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审计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审计论文1
一、制度建设是内邵审计文化体系的保障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认真学习国家相关审计法规及国际上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仃细研究,借鉴成功的思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实施细则》、《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办法》等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并在今后的审计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要做到内审基木制度有刚性,执行力强;内审细则性制度程序化,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是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根木保障。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评价评价体系,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向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重中之重,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审计文化在组织内部的渗透;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所有审计项目里审计范围最广的审计,涵盖了经营成果真实性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项目的方法和内容,所以建立一套适合电力企业基木建设管理与生产运营特点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顺利开展的前提。以资产负债真实性核实为重点,以建设资金来源及占用情况为主线,根据国家对基木建设管理要求,结合企业基木建设的'特点以及对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把基木建设过程管理中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及取得的成果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形成以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洁自律、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质量安全管理、建设期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以及与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状为主的评价体系,并制定了和该评价体系配套的考核指标。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向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
2.构建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的审计模式,建立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常态化管理模式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实际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探索利用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强化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以达到降低审计成木,多办事,精干内审队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目前,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仅限于对经济活动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项目,如工程结算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业务等。在企业实施审计业务的中介泪L构同时履行“监督与服务”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双重职责,并在审计业务合同中明确约定。与中介泪L构签定的咨询合同要明确约定其咨询成果文件为以反映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建议为主的“审计意见单”、“整改建议书”,和根据审计进度出具的“概算执行分析报告”、“工程结算审核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逐步形成“审计实施、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内部审计常态化管理模式。
二、以理念创新和工作成果实现内邵审计文化的凝聚力
内部审计必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工作者是企业的“保健良医”,内部审计工作重在“预防”。在口常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将“用尊重与理解对待他人,用敬业与原则要求自己,用监督与服务引导工作,用质量和廉洁塑造形象”做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座右铭,促使企业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查和纠”向“控和防”改变。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与各被审单位的财务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分析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其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整改;对于一些普遍存在并可能使企业的管理及发展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以审计建议的形式提出,并以审计专项汇报的形式提交企业最高决策层,真正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成果优质高效的运用,使审计就是服务、就是监督、就是爱护的内部审计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听取审计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序,内部审计文化使企业内部更具凝聚力。
三、结语
构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体系,不仅让内部审计起到了企业的“保健良医”的作用,更成为企业的“管理顾问”。通过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社会价值、信用价值、资产价值、人木价值,企业可持续发展及行业竞争能力。
审计论文2
摘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关系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是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保证。然而,从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情况来看,我国审计工作仍存在法律制度缺位、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方法落后等不足,为此需要从顶层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审计;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维护社会底层人民的经济福利,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自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迅速发展完善,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社会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五大部分。社会保障作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其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然而与人民的期盼相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时间还比较短,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众多经济社会领域存在法律法规缺位的问题。在社会保障领域也不例外,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以调整社会保障关系为内容的法律法规。众多指导审计业务工作的规定散落于审计、社会保障、财政、民政等行政部门规章,其法律位阶较低,且相互重合,甚至存在相互抵触之处。这种政出多门、缺少统一制度规范的法律体系给现实的审计工作造成了诸多影响。首先它极大地影响了审计效率。多种制度规范的存在使得审计工作异常繁琐复杂,从而加大了审计工作的工作难度,降低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效率。其次它也使得审计工作缺乏原则性。多种规范制度的存在使得每一项制度对审计工作的约束力均比较薄弱,从而增加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降低了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最后它也使得审计监督缺乏执行力。由于缺乏统一的审计依据,不同部门对社会保障资金运作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从而影响了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约束力,不利于审计部门实现审计监督。1.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特别是针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而言,由于其包括的审计内容较多,审计任务较重,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在我国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部门中负责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人员普遍较少,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对其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据有关部门的实地调查结论显示,审计部门约60%的人员为本科学历,30-40岁审计人员占比约50%。由于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对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拥有高学历和丰富审计经验的人能更好地完成审计相关工作。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学历偏低,年龄普遍偏低,业务骨干人员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质量。1.3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方法能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近年来,我国审计部门普遍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从而摆脱了之前靠传统的手工查账搜集审计证据的束缚,适应了当今电子信息化和审计内容复杂化的要求。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调查的数据分散于劳动保障、财政、税务、银行等诸多部门,增加了数据采集的难度;其次在数据跨库比对方面,由于各个业务部门运用的统计方法不同,从而加大了数据分析的难度和工作量。
2完善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的对策
2.1完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要实现制度化运行并具有约束力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予以保证。法律法规是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引入制度化运作的唯一方式。只有增加了法律的约束,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过程才能被纳入到合法合规的道路,才能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加大法律的约束还能保证审计工作结果具有可信度和执行力,从而增加全社会对社会保障审计的信任,保证政府的公信力。2.2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过程中,人员是保证其能够持续运转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优秀的审计人员能更加深入地发现社会保证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更有效率地完成审计工作。面对审计内容异常复杂、审计目标日益增多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刻不容缓。这一方面要求审计部门更多地招录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人员进入审计系统,另一方面也需要审计系统内部加强业务交流和职业培训,从而提高全体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2.3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现阶段,计算机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由于资金量大、运行环节多等原因,计算机审计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由于大量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证据分散于不同部门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为此,要实现更有效地进行数据剥离和清理,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应用专业的系统软件,应用新的审计方法,从而保证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并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肖福.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xx(03).
[2]冯辉成.我国社会保证制度下的社保资金审计[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xx(10).
[3]孙国海.当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J].审计月刊,20xx(1).
[4]刘爱东,花荣.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运行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J].财会学习,20xx(01).
