质量最小化。

  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上,很多人是缺乏认识的,比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部分,内部就是内部,外部就是外部,外部审计有起自己的特征,同样,内部审计也是有规则的,这种认识的偏差,对内部审计的实施是由一定影响的。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看,内部审计是监督管理、维护经济的手段,因此,很多人就误认为内部审计也类似政府审计、国家特派员审计,这样就混淆了两者的界限。有了这样的了解,主要商业领袖不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被破坏,或内部审计师“双向服务”的思想目标可操作性不强,对内部审计造成影响。

  2.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差,职权缺位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特性是其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但表现在机构联系上,而且还反映在行使职权的授予上,关系审计客观性。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内部的审计机构能够独立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委员会人员的组成是其关键。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彼此缺乏有效的克制,不能反映出多元化治理的概念。目前的内部审计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会计部门提供的内部审计机制。在该模式下,内部审计在会计部门内部实际上是同一会计部门的事。第二,虽然会计部门的审计机构独立,但仍由单位领导负责,内部审计师在自测:这实际上是把内部审计当作一个管理工具。这两个模型的独立审计性消失,不能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规范

  从理论上讲,审计师的工作具有严肃性、规范性等特点,公认的审计步骤有准备、实施以及完结三个阶段,但从实际看,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很难去遵守这个规定。有句话:“再好的制度,没有人遵守和执行,也没有用。”这种不规范主要是体现在审计工作之前没有一个计划,例如对于审计范围、对象、内容以及流程,都是指令性的,真正的计划性的东西太少。还有就是审计工作的所谓底稿编制的不完整,没有客观性,因此,审计工作也就不能去执行审计程序,更不用说发现和记录问题了。

  2.4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专业技术水平低

  审计主要受主观判断,所以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然而,中国的内部审计师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构成一个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专业人员缺乏内部审计师资格。此外,审计人员不熟悉会计业务,以为这只是账户、账单等,因此他们的专业能力不高。此外,计算机软件、财务软件少,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低,应用软件也有很多局限性,很多先进的审核技术没有在企业中应用。

  2.5财务收支不合理

  财务收支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虚减现金余额。在正常情况下,公司的资产运营的情况变化显著,但最终是不受限制的现金余额很低,企业融资获得的收入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到账。用户的财务报表显示,使用效率高,操作条件下性能好,但事实上有各种弊端,挪用收入经常发生。账面价值转移资金未上市使用,未上市的基金转移到不相关的关联方,用设立银行账户和其他未上市的方法描述烟草公司,没有健全监督机制。财务支出审批机制不完善,财务收入和支出管理有缺陷导致领导没有企业的财政收入,浪费钱,以及各种各样的偏袒,窃取公共基金和其他企业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

  3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3.1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审计效率

  财务审计方面并不都由领导亲自负责,因此需要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特别是在烟草公司规模的增大,有必要简化内部流程,也需要审计的财政分权合适的人,只有领导把自己的'金融审计做好,有责任的细节和专业的工作,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务审计工作。此外,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健全规范,还要注意财务审计的另一个方面。标准化的内部财务审计标准,规范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以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日益复杂的审计,审计师给以更高的需求,能够及时地发现基于能源数据的企业在使用能源挖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计划。现代企业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张,经营管理日趋复杂,业务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层级和分散生产的位置操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和客观的审计机制和监督机制,监督企业责任属于经济持有者按照既定目标、原则、政策、系统、计划、预算等需要谨慎地履行经济责任,为了更好地达到加强企业控制,完善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为了这个目的,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集中在时移事后审计,审计之前,这整个过程的管理,在工作内容上,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调查违反纪律,提高金融运行和管理机制,规范业务操作,维护企业利益。

  3.2健全公司财务审计机构

  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讲,抑或企业自己来说,政府应该提供财务数据和票据金融企业所得税检查确认的内部财务收入的完整性。企业公司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责任明确的财务审计部门,其中包括建立激励机制,以便审批人员审批支出财务尽职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确保财务支出审批的质量,明确责任的财务支出审批人员。鉴于我们的社会情况,我国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健全的财务支出审批机制。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署发布规定专门为企业建立财务审计后,建立财务审计部门更是以证据为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烟草烟草公司和整个系统的财务审计机构是必要的,应该尽快改善金融审计。

  3.3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设置合理的审计机构

  规范审计计划,包括企业内容审计范围、程序、审计部门,以便每个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此外,在制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审计监督以及人事部门必须在协作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方案的制定,研究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法规的定义来保证实现审计效率和公正性。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根据审计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归因于最高领导层,更好地、有效地内部审计工作。为顺应我国和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最大限度地防范虚假会计信息,健全我国当前的审计和会计规范已成为重要论题。健全审计会计规范应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实现与国际合并会计制度的趋同。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正确划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审计;重点对财务性合并的会计信息特征加以审计描述;对财务性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做出严密限定。

  3.4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使用电脑和其他现代网络基础设施,内部审计师应该有一个在线数据库,微型计算机和网络。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在电脑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发展计算机审计软件,而审计人员审计部门其他电脑培训和学习,以便其他审计师可以掌握财务软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内部审计师需要精通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会计业务技能,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为企业盈利。还要实现审计的现代化,若要实现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就必须将审计工作的中心加以调整,从规划性的审计向风险预测等综合审计过渡,从单一结构的审计向管理、运营等审计转变。审计部门要经过信息审计、决策性审计、机制审计等层面逐步开展,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管理层。

  3.5保证业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在企业编制预算的时候就严格规范,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部门的计划任务和生产水平,合理地去编制规划,制定合理的方案预算,以此来保证企业预算的有效实施,从源头上给审计做好铺垫工作。防止预算在执行的时候过度集中化,引起花费超支的嫌疑。

  4结语

  目前,内部财务审计已经成为一种意识,深入企业管理的理念中,大家在关注基于风险的审计过程的同时,还更加注意宏观层面可能存在的譬如社会和国家层面的审计风险。目前,许多企业已经逐渐关注在这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指导财务审计、内部财务审计系统也日趋成熟。本文主要是抛砖引玉,侧重于内部财务审计,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建立足够的防范意识,促进中小企业逐步提高内部审计标准和水准。

  参考文献

  [1]孟振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方略[J].企业导报,20xx(09).

  [2]庄恩岳.内部审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3]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

  [4]薛志豪.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xx(2).

