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困难浅探及其工程质量保证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极为重要的受力构件(层次),是一个建筑物中连接不同结构形式的关键层,它既是下部结构的“顶板”,又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由于其体积大、钢筋密布、施工要求高、施工困难大,因此容易出现工程事故。如某工程转换层大梁尺寸为1 100ram~2600舢,大梁下部配筋为38d~28,箍筋为~14&1O0;梁底钢筋净距仅有28 mm, 主次梁节点部位纵横交叉共8层钢筋。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为2Oinm.仍难以浇筑和振捣。导致部分节点存在孔洞(最大尺寸为0.60 mxO.70 mxO.15 m),梁底、柱钢筋在孔洞部位完全的裸露,无混凝土握裹。事故处理时间长达4个月,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
一、大梁钢筋骨架
中山市某高层建筑转换层平面尺寸为26.1 mx155.0m。大梁最大尺寸为1.2mx2.1 m。大梁支座钢筋为56~28.跨中底筋为40~28,理论上钢筋净距应为28咖,实际却布置得很混乱。又由于工程量大,其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工期长达3个月,大梁钢筋长期雨淋日晒,早期绑扎的已明显生锈,致使梁底面混凝土锈迹斑斑。
鉴于转换层大梁钢筋密布、骨架笨重,致使钢筋绑扎、骨架支承、混凝土浇筑困难,目前已有许多新建议,如:大梁上部采用开口钢箍,待梁筋绑扎完毕,再焊接成闭口箍;大梁钢筋排列改用并筋方案、设置翼缘板方案或并筋加翼缘板方案等。但是对于钢筋绑扎工程量大、工期长、钢筋密布、支承困难等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由于钢筋骨架笨重,若想一次支模到楼板底,往往需要在梁内设置型钢支撑架;但是型钢支撑架在混凝土浇筑后埋在梁内,不能周转,增加了工程费用。如果梁模先不安装到楼板底(分层支模),就可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承钢筋骨架,转换梁分层浇筑可减少钢筋骨架支承的费用。梁底钢筋骨架的保护层需用细石混凝土加铁丝网制作的夹丝垫块,才不致被骨架压碎.但不能用粗钢筋作垫,时间长了粗钢筋会生锈,胀裂保护层。竹木胶合板模板拼缝严密,转换层施工工期长。雨水及混凝± 浇筑前的施工用水容易积聚于梁底,梁底钢筋更易生锈,因此,梁底模板应设置一些漏水口,以便排除粱底模积水和清理垃圾。
二、模板支撑
转换层体积大,大梁自重每m约达10t,模板支撑问题、下层楼板的承载力问题均需认真考虑。
1.荷载传递法支模
一种方案是将转换层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承楼板的层数应通过计算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承柱的传力作用,将绝大部分荷载通过梁两端柱面挑出的钢托座,或柱面伸出的多排斜撑杆构成的梁下斜撑支架体系,传递给混凝土柱;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埋设型钢法支模
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3.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梁(板)分为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在水平施工缝(叠合面)下,通过力学计算增设附加钢筋(大梁支座负弯矩钢筋),利用第1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2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第2次浇筑混凝土与第1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梁。支承第3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由此,梁下顶撑负荷大大减小,且减少了大量模板支撑材料,同时因混凝土分几次浇筑.缓解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值高、温度应力过大对裂缝控制的不利影响。