审计论文3
一、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专项审计调查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化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不能一概以对错划分,定性处理不好掌握。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可以对许多因机制、体制问题而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如实反映,深刻剖析问题后面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领导的科学决策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宏观决策方面的作用。
2、专项审计调查能及时深刻反映经济生活中的重点矛盾和突出问题。专项审计调查针对的主要是改革发展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重点矛盾和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区域性经济均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可以迅速反映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直呈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3、专项审计调查可以拓宽服务领域。专项审计调查涉及范围较广,了解的信息比较多,可以有效地扩大审计覆盖面,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通过审计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困难及时向上级反映,融洽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相互关系。
二、专项审计调查与一般审计项目的主要区别
1、目的不同。一般审计是针对某个单位或行业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的确认和评价。而专项审计调查是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一些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目标更加单一。
2、程序相对简化。相对于项目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程序更简化,效率相对更高,一是通知书在实施审计调查前送达被调查单位即可,没有提前3日送达的要求;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可以向或不向被调查单位征求意见;三是无须向被调查单位出具审计决定书。
3、素质要求不一样。相对于项目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查账的知识,更测重与调查内容相适应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政策水平,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写作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调查报告不仅要揭示存在的问题,更要有问题的成因分析,要有调查结论和改进建议。
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步骤、方法
要做好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确保调查质量,就必须从筹备管理和组织实施两个阶段入手,认真开展调查工作。
1、调查筹备管理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在正式开始调查工作之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领会精神实质。专项审计调查是一项政策性特别强的工作,所涉及的事项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二是要注意调查人员搭配。在组成审计调查组时,要针对调查的性质和特点,提炼观点的审计人员,取长补短,确保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三是要注重外围等情况。向上级主管单位询问了解、借鉴以往审计经验等方式,重点把握资金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漏洞和问题。
2、专项调查的组织实施
在调查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审计人员现场检查、资料分析、数量判断和问题定性的过程。
(1)制定明确目标。要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根据外围调查的情况,选取宏观性、全局性、行业性的经济事项作为审计调查项目;充分发挥审计调查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作用。
(2)细化审计调查方案。专项审计调查方案是对全部调查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是实施专项审计调查的纲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针对将要调查的重点内容,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列出详细的调查目录,提高审计调查工作的'效率。
(3)注重对帐外情况的了解。在审计调查中,多数审计人员对帐外情况不甚重视,仅仅停留在查阅合同、会议记录等简单材料上,从而发现制度缺陷,提出完善管理的建议。为此,要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审查,特别注意薄弱环节和易发领域的资金流动状况。
(4)用数据揭示问题。数据是对问题最有力的证明。一是数据要明晰具体,分门别类地列示问题。专项审计调查必须对资金的来源和分布结构(各项收支所占比例)、资金的流动情况及下拨途径、使用范围和效益等进行详细分析,这就要求数据要尽可能细分,以利于后期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二是注意横纵对比。对于审计调查取得的项目数据,与周边同性质同规模单位的情况进行比较,与同期数据进行比较,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行比较,情况自然水落石出,定性自然切中要害。
(5)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针对出现的问题症结所在,从机制、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一是针对具体单位,要向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直陈厉害,提出建议;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及其原因,指出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建议、引导有关单位加以改进;三是对一些超出被审计单位本身权限,但又实实在在影响到被审计单位各个方面的机制、体制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四、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避免问题提炼不够,报告质量不高。专项审计调查由于审计的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问题往往纷繁芜杂,容易出现以下三类问题:一是不将问题归类,单个罗列问题。二是轻重不分,意图不明。三是分类错误,杂乱无章。
2、要注重实效性。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一是要避免调查选材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不大,与中心工作相去甚远,使得最后的调查结果价值不大;二是避免以偏概全。三是要重点突出,提出“含金量高”的意见或建议,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3、遵守保密纪律。在专项审计调查中,既要积极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争取被调查单位主动配合,全面详实提供相关资料,同时,也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不给被调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审计论文4
财政审计主要是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机关执行财政预算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在财政审计工作中,需要审计人员对隐瞒、挪用或转移预算内收人,挤占、挪用和浪费预算支出,违反规定扩大预算外资金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一、转型时期财政审计的职能
1.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已进人到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财政审计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快财政监督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对财政审计的监督职能进行拓展,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宏观监督来有效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财政审计监督职能的实现,还需要具备相匹配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经济体制及完善法律制度,各方面保持良好的动态协调发展,以便确保财政审计监督职能的实现。
2.财政审计的评价职能。在财政审计评价职能中,主要是以某一被评价目标为出发点,按照法定的程序和环节,对被审计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财政审计评价职能具有评价范围广及评价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在财政审计工作中,查明财政活动及财务活动等事实真相后,可以依据财经法规及相关审计制度展财政评价,从而得出公正及客观的结论。
3.财政审计的鉴证职能。具备独立及公正性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来对被审计对象的财政活动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取证、审核和验证,并出具能够让各个部门信赖的书面证明,这个过程即是财政审计的鉴证职能。在当前财政审计工作中,鉴证职能的实施具有普遍性,在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中也开始实行鉴证职能。同时所鉴证的事项也越来越宽泛,微观财务和财政经济活动、宏观方面的信息等都被纳人到鉴证事项中。
二、加快推动财政审计改革的策略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期,则政审计工作在国家则政资金的分配上发挥着卜常重要的监霍不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则政资金的运用效率,而月通过构建则政审计的大格局,做好则政审计工作。
1.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体系的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及转型期公共则政体系的完善,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与财权和事权具有良好匹配性的国家财政体制。二是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并加快推动其建设进程。三是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财政审计理论研究需要针对转型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深人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则政管理及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正确把握转型期的财政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另外,还要对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重点监测,做好财政资金实际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财政审计实践中新理论和新问题的研究力度,在转型时期更好地推动财政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五是在对地方财政的审计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民间审计力量。可通过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特别是对涉及到民生领域的转移支付等资金,请注册会计师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决算表进行鉴证。
2.制订仁学合理的项目审计计划。在项目日戈J等的制订上,应更加科学合理,结合当前“营改增”具体操作层而,不但对政府资金进行审计,更要对政府投资到企业的资金进行严格审计。建议审计署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立项、评估、执行等全过程的审计,在充分调研各个项目的基础上,制订项目专业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措施,同时要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评估。
3.加强对政府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的审计。关注宏现经济政策趋向,并以此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强化利些重点领域的审计,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深化则政审计的内容,加快相动国家预算和审计评估的完整性和统一胜,提高则政预算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进`封曾强则政预算执行效果,将预算外资金纳人预算管理工作中来,确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策范围的扩大。
三、结语
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审计机构来对财政预算决算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审计,以监督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确保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在目前转型期,我国财政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抓住重点,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确保审计质量的提升。而且在这种新形势下,审计环境变化较快,财政审计要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寻求有效对策,加快审计工作的创新,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东升。构建以民本审计为着力点的财政审计大格局[J].改革创新,20xx(l)
[2]杨凡。关于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考[J].财会研究,20xx(7)。
[3]杨惠敏,夏方坤。浅谈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审计的发展[J].江苏水利,20xx(3)。
审计论文5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真实完整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方位地监管和评价的过程,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发表审计意见。本文笔者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审计的作用,剖析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以控制审计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审计体系的具体措施,对今后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项目;内部管控;控制审计
1控制审计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审计是以工程项目的真实完整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监督和评价。尽可能通过主观努力增加可控制的范围,优先考虑把可控制的范围纳入项目管理范畴。现代管理学认为控制管理是在建筑工程实际项目管理中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组织地实施评价监督整改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以审计的形式介入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把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引发错误导致偏离目标的因素进行规避,形成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办法,项目审计目标贯穿于项目内部管理控制环节,根据内部管理控制环节启动相应的审计程序,重点审计内部控制范围内工程项目,并做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尽快解决审计反馈的问题,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现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建设周期较长、涉及的范围大、管理面广等特点,审计在项目管理中降低项目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规避由于审计的缺陷所带来的风险,是在审计时间内预先进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审计内容从最初的项目解决变成了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控制和施工控制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被审计,以解决所有问题,项目审计解决问题的作用就可以得到肯定。我国建筑业实施工程项目控制审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项目的审计依然侧重于工程竣工后财务决算审计上,这种审计控制模式增加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至今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制度修订滞后;制度条款不完善;对制度执行不力,项目付款程序不规范,缺乏内部牵制机制;施工现场费用超支报销缺乏有效监督现象;对合同签订及履行存在较大的财务法律风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审计范围不够明确,难以把握工程项目审计重点,无形中增加审计成本。