  [5]蒋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xx(12).

  [6]庄莹.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xx(06).

内部审计论文5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相关背景介绍,以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两个方面,即“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和“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为例,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这两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现状;发展

  1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与探究意义

  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完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形成全国统一的审计信息系统”。同时提出要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积极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提出要实现“审计全覆盖”,20xx年3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这些是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的期望,然而审计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如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是实现上述文件目标的基础。而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能促进基于数据积累、利用、共享的“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集中研究”的审计方法得以实现,从而极大地、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将“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作为20xx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在总结交流大会上,鲍国明指出“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发展更为迅速,有些行业在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和运用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平衡发展将成为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工作”。经过对背景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国家审计将审计信息化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借鉴;②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内部审计关键利益相关者们期望的有效实现途径;③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本文以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为切入点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2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2.1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所进行的审查与评价活动”。该定义指出信息系统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业务之一,即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定义“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该定义除包含了对内部审计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外,还提出信息系统审计还包括通过信息化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一层含义。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的外延即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来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和通过信息系统来获取审计证据这两个方面。

  2.2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是“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目标的实现。”结合上述信息系统的定义,本文认为,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定义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获取并评价证据与信息系统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进行确认、评价与咨询,旨在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高校目标的过程。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的外延即包括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和高校内部审计通过信息系统获得相关审计证据这两个方面。接下来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两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

  3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运用审计软件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使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活动,并且认为通过使用审计软件获取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尤其在工程审计领域,审计软件运用普及程度很高。但是,目前几乎很少有高校通过对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来实现审计数据获取的实时化,即还停留在广泛使用单机版审计软件的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审计管理信息化、审计实时预警系统等审计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资金远超过购买单机版审计软件,实施成本较高;同时当前市场上针对高校审计业务特点的审计信息化网络版软件很少,大多是企业版的简单改动,绩效性和适用性都有待进一步评估,所以针对高校的网络版软件定制开发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内部审计开展的审计业务除工程审计的专业性较强外,其余审计业务主要还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对业务流程、业务控制的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即对审计网络化的信息系统的需求迫切程度不高。同时,通过对内部审计部门使用审计软件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审计软件虽然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但仅能满足一般的审计需求,对当下审计全覆盖的实现以及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审计软件还不能够满足。本文通过研究,已经可以发现当下高校内部审计运用审计软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们对于内部审计的期望,即提供全覆盖、全过程、有重点、有深度地监督,内部审计运用审计软件方面的建设亟待改善。

  4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对高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教学、科研、财务、人事、资产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不难发现,上述各方面恰恰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当被审计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审计还停留在手工翻账或者单机版审计软件拷账的阶段,且不说怎样满足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内部审计自身就面临着更大的审计风险,如果内部审计没有开展对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审计。而调查的结果,除一些部属综合性大学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审计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与关键业务部门(财务、资产)的数据实时对接,对单位层面的一般控制和具体业务层面的应用控制检查评价外,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展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作业。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是财务会计出身,缺少对信息系统方面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的理念没有被高校中的其他业务部门所接受和理解,他们仍然认为审计部门是找毛病的部门,而没有把审计部门当成“帮助其完善业务流程控制的服务者”,所以,在对业务部门信息系统审计时,会遇到抵触和不配合的情况,比如沟通不畅等,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很少开展。

  5推动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对策探究

  经过上述分析,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发展,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现提出一些对策:首先,高校的主管部门,即教育部或者地方教育厅等应根据所管辖高校审计业务的普遍性特点,统筹推进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开发符合高校业务特点的网络版审计软件,并进行推广;其次,高校的领导要重视内部信息系统审计,认识到信息系统的风险对高校的发展而言是重要的风险领域,要保障为该领域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的人员和资金支持等必要条件;再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多元化配置审计人员,鼓励现有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后续教育,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信息系统审计职业资格的人员,为对业务部门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供智力保障;最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要积极做好内部审计的营销,使业务部门把对内部审计固有的“挑毛病”的印象转变为“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的服务者”,减少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阻力。

  参考文献:

  [1]陈伟.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xx(1):8-13.

  [2]李健.信息系统审计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xx(12):110-111.

  [3]鲍国明.在内部审计信息化优秀成果展示活动总结交流大会上的讲话[Z].20xx.

  [4]陈伟.审计软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计算机科学,20xx(2):1-4.

  [5][美]劳伦斯索耶.索耶内部审计[M].邰先宇,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6]李天宝.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三阶段构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4):54-55.

内部审计论文6

  一、引言

  内部审计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20xx年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其他经济组织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可见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初衷是揭露和反映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但内部审计工作业绩始终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只有了解了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原因

  (一)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多样

  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实施审计的过程及审计结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公众对它的期望差距较大。目前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期望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揭露差错舞弊,监督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来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增值,与社会审计中公众要求审计独立公正的评价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有所不同,这种期望更多地体现为管理层及所有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所有者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增加组织价值的同时能揭示管理层的差错舞弊情况,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与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有所不同,管理者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监督或检查组织内部的某一部门、某一制度或某一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或活动,查找组织内部各部门履行受托责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适当建议,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加组织价值,并不希望内部审计揭示自己的受托责任情况甚至某些舞弊行为。管理层与所有者期望的差异使得内部审计处于尴尬的位置,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的`选择,会影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态度。管理层对于这种机构设置是否认同并予以重视,关系到内部审计制度是得到真正执行还是流于形式,如若内部审计工作与管理层的某些目标相违背,甚至曾揭发某些管理层的舞弊行为,管理层宁愿让内部审计闲置,这是拉大期望差距的原因。

  (二)内部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

  内部审计的供给分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两方面:1.内部审计属于组织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若单位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积极的审计动力,导致供给意愿不足。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发现某些人舞弊行为后上报领导没有相应激励,反而落得与同事关系恶化;选择沉默没有惩罚甚至对工作评定没有影响,审计人员更偏向选择消极工作。2.内部审计范围越来越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计算机及工程方面的知识,目前有些单位只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进行配置,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甚至有的单位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后续教育,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满足公众期望。

