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3-05-21 14:01:16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十篇

  第一篇: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十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已经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就从合作小组的建立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在新型教学模式普及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断的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运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还需要先建立合作小组。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以前后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6~8人的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事宜,教师在考核中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当然,这主要是在第一学期的实施策略,当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后,教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在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学科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方便数学学习,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大有帮助,所以在当前教育中备受关注。逻辑思维应从小培养,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事物,增加了数学教学中的困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增强意识,注重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且要从一年级时就抓起。由于年龄限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通常到三年级后才有明显改变,所以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都不同,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比如刚接触数学时,应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和数学接触,打牢基础知识,学会辨别最常见的单位概念,包括数字大小、距离长短等。识数之后,可结合教学进度,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其从形象化思维逐渐朝着抽象思维过渡。加减算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令学生对加减的原理和数字规律进行了解。比如小组共有5人,5个座位,走掉一个,就会空出一个座位。而如果进来一个,就会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或者通过三个小组不同人数的对比,以及如何分配,才能让三个小组人数一样多。过程中的对比、分析、概括等都是思维逻辑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学科,数学主要是跟数字打交道。其实有失偏颇,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的载体,语言逻辑也属于逻辑思维范畴,教育应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不但具备专业知识,还能够把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平常课程中,还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概念的概括,加减法的总结等。

  2、更新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极其重要。在当前教学中,借助形象事物进行讲解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理论知识太枯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今后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融入逻辑思维锻炼,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强大起来,应该防范学生对各种道具形成依赖,意识懒惰,不愿主动思考。比如在讲《厘米和米》时,可先给出一些实物,然后令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相关事物,并能对其长度作出大概判断。《认识角》时,教师经常会举钟表为例子,不妨略过实物环节,由小学生主动去想象,尤其是角的移动和变化,如果有实物在手,很容易辨识,但如果仅凭想象思考,对不少学生来说都很难。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较为零散,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过程会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帮助。课堂上应掌握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比如分类比较法,数学学科非常庞大,为防止乱成一团,内部知识都有较为系统的分类,而且不论是分类内外,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异同性。概括和归纳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同一本质属性的事物进行整合,可以加深理解,从中获取新的认识。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定理,为计算提供了技巧,可以缩短浪费的时间。当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应的方法,使得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3、加强练习,积极参与实践

  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准备各种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习题,供他们练习。所选习题需要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逻辑,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易错题,令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经常举办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实现理论实际的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节,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木条、胶水等工具,制作出对称图形。这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地理解,然后逐步探索制作方法,基本相当于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过程。校园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活动,如数独游戏、数字推理等,令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和条件,能够推理出最终结果。

  三、总结

  总之,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作者:白先玲 单位:沛县正阳小学

  参考文献:

  [1]吴云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4,15(8):52-53.

  [2]卢纶.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2(8):98-99.

  [3]刘伟.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4,16(8):69-70.

  [4]马翠双.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4,17(2):120-121.

  第二篇: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思考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体系及其独具特色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课程观等给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很大的启示,并且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编写了生本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教材由“感受—认识—熟悉”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主要是对小学数学单元感受这部分的小研究的设计的一些思考。单元感受小研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对整个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框架性的大体了解,并激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储存。因此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重大。

  1.设计单元感受小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小研究设计目的明确,研究题目清晰,通俗易懂,不能出现概念性错误。吴文俊院士认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整个数学的两大柱石。整个数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与发展而发展的。”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数学结论被证明是经受了人类长期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数学已经建立了严密的科学体系,数学学科可以分为若干分支学科,数学理论的建立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清楚性、确定性。数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发展。这说明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在设计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的问题时必须科学、清楚、准确。问题的表述形式多样,可以文字叙述,可以图文结合,可以图画表示,但设计的问题不能使人产生歧义。

  (2)精练性原则

  精练是指研究的问题题量要适中,研究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难点有帮助。感受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生活储存,为新知识的重难点攻破做铺垫。所以题量要精简,否则把单元里的各知识点全都进行感受,不仅主次不分,而且浪费时间。

