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面向学生”的问题
摘要: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面临的生源匮乏,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在加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对峙冲突,学生本位的理念风靡全世界。许多学校提出“一切面向学生”“教师面向学生”等口号。甚至有些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事实证明“面向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问题的关键所在于要准确把握好“度”。
关键词:面对;教育教学权;教育者;受教育者;误区;教育教学
自1998年我国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以来,进入各种类型的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大学生已不再是高不可攀和让人羡慕的事情。几年中,莘莘学子的队伍在迅速扩大,在参加高考人数确定的前提下,各高校为了自己的生存,除抢夺生源外,还需保住已到手的学生。在此利益的驱动下,以“学生为本”“一切面向学生”“教师面向学生”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口号应运而生。在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支配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它的益处立即显示出来了。首先,学生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保证,许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兴趣,学生的专长和长处容易被教师发现,弱势群体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其次,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并或多或少地引入了竞争,对教育教学活动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进一步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但是我们在肯定它所产生的好处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面向学生”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弊端。不管你承认与否,这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从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的位置和关系看“面向学生”
所谓“面向”意味着面对、适应、服从、顺从等一系列的含义。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教师和学生在许多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个差异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环。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技能、经验,同时还对学生人品、道德、修养等其它方面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受教育者的智慧,提高他们的能力,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成为能够服务社会、有利于社会的人。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些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也有的是在“急风暴雨”学生难以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的,否则就很难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可以试想:当教育者完全去适应、顺从受教育者时,当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时,能培育出上述的培养目标吗?教育的功能又怎么能完全体现出来?
中国的传统教学活动,受孔孟之道影响甚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持师道尊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但是在畅行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的今天,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受到了挑战,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为了表明自己能跟上时代,便对传统的教师和学生观进行着彻底的批判,给以全盘的否定。然而,传统的不~定就是落后的,它之所以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为世人所推崇,肯定有它延续的道理;而“现代”的不一定就是先进的,在没有经过长时间考验、有大量事实证明的情况下,有些“现代”口号就造成了许多人思想和行为上的混乱,使人们产生了对教师和学生位置颠倒的种种误区。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和谐、融洽、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此改变,双方的位置发生颠倒。
二、从教师的职责看“面向学生"
为了真正体现“面向学生”,许多学校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应的措施。例如:由学生来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和教师的工作考核有着直接的联系;由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为了适应这样的局面,许多教师或多或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因为评定自己的考核结果如何、工作业绩的大小的权限有相当的一部分已转移到学生的手中。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不使自己太落后于他人,教师不得不去讨好学生,适应学生,以往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已经无从谈起。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教师在批评之前会三思:该不该批评?即使批评也要面带微笑,细声细语,千万不能引起学生的消极反感的情绪,否则,当学生对你进行评估时,等待着你的将是什么,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学生中不乏有公正、公平者的存在,但毕竟不是全部学生会这样做。
现在的许多学生是非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而会经常做出一些违纪违规、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这些缺点和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面对着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应该如何做?在现代社会中,恪守一定的规则是做一个合法公民必须的重要品质。因此,为维护教育教学的权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上述行为做出严肃乃至严厉的批评。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是教育法和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正当教育教学权。他所批评的是学生的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而不是对学生人格乃至生理缺陷的歧视和指责。毫无疑问,这种批评是正当的,是在行使教师的正当权利。面对教师的严厉批评,学生不一定能正确接受和对待,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等待时机,实施对教师的报复。如果学校给予学生过多的权利,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超出一定范围时,无形中就滋长了学生的报复心理。相反,教师为了给学生留下好的影响,而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一味地苟合学生、纵容学生,他可能会获得学生打出的高分。但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这样做,可以想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品行。
我们并不是对“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理念做全盘否定,其关键是看你如何面向,面向的程度如何。学校在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面向学生”的精神时,要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做一全面的分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好“度”,而绝不可能是全部面向学生或面向全部的学生。
本文来自中国硕士论文代写网,我们为您提供更多的硕士毕业论文
【“面向学生”的问题】相关文章:
原创法度:“面向事实”抑或“面向文本”-“中国问题”与马克03-04
面向高职学生的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03-08
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01-10
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题01-16
面向并行工程的DFC与DTC辨析*03-18
面向AMT的统计过程质量控制03-21
关于高中“平面向量”的教学体会03-07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