  (三)审计工作的局限性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现代审计一般采用抽查、抽样等选择性测试方法。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就会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这两者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更多的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和经验确定样本规模和选取样本,其因审计人员的经验、专业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尽管使用统计抽样时,审计人员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帮助确定样本规模,并使用分析法、替代等其他程序进行审查,也可能会因为单位业务复杂、舞弊手段多样性而不可避免地遗漏和疏忽某些重要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将组织所有阶层人员的差错舞弊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问题全部检查出来。特别对于将内部审计全部外包的单位,外部人员对单位管理情况及经济事项并不了解,尽管其专业知识很强,但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在短时期内对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也是不现实的。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以及由此得出结论时涉及大量主观判断,这也具有一定的判断错误风险。

  三、缩小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建议

  (一)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形式,加强与外部审计协作

  目前国内外现存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主要有董事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高,可以更好地反映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总经理领导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协助管理者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更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在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好自身的需求。虽然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利益冲突,但是两者也有共同的目标。所有者希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者期望自身价值最大化也是体现在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上,两者的目标都是实现组织不断增值。对于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政府审计会反映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着重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内部审计需要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活动,外部审计在实施审计时也需先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审计风险再进行审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业务活动更加了解,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更为准确,外部审计可根据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外部审计专业知识相对丰富,内部审计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方法,对于外部审计提出的内部控制薄弱问题予以重视,并进一步调查。笔者认为在外部审计能够合理地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时,选择总经理领导模式更能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也能更好地满足公众期望。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

  1.任何行业都有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例如获得CPA、CIA或CISA等执业资格证书,内部审计负责人在规划部门人员构成时也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业务性质及范围,挑选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知识(包括会计、审计、法律、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人才,使部门人员能够互补,增强内部审计团队力量,并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保持、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在执业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运用职业判断,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各部门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取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同时要注意保持审计独立性,敢于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实现“审”与“被审”的和谐。2.缺乏奖惩机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审计并公允披露。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并有效执行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责任意识提升审计动力。组织内部可建立一个内部审计人员评价体系,将员工所参与审计项目的整体评价与平时工作表现相结合,年度总结时对每位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对排名靠前者给予奖励,对靠后者给予批评甚至淘汰,提高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审计协会对于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者可给予通告批评或取消内部审计工作执业资格等处罚。

  (三)审计方法的改进

  若想要全面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经济业务,审计程序、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单位及相关行业的数据库存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使得审计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为利用数据库进行全面详查提供了可能。但这对审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环境的改变对信息化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业务知识还要能够合理分析相关数据,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财务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带来内部审计环境的改变,这使建立持续审计系统变得可能。当ERP系统能够真正在大部分组织中运行时,也需要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审计软件的编制开发,企事业单位着力于研究能够持续、全面、及时地对组织生产经营、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的系统是一个发展方向。内部审计期望差距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业绩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拉大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期望差产生的原因,建议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奖惩机制,改进审计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弥合内部审计期望差。期望获得单位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并有助于内部审计行业的发展,更好地协助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论文7

  摘要 通过审前调查,可以在实施具体审计方案前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大致基本情况,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确定审计重点,为下一步制定出高效的审计实施方案和内控制度测试打好基础,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指在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前,组织适当的人员,利用恰当的时间,通过提前搜集的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调查了解被审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确定审计的方向、范围和重点内容,为下一步制定有指导性、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提供有利依据,大大缩短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一、内部审计审前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

  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审前调查的重视程度。审前调查是制定合理、高效的具体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审计人员通过有效的审前调查程序,可以提高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审前准备工作中,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

  节。做好审前调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审前调查人员的选择和审前调查时间安排的恰当。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确定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安排适当数量的人员和时间进行审前调查工作,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对审前调查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形成审前调查小结,为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打好基础。

  2.审计人员要拟定操作性强的审前调查方案。“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时,要综合考虑审计事项的性质和范围,拿出切实可行的审前调查方案。

  3.审前调查的资料要全面。要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国家

  法律、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重要会议记录和相关资料文件等。

  4.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审阅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重点调查法等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账簿、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审计档案、合同资料等,事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发现内控管理制度是否有存在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另外,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或者对不同人员分别进行访谈的方式,可以发现账面上没有反应出来,但是可能存在问题的重点领域。

  5.对审前调查的资料要归档保存,审前调查的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审前调查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审前调查的范围、过程、内容、时间、人员、方式;收集的有关资料;审前调查的相关工作底稿等。审前调查的结果包括:相关的审前调查初步结论及可能存在问题的疑点询问表。比如相关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管理制度贯彻的程度、可能存在薄弱的环节等,为下一步实施的审计程序做好准备。

  二、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的审前调查,主要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掌握,需要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及行业环境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内部自身的特殊性,掌握被审单位的经营情况、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情况等方面,具体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及行业环境,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2.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及人员组成情况;

  3.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设置及其执行情况;

  4.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及重大会计政策选用情况;

  5.以往接受的内部及外部审计情况;

  6.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经营业务范围和领域;

  7.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资料;

  三、目前实施审前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单位对审前调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审计人员仍然坚守着原来固有的审计思维模式,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哪审到哪,这样就很容易忽视某些重要的领域和环节,增加审计时间、成本和风险。

  2.审前调查流于形式,不充分、不深入。有些审计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审前调查的重要,只是走过场,了解一些表面的现象,没有挖掘现象之后的本质。

  3.审前调查与审计实施方案相脱节。有些时候,审前调查是做了,但是并没有对其后的具体审计实施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具体审计实施时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不能发挥审前调查应有的作用。

  四、做好审前调查的解决措施

  1.转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审前调查。

  2.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和实际情况,确定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范围,不能千篇一律,以使得审前调查流于形式。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前调查制度,从而确保审前调查的实施。

  4.通过加强审计相关的业务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助于审计人员及时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方针,以及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和要求,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善于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指导下一步具体审计工作方案和重点的进行。

  五、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的意义

  1.通过审前调查工作,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为制定好下一步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打好基础。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谈话,可以了解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

  2.根据内部审计审前调查结果,确定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实施内控制度符合性测试的范围。

  审前调查工作已经成为审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审前调查,对于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为制定内容详实、易于操作、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打好基础。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节省审计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内部审计论文8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道德风险源于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利益和内部审计机构对自身权利的追求,从而对审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利益倾向”和“利益让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会受到个人或集体利益的驱使而改变审计结果,这也为审计道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多,商业银行审计道德的风险问题越发明显,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因此本文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此推动商业银行在新时期的规范化发展。从商业银行审计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出发,着重的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并详细的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商业银行审计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