  (3)浅入性原则

  浅入是指小研究的问题不能太深奥,应从简单核心的问题入手,为学习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作铺垫。同时,重视学生差异性,针对研究问题,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下笔,能写出深浅不同的研究结果。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是指学生研究学科知识的同时,允许学生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积淀、个人思考与个性感悟写进小研究里。可能学生感受到的,写下来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这没关系。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得到学科问题的最终正确答案。

  2.设计单元感受小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找到“学生”与“小研究”之间的基准点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的,其开口是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让学生完成小研究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小研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做小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小研究”和“生活”之间的联结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复杂的,让学生研究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小研究充满生活气息。在完成单元感受小研究时,做和接触是第一位的,对知识点的内容允许不足,允许正确,允许错误,允许查看,允许交流,允许绕道而行,采取其他实验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时,不急于对学生的活动做是非的判断,不刻意用规范的正确答案去作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教师应做的工作是保证课堂中学生活动要始终指向问题,而不是指向问题的正确结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革,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单元感受小研究注重学生的感悟。生本教育认为,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的联系和对事物实质的深刻认识、透彻理解,是学生形成思想、智慧的基础。由此,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依靠学生的感悟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显著特征。而为学生创造感悟条件,而非代替他们感悟则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质量的感悟的一个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才不会被压抑,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作者:李雪梅 单位:天河区骏景小学

  参考文献:

  [1]吴文俊.吴文俊文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

  [4]杨旸.关于生本教育几个基础性问题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7

  [5]俞求是.试论数学的科学性及其特点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8

  第三篇: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数学都是一门重要且有价值的学科,因其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探讨创新方法,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环节,就成了教学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一、对话教学的基本概念

  “对话”是人类用言语进行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和形式。从广义范围内思考,“对话”不仅仅是言谈这样简单,戴维伯姆还提出“对话从本质上来理解问题”的观点。也就是说对话除了语言交流外,还是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对话教学”,就是抓住对话的特性,将其运用于课堂,有利于协调教与学关系的模式。新思路:传统教学,教材是教师讲授的重点及核心,课堂内容不脱离课本内容,由老师强制灌输。在对话教学中,由于引入对话模式,教材的核心地位发生改变,教材内容变成了探讨的对象,由一个点进行发散思维,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

  二、具体应用步骤

  1、学生主体间对话此种对话,老师尽量不参与,只是退居其后,引导学生自主对话。学生之间交流彼此观点,了解彼此思路,除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体会其他同学的个性想法,整体对话显得轻松而有活力,带动整体课堂氛围,不沉闷,有生气。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人数加减”的问题,“班里总共有多少人?下课后,如果出去几个人,教室内还剩多少人?若班内当前状态下有几人,说明几人出去活动了?”等。学生之间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交流,彼此阐述原因,共同思考。小学生这个群体其实有着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课堂上的表达和沟通,可以得到同伴的认可,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另外,老师还可以从教材中提炼有价值的话题,让学生探讨,在他们对话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2、主客体间对话在课堂上,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而客体则是教学的文本辅助内容。文本虽然不能主动和人交流,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文本更加的鲜活,增添趣味性和知识性。数学这门学科虽然注重计算环节,但是也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黄金比例”,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人体黄金比例的测量方法,教给同学们这种比例的审美,让学生在课下亲自动手,探索数学的奥秘。又比如“三角形的稳固性”,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介绍埃及金字塔屹立不倒的科学道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3、教师与内容对话内容往往是死的、固定的,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未必能准确的把握和明白,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诠释功能,用更加生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萌一分钟走30米,走了8分钟;小明一分钟走40米,问小明在第几分钟追上小萌?若是刚接触这类问题,学生往往不能理解,会被题目绕晕,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教学生掌握关键词,通过某些关键词,了解这个问题属于什么类型,像这个例子就是追击问题。教师与内容对话往往能够很出彩,老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愿意去思考,而不是惧怕和抵触,也不觉得无聊、枯燥和乏味。