其叠合面处理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墩、预埋竖直插筋或抗剪斜筋,保证上下两个浇筑层的混凝土一同工作。为避免叠合面混凝土出现水平裂缝,在上下浇筑层之间各设置一层钢筋网, 两层钢筋网间距为100mm。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费用较低,混凝土水化热较小,工程质量有保证,在工期许可的情况下,应大力推广此法。转换层支模风险较大,因此,其模板系统设计应通过力学计算、复核、审批,再上报当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施工期间应加强观测、动态管理,严防爆模事故,杜绝倒塌事故。
三、混凝土浇筑
1.浇筑
转换层大梁钢筋密布,梁高一般在2 m左右,如果梁模一次安装到顶,混凝土下料就十分困难,更难于水平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如果采用叠合浇筑法支模,上述困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盲目要求施工进度的情况普遍存在,往往不能分层安装梁模,在此情况下,为了混凝土下料和振捣的方便,梁模宜半边安装到顶,另半边随浇筑随安装。这样木工会显得十分紧张 ,因此,混凝土应掺缓凝剂,留给木工一些时间,以便跟上混凝土浇筑进度。再采用开口钢箍.待大梁支座钢筋绑扎后,开口钢箍再焊接封闭,这样,大梁混凝土的浇筑问题便可得到缓解, 且更容易保证浇筑质量。
2.养护
由于转换层大梁体积大,混凝土水化热值很高,因此,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太高,并应采用低热水泥,控制入模温度,并宜埋设循环冷却水管,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为减少混凝土的表层裂缝,转换层的梁、柱应采用“带模养护+表面保温法”,侧模拆除时间不应早于14d.才不致出现未拆模板先有裂缝或拆模之后很快出现裂缝的现象。
3.加强带
转换层一般多是超长结构,为了减少裂缝,设计往往要沿纵长30m左右设置后浇带。如中山市工程实例中.不设变形缝的最长段为120m,设计要求在中间段的两处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封闭间隔时间不少于60d。但是,在后浇带区域内的框支梁和次梁上均有上部结构的剪力墙,如果设置后浇带,在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60d内,将有10层以上荷载加在处于悬臂状态的框支梁上.而框支梁及其下部支撑系统与上部荷载不符。
如果上部结构不设莺施工缝,后浇带区域内的下部支撑将从地下室底板以上保留至后浇带封闭后的28 d,模板支撑一次投入量太大,停置的时间太长,将严重影响裙楼其他工种作业。经协商,决定取消后浇带,将原后浇带部位改为掺膨胀剂的加强带。全梁采用“带模养护+表面保温保湿法”。虽然对加强带的机理和效果尚有争议,但是未设变形缝和后浇带、长120m的转换层大梁已历经两夏两冬的考验(其中的边梁一直处于露天环境),仍未见不良后果,仅大梁表层有为数不多的干缩裂缝。
4.检查
由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振捣都比较困难,拆模之后及主体工程完成之后都应做混凝土实体检验和外观缺陷检查,包括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缺陷,如空鼓、蜂窝、孔洞均需敲击甚至探伤,若发现问题应认真处理。
四、小结
(1)为解决转换层大梁钢筋密布问题,建议采用型钢混凝土梁。
(2)转换层大粱建议采用叠合浇筑法支模,模板费用较低,且容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考虑到裂缝修补技术已不再困难,而在超长结构的转换层大梁上设置后浇带又有诸多不便,因此建议不设后浇带,而是否改用加强带有待试验证明。
(4)由于转换层施工困难,拆模和主体工程完毕之后都应做混凝土实体检测和混凝土外观缺陷检查。
(5)高层建筑中,许多地下墙壁、裙楼楼板、转换层大梁都是超长结构,往往不设变形缝,即使在中间段设置若干后浇带,其裂缝依然产生。地下室墙壁最多,裙楼楼板较少,转换层大梁最少,三者相比,表面积小、配筋率高的转换层大梁若出现较多裂缝,应查找原因,由专业单位做检测和鉴定,切勿掉以轻心。
【转换层施工困难浅探及其工程质量保证】相关文章:
浅探桥桩基础施工方案09-04
《左传》修辞方式浅探06-09
浅探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应用09-01
浅谈《左传》修辞方式浅探09-14
“可税性”理论浅探10-18
预期违约相关问题浅探09-05
浅探英语词汇教学10-31
浅探舞弊审计经济论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