  (一)不确定性

  “十三五”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得到了极大的改革和发展,这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各种金融产品、理财产品、债权产品不断增多,交易行为和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审计冲击也相应增大,商业银行会计在判定金融产品交易行为及过程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对交易事项、交易内容、交易结果进行公正的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经济行为的实质。

  (二)契约不完备

  商业银行在各类金融产品契约的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金融产品的扩张没有建立完善的契约制度,加之金融产品存在不确定性,导致金融产品的剩余价值留给隐含契约,而在内部审计中这类价值往往被会计所忽视,审计人员如果不进行深入的判定,会造成利益冲突与失序的情况,这往往需要会计人员坚守伦理秩序,而审计人员则有责任和义务进行调节和约束。

  (三)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会引发个人经济效益的不均衡,这也出于个人对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因此也就产生了个人对信息价值的追求,而在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这一因素对审计环节、审计流程、审计内容、审计结果做出变更,或与被审计部门进行合谋影响审计报告,以达到个人牟利的目地。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表现

  1.内部审计工作怠慢

  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因管理机制不健全、利害关系影响、激励机制缺失,造成审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审计原则,或不认真的履行审计职责,造成审计结果严重失真,审计行为存在违规和违纪现象。同时受审计知识、业务能力、审计经验的影响,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也会出现审计质量问题,但主要因素还是工作怠慢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不能被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所掩盖。

  2.审计结果及信息的不透明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存在隐瞒和截留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现象,这是审计人员为了个人目的或个人利益而进行的不正当交易。在审计过程中拉拢“小集体”,而影响审计报告的结果或故意隐瞒,造成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严重的还会存在层层瞒报,处处截留,最终使得审计信息大量减少,审计结果变形。

  3.违规违纪现象

  内部审计中容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主要以宴请、礼品、权利交易等为主,参与的被审部门或单位也会花样百出的安排各类违规活动,如:公款旅游、参观、考察学习等,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判定,同时被审单位也会以各种无理要求和不配合工作为由,阻碍审计流程的正常开展,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成因

  1.风险补偿水平较低

  在审计过程中较低的风险补偿水平会引发道德风险,在银行内部审计中会计人员出于对个人目地或集体利益会签发失真的财务报表,并且出于法律层面或领导层面的因素,会计人员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这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同时影响到了正常的审计结果。

  2.改变审计形式

  被审计部门或单位因存在问题而收买审计单位,并提出改变审计形式或原则的办法,这也造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效果较差。被审单位如果依照审计原则和原定形式开展审计,其财务信息和市场相关利益主体会引发利益冲突,而审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更改了审计形式和原则,破坏了正常的审计秩序。

  3.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也要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而受主管单位和上级领导的影响,内审单位往往不能独立的行使权力,这就不可避免的对审计结果产生了影响。同时,内部审计单位在管理上较为粗广,组织形式、业务能力、思想品质等内容存在不严格、不严谨、不协调的'现象,这也使得审计过程中的执行权、监督权、检查权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道德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内审机构自律

  行业自律是内审机构必须严重遵守的道德准则,提升自律水平能够有效的规避道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内审机构必须严格地实行行业自律,要从审计人员的准入、业务能力、个人品质、思想素质出发,选择业务能力和原则意识较强的审计人员开展内审工作。另外,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问责,对审计形式、内容、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促进,强化审计职责与任务的整体性,以便对抵御腐蚀行为和规避道德风险。

  (二)建立审计道德规范体系

  内审制度下还应建立完备的审计道德规范体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完整性、方向性,在提升审计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审计行为,同时强化审计人员对审计单位的责任意识,以责任意识来提高道德标准,确保审计人员不受利益和权责的诱惑,并且对被审单位的违规行为和方式方法要严厉地进行抵御和惩治。

  (三)建立垂直管理的内审体制

  商业银行存在多层的委托与代理体系,这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审计单位在开展审计时要从代理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出发,提高审计标准和监控力度,为此应建立完全垂直内部审计体制,发挥信息反馈系统与控制工具的应用效率,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同时也能够在审计过程中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的宽容与放纵。

  参考文献:

  [1]穆建亚.风险治理视角下审计道德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河北学刊,20xx(02).

  [2]刘玉波.谈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20xx(04).

  [3]傅佳.试论审计风险及其综合控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xx(04).

内部审计论文9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审计内容、范围、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涨、管理水平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保障机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独立审计的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个人经验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保障机制的加强提出建议,为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保障机制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组织内部业务和控制进度的独立评价,对组织是否遵守公认的程序方针,是否违背相关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是否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等方面进行判断的方法,由此可见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既是对其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又是保障其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其独立性至关重要。

  1国有企业内部独立审计的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两方面体现,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设置,并能够通过全面有效的审计工作规避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有全面熟练的审计技能,而且要有正确的思想,良好的工作作风,将国家的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的觉悟。但现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机构设置、人员结构方面并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独立性机制的要求,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或监管部门,使其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审计的权威性受到威胁。如果参与审计的员工受权限范围的限制,在审计的过程中就不能全面获取审计相关数据,审计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独立性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结合现阶段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的国有企业现状可以发现,其独立性无法得到全面保证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部门在经济方面的独立性较差,审计工作开展所需要的物资会受到财务等相关部门、公司领导等多方面的约束,致使其开展过程中必须结合相关制约因素进行,所以独立性较差。另外,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计划也是其独立性缺失的重要原因,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得不因为其他职能部门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地发生调整,加大其审计效果与预期不符的可能。某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和追责往往还会顾及和碍于相关部门的关系,流于形式,导致部分问题屡查屡犯,审计处理处罚力度不大,不能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除此之外,缺少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也限制了其独立性,这主要受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专业技能、整体素养不达标的影响。

  2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保障机制的建议

  2.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国有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必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对其持久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等措施,使国有企业相关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必须对审计相关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公平、公正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不断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违规、违章现象。

  2.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组织

  首先,在国有企业内部通过激发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使国有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其不断健全的过程中,使国有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实施营造整体良好氛围。其次,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断进行优化设置,现阶段通常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构成划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处于董事长和各职能部门之间,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组织构成;一种是处于总经理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也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组织构成;另一种是处于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之下,与其他职能部门同等级,独立性较弱的组织构成。我国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状况,通过不断地组织优化其内部审计的组织构成,使之向前两种形式发展。再次,尽可能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保持一致,国家及部分监管部门自身具有监督市场经济发展的职能,并要结合经济的发展变化程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经济体制的持续稳定发展,其中包括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例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标准、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等,如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法律法规保持高度一致,其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得到保证。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其在经济方面的独立,即与内部审计相关的物资,如薪金、福利的独立控制;心理和技能方面的独立,这要求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展开定期、有效的培训,使其在技能上、心理上具有全面完成审计工作的准备,进而在实际落实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这是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国有企业应结合其发展状况,对自身内部审计相关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平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洋.湖南省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保障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xx.