  三、对话教学的重要作用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只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教师充当主体,进行知识的灌输,这种方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因为本来很多知识复杂且枯燥,再加上数量的增多,学生会觉得痛苦,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对话教学,教师走到引导台上,成为一个倾听者,就像一个放风筝的人,只需要轻轻拽着风筝线,不让其挣脱,在合理的范围内任其发散思维,张开思考的翅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课堂的高效和教学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对话思维当代社会,人际交流以及沟通能力是每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的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有可能养成孤僻、不爱回答问题、不擅长和同学相处的坏习惯,人格发展不完善、不健康。而对话模式可以提前教会学生交流和对话的魅力,通过与同学、文本、教师的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理解能力,锻炼思维,享受对话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对话思维,有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发展,和“说”的能力。

  3、优化课堂,提高质量同样的教学内容,方式的优化有利于质量的大大提高。不同课堂间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然而枯燥沉闷的课堂很难产生真正的智慧,也很难引发有效的思考。在对话模式下,师生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不仅增添学习乐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质量,达到课堂追求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话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对话也能够改变低效的课堂,其应用,有利于彼此共同提高。

  作者:王寿英 单位:四川省康定市民族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军等.数学教学,走向对话[J].数学教育学报,2008,(6):ii.

  [2]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77.

  [3]孙灿霞.“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23.

  第四篇: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构建

  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学本身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要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数学,就必须打造有趣灵动且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1让课堂气氛活起来———由现实生活走进数学殿堂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数学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非智力因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我提前画好蝴蝶、蜻蜓、树叶等图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开始上课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一个夏天的午后,一只小蜻蜓正在草地上捉蚊子,对面飞来了一只漂亮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想和它玩耍,小蜻蜓却不高兴地说:“我不认识你”,小蝴蝶笑着说:“咱们是一家人,不信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家族成员。”它们后来就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三个是一家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蝴蝶、蜻蜓、树叶三者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如此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自然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了。

  2让学生小手动起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发达,而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要充分利用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到动手实践中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拼摆、测量、实验、画图等形式,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从实践活动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并应用数学。

  3让师生关系好起来———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

  小学课堂不能太死也不能太活,教师不能主宰课堂,也不能放手不管,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好能够亦师亦友,师生的双边活动是轻松和谐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或大声辩论。对学生有特色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以信任的目光去鼓励学生,用具有启发性的话语去激活思维。学生只要敢说话、说实话,自我个性就能得以张扬。比如在学习“分类”知识一课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理论,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实践,然后寻找并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是这样操作的:将38支(当时就收集了38支)颜色不同、长短不同、圆柱形棱柱体各异,带橡皮和不带橡皮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学生异常兴奋,就像炸了锅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动手分类:有按颜色分的;有按长短分的;有按带不带橡皮分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胡乱分的。然后我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分,对说不清理由的学生给予引导和指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就理解了数学分类的基础知识。

  4让赏识多一点———要抓两头促中间

  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成功的标准可能不同,所以,我们教师在评价每一位学生时都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老师对优等生天生偏爱,而实际上,我们尤其应该“偏爱”学困生,当然中间生也一样不能放过。所以,抓好“两头”还要促进“中间”。我们知道学困生一般自信心不足,内心敏感,对老师对学习都有畏惧心理,我们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这种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用赏识的眼光给予以适当的表扬。赏识每一位学生,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学生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雨露下,就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闪现和迸发。这样的课堂才称得上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比如在布置练习题时,我会留一两个选做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做。这样就给优秀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能够选做的话,我一定会给予表扬。而中等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老师这些练习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我也给予表扬。对于学困生,能够做完,即使有个别题没做对,只要他比以前有进步,我也会奖励“小红花”,并与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各个层级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完成了自己能力范围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高,就能进一步主动探索,从而逐步进入乐学的境界。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打造小学生的活力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抓两头促中间,赏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作者:高玲 单位:山西省汾阳市西河小学

