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阐述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议
目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在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高速度发展,高起点探究,短周期转换,综合化趋势,大科学体系”已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面对这种El益突出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及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学科体系,我们培养的人才(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阔的科学视野、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较强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必须转变重理工轻人文的传统倾向,加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
(二)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左右半脑在创造性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共同发挥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加强素质教育、加大人文建设力度正日渐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认为:理工科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外,要特别重视加强基础,第一是很好的理科基础,工者就是理的应用,没有理作基础,工科不可能有创造性的突破??第二更重要的是文,没有文就没有很好的理工?。美国学者怀特赫也在《教育目的》一文中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能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人文。”[2]培养文理工结合,能够综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三)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根本要求。但是从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在认知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大学生素质教育客观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高等教育过于突出人才的“红”,过于强化其为政治服务的职能;改革开放以后,在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心理驱动和西方唯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高等教育又凸显其功利性弊端,过分夸大教育的经济功能。上述问题造成了我们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上过于突出其专业特性,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均以专业为中心,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人文素养养成,重知识被动接受,轻知识自主创新,重集体稳定平衡,轻个性特质发展。如此一来,导致不少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给出了“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的负面评价。
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相关科学知识,保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把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
(二)整体性原则树立科学的整体性理念,全面、统筹地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与学生个性发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坚信学生个性发展诸要素中任何一种要素都会对学生整体发展产生影响。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上下工夫,既要拓宽基础,又要强化能力,还要全面提高素质。
(三)协调性原则坚持协调性原则,注意协调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相互交汇、相互作用,达到互补放大的效果。首先,要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基础性位置上来落实。其次,要注意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不能只重视必修课程,而忽视作为选修的人文课程,也不能只重视分科课程,而忽视综合类课程。
三、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奠定人文素质教育正确科学的思想基础向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领导宣传全面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素质、完整人格,必须是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实施规则。理工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把人文素质教育纳人整个高校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各项规则规定中,使其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规则遵循。
(二)综合教育内容,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切实结合起来当前,在人文素质教育上有一种误区,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开设人文课程,举办人文讲座,阅读人文书籍,把人文素质教育仅仅等同于人文知识传授。其实,这只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表层认识。丰富人文知识的确是提升人文精神的途径,而提升人文精神却是丰富人文知识的目的。“人文知识是知道,人文精神是体道;前者是知,后者是行。
人文知识,体之行之,才成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说之写之,就成了人文知识。”[3] 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就具备了人文精神,它充其量只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达不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人”,是“铸魂”,是让学生能在彼此生成的“仁爱、诚信、尊重、守法”的舆论氛围中“求真、向善、知耻、尚美”,并且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应处理好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关系,把公民教育摆在独立和基础的位置”,在教育的方式上,“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本体论教育,防止空洞枯燥的说教” 。尤其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并最终通过人文精神来观照人生和世界,达到知行合一。
(三)培育特色校园文化,营造高品位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校关于基于知识管理的临床信息系统的研究园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学校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多年的优良传统,构建富有历史内涵、时代风格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全体员工共同发展的思想保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因此,必须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以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共同的价值取向,重视学校文化的积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学校的管理行为和师生的教学行为统一到共同的奋斗目标上来,形成团结奋斗、进取不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四)重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一种“硬素质”,人文素养是一种“软素质”,这两种素质除了独立作用外,还存在交互作用,“软素质”对“硬素质”的方向、程度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素质”所能达到的上限。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社会系许倬云教授在2003年素质教育高层论坛上深刻指出:“人文缺失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设想一下,如果社会玻璃纤维桩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上只有科技没有人文,而科技只是一种工具性的理性科技,一种找不着目标的科技,一种忽略了人存在意义的科技,科技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会出现为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的科学怪人、科学狂人;一种没有人的经济,发展到最后就是不管人性,只要能获得利益就可以奴役别人、侵略别人。”
过去,我们在评价大学生时,常常是注重“硬”,忽视“软”,对学生的考核大多只重视课程考核成绩,而课程考试又偏重知识性内容。这种只注重学业考试成绩的评价导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让学校教育的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协调运转,形成技术教育和人文熏陶的合力” j,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
[2]李胜新.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1).
[3]徐汉光.论人文精神[c]//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王玉宝.组织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2,(2).
[5]王兆烨.试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5).
【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论文11-29
概述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考察论文11-29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论文11-29
汉语言文学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论文06-27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提升研究论文11-29
素质教育人文理念现代化研究论文12-02
大学体育专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运用的论文11-07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导向与选择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