  [2]刘朋.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3]肖柯.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xx.

内部审计论文10

  摘要:审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而审计质量却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科学的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控制问题能够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对于我国内部单位审计的管理和监督的完善,以及对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接下来我将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审核是为了监督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是否健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部门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内部制度和管理效能进行审计,在审计中发现和找出问题,并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措施,也是在国家或企业内部有效进行组织活动的依据。在各个组织机构内,要对内部审计做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才能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也是一个企业科学、全面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前进发展的动力。

  一、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内部审计标准欠缺明确性。在内部审计中,审计标准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内部审计的标准就是内部审计流程和结果能够符合既定的流程和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规范性和明确性。否则会有依靠个人意愿去执行内部审计的流程和程序,造成内部审计质量的偏差和结果的不完全性,也就丧失了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的盲目审计,会造成企业内部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且审计标准不明确的审计结果,也会造成企业威信的.降低,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企业软实力的减弱。所以内部审计标准的明确非常重要,应当完善审计标准的制度和程序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落后和手段的不全面。一个全面的内部审核,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是通过无数次流程和程序的,有效的内部审核有审核制度、审核流程、内审监督、初步审核结果、复审核结果、内审结果责任追究等。但是大多数国内企业在这些环节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内审方法模式仍以账目基础为主,风险意识的淡薄让审计缺少了控制风险的方法。依照以前的审计方式,在账目中进行抽样调查,而不是全方位的审核调查,缺少客观和科学的调查方案。现如今,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以计算机代替传统记账是不可避免的,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逐渐的使用计算机审计,不像以前手动审计,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是标志性的标记,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利用现代计算机记账有不少的漏洞和不平衡,例如有些企业因为计算机配置的不平衡,导致不能够高标准的进行内部审计。3.内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于财务会计方面,但随着内部审计各个环节的完善和流程质量的提高,需要更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来参与审计。一是专业人员受自身的限制,不可能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情况一清二楚,有一定的审计盲区;二是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性不合理,如今的企业结构复杂,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够更新换代,且知识性的更新不及时,工作人员在审计时的工作效率明显的下降。虽然内部审计人员有较强的审计能力,但是在科技化的时代中,信息化数据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审计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较少会导致组织内部审计效率的下降。这就凸显出了审计人员结构知识性的单一和匮乏;三是道德素质的下降,有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乏,会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和审计问题的不负责,这也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二、关于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完整性。我国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但是内部审计的制度不完善,不仅使得内部审计问题不断,也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权威性减弱,这会阻碍我国企业内部组织的良性发展。因此,只有好好的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企业内部工作更好的实施,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的提升。法律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正确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应该结合市场大势情况和企业现状以及我国内部审计技术来制定新的内部审计制度,并按照制度严厉处罚违法情况,据此保证审计制度的权威性。想要有一个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就需要在审计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让内部审计的每一个流程都在审计监督的监督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最后需要落实权责制度,做到责任归分,既提高了财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又对责任划分进行警示,这样才能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了制度的权威和作用。在现代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也应该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采用新型审计方法和制定新的审计制度,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得到保证,相对应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要明确在内部审计中的执行者,确保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这是保证审计质量高低的关键。在现代会计职业中,需要继续完善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严厉打击违背职业道德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于审计团的人员,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还要具有专业的职业证书。其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确定内部审计共同的目标,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自己的建议。还要紧跟经济发展新态势和新政策来进行审计技术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技术的不落伍。最为重要的是完善内部培训制度,让审计人员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以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完善的培训不光是自身硬件的提高,也要有软件方面的提高。提高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认知。法律法规在社会中,是约束人类自身行为的框条,所以法律法规在培养审计人员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道德与素质修养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其影响力和作用都是巨大的,合理的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内部审计的质量是由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这两个重要的环节所决定的。通过上述,将会逐渐的完善审计的体制模式和内容,逐渐提高内部审计的审计质量,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秀玲,薛岩.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xx(3):47-52.

  [2]刘博.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xx,(6):54-55.

内部审计论文11

  摘要: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还不十分平衡,审计信息化软件的利用率也不高,从而影响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所以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优化审计人员配置,增强创新精神。文章主要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加,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作为加强企业监督的主要方式,需要不断转型工作方法。尤其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来不断提高审计效率,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趋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必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尤其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其发展所面临的审计环境更加多样,审计对象也更加多元化,如果仅依靠传统的审计思维和方法则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所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审计系统,实施标准的信息化审计流程,加强对业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但是目前对于企业来说,在实施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系统审计发展不平衡。虽然经过企业自身不断地努力,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走上了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然而,企业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仍然处于空白或者初级阶段,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享。以电力电网企业为例,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企业对信息化审计的推广程度不一致,即使同一省份的不同地方的电力企业也存在差异;第二,对审计系统各模块的应用率存在差异,一般对财务模块的使用较为频繁,而对于物资等模块则很少使用。

  (2)审计信息化软件的利用率不足。为了更好的推动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在市场上推出了较多的审计软件,该类软件的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效率,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对审计信息化软件的认识度不够,ERP审计系统中的很多模块都没有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发也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信息在传输和共享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企业之间的联系度较少,影响了软件的广泛推广,同时降低了使用人员的积极性。

  (3)计算机审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近些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交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反映到企业审计工作中主要表现在将电子数据传输到审计平台,然后利用审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审计软件,能实现对数据采集、数据转化等基本功能的使用。