  参考文献:

  温永刚《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网络文章)

  第五篇: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该教育理念被广泛的运用在小中高学校,收到了各层次各学科老师的广泛好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的教育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1传统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

  长期以来,在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并受此影响,老师在教学期间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以题海战术为主要练习手段,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问题,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没有充分理解,所以学生课堂上学得快,但课后忘得也快。此外,老师教学模式单一,通常只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没有丰富的课堂情景创设,也没有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课堂互动环节。总之,传统教育模式缺少了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没有做到真正的高质量教学。

  2“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为了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弊端,生本教育被运用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老师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同样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热情,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生本教育在小学中的运用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在实践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3“生本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师生本意识较弱,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要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但由于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老师相比“学生的学”还是会以“老师的教”为中心,总是在进行知识的灌输。即教师的生本意识不强,教学方式较为枯燥无趣,忽视了小学生真实的想法和真正的需求。

  3.2学生各不相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难以做到公平全面。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对学生基本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大量的练习,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就会在这些日常的联系和学期中的考试成绩中做出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合理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3.3创设情景形式化,难以真正做到吸引学生兴趣。一些数学老师认为数学这一门学科就是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学模式中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没有重视情境创设的问题。没有合理地创设情景,或创设的情景太过形式,学生会觉得厌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习热情就会降低,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例如在学习加减法中,老师总是以铅笔、苹果等“传统教学物品”作为对象进行教学,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生本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4.1提高老师生本意识,最求新型教学方式。较强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提高老师的生本意识,培养老师教学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并指导老师将生本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同时,改变老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加减法》的章节中,让同学随便伸手指,并在同学之间相互加减。

  4.2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全面合理的评价。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易懂,所以老师会有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课堂多元化,多让学生表现自己,在课下,教师可以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观察学生的个性表现,对学生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比如在学习《角》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画自己喜欢的角,最后用自己画的角进行联想,更充分的了解学生。

  4.3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创设情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通常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一、生动有趣;二、与身边是有关;三、与社会热点有关。总之,情景创设的第一要素就是抓住学生兴趣点,要注意,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第二要素就是生活化,与实际相联系,第三要素就是可理解,在校学生理解水平上创设情景。比如在《比较》这一章节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动物来进行比较,用兔子、小狗、乌龟等比较快慢、高低、大小等。

  5小结

  小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喜欢玩,不喜欢死板枯燥的课本,所以,在生本教育观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这一根本原因出发,辅助有趣好玩的教学方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标,提升了课堂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好的教育理念终究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作者:关慧文 邢馨予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南山小学

  参考文献:

  [1]江丽英.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8)

  [2]李幸年.要把每位学生看成发展的人———谈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小学数学教育.2011(06)

  第六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讨

  摘要: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学生数的基础认识、运算、单位公式、图形长度等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小学数学问题涵盖多方面,主要指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对于算术应用题的解决。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基础知识加固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即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独特且有实效的解题策略。教师应帮助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课堂应棱角分明、独特立体,为学生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思维养成

  基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构的过程。爱因斯坦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做中学,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模型,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这种解决策略也对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对于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状况

  1、教师未能实现问题解决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教授问题解决时,教师往往机械化地止步于数学知识点公式的灌输,仅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不够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不够完善,导致数学教学生活化程度不够,没有亲和力,小学生只是做到了课堂知识点的记忆,而并没有做到有效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2、教师未能有效规划教学目标

  数学学习的乐趣就在于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探索性,学生只有充分掌握数学规律和解题思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课堂上、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熟练应用。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规划中,往往局限于教材知识的诠释,首先考虑的是数学知识的普及度,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这种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决定了教学目标只能是教学知识点的重复,很难刺激学生对学习及探索知识的渴望、难以形成创新性思维。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模棱两可,结果直接导致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扭曲,产生厌烦感,完全无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3、教师未能有效遵循教学大纲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打着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旗号,但是具体到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却又大多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是采用现场板书进行基础知识点的教授,教师罗列知识点、公式、解题方法等,带领学生学习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没有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交互式课堂”,违背了教学大纲对于教师教学指导而非主导地位的要求,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将课堂的主角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教学的完善措施

