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团体辅导法”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探说与法律基础课的教

时间:2024-08-24 15:42:04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引入“团体辅导法”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探说与法律基础课的教

  摘要:“团体辅导法”的内涵是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运用团体咨询理论,创设团体情境,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和脑力振荡等方法达到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暗示和模仿以及参与中改变态度和行为的一种知识和技能。事实表明,使用团体辅导法可给教学带来三个明显变化:一是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受教育者,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团体辅导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效果
  
  “团体辅导”也称作“团体心理咨询”,是从英文group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团体辅导法”的内涵是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运用团体咨询理论,创设团体情境,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脑力振荡等方法达到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暗示、模仿、参与中改变态度和行为的一种知识和技能。“团体辅导”发端于欧美,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认同,被称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有助于青年学生缝康成长的重要方法。该法传人我国仅有十几年的时间,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笔者认为,将“团体辅导法”引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中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完全可行的。
  
  一、“团体辅导法”的机理是形成“场效应”
  研究团体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场论”(Fieldtheory),该人在1938年《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场论”是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来解释人们心理活动的理论,它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他强调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团体内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团体辅导法的作用如何,关键取决于团体成员的参与和互动所产生的“场效应”。
  
  “参与”、“互动”、“体验”和“反思”是团体辅导过程中产生“场效应”的不可缺少的四个重要环节。“参与”是团体辅导法的基础,只有调动团体成员的参与热情,才能使他们投入其中,获得感悟,促进其成长与发展。“互动”是团体辅导法的关键,只有通过充分互动,才能使各种观点碰撞,形成不同思想的交锋,产生情绪的变化,促使成员反思和自省。“体验”是团体辅导法的深化,其必要条件是体验者必须直接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而后才会有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反思”是团体辅导法的升华,也足团体辅导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场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共同构成的“场”,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这种“场”现象,把“参与”、“互动”、“体验”和“反思”这四个环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地调动听课对象“参与”的积极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互动”,在各类活动中增强“体验”,在提高教学效果中实现“反思”。通过有意识地构建“场效应”,让学生在上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时,坐得住.听得进,“入脑”,“人心”。
  
  二、“团体辅导法”注重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体化
  “团体辅导法”按功能可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法”、“训练性团体辅导法”和“治疗性团体辅导法”。这些方法虽然互有交叉,但各自又有相对独立的体系。“成长性团体辅导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团体咨询形式,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最受关注。
  
  我们所要引入的“团体辅导法”主要是指“成长性团体辅导法”。这一方法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如果能克服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人便扶得心智的成长,通过团体成员互动就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成长。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属于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其优势在于不仅强调认知层面的调整和增进,而且注重情感与行为层面的体验和改变,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相互融合。如通过“脑力激荡法”可以让学生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扩展思考空间;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得模仿与认同的示范,形成社会态度;通过“同舟共济”、“临终遗命”等游戏,可以增进相互问的了解,澄清价值观念;等等。“成长性团体辅导法”之所以适合于高校大学生是因为他们年龄相近,文化程度相同,生活环境类似,又抱有同样的发展课题或面临同样的苦恼,这种“同质性”的团体成员相互间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从而达剑辅导的目的。回顾我国在高校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就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而言,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教学对象的认知层面,缺少对教学对象情感和行为层面的研究,缺少寻找构成三者关联性载体的意识。
  
  事实上,并不是高校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适合使用团体辅导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最一般的教学规律。就教学内容而言,在“基础课”中引入团体辅导法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基础课”是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刚刚进人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将“基础课”设计为1+8,即一个绪论和8个专题,前6个专题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后2个专题主要是法律的内容,虽然全书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那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该书贴近实际,关注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这恰恰为引入团体辅导法,实现课堂教学认知、情感、行为的一体化留下了较大的可操作性的空间。
  
  三、“团体辅导法”能较充分体现“基础课”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规定和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概括国内外学者确立的“团体辅导法”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1)民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有助于促使团体内保持轻松的气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它要求团体领导者应以团体普通一员的身份,尊重每一位参加者,与他人平等沟通。
  2)普遍性原则。团体成员之所以能受益,是由于在团体活动中能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共同的困惑,成员就会对团体产生归属感,通过团体互动澄清和解决问题。
  3)启发、引导性原则。团体辅导的根本任务是助人自助,它要求在同体辅导的过程中,要本着鼓励、启发、引导的态度,倡导个人发表意见,激发成员积极思考,培养成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原则。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方法种类繁多,领导者应该了解各种理论和方法,根据团体辅导的任务和性质,综合选取有关技术,以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
  5)发展性原则。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领导者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团体成员的问题,并将这一观点贯穿于团体辅导的全过程。
  
  从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主要有:
  1)政治性原则。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它强调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进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抵御“西化”、“分化”和各种腐朽思想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2)科学性原则。它要求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
  3)引导性原则。它要求教师回答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有较强的识别力和免疫力。
  4)针对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组织教学,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实效性原则。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教学对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类原则相互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团体辅导法与“基础课”各自遵循的教学原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多于相异之处。其中“基础课”所遵循的5项原则,除政治性原则反映了我国高等学校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要求外,其他4项原则与团体辅导法遵循的原则基本吻合。特别是团体辅导法的原则,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强调团体成员之问的相互影响,强调对个体的关注和人本化。由此可见,将团体辅导法引入到“基础课”中来,是对“基础课”教学原则的更好体现,是探索走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窘境的又一重要方法。
  
  四、“团体辅导法”有利于“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团体辅导专家普遍认为,团体辅导的目标可以分为“特定目标”、“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特定目标”是指每个团体辅导都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过程日标”是指团体辅导需要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目标”是指无论哪种“目标”的团体辅导,都要通过各种团体活动的形式,使参加者获得生长和发展的机会,强化他们的兴趣与经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习惯、态度与责任,更好地适应社会。团体辅导法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桥”和“船”。
  
  “基础课”按其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课程目标”、“章节目标”和“课堂目标”。“课堂目标”服务于“章节目标”和“课程目标”,是“章节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在“基础课”中引入团体辅导法,主要体现在实现“课堂目标”上。要实现“基础课”的每一个“课堂目标”,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熟悉团体辅导的一般过程,学会使用团体辅导的常用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目标”。事实表明,使用团体辅导法至少会给“基础课”教学带来三个明显变化:一是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给以往沉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清新和活泼的气息;二是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书本上的理沦具体化、形象化和情感化。

引入“团体辅导法”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探说与法律基础课的教

应届毕业生论文网为您提供优质的硕士毕业论文服务

【引入“团体辅导法”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探说与法律基础课的教】相关文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慕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论人生目的03-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论文02-24

浅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实11-21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四论11-2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期末小论文撰写和评价方案11-19

浅探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01-07

法哲学,法律理论和法律教义学03-23

浅探墨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