  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1)优化队伍结构,增强业务素质。要想推进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应从思想上增强企业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对于企业领导层来说,应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增强审计能力,鼓励进行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积极引进优秀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工作中逐渐转变思想,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2)深化和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为审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从而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多的难题。目前已有的信息化审计软件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十分健全,对于实际工作中的很多内容都没有涉及,从而使审计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使用起来也不够流畅。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完善审计软件的相关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实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软件,从而将审计系统与财务、人力、物资等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为审计信息化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3)加快创新步伐,推进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转变。在传统的审计观念中,一般是在事后开展相关工作,这种审计方式效率较低,对于已经出现的失误不能及时制止。而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要求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防范。对于已经出现的失误则能及时进行补救,从而降低失误或风险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所以企业审计部门应加快创新步伐,逐步转变审计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结论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能够树立信息化审计的观念,优化组织结构,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从而拓宽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审计效率与水平的提升。

内部审计论文12

  一、 引言

  在我国的社会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成立目的除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之外,还担负着控制国民生产命脉、确保民生稳定的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内部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专业性活动,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发挥控制和治理的作用,保证企业流程架构的合理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等,使企业增值。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国企内审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企业运营和发展。

  二、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现状研究

  (一) 内审体系表面健全,内审职能目标不清。

  纵观目前我国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内审体系建设表面上都比较全面,各种监督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等一应俱全,会计流程、审计流程、审批制度、管理制度也很规范,但企业领导一般只在国家或上级部门检查时,才会重视内部审计,其他时候便极少过问审计工作。企业通常只关注经营效益,忽视了对内审部门的建设,这就导致内审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低下,起不到实际的管控作用,在现行的国企的内审制度中,内审的目标仍以财务差错纠弊为主,内审局限在财务审计层面上。

  (二) 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较低,甚至将内审部门归总会计师领导,或与其他部门合并现象,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不利的牵制和干预,不能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很难反映真实情况,做出有效的监管。

  (三) 专业人员欠缺,内审手段落后。

  审计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从业人员需要专业的会计和审计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许多因素影响,导致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人员配置单一化,审计观念、审计方式方法落后。国企内部审计主要重视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忽略对企业风险事项的审计,对企业风险事中的分析、防范等,从而导致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不能实施全过程的监控,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测、防范和应对。

  三、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对策探讨

  (一) 明确内审职能和目标,落实审计工作。

  国企内审应从传统的差错纠弊转向内部管理服务,从财务领域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好内控评价,以内控为主线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使内审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司目标,监督管理企业内各部门的经营情况。只有将内部审计的流程化实际做到实处,才能有效地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有效内部控制的'目的。很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很多高管也是从内审部门提拔出来的。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得到了很好的规避,也从内部培养了能适应公司发展的财务人员。

  (二)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经营目的不一致,在内部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被一些经营者的意志所左右,不能实际反映财务问题。内审部门的审查权被流于形式,审计师往往要以管理者的利益为重。因此,树立内审部门的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作为公司控股股东,要实施监督审计部门是否实际反映问题,作为经营管理者,要从长远看待公司的成长,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让下属树立合规意识,审计部门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报告问题,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审计工作往往能够得到被审计部门积极的配合和相应。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议内部审计由董事会领导,使审计计划安排,审计方法措施更有针对性,避免内审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等情况存在,减少高管对内审的人为干预,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 组织专业培训,丰富审计手段。

  首先,要求内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求内审人员较为扎实基本功、业务能力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同时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也需要定期组织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培训,丰富审计的手段和流程,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国有企业不能够及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国有企业要能够更合规地开展业务,更有效的获取经济利益,就要求管理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赋予内部审计审查的权利,培养出更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创造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能够发挥国有控股的优势,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内部审计论文13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表现为有效改善组织的运营,提升组织的价值,内部审计是一项相对独立的咨询性活动,其评价的展开主要评价组织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进行评价,以揭露组织运行潜在的风险,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有效推动单位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内部审计工作还能有效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良好环境的构建,加强内部工作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建设与规范行为产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工作人员队伍的质量与基本道德层次,进而提高了整个单位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化的需求使得事业单位必须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强化审计工作的科学与客观程度。内部审计工作能帮助单位有效明确内部管理制度,并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另外,内审工作还能推动单位提升内部管理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内审人员对单位建设状况进行了解,以辅助单位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单位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点

  (一)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主要表 现为在国家相关财政政策规定上缴国库之前作为事业单位的创收收入部分,这部分收入由具备该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自行支配,并作为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的经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关于这部分收入的监督与管理重点表现为对其经费应用状况与整个单位的经济经营状况等方面,具体包括对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认真分析经费的应用是否按照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开支以及会计凭证是否符合相应的规定;另外还需要分析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状况,切实检查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以避免国有资产的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之外,还要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及会计核算进行审查。通过上述内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以有效保证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的合理与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二)各类专项经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还表现在各类专项经费的管理方面,如基本建设支出资金、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费、专项修缮费和其他专项资金等。由于各类专项经费的工作项目相对较多,且涉及经费数额巨大,因此是审计部门监督审查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在各类专项经费审计工作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关于项目的立项依据与预决算编制体系。内审工作工作需要明确检查项目的立项依据、立项材料是否完善,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文件、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文件等是否齐备;能源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等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规定,对材料定额、人工定额进行检查,各类费用编制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其次,会计核算的审查。检查项目资金是否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包括对项目资金的申请、拨付是否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进度和项目施工合同的约定办理,是否严格执行了专项资金初审、审核、复核制度,审核相关发票的真实性,是否列支了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是否将专项资金转移到下属职能部门,从中报销与项目无关费用的行为。

  三、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较差。内审工作传统的管理体制使得内审的功能与其管理机制出现脱节的状况,现阶段大多数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部分事业单位将内审职能挂靠到财务等部门。另外传统的内部审计要求对政府及本单位进行双向负责机制,但由于内审人员隶属于本单位,出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益同一性,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由于缺乏独立的`审计体系,导致内部审计十分容易与利益挂钩而丧失了其客观属性。在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不协调时,个人很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做出偏向单位利益的内审行为。

  其次,内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应付上级管理要求而进行设置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员仅仅是为了对其进行安置而将其安排在内审工作机构中,大多内审机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提高内审重要性意识,突出领导责任制。事业单位的领导需要充分重视内审工作的功能与价值,充分关心内审工作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突出领导责任意识,加强内审工作的规范管理。

  第二,避免不同利益集体的利益冲突。协调处理不同利益集体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内审环境。内审是一项相对科学、客观且独立的活动,因此应坚持其独立经行与管理的原则,真正发挥自身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客观的检查与评价。