  1、加固基础概念知识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充分掌握基础概念知识,是养成数学学习逻辑思维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先决条件。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教学情境、探寻问题答案等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加固基础概念知识教学,指导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实现数学解题思路的清晰和完善。而拥有扎实的基础概念知识,将充分学生提高的解决问题能力。比如说,笔者在教学加减乘数的内容的时候,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都抽出来五分钟左右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这段时间内笔者会给学生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计算,而后笔者会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批改,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质量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2、完善应用题学习策略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则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进一步体现。应用题的解题,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数学思想,采用有效的数学公式,结合的综合性的解题策略授课。需要教师充分结合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方案、方法和手段,采用诸如: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实验、类比与对比,归纳与总结等不同逻辑思维策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体验,分析应用题的数学规律,采取对应的数学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完善几何图形学习策略

  小学生还处于生长期,他们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都很不完善,反映到小学的数学学习,他们往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习题理解和解答,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理解还处于过度阶段。因此,在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问题解决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策略,加强平面图、立体图、线段图等不同几何图形的学习和运用,保证课堂教学立体生动。比如说笔者在让学生画三视图的时候,首先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细致的讲解三视图的相关知识,而后笔者还会通过三视图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分解,让学生了解画图的诀窍。同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细致的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问题解决策略是重要的授课内容,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问题解决的策略,有针对性的规划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积极性和有效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作者:廖玲玲 单位:宁都县宁都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高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

  [2]刘利利.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自主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对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开放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体味到主动学习、主动提问的趣味。

  一、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压抑的课堂环境和思想环境下,学生很难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也就不能产生问题,主动提问,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影响颇大,只有民主开发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勇于提问。我国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思维一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提问”和“要求解答”的权利,解决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学生不敢质疑老师”等问题。为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放下架子,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回答,积极引导。其次,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困惑和创新性的想象,消除学生对提问的恐惧心理,不斥责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不敷衍刁钻的问题,实事求是。最后对于所有的的提问者,教师都要看到他们思考的闪光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主动求知的行为,让主动提问的同学产生提问的安全感,成就感,从而引导全体同学参与到课堂提问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有个学生始终对“-2”小于“-1”不能理解,在他的印象里,2比1大,为什么加上负号结果就不一样呢。面对这种简单的问题,教师绝不应该一味指责学生笨,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是应该用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这种思维模式,例如,以“是欠了一块钱富有,还是欠了两块钱富有”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也为其他想问而不敢问的同学树立一个标杆,从而让他们也敢于发问。

  二、创设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提问

  实践操作是小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实践情景,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活动中大多是一些开放性问题,不具备标准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提问。例如,在实践活动“办数学小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认真收集素材,以提升“数学小报”的质量,其次,在学生办小报时,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要提供在数学、文字排版、美术等多方面的指导。该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且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从而发现学生的疑问所在,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善问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和表达尚未完全发育的状态,所谓“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因此要让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克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主动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提问技巧,以教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主动提问。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相似概念,定律,性质之间的相关联系,比较它们异同,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告诉学生相应的提问技巧。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设问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呢?”之后教师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请学生回答,在这个问题结束之后,学生会很自然的想起一个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和边数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什么呢?”以教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提问,掌握提问技巧。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引发学生主动猜想,进而产生问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引发学生新的探究要求,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四、优化教师的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反思,从而更理性的学习,而不是为了传达教师个人的喜恶,满足教师的发泄。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以考试为基础,成绩好的同学得到赞扬,成绩一般的同学被忽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则被众人瞧不起,成为所谓的“差生”。这种评价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思索探究的能力都收到压制。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必须改革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质。教师可以将分层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学生评价中,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多种荣誉奖项,争取让每个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为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勇于求知奖”和一个“创新思维奖”,分别颁发给本学期提问最多的同学,和提的问题最具价值的同学。通过设置这些鼓励学生的奖项,在价值观的角度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在我国传统受偏重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背景下,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其次教师要将数学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启发学生提问,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心向,让学生“想问”,“善问”,最后优化学习评价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提问热情。