3施工项目管理控制审计的内容分析
对于任何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控制管理的目标都是控制的出发点和结果。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与实施细则,具体落实控制的具体对象,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协调进入分阶段控制实施,对项目实施阶段控制内容是项目工程能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者往往疏于项目前期的控制管理,审计对控制盲区监管具有警示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监督实施,实施控制的手段是监督,通过常态化的监督以保证项目整体和各个工程活动按照合同对工程质量要求、工程预算、工程进度等因素进行实时有效地监管,获得反映工程实施情况的一手资料;管理者进行信息处理,形成实施状况的报告,找出实际工作与管理目标存在的差距,分析诊断产生问题偏差原因;对分析作出评价,针对项目环境、项目要求、工程实施状态提出前瞻性的预测;形成调控措施;对于项目过程目标和工程技术系统等变更有可能会对项目实施产生较大的影响,做好项目变更的规范管理工作。
4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审计系统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种基于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过程。首先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详尽地调查;对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环节是否齐全进行初步检测;对项目内部控制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及优缺点进行评价,评价被审计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和依赖程度,检验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最后,对项目管理进行测试。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内部控制项目审计时,应根据每个阶段的性质和实施目的和可行性,明确各阶段审计的对象和目标。以审计对象为依据,项目审计分为三个阶段:设定目标期、项目实施施工监管期以及结算项目周期。设定目标期审计的对象是工程具体实施过程和阶段性工作的结果;项目实施施工监管期,审计对象主要是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和结果。
4.1设定目标期
制定目标期是决定项目前期的方向,对施工阶段涉及的目标控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期间,审计应监控的项目是否已被彻底调查;是否证明项目的目的和项目的可行性;为这个项目的风险和目标价值是否做出相应地评价,评价结果是否有利于决策者的正确决定;制定目标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详细计划组织,合同签订以及施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在此阶段要搜集各种资料文件,通过询问调查,对这阶段的工程的时间、成本和资源规划、控制周期、重要控制点的设置、需要在各个阶段满足的质量标准的工作结果进行全面了解,为建筑工程在实施期间提供控制的依据和标准;通过审查合同,以确定控制方法是否确保组织和责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体了解工程项目的组织目标、实施控制的方式;对合同的规范性做出相应地评价,指出对薄弱环节提出修改意见,事前消除审计风险问题隐患,这个时期是影响工程项目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项目的重要时期,需要得到战略层对审计人员的大力支持。
4.2项目实施施工监管期
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控制阶段包括: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投标阶段和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这三个阶段被审计共同特点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属性进行性调试,对实施过程进行可行性检测,对实施结果进行实质性检测,并提出了调试和测试结果的建议。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是否可以按照计划进行衡量,是否存在差异,存在差异的程度如何。由于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项目的投标阶段和项目的实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控制依据,相对难于掌握,所以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考虑是否委托设计监理,或聘请相关资深专家参与审计,审查设计进度和质量;在投标期间,因其时间短,容易出结果的特点,一旦出现与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有差距的后果,很难有机会改变,所以尽量对后续监管审计这一时期,在招标之前,仔细审查标底,了解清楚评价的方式,参与评标成员需要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时、准确地分析招标和投标文件的过程,高度重视监督评估过程,招标后,审计人需要参与谈判过程,掌握谈判和谈判结果,合同签订的后续监管,确保公平公正和效率的招标过程中,招标的目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可以成立两个相对独立的审计项目。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审计相对较为灵活,控制依据较为明确,控制方法也是相对较多,审计风险也相对较小,审计相对简单,审计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管理的监督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对管理控制过程中的控制情况进行测试与评价,在实际测试评估中,应及时地发现分析问题,并根据问题类型和影响大小进行分析等要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改正。
4.3结算项目期控制审计
项目竣工及验收控制,施工项目经理应准备竣工验收文件,并及时申请竣工验收。项目管理单位组织财务、审计等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检查和确认项目验收小组负责人签署的验收证书。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编制和完成最终账目。最后期间的账目完成后,审计人员参与最终账目审计,关键的审计现场核查程序完成,对照相关文件完整性,清楚是否完成,完成最终账目是否正确等开展审计工作、出具并提交审计报告,按照审计程序下达审计意见或决定。
5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建设周期较长、涉及面宽、内容繁杂的特点,审计是要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直接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项目内部监管控制流程的不同,实施不同性质的控制,作为审计对象,划分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的项目管理的干预程度、每个阶段的审计功能的目的,最大限度规避审计的缺陷所带来的风险,需要结合变化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以控制审计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审计体系。
审计论文6
摘要: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灵魂,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内部审计的根本。
关键词: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
所谓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外来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保持中立的一种状态,即组织独立、工作独立和经济独立。保持独立性,能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 思想上独立
(一) 管理层思想上肯定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
要想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关键取决于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和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层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把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基于加强内部管理与调控的内在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立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内部审计才能卓有成效的.独立开展工作,管理层的支持是独立性存在的前提条件。
(二) 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思想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始终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是独立性得以存在的根本条件,要求审计人员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水平,针对经济领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保持清醒头脑,公正、无偏见的执行审计活动,评价审计成果。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尊重客观事实,能够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恰当的审计建议,客观、公正的行使审计监督权,不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个人思想感情随意下结论。
二、 实质上独立
(一) 组织机构独立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要独立,隶属关系上,应在各职能部门之上,提高审计人员的职务,应该尽可能接受董事会或总经理的领导,能保证内部审计较强的对立性。一些企业的内审部门在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工作,致使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而有的内审部门只是其他职能部门的下属机构,或者是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互相牵制,难以独立的展开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便无从说起。
(二) 人员独立
内部审计人员应是专门的审计人员,不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兼任,这样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时可以不受各方面利益的牵制,不受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干涉,独立的开展活动,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而审计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用优异的工作成绩来保障其独立性。
(三) 经济独立
内部审计既不像国家审计有财政经费支持,也不像社会审计可以有审计收入,而内部审计的经费是企业的日常支出,要保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的独立展开工作,就要使内部审计的经费不受被审计对象的控制、影响。设有内部审计的部门在职工福利、升迁、考核和工作环境及硬件设施的各方面也应多考虑内审人员,提高其经济待遇,稳定内审队伍,用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审计队伍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审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张彤杉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审计论文7
现阶段,各种高科技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企业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将通用审计软件应用于企业审计中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向。使用通用审计软件,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审计人员可以将一些难以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作利用通用审计软件来完成,这样还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安全性、降低企业审计的成本。由此可见,将通用审计软件应用于企业审计工作中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本文将从介绍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中应用分类入手,介绍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的综合应用,分析通用审计软件的局限性。
一、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分类。
1. 文件存取应用。
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具有多种类型的文件,这些不同类型的文件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在编码格式上还是文件结构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文件有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分别为顺序结构、随机结构、索引顺序结构等。但在一些企业中,文件结构还包括层次型和网状型。此外,不同的应用程序产生的文件类型也不尽相同。
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 word 软件生成的文件为 doc 型的,而 excel生成的文件为 xls 型的。这些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编码类型的文件中的数据是无法进行转换的或者说是难以进行转换的。
2. 文件重组应用。
所谓文件重组就是指将企业中不同类型的文件重组成一个新的文件,或者是将文件中需要使用的数据按照不同的规章进行排序。
文件重组是企业审计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功能,很多审计的结果只有经过重组才能打印使用。通用审计软件可以实现文件重组,满足了企业审计中数据整合的需要。
3. 选择数据应用。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很强的数据选择功能,即可以根据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从文件中提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在企业审计过程中使用通用软件进行数据选择时需要使用运算符,我们比较常用的运算符有两种,一种为逻辑运算符,另一种为关系运算符。如果是比较复杂的数据选择过程则需要将两种运算符组合在一起使用。
例如,如果想要从众多的工资数据中选出工资 (PAY) 高于 2500 而奖金 (BONUS) 高于 500 或者补助津贴等级为 5 的职工筛选出来,则需要使用下述公式,即 (PAY GT 2500 AND(BONUSGE 500 ORALLOWANCES EQ 5)。
4. 统计应用。
统计应用是所有通用审计软件都具备的一种功能,只是不同的通用审计软件所具有的统计应用具体功能可能存在一些不同。通用审计软件的统计应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提供数据采样应用,另一种是提供数据分析应用。一般来说,提供数据采样应用的通用审计软件可以进行属性采样、变量采样或者二者综合采样等工作。
5. 报表应用。
报表应用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强大的一个功能,利用通用审计软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设定报表的类型、报表的结构、报告的数据关系来制定报表,或者判断报表数据的来源。报表可以为以后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通用审计软件的特点。
1. 审计所用数据需要企业财务软件的支撑,而且审计人员能够获得更大的操作自由。
2. 确保被审计单位账套的惟一性,避免了套账的发生。
3. 协助审计人员完成抽样统计工作,而且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提高审计日常抽样的工作效率。