  第三,有效提升内审职能。现阶段,内审职能不能仅仅限制在监督层面,还需要充分重视内审评价,以有针对性的提供决策建议。这要求内审部门需要树立自身的工作目标,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不断提高审计与评价的有效性,完善单位内部的经营与管理,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四,加强对内审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充分发挥上级领导部门及单位的支持与引导作用,征求多方意见,不断完善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工作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内部审计论文14

  摘要: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关系到审计监督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管理成败,影响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巨大作用,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发挥好内部审计职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服务。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审计;措施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完善制衡机制,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发展。在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影响较大,产权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企业要想实现战略性发展,完善管理体系,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准确进行内部审计定位,提高审计独立性,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为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1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构建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立职能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进行独立评价与审查,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企业方针政策、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处理程序以及是否有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在此基础之上为企业管理提供建议咨询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的任务有着多样化的特征,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严格依照企业的审计标准,有效评估和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落实情况以及制度实施是否有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评价企业各项管理计划和经营任务的完成状况,明确各项经营活动是否与预期效果相符;检查企业财会工作是否满足内控制度要求,是否严格依照相关程序和规章制度进行了经济业务的有效处理;审查企业当中的各种资源,是否满足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特征,能否为企业成本效益管理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依据,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与方法。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就需要承担监督检查、评估、控制以及服务等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突出价值,可以归纳为自我监控以及自我促进。所谓自我监控就是借助内部审计实践活动有效揭露以及约束企业不规范和不合理的行为,以免为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危害,保证企业的安全与完整。而自我促进则是通过对被审查活动进行评估检查,针对企业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效意见与方案,有效保障企业各项管理目标的达成,实现自我完善、发展、协调和进步。

  2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2.1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伴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企业现代化改革的成效已经凸显出来,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可以更加严格、全面地对企业各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审查研究,保障各项财务信息的质量与安全,提高信息透明度,保障财务信息可信度。安全可靠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直观展现出来,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壮大中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在壮大规模时得到更多发展资金的支持。同时,投资者可以把企业内部审计的各项评估结果作为分析企业运营成效的有力依据;政府可以借助内部审计来强有力地监控市场资金,提高宏观调控的成效;企业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支出,增强企业发展潜能,保障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如:J公司的内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下属A公司因资金紧张,与银行商谈后,开展了提供100%保证金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但因A公司的商业承兑汇票不是开给公司的外部供应商,而全是开具给其下属公司,用于支付A公司实行统购统销业务应付下属公司的销货款,下属公司拿到承兑汇票后直接到银行进行贴现,从而导致A公司整体多承担利息费用的情况(公司支付的贴现息及相关手续费高于将相同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存款利息),内审部门发现此情况后及时指出了A公司存在的问题,要求该公司立即进行整改,通过对此类业务存在问题的纠正处理,使公司的财务费用节约100余万元。

  2.2增强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关系到企业管理质量和成效,同时也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内部审计直接受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经济活动也必须要经过良好的内部审计来保证实施质量。有了内部审计的支持后,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能够有效避免触碰法律的问题,还可以让企业领导的管理决策制定拥有确切和科学的依据。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内控体系是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拓宽市场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通过做好企业各项重点工作,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以及事后审计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降低经营风险,强化内控体系。如:J公司的内审部门在对下属M公司一项对外合作项目开展事中审计时发现,M公司履行合作协议时并未严格按J公司会议研究确定的程序执行(必须办理相关的抵质押手续才能开展合作),内审部门及时指出并督促M公司完善了相关手续,在后续合作过程中,M公司的合作对象因未能按期归还债务,面临被债权人申请以资产抵偿债务的风险,但因M公司按内审部门建议完善了相关的抵质押手续,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了M公司的合作资金安全。

  2.3健全优化企业管理

  市场经济正处在深入推进实施的阶段,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企业业务范畴,促进企业规模的壮大,而企业优化管理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企业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否拥有稳定持续的发展动力,关系到企业能否通过战略化管理措施的实施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效适应市场经济为企业带来的挑战。为了优化企业管理,企业必须将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和完善作为重点,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监督,保障管理措施贯彻落实,同时还能够对管理措施实施当中的突出问题给予处置建议和方案。企业也能够从内部审计当中发现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起到对企业管理的预警,为企业管理的健全、优化提供强有力支持。

  3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的问题

  在企业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企业开始逐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注重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巨大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体现出当前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保障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实现。第一,企业领导以及员工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到了各项内部审计措施的贯彻执行。第二,没有真正确立起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难以体现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突出地位与位置,从而导致企业无法在经营管理当中及时发现漏洞,影响到企业的连续性发展。第三,没有保持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独立性,从而导致大量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消除企业管理当中的缺陷和不足是极其不利的。第四,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做到重点突出,特别是没有注意到当前企业管理当中的突出问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过于随意,缺乏针对性和综合性,难以切实解决企业的重点管理问题。第五,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以有效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4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的策略

  4.1加强认识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改革当中,内部审计的实施质量会受到企业管理者认识的直接影响。对此,企业领导必须深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深入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与职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直接相关,而且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职能进行有效分化的一个直接体现,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之下,企业管理难度大大增强,所以必须要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的方式来确保企业掌控全局,全方位地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保障内部管理职能的执行效果。企业领导的深化认识是推动审计工作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教育,使得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广大员工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价值,转变工作认知和态度,有效辅助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另外,根据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大了企业管理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机遇。因此,企业领导还需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内部审计创新当中的价值,积极推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审计效率。

  4.2确立地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都没有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位置进行明确的定位,没有确立其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从而影响到了内部审计职能与作用的发挥。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之下,企业需要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位置,真正确立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第一,内部审计是独立机构。企业管理当中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服务于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并根据评测结果来发现企业管理的缺陷与不足,为针对性管理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只有确保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性的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各项工作,才可以成为企业管理的助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推动力。第二,内部审计是权威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接受企业最高层领导的管理,是企业当中的权威机构,肩负多种职能,除了监督企业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之外,还监控企业自身履行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其权威性的地位不容置疑和动摇。第三,内部审计是重要机构。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机构,在对其进行职能定位时不能够简单地称之为监督指导,正确的做法是站在企业战略发展和管理结构优化的角度进行慎重分析,明确企业管理对于内部审计的必然需求,恰当处理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遇到的多种纠纷与矛盾。

