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日本创价生态教育论议
摘要:创价教育创始人池田大作认为导致河流干涸、森林滥采、大气污染、沙漠化加剧、动物绝种、全球变暖等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两个原因是科学技术的滥用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人类精神家园的荒芜导致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为此池田认为根本出路就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人性的“人间革命” ,其理想内核就是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池田力图通过他的宗教思想、国家思想、环境保护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构建他的生态教育的理想家园一一生态伊甸园。
关键词:日本;创价教育;生态教育;论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宗教思想家及社会活动家。1968年,他创立创价中学,随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创价教育体系。他的教育观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怀人类命运、关怀人类家园、关怀人类和平与社会和谐的人本教育观,而生态教育观是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从生态教育提出的原因、生态教育的理想内核与生态教育的归宿论述池田大作的生态教育思想。
一、创价生态教育归因论
日本创价教育创始人池田大作面对河流干涸、森林滥采、大气污染、沙漠化加剧、动物绝种、全球变暖等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用盖娅的危机来昭示人类应警醒;“在广袤无垠而又悠久漫长的宇宙中, 有一颗充满着水和绿色的行星在游荡,它那壮丽的美和缓缓运行的丰姿让许多宇航员为之陶醉, 这上面有生命向往和宗教情感才能唤醒的生命存在,这就是地球。它不仅拥有生机盎然的各种生物,而且它自身也是生机勃勃的。”这就是美国原宇航局研究员拉夫洛克博士用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盖娅命名生物链——地球。
但是美丽的女神盖娅却面临着厄运: “这颗在无限时空中洋溢着光辉壮丽的蔚蓝色的星球,如今正深深地遭受着创伤、病痛和苦难。科学家们出示了一些数据,显示出在地球生物链中,几层复合的、变重叠的生命体系正在不断陷入扭曲、割裂和失调的深渊。虽然与此同时,对未来忧心忡忡的研究者们不断发出药方,试图抚平地球所受的创伤。”
池田认为要改变女神盖娅面临的厄运,首先需要找到产生厄运的原因。“森林是怎么消失的?大气、水、土壤污染还在继续吗?对整个生态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此要一个个认识,一个个了解,直至完全搞清楚。此外,对问题产生的根源,相关社会背景,也要一并考虑,深切感受饱受环境之苦的人们的心理,铭记于心,从中激发出忧患意识并下定决心。”
在池田看来,只有找出全球变暖、臭氧层和森林破坏等环境恶劣的原因,才能使生态教育有的放矢,为此池田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了确凿和令人折服的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科学技术的滥用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人类虽然由于科学技术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却不想把这种力量用于谋取全人类的生态和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是企图按照仅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一利己的目的和确保对他人的优越感这一竞争心理,来利用这种力量”,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恶化。
池田经过研究惊奇地发现: “从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围的阿拉伯半岛、伊朗及中亚到中国西部,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沙漠地带。澳大利亚西部也出现了日益沙漠化的现象。南美亚马逊地区的森林面积也在迅速减少。沙漠化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也使许多生物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池田认为, “所渭现代的科学技术文明,归根结底可以说是这种欧洲式的征服精神的一种表现;所谓发达国家,概而言之,就是对它们征服、排除自然而使其极度人工化所给予的一个称呼。” 山此可见,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飞速发展, 而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人类濒临失去生存家园的危险。
一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荒芜导致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与巨大发展,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社会财富,但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却荒芜了,人类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西方科学所建造的‘全球一体’的物质世界,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消极作用,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是山于精神世界的贫乏。”“一旦失去内心世界本来的韵律,生命能源就会出现不畅快的波动,变成破坏性的、攻击性的、支配性的欲望和冲动的能源。……外部地球的沙漠化与人类生命的‘精神沙漠化’是分不开的。”从内部环境’被污染,出现沙漠化的人的内心深处喷发而出的利己主义变成对文化、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外部环境的支配、掠夺和破坏。”
所以,生态危机源于人类的心灵危机,地球的沙漠化源于人类精神的沙漠化,人与自然之问的分裂利不和谐源于人类自身内心的分裂和不和谐。池田认为,“不论是环境中的不平衡或社会中的不平衡,造成这种不平衡的是人自身,其根源显然是在于我们人类内在自我的不平衡。”人类美丽的家园因自身心灵的荒芜与行为的失衡而濒遭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美丽的地球变得日益黯然失色,人类的厄运在所难免,为此池幽力倡生态教育以拯救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二、创价生态教育理想内核论
那么,如何构建人类自身心灵的和谐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呢?池田认为根本出路就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人性的“人问革命”,其理想内核就是宗教与教育。池田在与意大利的奥里利欧·裴对谈《为时未晚》中说, “除了宗教之外,第二个带来人类革命的因素就是教育了。” “我认为人类的革命主要有两部分。笫一部分是应用宗教(在我来说是佛教)来发展和改善最深层次的意识。第二部分就是实际社会内的接触和活动(和宗教有关,如教育等)。当越来越多人做到内在和外在的人类革命时,人与人之问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会变得和谐。这会为人类面临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战争和天然资源枯竭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用宗教教育解决人类心灵失衡的问题
在池田的心目中人具有两种属性,即性恶和性善的两种心态,不同的心态产生不同的因果关系。“耍弄明白进入‘心理·精神宇宙’的是权力欲、支配欲,富含攻击性的烦恼,潜能的罪孽?还是与此相反,是慈悲、智慧、怜爱与欣喜等或者潜能的功德?于此找出贯穿其问的内在因果联系。”但是当人内在的性恶属性占支配和主导地位时,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都将遭到破坏。池田“将地球表面荒漠化和人类精神荒漠化合称为“一体不二” 。人与自然和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两方面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连环。假如‘内在环境’遭受污染,将会从荒漠的心灵深处喷射出利己主义,将会支配、掠夺、破坏‘外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