4. 异常项目的筛选。借助通用审计软件中所具有的合查询功能,可以对一些异常项目进行及时的查询,如不常变动的重要的会计科目,这些功能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降低审计风险。
三、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的综合应用。
上文所介绍的这五种应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企业审计实际应用通用审计软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这五种类型的应用综合起来使用,以完成企业审计工作。例如,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等都属于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的综合应用。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
1. 数据的质量甄别。
数据质量是对数据的完整性、存在性、一致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等特征的综合体现方式,数据质量甄别是企业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关键性的内容。企业审计中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数据质量的高低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性能以及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关系,是数据处理系统自身质量的一种体现。如果数据处理系统自身存在缺陷,在处理数据时难免会出现差错,从而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出现数据缺失或者数据传输不及时的问题,影响数据质量;第二,就是数据质量的高低还和系统使用者以及相关系统的开发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关系,是其专业素养水平的一种体现方式。如果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自身水平有限,自然很难确保系统的质量以及后期维护工作的质量,这样就会使得数据质量受损,导致数据质量出现下降的现象。
2. 系统处理的质量。
系统处理的质量和数据质量之间不具有固定的关系,而且二者的概念和意义也不相同。在实践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系统处理的质量比较低,而数据的质量却很高的现象。例如,在企业的应用系统中存在未能及时收回的账款,应用系统并没有及时提醒使用者,由此可以看出系统处理的质量并不高,但系统中的数据却满足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等要求,即数据质量很高。这种现象在企业审计过程中是存在的,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就可以利用通用审计软件检查系统处理的质量。还是上述的例子,审计人员就可以使用通用审计软件检查系统是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处理,进而判断系统处理质量的高低。
3. 数据综合分析应用。
通用审计软件具有综合分析应用的功能,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可以使用通用审计软件提取需要分析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通用审计软件中的综合分析应用包括三种具体的应用功能,分别为数据的提取、数据的分析以及数据的输出。数据的分析应用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类型的分析,能较为全面分析数据的特征。
四、通用审计软件应用的局限性。
虽然通用审计软件具有很强的应用功能,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企业信息系统中,但其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从而影响了通用审计软件的使用范围。
第一,通用审计软件虽然具有检查数据质量的功能,但是只能在数据被处理后才能进行。即通用审计软件只能在相关工作完成以后才能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第二,通用审计软件检查系统处理逻辑的能力有限。通用审计软件一般都是处理企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数据,这样的检查方式不能将系统运行出现问题的情况包括进去,进而也就不能反映出异常情况。使用通用审计软件无法判断系统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第三,通用审计软件的应变能力有限。
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很难做到一成不变,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应用系统应能自动适应新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应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通用审计软件不具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发生突发情况时只能通过人工操作进行处理。
五、总结。
总之,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对于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用审计软件还具有比较强的适用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审计行业中。由此可见,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还需要注意到通用审计软件自身的局限性,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提高通用审计软件的性能,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审计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绚 . 通用审计软件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J]. 财经界 ( 学术版 ),20xx,20:245+247.
[2] 谢玲 . 企业审计工作中通用审计软件的应用分析 [J]. 财经界 ( 学术版 ),20xx,20:317.
[3] 罗永刚 , 魏启东 . 企业能源审计通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J]. 节能 ,1998,08:15-16.
审计论文8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工程造价的整体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技术人员充分地发挥出具体岗位的职能作用,为实际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可靠的工作思路。为了使工程造价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做好相关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这种审计工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提高了工程施工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作用效果。文中通过对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现阶段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审计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工程造价审计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影响了相关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审计管理模式主要集中在事后审计方面,对于工程施工中的事前与事中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工程造价审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传统的工程造价审计管理模式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工程造价项目中的数据分析,并对某些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必要地审计,从而达到工程造价的最终目的。但是,这种造价审计管理模式对工程造价过程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无法达到某些工程的具体要求,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这种落后的工程造价审计管理模式,加大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容易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缺乏专业性的工程造价审计人才
相比其它行业的审计方式,工程造价审计的整体工作质量要求高,主要在于这种审计方法在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在开展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性的审计人才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地保障。但是,结合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审计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很多工程建设中依然缺乏专业性的工程造价审计人才,影响着工程造价效率。具体体现在:
(1)具备专业性的工程造价及审计知识的人才较少;
(2)工程造价审计的方式选择不合理。很多工程造价设计工作人员过于注重工程施工中的建设成本,对于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认识不足;
(三)工程造价审计的方式缺乏有效性
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际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工程造价审计的创新思路,扩大这种审计方式的实际应用范围。但是,受到各种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审计方式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1)审计手段比较单一,相关的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较少,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
(2)专项审计工作效率低。很多工程的工程造价部门与财务审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小效率低,影响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
二、解决工程造价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工程造价审计的实际作用效果,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
(1)在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应该构建监督与服务的科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2)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增强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
(3)健全专项审计机制,提高施工项目重点审计工作效率。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使工程造价审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各种措施在解决审计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增强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作用效果,为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的工作思路。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好工程造价审计的各种工作,提高相关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加大工程造价审计培训力度,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2)规范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行为,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工作计划,降低工作失误率;
(3)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转变传统的观念,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解决各种客观存在的问题。
(三)丰富工程造价审计方式
由于工程造价审计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的发展概况丰富工程造价审计方式,提高各种审计问题的实际处理效率。具体表现在:
(1)合理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工程造价体系;
(2)构建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相互融合的机制,确保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更有针对性;
(3)细化工程造价审计内容,使得审计方式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结束语:
结合目前工程造价审计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它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相关工作开展的实际作用效果。因此,工程造价审计部门应该及时地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方式分析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科学的对策消除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为建筑企业未来更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浅析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xx,(09)。
[2]邬美君。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xx,(17)。
[3]刘霞。 探究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商,20xx,(18)。
[4]张奕。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11)。
审计论文9
摘 要:一、评价职能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以对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工作绩效,第二是对单位内部决策管理、规划建设、资产管理的审计评价其合法合规性,第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财务活动审计评
关键词:公司内部审计论文发表,发表内部控制审计论文,内部审计风险论文投稿
一、评价职能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以对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工作绩效,第二是对单位内部决策管理、规划建设、资产管理的审计评价其合法合规性,第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财务活动审计评价其实际状况,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依据。咨询职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就是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对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建议,以指导事业单位对自身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以及各种错弊行为的纠正,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约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类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外部财政、审计以及纪检部门审计力度强、覆盖全面,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目标不明确。即便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将审计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事后审计方面,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端性,内部审计工作滞后严重。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审计独立性较差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一些事业单位未能设置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较差。而且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容易受到管理体制、人际关系、岗位职责等外部环境影响,造成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范围窄、技术落后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重点是集中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合规性、财务收支情况以及领导责任经济审计等方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以确认为主,内部审计范围还不够广,未能涵盖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此外,在审计方式上,主要是以人工查账为主,审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对于各种信息化的审计手段运用不足,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基本方略