  4.3保障独立

  保持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管理当中的独立性对于客观分析和突出解决企业在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意义重大,因此必须严格避免领导和其他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干预。要想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确保形式上的独立。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审计的重要工具,但是审计部门在进行集团公司领导和部门审计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独立性的发挥。对此,可以在企业内部审计当中有效引进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同时在体制方面可以由企业监事会负责审计部门的管理,这样在组织结构以及形式上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二,确保精神上的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当中要保证精神独立,保持正直的道德,对于各项事项的审计判断都要避免屈服于他人意志,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和遵守职业道德。

  4.4突出重点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丰富多样,而在处理各项审计任务时必须要做到重点突出,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良好的审计依据。第一,企业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当前企业需要将内部审计程序的制定和完善作为工作重点,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事务繁多,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正确处理,才能够达到审计标准,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二,企业要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就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而言,企业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依据。对此,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审计计划、档案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给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打造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第三,企业要逐步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同时也要善于从国内外成功管理经验当中获得借鉴,提高审计工作方法的适应性。

  4.5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建设当中的永恒主题,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内部审计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持。为了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障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效发展,企业必须将审计人员素质建设纳入到企业战略性发展的规划当中。第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恪守公正,有效秉持保密胜任等原则,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通过发挥自我价值和承担好岗位职能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第二,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不断更新审计知识,完善审计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适应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的能力。第三,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师协会建设,保障协会可以在信息交流、人才教育培训、经验沟通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防范企业风险。

  5结语

  内部审计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管理和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事,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当前企业战略发展当中必须重点把控的一个工作环节。为了推动企业的长效发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必须深化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确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把控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审计依据。

  参考文献

  [1]廖小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与解决途径[J].河北企业,20xx(7).

  [2]高纯蓉.现代企业如何更好发挥内审作用[J].现代审计与会计,20xx(5).

  [3]李淼.试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xx(25).

  [4]陈培刚,崔山国.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财经界,20xx(7).

  [5]姚青云.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趋势[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

  [6]蒋和娟.浅谈如何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xx(7).

内部审计论文1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企业如何正确对内部经营审计进行定位,关系到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小.因此,电网企业应准确定位内部经营审计工作的职能、内容等.

  一、内部经营审计定位的发展历程

  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定位由企业内部的经营审计组织机构自身的现状、条件和企业所处的外界形势共同决定的.因此,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变化、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革,对企业内部经营审计这一项工作也有着不同的定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经营审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现代内部经营审计产生的初始阶段,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工作在企业的整体工作中被定位为进行会计核算、编写财务报表的财务审计活动.

  第二阶段,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开始关注到企业内控和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内部经营审计部门将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定审评、开展审计活动并从中提出改善经营活动的建议以促进企业发展等活动作为其工作要点,体现出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评价职能和建议职能.

  第三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企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影响,企业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社会价值的体现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方面.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在此时开始承担着评价企业进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社会贡献的作用和效果的职能.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定位

  (一)基本职能---经济监督职能

  对于企业审计工作,不管是传统审计活动,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活动,它的基本职能都是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监督.企业通过内部经营审计活动可以实时监控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在正常轨道上运行,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可以发现违章违法的个人或事件,监查不良行为,发现损失浪费现象,监查错误弊端问题等,可以从揭露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中分析企业管理体系缺陷和模式错误等现状,可以对违章的.个人或组织机构追究其经济责任.

  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核心工作是通过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审核,揭露企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并经过分析发现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规章标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结论.最后,审计部门对该经济活动中所呈现的问题作出处理方案并监督相关部门执行方案.

  这从中无一不体现了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做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二)经济鉴定证明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或其他被审计单位出示的与企业经济相关的资料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进行检查、鉴定、验证,确定其出示的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合理、公正,并进行书面证明的过程称为审计部门的经济鉴证过程,这体现了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经济鉴定证明职能.

  电网企业内部的经营审计工作对企业经济资料进行鉴定的过程能够大致掌握企业当前阶段的经济状况,能够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发现财务部门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问题.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整理的财务报表等经济资料的真实合理性进行证明,能够增强该经济资料的真实度和可靠性.

  (三)评价职能

  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部门具有经济评价职能,即审计组织机构和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企业经济资料以及经济情况进行审查工作,然后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对所查明的经济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对前一阶段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整合,总结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成果和进步,指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经济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力求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发挥其定位职能的措施

  (一)重视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工作

  要使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促使企业做出符合企业现状以及发展规律的正确决策,就必须重视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让审计部门参与到企业相关发展改革决策中去,认真听取审计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将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方案运用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去.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管理机构

  针对大部分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企业应行动起来,建立健全完善的经营审计管控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并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追究责任到人.对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工作完成成绩优秀的部门机构或个人进行奖励,对行动懒散,执行效果不达标的机构或个人进行适当的惩罚,以便形成奖惩分明的工作作风,促使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剔除企业懒散无作为的工作作风.

  (三)提高企业员工的内部经营审计意识

  员工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发挥员工的内部经营审计的主导作用.企业应该积极进行经营审计的宣传工作,使员工明白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应该强调员工在内部经营审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员工进行经营审计的管理活动,提升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个人和各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性,拥有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财务部门才能制作出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报表,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四)提高审计部门的专业素养

  电网企业的内部经营审计管理活动离不开审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活动.审计部门作为处理会计信息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部门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防止因审计部门信息处理和分析失误造成的企业风险和损失.

  四、对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进行合理定位的重要意义

  电网企业对企业内部经营审计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企业经营审计的要求、目标、内容等有助于企业相关部门明确高效完成经营审计工作,将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更加顺利进行、高效完成,这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为处理风险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

  同时,拥有健全的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管理模式和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这不但为规避企业内控风险、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提供了帮助,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和持续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有广阔的发展平台、深远的发展前景.

  另外,电网企业准确定位内部经营审计职能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电网企业内部经营审计的职能与定位也在随着企业自身条件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也将不断凸显,企业的内部经营审计将成为促进企业不断进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永永.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公司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xx.

  [2]邵彬,徐鹏.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17)。

  [3]赵玉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部审计的再认识[J].

【内部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论文02-13

内部审计论文05-27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1-29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3

内部审计论文(实用)05-29

(经典)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6

【精华】内部审计论文05-30

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的研究分析论文11-23

内部审计外包行为论文11-26

内部审计论文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