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非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内容摘要:非艺术类院校在进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理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完全可以创建有特色的广告设计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关 键 词:非艺术院校 广告设计专业 课程设置
教育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专门人才。师资力量、教学硬件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使许多非艺术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时往往犹豫不决。主要是对设计教育的理解不够深,认为艺术设计等设计教育一定要在美术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实非艺术院校同样可以开办好艺术设计专业,构建比较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非艺术类院校中广告设计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广告设计是一种限定性的艺术设计形式,它的客观要求往往多于主观要求,是在各种限制中求生存和发展,其教学应具有理性化、综合化的特征。广告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艺术美感与功能科学的完美结合。如何将感性与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首要任务。设计具有双重的沟通形式,既是通过预想图与业主沟通得以实现设计创造的实体,也是通过设计作品与受众进行沟通的过程。这势必要求广告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市场分析能力、预测能力和消费心理的把握能力等,而美术在广告设计专业中仅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之一。笔者认为,广告设计人才需要更多具备的是理性思考的能力,客观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艺术院校一般有着多种学科建设的丰富经验,其师资结构合理,教育财力有保障,在培养较高层次的、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的专门人才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非艺术类院校的这种多学科特点,对广告设计专业有着独特的师资与信息优势,对培养学生设计理性思考的能力,广泛吸收各类知识的能力很有益处。相比较而言,在艺术类院校中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往往只强调物质技术技能与形象表达的培养,它只能构成横向的功能层面。虽然有了这种层面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上生存,但它无法促成学生尽快地提升与持续发展自己。由于教学体系中缺乏相应纵向功能的培养,使得个人设计思想体系无法完善和提高。非艺术类院校广博的校园文化和丰富的学科建设,可以为这种纵向的培养提供充分的外部条件,使学生得到长期的熏陶和教化,让学生了解过去、知道现在、预见将来,并将其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便创造出具有科学性、文化性和前瞻性的设计作品。这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仅是指专业知识,而更多强调的是思想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入对思想史和文化史学习的课程,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这两者会在学生的脑海里逐渐构成纵向轴和横向面。只有在纵向轴的带动下才能使横向面展现出更大的威力,设计的生命力才会更加长久。所以在此要强调的是,广告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非艺术类院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促成感性与理性彼此共融的机会,使广告设计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
非艺术类院校广告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索
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设计人才产品的生产线,直接影响人才产品的质量。广告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广告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强调基础课程的单元性和连接性,加强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表达训练、加强设计技术基础与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等。针对非艺术类院校在进行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分述如下:
1.强调基础课程的单元性和连接性。由于广告设计多是从美术中分离出来的,加之对教学缺少指导性的研究,所以在有些课程的安排上和内容上还延续着美术教学的痕迹,过分强调了课程的“纽扣”作用,而忘记了它的“拉链”作用,即课程仅是单元存在,而缺乏连接性。例如,在基础课素描的教学中还沿用美术体系的教学方法:静物——石膏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这一符合美术创作规律的、以人为主要描绘对象的过程,对于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来讲是不切实际的。广告艺术设计专业虽同样是以人为对象中心,但它关注的重点并不是人的本体,而是人的消费行为目标的实现,不是设计实体空间的需要,而是创意空间需要。故对学生创意、营销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中,这便是形成“拉链式”基础课程的关键。在此,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为根本,关注人的消费变化和心理需求,为今后的设计课题打下思维与表现的基础。就素描而言应该强调它的表现性,让学生尽快地确立创造意识。这样,素描课既是纽扣式的单元,又可以与后面的图形设计、表现技法等专业基础课形成一种拉链式的连接,既达到了学生专业设计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图形创造意识。
2.加强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表达训练。广告设计的表达,按习惯可分为设计图形表达和文字表达。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重图形,轻文字”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多是美术考生,文化基础较弱,在非艺术院校中学习,学生会自觉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非艺术类院校可以利用文学等学科优势,合理开设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汉语言研究、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设计心理学、专业英语等语言和文字性训练课程,加强和引导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学习。其中广告文案写作、专业英语等课程的设立主要是解决学生与设计有关的文字表达方面的问题和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同时,合理开设设计素描和装饰色彩、电脑图形设计基础、设计表达、电脑CAD、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图形创意、广告摄影、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动画制作、CI设计、网络广告与实务等设计操作性训练课程,加强和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的学习。
3.加强设计技术基础与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新经济时代,专业交叉十分频繁,广告设计也在不断涌现新的知识结合点,比如广告设计与信息经济的结合、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等等。这些新的变化需要将课程设置放在时代背景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调整;在设计技术基础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行上,需要紧紧围绕各种类型的设计课题训练学生深入地、迅速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课程设置时,我们不要把知识分割得过细而导致缺乏联系,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执行过程中既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变化。故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广告经济环境分析、广告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新闻学、工程经济管理和预算、广告自律与法规、网络广告与实务、专业英语、各类现代的设计软件等课程是理想的课程设置方案。
4.加强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我国的设计教育脱胎于工艺美术教育,而工艺美术教育又脱胎于美术,这导致我们的设计教育总是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容易忽视设计思维的训练。非艺术类院校教学往往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是广告设计要求的是发散性思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协调统一,这就势必要求学校文化有较大的包容性。同时,在设置课程时,要把握好设计方法论、设计概论等课程的引入,强调广告设计的各种思维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实现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上述思维能力培养。
总之,既要能发挥学校理性的优势,又能给艺术设计的创造提供足够的感性空间,这便是当前非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的要点所在,要打破专业封闭的培养方式,强调创造性和交流性。
结语
非艺术类院校广告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注重专业内课程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要注意与其他学科专业资源的互补。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课程的创造性和交流性,实现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感性能力培养,例如,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来推进和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和策划能力。
相比较艺术院校而言,非艺术类院校在广告专业及其课程的设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非艺术院校应该充分理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利用自身优势,扬长补短,完全可以创建有特色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对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2]丛立心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钟启泉编著《现代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柳冠中著《设计文化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
【对非艺术类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11-13
对院校科研经费治理的探讨03-22
浅谈国内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03-01
对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的论文12-08
探讨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03-27
浅谈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及结构改革03-19
提高非车险理赔质量的探讨03-25
浅谈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03-23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探讨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