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

时间:2024-07-23 06:47:27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

  随着新教材解决问题编排新特点,对比练习明显减少,甚至难得一见,以至不少教师也逐渐生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

  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反思,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比练习在老教材中大量出现,尤其是应用题对比,但随着新教材解决问题编排新特点,对比练习明显减少,甚至难得一见,以至不少教师也逐渐生疏。其实,教育学生学会主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一、根据知识本质,设计内容对比

  1.突出规律本质,感悟特殊与一般

  不论是智力还是能力,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概括是掌握规律的基础。概括需要把大量个别事实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出共同而本质的属性,从而化为现象的一般规律,但如果提供的事实少,学生又不具备自我丰富材料的能力时,容易以偏概偏,因此,揭示规律的材料也需对比与丰富。

  90÷3 80÷2 15÷5 270÷9

  900÷3 800÷2 150÷5 270÷9

  这是三下P15《口算除法》中的一组口算练习,根据教师用书意见,学生完成后,应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笔者在听9位教师教学该内容时,当大多数学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后面有1个0,商后面也有1个0,被除数后面有2个0,商后面也就有2个0,也就是说被除数后面有几个0,商后面也有几个0。”两位教师对以上规律表示肯定;一位教师则主动出击,在学生未发现时就积极引导学生达成此规律。其实,这是危险的,因为特殊情况下的正确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加入30÷6,300÷6这样的对比题,相信这样可以丰富练习内容,制造认知冲突,避免不恰当的推而广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规律的本质。

  2.突出意义本质,感悟可能与必然

  如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中有如下连线题。

  13/100 9/10 47/1000 1/10000

  0.047 0.13 0.0001 0.9

  这道题目,学生正确率很高,只看分子不考虑分母照样可以连线正确,因此,一些学生不免为耍小聪明既快又对而沾沾自喜。事实上也难怪学生,造成此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设计练习时研究教材不够深入,小数的意义更多地应该更加关注分母是10、100、1000等分数中分母与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此,练习中同样应该融入对比元素,如增加同分子异分母的分数(分母仍为10、100、1000……),甚至突破一一对应,增加多余分数,使学生非抓住意义本质无法轻易得出正确结果,使只看分子不考虑分母而连线正确仅仅成为可能,使关注分母成为必然。

  二、根据概念本质,设计对比形式

  概念教学不能靠记忆来实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才是关键。而对概念真正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自己举出一定数量有关这个概念的正例或反例。

  1.正反逆叙,感悟单一与双向

  有的概念具有可逆性,有的概念不具有可逆性。教学中,数学概念形成后,可进行逆叙判断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正着说“正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是对的,反着说“锐角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是错的。你能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作为检测题目出现,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相信教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摒弃死记硬背,更加重视概念形成,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2.变换表述形式,感悟形式与实质

  概念可以在文字描述、口头表述、符号、图像之间实现转换,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好比美丽外衣的更替,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脱掉美丽的外衣其概念实质应该是不变的。而如果能正确实现不同形式间的转换,其功力实属上乘。因此,加强形式间的对比变换,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实质的把握。

  如教学人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创情景说说1/2的含义;在给定图形上表示出1/2,而且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自选材料表示1/2等等,真正突出1/2的实质。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呈现方式

  1.要丰富视觉表象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文字还很难转化成表象在头脑中反映出来,也就无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增加低年级学生的表象积累,丰富他们的视觉表象,以形象直观的对比方式,打破学生的以词语定方法的心理定势。

  教学新课程二上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在基本练习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图示一群4只蝴蝶,文字又飞来3群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不少学生做成4+3=7(只),理由是“又飞来”用加法。但是,这是基于非加即减没有选择余地的经验。学习乘法之后,怎样打破“又飞来”用加法的强信息干扰,呈现如下对比题:

  题1:图示呈现“一群4只蝴蝶”,文字呈现“又飞来3群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题2:图示呈现“一群4只蝴蝶”,文字呈现“又飞来3只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让学生在两题的图示中直观地感受差异,一些同学马上认识到“‘又飞来’不一定是加法,要看是飞来几群还是飞来几只,如果飞来几群就用乘法,飞来几只就用加法。”“一群有4只蝴蝶,飞来3群,就是又多了3个4只。”“一群有4只蝴蝶,又飞来3只,就是又多了3只。”

  2.要重视数量关系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进入和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成熟的形式运算思维,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如:

  (1)“生产360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做10个,师傅每小时做15个,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2)“生产360个零件,徒弟独做需10小时,师傅独做需15小时,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相似情景,定势思维,干扰在所难免,掉入陷阱也无需惊奇,事实上似曾相识更具欺骗性。打破一教一练,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对比,使学生对知识重新编码,从而实现“破为破中立”的教学目标。如此让学生经风雨见彩虹,对比中感悟,主动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排除情景干扰,减少解题策略定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内容对比、方法对比还是形式对比,甚至数学思想对比,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新课为建立正确新印象,集中精力,心无旁鹜,课后,原本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相信也会以葫芦画瓢,皆大欢喜。其实,学生的认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旧与新,错误与正确之间的链接,正确的方法往往是试错的结果。因此,一般情况下可让学生在前后摄抑制等干扰下试误,然后引进对比题,成为对比题组,让学生有所自悟;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呈现对比题。

【浅谈小学数学对比练习设计策略】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06-02

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07-2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08-19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05-04

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06-07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08-07

浅谈学数学有效策略07-05

浅谈数学元认知策略08-15

浅谈初中数学的预习策略06-1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