池田大作作为一名宗教思想家,很自然地非常重视并运用佛教思想来解决当今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作为一名佛教徒,我想从佛教的角度来浅淡这个药方。”¨ 而且池田也认为只有佛教才具有解决好这个环境问题的智慧。“佛教智慧也从内向外转换,不仅展示了外在的现象世界,还展示了包括社会文 环境在内的宇宙万物原初存在方式,即普照人类社会、“自然一一人”生态体系。”池出从《法华经》中找到“依正不二” 的思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药方” 。
“依正不二” 的思想源自妙乐大师解释天台大师《法华经玄义》时所阐述的“十妙”。妙乐大师在《法华经玄义释簸》中提出了“十不二门” 的观点, 而其中第六法门就是“依正不二门” 。池田认为“从人的内心世界到物理学宇宙,因果联系这张现象之网始终以人的主体性为焦点来论述与环境的联系,这种法理就叫“依正不二论” 。所谓“依正” 是指依报和正报。而“依报”是指环境, “正报”是指生命主体。所谓‘不二’是指‘而二非二’ , 既是二又非二,其中‘而二’指生命主体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处于一种创造性状态。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人类诞生就千丝万缕,藕断丝连。在人与环境相互联系中,人有时受益,有时受损,其问人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其次, ‘正报’、 ‘依报’是‘不二’的,这就指出了‘人—— 环境体系的最终融合,作为主体的人若能从个体到民族、国家直至全人类的话,人类就和生物生态体系成为一体,融入地球生物链。找到宇宙原初生命的产生、由来,‘正报’、 ‘依报’就表现为‘不二’。宇宙终极生命就这样成为人的‘内在环境’ , 形成了‘心理精神宇宙’的基础。”
池田非常重视和相信只要人们接受《法华经》“依正不二” 的思想,人类的心灵将产生深刻的革命,从而形成全新的环境观、生命观、文化观和教育观。“为了开辟美好的未来,我痛切地感到, 必须要学习《法华经》的智慧。学习《法华经》,就可能根据地球上多种文化圈的差异,发挥各自的特点, 同时又找出全面培养‘人类意识’ 的途径。” 类用《法华经》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创光明的未来: “ 《法华经》所主张的通合精神,一定会成为照亮‘无明’ 的光明。”
池田最后把“依正不二”思想的落脚点放在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类的危机意识、文化意识和行为意识,从而化解人类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人类首先要完全搞清楚“森林是怎么消失的?大气、水、土壤污染还在继续吗?对整个生态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产生的根源,相关社会背景,也要一并考虑, ”“切感受饱受环境之苦的人们的心理,铭记于心,从中激发出忧患意识并下定决心。”
(二)用世俗教育解决人类行为失衡的问题
池田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通过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与革命,即发动民众、团结民众、推动民众开展一场保护环境的“地球革命”,而要完成这场“革命” ,就必须依靠教育。 “每个人都把环境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为了共同的未来齐心协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 教育’” 。
首先池田非常重视哲学、伦理等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力,他认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精神遗产和文化传统,我们应从中汲取精华,从哲学和伦理角度来回答‘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疑问,再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与之相符。”可见,池田大作强调要以环境哲学、伦理学的价值观念来对人们进行环境行为的养成教育,从而改变过去人们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衡行为,如滥采滥伐、工业污染等, 以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寻找到人类的新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其次池田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对青年一代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环保意识与习惯事关人类与世界的未来,所以他认为“今天,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文明的未来都完全涉及青年的教育。”同时池田看到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开启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这才是每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时代,创造价值的主体总是人的智慧, 这才 是最宝贵的财富。忽视开发人的智慧的文明, 随着时代的迁移,必定很快就会朽败、崩溃和灭亡。”为此池田大作还为国际创价学会确定了从2005年到2015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目标的教育内容和过程。对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若干问题的探讨
三、创价生态教育归宿论
池田大作的生态教育观的形成与他自身的实践活动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紧密相关,他力图通过他的宗教思想、国家思想、环境保护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构建他的生态教育的理想家园~一生态伊甸园。一是以诚信、无私重构人与人和善的生态社会家园。他认为要构建生态社会家园有两个途径: ~ 要做一个“利他” 的人, 二要做一个“慈悲”的人。如果人人都具有“利他” 与“慈悲”的思想,做一个时刻想着他人,为他人谋福祉的人;做一个明辨善恶、诚信、无私的人,我们就会拥有和善与和谐的人类生态社会家园。二是以慈悲和人本生态观重构和谐宁静的人类生态家园。池田主张把他的“慈悲” 、“人本生态”的佛性思想延伸到家庭,延仲到国家与民族,构建家庭骨肉双亲、兄弟、子女之血亲,放弃战争,保卫和平之大爱无垠的人本生态家园观。三是以保护环境重构的自然生态家园。池田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劣,人类濒临失去家园的危险,大声疾呼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构自然生态的家园。可见,池田大作的生态教育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保卫世界和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构建人类和谐安宁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浅谈奥林匹克文化
【日本创价生态教育论议】相关文章:
论行政生态平衡03-19
论日本企业的人本管理思想03-24
议《伤寒杂病论》用大黄的临床拓展03-17
论当代生态生产力05-06
论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03-07
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03-29
对报业集团创价运营的若干思索03-19
论城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03-18
城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初论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