(一)准确的定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
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上,应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是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实现事业单位组织价值的增加。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并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的审计,同时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与价值的增值。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应该不断的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领域,在合规性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足够的独立性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干扰的开展,也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键是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合理的进行行政隶属关系以及报告关系的确定。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应该将审计部门设置在单位的党委会下或者是单位的正职领导之下,给予审计部门充分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进而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与公允。此外,如果事业单位的规模较小,无力抽调人员组建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则可以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模式,通过聘请专业的审计师或者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依靠专业的审计机构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指导与监控。
(三)改进事业单位的审计方法
在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审计效率,除了采取人工审计以外,应该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审计管理模式,特别是配置齐全的审计软硬件设施,进行信息化的审计工作,利用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审计工作与各科室业务部门直接进行对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数据,并依托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审计,这样既可以确保审计工作覆盖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此外,在审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应当综合选用适当的分析性复核以及内部审计抽样技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作用,必须充分全面的利用审计结果,也就是将内部审计报告全面的运用到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实现结果的利用要求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尤其是能够全面、充分的反映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形成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果回馈机制,与单位内的被审计对象做好沟通反馈,详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既可以为改进审计工作提供合理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能够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进行工作的整改。
四、结语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越来越重视,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应该抓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机遇,完善自身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提高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及时总结纠正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审计论文10
目前教学中对审计软件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需要研究将国外典型通用审计软件引入到当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教学中。这是因为伴随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国际化审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中必须加大对国外主流通用审计软件的应用。
通用审计软件现状分析
1审计软件的类别
审计软件是为了采集和处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而设计的计算机审计程序,包括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中采集电子数据,按审计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加工,以及按审计人员的需求输出审计信息。审计软件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覆盖率、加强审计独立性。审计软件按其适用范围可划分为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通用审计软件(GeneralizedAuditSoftware,GAS)是指按经济业务的共性而设计的,与大多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兼容,具有强大审计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将被审计单位多种数据格式进行转换、查询、汇总、复核、分类等处理,相对容易使用,因此是审计人员使用较为广泛的审计软件。专用审计软件是专门为某一特定的审计任务而设计和开发的专用软件。其适用范围较窄并且需专门的审计软件开发专家进行开发,使用成本较高,应用较少。
2通用审计软件应用
20xx年8月的《内部审计师(InternalAuditor)》杂志发布IIA对全球138个组织关于审计软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就全球范围来看,审计软件在数据提取、数据采集、舞弊侦测、持续监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中,数据分析软件仍是使用最广泛的工具,约3/4的受调查者使用ACL、IDEA等审计软件[5]。国外常见的通用审计软件还有Galileo、AutoAuditforWindows、TeamMate、Compass、QPL等。总的'来说,国外审计软件的专业化程度高,集成性、可扩展性好,能从单个用户和部门团队扩展到企业级解决方案,在关注基于数据的审计分析和业务保障分析的同时,关注风险及控制,提供及时、持续的监控和保障。目前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了数据大集中,为集中管理和科学运营奠定了基础,我国也开发和应用了一批审计软件,例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审计之星、用友审易、中普审计、通审20xx等。这些软件在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审计软件关注具体的技术与业务,其规范性、通用性存在不足,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能被审计实务界普遍接受的、规范的审计软件还很少。
3国内外典型通用审计软件
国外审计软件的研制与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审计软件不断完善,目前国外审计软件往往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取、访问和报告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易学易用,所以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常用的有ACL、IDEA等。在我国,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则是近20几年的事,现有审计软件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虽具有一定的数据访问功能,可以执行一些常用的审计程序,如审计抽样、工作底稿的编制等,但是其数据综合分析功能较国外流行的审计软件仍有很大的差距。现阶段,在政府审计和企事业单位中应用最多的通用审计软件是AO。ACL(AuditCommandLanguage)是加拿大ACL公司开发的面向大中型企业的审计软件,尤其适用于金融、电信、保险等行业海量数据分析。它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兼容各种类型数据、数据分析能力强、能进行持续监控等特点。IDEA(InteractiveDataExtractionandAnalysis)是由加拿大的CaseWare公司开发的数据审计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兼容处理与分析能力。AO(AuditorOffice)即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是“金审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用于在现场环境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的操作平台。近年来,审计署与国家各级审计机关都在广泛应用AO,当前的最新版本是AO20xx版。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中审计软件的选择
1审计软件的选择原则
由于授课课时、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出于效益效率的考虑,审计实验教学中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地应用多个审计软件,而是往往仅选择一个审计软件或者以一个审计软件为主而另一个审计软件为辅,所以,一般应选择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较强的通用性的审计软件,从而使学生“一通百通”,将来能够迅速使用其他审计软件。与专用审计软件相比,通用审计软件的应用较广、成本较低,因此,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中选择通用审计软件便是自然而然的。同为通用审计软件,不同软件的通用性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相关影响和评价因素包括:数据类型的兼容性、数据采集方式的多样性、数据分析模型的可扩展性、数据处理吞吐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尽可能选择国际知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注重向学生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沿理论、工具与方法。面对国际市场与竞争,新时期的高校要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在审计软件方面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国际上先进的、有代表性的通用审计软件,尤其是广泛应用于跨国公司、行业巨头和国外知名高校相关课程中的通用审计软件,而非仅仅满足于了解和应用国内审计软件。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组织的年度审计软件调查中,ACL连续数年都被评选为数据采集、欺诈检测和预防、持续监控的首选专业审计软件。如选用国际著名审计软件ACL,该软件的客户涵盖了世界500强中的2/3、财富500强中的85%、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以及数以百计的国家地区、州省和地方政府机构,欧美众多高校纷纷将该审计软件应用到审计教学中。让我国审计专业的学生、特别是ACCA(theAssociationof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学生学习国际审计软件,将进一步提升其能力,开阔其视野,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2审计软件的比较
如前所述,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审计软件有ACL、IDEA和AO。陈伟(20xx)比较了AO20xx和IDEA20xx的功能,WeidenmierM.L.与HerronT.L.(20xx)[5]比较了ACL和IDEA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综合比较了ACL9.0、IDEA20xx和AO20xx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如表1所示。
审计实验模块的设计
考虑通用性和国际趋同原则,根据表1的比较,本文选择ACL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验教学,并设计系列审计实验模块,如表2所示。本文所设计的各模块主要是沿着“数据获取—数据验证—数据分析”这一主线,兼顾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其他功能。同时,本文将各实验模块分为基础模块、重点模块和综合提高模块,并给出模块剪裁建议,可视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剪裁调整。因为ACL本身所具有的良好通用性和先进性,加之表2中设计的实验模块不涉及过多的软件操作细节,所以,基于ACL的审计实验模块可以方便地适用于其他通用审计软件。
结语
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典型的通用审计软件如ACL的应用,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本文设计的各实验模块,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整个流程,并能应用通用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审计软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与素养,从而培养适应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审计论文11
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既是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我国审计与国际接轨的需求。究竟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学界多年来从理论到实践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经济效益审计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根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其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作出评价,促其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效益审计注重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是否全部开发利用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从而提出审计建议及措施。其他审计的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审查,促使被审计单位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内容不同。效益审计内容包括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其他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收支方面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通过对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单位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罚的决定。从广义上看,效益审计涵括了财务审计的内容,在审计实践中,很多审计部门均是从财务审计入手的。
