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4-07-28 12:54:04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 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是数学教学最常见的教法应用,符合新课改凸显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基本精神。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整合生活数学素材、接轨学生生活认知训练,从不同维度展开相关教学优化设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设计

  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这是数学学科基本属性特征决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认知充分接轨,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自然是深刻的、有形的。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内质联系有众多契合点,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设计匹配度,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介入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数学话题,学生对此有较强的敏感性。

  1.讲述生活数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故事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要找到适合的并非易事。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数学故事,教师不妨自行设计编制数学故事,只要情节合理,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这样的数学故事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讲述数学故事要考虑学生接受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故事的追求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数学故事,以提升故事的适合度。如认识“<”“>”等符号,教师讲述一个故事:等号有两个兄弟,可这两个很淘气,虽然也是两道横线,但却要勾肩搭背,当一边拉扯到一起时,另一边就展开了大嘴。因为这两个兄弟长得很像,很容易弄错了,如何来区别呢?你只好用手去摸摸了,要伸出左手来,摸到左边是尖尖的,就是“小于号”,如果摸到展开了大嘴就是“大于号”。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也跟随老师一起动作,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教师用故事形式讲授数学符号,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成功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这样的故事介入当然是卓有成效的。

  2.介入生活数学话题。生活中的数学话题众多,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需要,对数学话题进行筛选,注意体现话题的趣味性和精巧性。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不同的敏感反应,教师要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最为关心的话题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捕捉生活中充满情趣的数学话题,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如《毫米的认识》,教师展开教学引导:我们平时测量长度一般用什么工具?对,是米尺、直尺,如果要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米或者厘米来表示可以吗?大家先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看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开始操作,很快就给出结果:数学课本不到1厘米,也就6个小格子。教师给出数学新概念———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找到最小的格子,这两个最小格子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学生仔细观察直尺,对厘米与毫米的换算形成直观认知。教师引入生活常见数学测量话题,引发学生操作兴趣,并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毫米概念,以及厘米与毫米的换算关系,学习效果是非常突出的。

  二、整合生活素材,优化课例引导方式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契合度,教师展开学情调查,依据学生生活经验选择课例,优化课例引导方法,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1.根据学情调查选择课例。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用已有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摆脱知识灌输传统意识,需要在课例选择上展开突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生活数学课例资源,可以快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时,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展开教学引导:我这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怎么分呢?分给四个同学呢?学生很快给出回应:分给两个人,用刀从中间切开;分给四个人时,将一半苹果从中间切开,就可以了,确保每一块都一样大。教师继续引导:当分给两个同学时,每人分得半个苹果,分给四个人时,每人得到多少苹果呢?如何用数字进行表示呢?学生给出答案: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得到1/2个苹果,分给四个人时,每人得到1/4个苹果。从学生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早已看过教材,对分数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才能快速给出正确答案。教师拿出苹果作为课例展开引导,学生感觉亲切直观,很快就进入到学习思维之中,顺利接受崭新数学概念———分数。

  2.根据学生经验展开引导。小学生生活经历不是很丰富,但数学方面的认知积累并不少。教师在教学引导时,要结合学生生活数学基础展开,其引导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特别是课例设计讲解时,一旦与学生生活认知实现接轨,由此激发出来的学习主动力将是惊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因素给学生生活认知带上一定影响,教师要对课例适合度进行多重考评,甚至要进行整改,以提升其匹配性,这样才能发挥课例的引导作用。在《搭配问题》学习时,教师找出五个女生,让其他学生评价其穿着,而且从五个女生最后选出五件衣服,或上衣或裤子,然后进行重新搭配,看能够有多少种搭配。学生对五位女生穿着评头论足,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学生非常认真地进行多种搭配尝试,教师跟进指导,并对不同搭配方法给出自己的评价。这虽然是数学课,但从学生学习状态上看,却像美术课、艺术课了,给人的感觉特别温馨。教师找出几位学生作为模特,给课堂增添了不少情趣,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接轨生活训练,构建完善认知体系

  课堂训练是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精选生活数学训练内容,拓宽数学训练域度,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掌握数理,促使学生完成数学认知体系的构建。

  1.精选生活数学内容。数学教材中设计大量训练内容,很多训练都与学生生活有较高契合度,但由于教材带有普遍性特征,未必对学生认知形成有效覆盖,其针对性相对要弱一些。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需要对相关训练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引入学生最为关心的数学训练内容,以加深学生理解数学新知,提升学生数学生活应用意识。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为体现训练内容的直观性,教师要遵循“最近”区域选择原则,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展开数学思考。《时、分、秒》学习时,教师这样设计课堂训练:

  ①填空:上完一节课需要40(),再加()分就是一小时。超市上午8:00营业,晚上10:00关门,一天的营业时间是()。

  ②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小学生每天睡9();吃午餐用了30();晓晓跳100下绳子用了60()。

  ③在括号里填上“=”“<”“>”:半小时()40分;91秒()1分钟30秒;36秒()6分钟。④月亮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多少千米?从训练题目设计情况可以看出,这些训练内容都与学生生活有重要关联。

  2.拓宽数学训练域度。数学生活化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接轨生活认知,需要拓宽数学训练维度,把数学知识放到生活实际中,通过学生实践感知,探索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注意拓宽训练长度,设置开放性、实践性更强的训练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验证数学,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构建数学认知体系,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估算》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训练设计: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①晓红要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够快速说出晓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②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

  ③估算下,你们年级总共约多少人?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介入到学习讨论之中。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组训练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学生结合生活感知经验展开学习,其学习认知是特别深刻的、鲜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多元创新整合,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数学话题,根据学情调查情况选择适合课例,进一步优化课堂训练内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觉醒,并快速构建完善的学习认知。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相关文章: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方法和策略11-18

让商场营销走进数学课堂11-14

让电教走进数学课堂的教学论文12-05

关于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的论文12-08

谈让音乐走进小学英语课堂03-18

让数学走进生活为题目的论文12-10

生活化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03-28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03-27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04-27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