(三)审计原则不同。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一般有三条:一是坚持宏观经济效益指导微观经济效益;二是坚持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相结合。而其他审计的评价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依法审计;二是客观公正。这两条原则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效益审计和其他审计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重点集中在各种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上,一般用盘点法、核对法、对比法;而效益审计除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运用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如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值法、价值工程法,等等。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开展效益审计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决策的评审以及对企业基本经济活动流程的审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二)开展效益审计可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三大职能。多年来,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手段,查错纠弊,严法纪,促管理,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经济控制的职能,赢得了“经济卫士”的称号。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者不仅重视查出的问题,而且更关心今后如何规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诊断而且会治疗。而要做到对症下药,就必须对企业经营情况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应扩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应只重视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延伸了审计范围,拓展了审计领域,完善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多年来,由于隔阂很多,审计人员往往无法了解企业的一些真实情况,审计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
四、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法
(一)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是一种组织管理分析的方法,需要用到多种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系统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等学科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分析规模庞大,涉及因素众多。适用于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功能综合、模糊性大和承受的风险大等系统工程的分析。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全面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必须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注意整体性、相关性、最优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对被审计单位全面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某一方面进行事前或事后审计时,要应用各种专门方法,在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对象测试、效益因素分析、系统项目(组织、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议与措施),审计报告与结论编写等一系列审计环节中对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综合和系统的分析评价。
(二)数量分析法。考核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而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数量分析的指标。因此,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广泛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运用数量分析方法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二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有机统一。
(三)现代管理数学法。经济效益审计要实行事前和事后审计的有机统一,就要更多运用现代管理数学法,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用较为准确和科学的信息资料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并辅助企业的决策,提高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各种科学的计算方法、管理方法以及有关的管理模型,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地控制,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人的行为分析法。人的行为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经营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生产活动只有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才能完成,经济效益审计要从中国特点和现实出发,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研究分析干部和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人的行为的有效性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抓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真实性、完整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基础,把真实性搞清楚了进而检查其合法性,评价其效益性。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队伍结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全面的审计,需要运用先进的系统分析方法,需要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目前,我们审计队伍大部分是财务人员,人员结构单一,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这一审计业务的应用推广。所以,必须充实、优化审计队伍,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尽快建立完备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指标是标准、是尺度,由于企业的特殊性,行业的一些评价指标不可能完全适合本企业,目前一些企业缺乏积累,没有一套完备的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定难度,所以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
审计论文12
现如今,在中小学教育方面虽然倡导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中小学校为了完成升学率的指标只是一味地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能力。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生需要达到的是灵活运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往往获得的是词汇量的大幅增长以及英语语法的熟练掌握,而对于学生来说最需培养的表达能力却没有引起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视。另外,中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没有发育成熟。如何才能调动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确保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措施:
1. 注重课堂管理
教师的行为举止通常会被大多数学生所模仿。教师的言行往往对一个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关键作用。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对其课堂进行管理,尽可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养成严谨治学的习惯,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只有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获得学生的信服。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学生打成一片,沟通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2.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过程。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尽可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当以教材为第一参考标准,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要有的放矢的逐步讲解。另外,在课堂上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只是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点。在教学课件设计上要尽可能地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总而言之,中小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教师不能不深入思考教学课件设计的内容。另外,传统的英语测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英语语法以及词汇量的掌握程度,然而,这种测试方式无法准确的衡量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测试内容,以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
3. 教学流程的创新
3.1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会感到枯燥乏味,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记忆的英语词汇很容易被忘却。而且,大量陌生的英语词汇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压力。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英语语法时可以设计成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基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英语知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
3.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思维能力敏捷,但是注意力不够。一个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很容易造成学生分心,无法融入到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编制成口诀、歌谣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地深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英语词汇融合在游戏过程中,让學习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词汇连贯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
3.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中小学生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为了能够充分地调动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当尽可能地加强中小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英语作为一门新的语言,学习氛围的营造是促使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关键所在。一个枯燥的课堂环境很容易造成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适当的举办一些英语活动,例如,英语知识的系列讲座、小组演讲等。通过举办的一些英语活动加深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点的印象,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能只是单纯地听授课教师的讲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尤为不能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下还应当积极收集学生对于英语教学过程提出的意见。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懂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5. 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为目的,引导中小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地提升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生的英语能力。
审计论文1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约束和监督机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防范舞弊、降低风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但同时,由于在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并始终贯穿着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影响了审计质量,因此如何识别、评价、防范和化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
内部审计风险涵义可以表述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时,由于财务资料实质上的错误、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或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判断与实际出现偏差以及其它无法预料的、潜在的障碍,在审计结论中提供了不适当的意见评价,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而应承担的相应的责任和损失。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重要性体现在其可以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起到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自我监控作用
1、监控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2、监控信息的真实、可靠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项信息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及时及相关,确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渠道是否健全和畅通。
3、监控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
内部审计可查明被审计单位责任人是否真实可靠的完成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如利润、产值等),并对责任人的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
4、监控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产增减结存情况的审核、查询和盘点,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自我促进作用
1、促进自我制约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来自外部或内部自己制定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改正,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自我约束。
2、促进自我改善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揭露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工作的建议,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自我改善。
三、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多样,但主要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独立性有关,具体如下:
(一)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原有的经营领域单一化模式已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资源及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在其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所承担的风险增大。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必须直接面对的.内部环境,其健全及有效程度会对审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就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舞弊行为及差错,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客观上造成其独立性较差的特点,内审人员执法程度直接受单位领导影响,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制约。有些企业甚至将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或纪检部门合并,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增加了 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针对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方面检查和评价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 度的健全和有效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被审计机构或部门内部控制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工作,对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应作为审计重点,加派人员,降低审计风险。
(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首先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及任职条件,通过加强内部审计人员 职业道德 教育,增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通过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其判断力、 组织协调能力及提高业务技能素质,降低审计风险。
(三)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首先应保证内审部门在机构、人员、工作及经费上的独立性,使之能客观的监督企业的经营 管理状况。可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隶属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制度,使审计人员避免受到各种干扰,降低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发现、分析并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虽然内部审计风险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无处不在,但如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仍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确保审计质量,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审计论文14
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 经济越发展, 审计越重要, 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成因, 探讨审计发展趋势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涵义
20××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评估办法》对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定义、目标作出了具体说明:“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由企业内部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升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企业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促进内部审计的“加快转型”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通过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开展深入的交流,将会使内部审计部门更加关注如何增加组织价值、如何改善组织运营等方面的情况。这符合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诉求,将会促进内部审计向“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经营、防范外部风险”的方向转型,从而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二)可以夯实内部审计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可以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有时间和机会去查摆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这将会极大提高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水平,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内部审计向更高水平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保障内部审计事业“更好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审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起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激发审计人员工作兴趣与热情的目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胜任能力。
(四)可以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机构在一个企业中的组织位置和运行机制,反映了其在该企业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其独立程度和运行效率。企业的职能部门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查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外在因素,进而与企业高层开展良性的沟通,争取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与信任,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运用途径
(一)建立内部审计评估专业办公室,建立专业评估团队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风险管控等部门中了解和熟悉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成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专业办公室。该办公室,在管理上与其他机构互不隶属,专门从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满足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发挥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能,还需要建立一支熟悉内部审计准则、拥有评估技能,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专业评估队伍。可以聘请具有较高内审质量评估理论水平的专家和拥有丰富内审评估经验的执业人员,对评估团队进行培训,使评估人员了解内审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尽快掌握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具体程序,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自我评估实施细则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确保评估工作的成效性,建议企业尽快出台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评估制度办法。如:颁布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细则,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业务操作指引,明确质量评估的方式、内容、程序等,细化检查操作流程,明确评估标准,为下一步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三)做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要紧密结合内审机构日常的审计项目,定期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将评估工作列入经常性、制度性的工作,融入到内部审计管理日常的督查、工作当中去,这一可以起到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是要贴近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不走过场。评审组要在评估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要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下一步的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提高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水平,起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是自我评估工作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评审组在评估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评估制度的内容要求逐项开展,又要突出评估的重点。评审组要在正式开展评估前,要结合了解的情况,列出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清单,抓重点,抓关键,以点带面,争取做到评估一次,见到实效一次。四是要严格按照评估制度内容要求开展工作,并形成正式的审计质量评估报告。为了顺利的开展自我评估工作,评估组在正式评估前,要按照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职责、编制评估工作底稿、汇总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征求评估单位意见、上报企业管理层这一工作流程,逐项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工作。
审计论文15
摘要:目前,环境审计研究存在着理论基础不扎实、标准不确定、目标针对性不强、框架不清晰等问题。本文以生态阈值理论和稳定匹配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环境审计优化策略,以生态阈值为约束条件,通过环境审计控制,建立了数理模型,得出环境审计优化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安全的结论,并提出了环境审计内涵界定优化、内容设计、方法优化和审计实践优化等策略。
关键词:生态阈值;环境审计;优化策略
近年来,空气、水资源的整治和优化、食品安全陆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在维护环境、改良系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如何通过相互融通、相互促进达到终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仍未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环境信息公布的真实性和人类在相互利益博弈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监督机制体系的构建依然不尽完善。如何在维护现有生态系统和谐状态的基础上,对环境信息的获得、披露过程和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监管,成为环境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环境审计研究现状及评析
(一)研究现状
1、环境审计的内涵界定。
美国环保局认为,环境审计是一种延伸的审计过程,主要是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按照审计的程序进行审核,并通过信息披露对被审计单位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公正的揭示,以便于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此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国际商学会分别从法律法规的维护和遵循,以及企业在追求管理业绩方面对环境的影响,扩展了环境审计的内涵。国内学者陈正兴等(20xx)提出,环境审计一方面应对被审计单位合规性和合法性进行鉴证,另一方面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审计主体的探索。
Blacketal.(1998)认为,环境审计的主体是被审计单位,环境审计的目的是获得企业管理经营方面的提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改善企业环境的社会目标。Cahill(20xx)和PhilippeDeMoor(20xx)均认为环境审计是民间审计机构和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履行到位进行的全方位鉴证和评价的活动,环境审计属于外部审计,委托者是社会信息相关利益者,作为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受托者,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部门应履行社会公众赋予的职责,在环境审计中成为主角。Dixon(20xx)则认为,不应区分内外部审计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机构合作,共同承担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管的重任。国内研究者更趋向于将环境审计归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共同处理的研究思路。陈正兴等(20xx)认为环境审计的主体涉及政府、民间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其他学者诸如王凤等(20xx)则提出了民间审计一家独大作为环境审计主体的观点。
3、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
(1)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以下理论:
第一,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审计的出现、发展和演化,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在人类开启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首先考虑环境的和谐性。只有保护好各种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类的未来持续发展。
第二,环境资源价值论。该理论认为,资源的利用应考虑其再生性和持续性,不应该按照传统资源发展观念无度地开发资源,应按照资源特性予以估价,并依据经济发展实际,按照评估结果,合理发展经济。第三,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只能委托相应的机构代为监督和保护。现有的监督和保护部门(政府相应的部门和民间监督组织)通过接受公众委托,对不同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环境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以期获得对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和自然状态演化的有效观测和维护,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环境审计处于委托代理的主体地位,属于受托方,其职责是在接受民众赋予的公开披露和监督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及相应指标的客观分析,为不同信息需求者和不同部门的监管者提供决策依据、处理证据等。
(2)环境审计实践研究。除了理论上的积极探索,国外还制定了相关的环境审计标准和法规政策,以促进不同的企业、个体遵循标准,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例如建立了ISO14001标准,这为准确反映企业对社会环境的贡献提供了依据。环境审计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展,从最初的财务审计推广到兼顾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的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等。近年来,环境审计拓展了国际合作的道路,建立了水、气和其他资源共同合作的环境审计机制,扩大了环境审计的实施范围,形成了跨国审计和地区合作环境审计等多种国际环境审计。此外,环境审计的事前工作逐步在社会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在环境审计中起到指导作用。
和环境审计的内容和框架相比,环境审计的方法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复杂性和综合性取决于委托代理的诉求。国内研究者还探讨了将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环境费用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陈正兴,20xx)、环境成本效益的方法(辛金国,20xx)以及生命周期分析法(李兆东,20xx)等运用于审计的技术方法中,在提高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评析
上述研究成果显示,环境审计的目标设定、概念界定、框架构建以及内容规范方面仍然不够完善,缺乏优化的理念,没有考虑区域生态阈值的约束。因此,虽然国内外颁布了诸多法律文件,且有相对的标准,但是环境审计的具体演化轨迹,以及环境审计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问题仍缺乏研究。以上问题制约了环境审计研究的深入开展,弱化了环境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了使环境审计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以生态阈值约束为前提,通过分析环境审计所处的不同利益群体,做出最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审计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审计的作用。
二、生态阈值约束的环境审计理论基础再剖析
(一)生态阈值的基础理论
环境学家针对环境突变,提出了环境阈值问题。通过对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物种消失和破碎化问题的研究,他们发现其中存在某个临界点或者临界区域,使得生物形态和环境发生了本质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生态层级的阈值问题,生态阈值的界定、稳定性以及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对自然保护的影响等诸多问题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与生态阈值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的界定。目前环境学家公认的生态阈值概念是指生态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相对快速转变时,这个状态所处的'一个点或范围。引起这种转变的驱动力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关键因素在系统中的微小变化。例如,破碎生境中残留的土着种被剔除,会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从而发生植被类型的改变(Bennett和Radford,20xx)。该概念传达了生物演化与环境之间微妙的范围和点集的确切信息,揭示了生物物种的发展与突变的内涵。
2、表现形式。研究者认为阈值的形式包括点阈值和面阈值。生态个体的演化和点阈值有密切关系,个体生存环境的改变使某些生物物种接近于死亡界限,形成了濒临灭绝的阈值点。研究者根据目前的大气层、水质量和土壤结构等对生物多样化提出了不同物种的阈值临界点,并指出应降低生物物种接近阈值点的概率,从而保持现有生物系统的均衡性。
面阈值则和封闭的生态系统有直接的关系。由于面阈值涉及生态系统不同物种的区域适应性,因此,其阈值的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双曲线的变化趋势。Muradian(20xx)认为,在某个有稳定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发生状态转化,总是通过区域临界值来实现的。
3、物种演化阈值界限对生态系统功能效率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者关于生态阈值界限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基于两个假说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其一,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在环境的影响下,会接近或者远离阈值的区域或者阈值点。当远离阈值点时,表现为系统效率的低下,物种冗余程度较高,物种演化程度受到限制;当物种正常进化,无限接近于该阈值且最终超出阈值范围时,一些物种的存在会受到影响,甚至灭亡。但是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系统出现轻微冗余反倒更有利于物种优化。
其二,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每个物种都类似于飞机系统的零件,零件偶尔缺失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也不会发生突变,但是随着缺失数量的增加,系统会突然崩溃或者发生本质变化,此时的阈值点为系统缺失程度的界定。
以上两种假说都关注了系统发生变化的区域和点,但是相关学者认为,目前的研究更加注重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对于阈值区域还难以获得精确值。
生态阈值的深入研究对环境审计的内容、框架、审计方法的选择有基础性影响,按照生态系统阈值区域或者物种阈值点,实现其在环境审计构建、发展和演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维护地区生态的安全、稳定。
(二)基于生态阈值的环境审计理论依据探索
现有的生态阈值理论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对物种的复杂度的保持性进行了分析和判别,但是,现有的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互相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观测、监管环境方面起到维护和保持的重要作用。自然系统的阈值不仅是一种被动的物种演化的区域,更是可持续发展主动调整和维持的一种依据。作为监督和反映环境的重要工具,环境审计不但兼顾着社会经济利益帕累托改善的重任,更应考虑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演化。因此,遵循自然环境生态阈值理论,同时考虑企业产业安排,并进行两者的合理统筹规划,成为建立环境审计理论的依据。
1、生态阈值的社会化衍生对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前已述及,生态多样化系统中个体物种存在着点阈值,群体物种之间在共同作用下存在着阈值区域,同时,适度冗余种假说和铆钉假说说明了生态系统处于一个适度超阈值区间能够促进系统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在逐步繁荣的过程中,会不断自主改变自然环境的阈值界限。
生态阈值的社会化拓展要求人类在实施自身计划前,观测和探索自然界系统较适合的运行轨迹,限于人类认知的不完全性,以及利益追求的有限理性的锚定惯性,环境审计在建立其概念基础、工作内容和审计实施方法等研究体系时,应寻求环境部门的帮助,了解本区域生态系统的合理轨迹和阈值范围,再结合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建立符合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阈值标准,制定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特点的环境审计政策法规和具有一定参照价值的内部审计规范。将生态阈值的范围从自然系统引入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使得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为充分地考虑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主动地掌控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演化规律,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和谐发展。
2、稳定匹配理论在环境审计优化执行中的启示作用。生态阈值理论的提出和拓展为环境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实现环境审计的优化执行,则需要考虑自然系统和人文社会之间的协调和均衡问题。现有的环境审计研究中,执行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往往不够匹配,规范化程序只适合宏观方面的政策发布,具体程序的实施必须有针对性。为了获得局部最佳的审计效果,必须按照自然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审计方法,制定保护和维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审计评价体系和措施。稳定匹配理论认为,事物之间按照恰当的博弈规则,总能找到匹配的路径,这种均衡的思想为环境审计的设计、执行和评价提供了有益启示。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进行具体项目的审计时,可以找到适合的路径。稳定匹配理论的合理使用使利益双方在达成合作意向的情况下,通过对自然阈值的共同认知,形成环境审计实施的一致意见,最终提高了环境审计质量,揭示出真实的环境审计信息。
三、环境审计在生态阈值约束下对种群影响的数理分析
上述对环境审计的约束条件和实现路径的描述,旨在说明环境审计能够在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实现人类经济发展和环境控制目标。由于环境审计涉及自然环境状态和人为的控制,因此在进行优化控制时,两者产生的收益和成本都应综合反映。
假设自然阈值状态的初始单位值为S,环境审计优化的初始单位值为Y,P1为单位自然系统毛增长,P2为环境审计单位毛增长。系统中不同种群会因为其他种群的入侵而出现容量的相互制约,不同种类的种群增长都会造成整体种群的数量下降。为了简便起见,假设系统中有两个种群。
1、研究假定和变量定义。①系统的两个种群中,种群A数量为x1,种群B数量为x2.②自然情况下,种群A增长1个单位,种群B减少m单位;种群B增长1个单位,则种群A减少n单位。假定环境审计能够根据阈值的情况,通过和其他部门的配合,种群A和B都会降低减少的比例,假设减少的比例分别为k1和k2.③假定为降低种群减少的数量,自然维护成本和环境审计控制成本分别为w1和w2,净收益为B.④上述自然系统为区域生态系统,且人类系统也属于区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研究模型设置和分析。根据上述研究假定,本文认为,可以将考虑了自然生态阈值的环境审计优化过程看成区域生态系统利益最大化问题,为此设置以下模型:
对上述公式进行最优化求导,分别得出以下导数式:
依据二阶导数最大值测试,以上为该生态系统的最大值。因此,生态阈值约束下,考虑了环境审计控制的最佳种群形式是存在的。这说明在一定阈值情况下,环境审计的控制能够实现区域内种群变化的最优状态。
上述模型显示,在互为限制的情况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和规模均受到初始资源系统和另一个种群数量增加的影响,同时,自然系统和初始审计系统均会产生一定的维护成本。上述模型中,种群A和种群B的增长均会在一个阈值范围内受到人为系统的干预。由此可见,在测定了区域系统的生态阈值后,社会制度能够通过契约缔结和遵守,维护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生态系统。
四、基于生态阈值的环境审计策略建议
前述模型表明,考虑了生态阈值后,环境审计在区域生态系统控制中有优化作用。为了达到上述优化目标,必须从环境审计的内涵界定、内容设计和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策略优化。
(一)环境审计的内涵优化建议
和前述的研究内涵不同,本文认为,环境审计必须兼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对环境审计进行界定时,首先,应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对区域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获得区域环境的生态阈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环境审计的基础目标和指导意见;然后,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的实际情况,设定区域环境的控制重点,如治理水资源或者是空气质量的改善等,并通过产业发展和转型状况,制定地区合规性环境审计的主要目标和绩效环境审计的主要方向等;最后,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隶属关系,确认企业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重点,交由不同部门和主体分别完成,并建立目标责任制,以督促区域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审计内容的设计策略
前已论及,环境审计既不同于社会审计,又有别于内部审计,从企业自身业绩分析,环境审计不仅应重视自身经济利益,更需肩负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环境审计除了按照传统审计的要求设置内容,还必须依据区域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企业所在区域实际的审计内容,根据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内容对相应的影响环境的重点企业进行定期的外部审计和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以促使本地的生态阈值不被轻易破坏,保持区域环境的均衡和稳定性,这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
除了进行有针对性的外部审计,还要帮助企业建立绿色工作机制,提升资源全过程的使用率,加强废弃物、残留物安全处理。在实施上述工作后,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上述工作取得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应考查其在改善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以及土壤改良方面取得的效果。除此之外,政府环境部门也应会同政府审计部门对那些对本地环境影响较大的部门进行不定期专项审计以及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全面获得环境变化的数据和环境改善的效果变化等。
(三)环境审计的技术方法优化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符合性的鉴证和评价、实质性测试的分析和判别,判别的依据来自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学者们针对环境审计的多学科交叉性的特征,提出了诸如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学方法。笔者认为,环境审计应通过被公众认可的合理方法提供确切的环境变化情况,满足各方面决策者和需求者对信息可靠性的需求。
因此,应依据区域生态阈值的实际,将生态系统评价方法作为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首先,对环境审计实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与生态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最优测试;然后,建立不同产业在一定时间内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安排规划和环境指标标准,并以此作为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监控和监督标准,发挥环境审计的最大作用。环境审计的方法还应考虑不同方法(如不同的环境评价阶段采取生物技术实验观测、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测试和审计测试的验证与鉴别等)之间的组合,力求准确合理地确认环境信息的真实情况、环境状态的科学评价等。
(四)环境审计的实践运用优化为了验证环境审计实践效果,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环境审计实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按照区域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至少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其一,国家层面的宏观法律保护和法律惩治条款的建立。主要从总体上提供环境审计的依据。其二,区域宏观环境的监测和自主权力的下放。不同区域应该依照自身的实际,确定监测的重点和环境改善的方向,中央需下放区域环境审计机构合法保障其所辖区域环境的监管权力,确保环境审计部门能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其三,企业应着力构建本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定期由环境审计参与监督与评价。民间审计部门做好定期监管的职责,政府部门则采取不定期检查和对重点企业进行详细抽查的方式,对企业环境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奖励优质企业,对那些不履约的企业则给予惩罚,甚至根据其产生的后果进行刑事处罚。
主要参考文献:
1、毕茜,彭珏。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主体选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xx(2)。
2、刘达朱,王本强,陈基湘。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法[J].审计研究,20xx(6)。
3、王淡浓。加强政府资源环境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审计研究,20xx(5)。
4、牛鸿斌,崔胜辉,赵景柱。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本质与特征的探讨[J].审计研究,20xx(2)。
5、吴海洋。加快推进政府环境审计保障体系建设[J].审计月刊,20xx(9)。
6、李和,史海滨,郭元裕。牧区水草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系统阈值研究[J].水利学报,20xx(6)。
【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审计论文06-10
审计论文[经典]06-12
审计论文提纲06-29
内部审计论文05-27
内部审计论文02-13
审计论文[热]06-13
审计论文(精华)06-11
审计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审计毕业论文12-08
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的研究分析论文11-23
(经典)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