  作者:郝晓君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

  参考文献:

  [1]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2]张松.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3]陈淑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统计与管理.2016(07)

  第八篇: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将科技与教育相融合,电子白板应运而生。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电子白板在小学课堂也开始了小范围的应用,并且着手于大范围的推广。但是对于电子白板的教学,教师们也是尚在起步阶段,究竟如何才能够将电子白板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还需要教师们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以及目前的教学情况做出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针对当前逐渐开始应用广泛的电子白板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也会在课堂上面表现出来,进而出现了许多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教辅工具。这些教辅工具都在一定程度上面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讲解。电子白板的出现无疑又是一次新的教学课堂转变,通过白板教学的方式进而呈现出数学教学所需要的数字图形等等,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一、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白板的很多功能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也是十分的实用。不如说拖动工具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就十分的重要。在数学课堂当中,拖动工具是一个常用工具,也是一个十分实用的工具。在数学的绘图当中,以及向学生们展示题目以及题目的答案解析等等,都需要拖动工具来进行操作。与此同时,教师们通过对于重点部分进行着重的色彩标记等手段,使得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对于教师而言,也省下来了很多在黑板上面画图或者是摘抄题目的时间了。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的时候,里面涉及了图形的变换、图案的设计、数学欣赏这三个部分。对于这一章的教学来说,如果不画图,就无法给学生们针对图案进行直观的讲解。但是反之,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在黑板上面画图进行讲解,在画图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样下来,一节课的课堂效率也就十分低下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轻松的操作。教师们在白板上面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案,然后在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并且讲解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又是由哪些图形变换而来等等。在合格过程当中,教师们也可以令学生到讲台上来,用电磁笔自己进行和感受,进而使得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有趣,学生们也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继而使得数学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绘图,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在小学数学当中,很多的知识点都是由绘图来进行展示的,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能够令学生们更加清晰的明白课堂所学的数学概念与原理。电子白板提供了很多画图的辅助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教师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快的绘画出课堂教学所需要展示出来的图。比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线与角’的时候,在学习角的度量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题目,即如何用三角板拼出75°、120°、150°的角,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用教学专用的大三角板在黑板上面进行测量,但是这种测量的方法教师一个人及其不容易操作,同时还非常的耗费时间。但是通过在电子白板上选取三角板,然后固定柱某一中心点再进行移动拼接,最后利用量角器测定度数,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题目给讲解完,同时,利用电子白板能够使得角度测量的误差数值更小,所得数值更加的精确。学生们也能够理解与接受这种授课方法,为学生们今后的良好听课习惯奠定基础。

  三、利用电子白板过程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简单便捷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直观的展示,进而把知识点与学生们的关注点相结合,进而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图像与知识点相结合,进而使得学生们更加关注课堂的所学内容,让学生们在欢笑中收获知识,将电子白板的优势与教学难点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落实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比如说一些定理的推导,或者是公式的推导,由于过于烦琐,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般都是让学生们自己去看书体会,但是学生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很少有人会主动问老师,但是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减少了教师们板书的环节,教师与学生们一起针对公式的推导进行演算,针对学生们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们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讲解,进而令学生们对于公式与定理了解得更加透彻。学生们在今后的记忆过程中,也不会再进行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做题当中。

  四、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获取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鲜少有预习的意识,即使是预习,也仅仅是围绕书本的内容进行大致的浏览。但是电子白板,不仅仅是在上课的时候课堂展示的屏幕,更可以利用其网络搜索的功能,对于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延伸性的索引。进而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进行相关知识的索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进而提高了学习听课的效率。随着现代化科技地不断发展,其体现在教育领域也是在不断地进步。在现代教育技术长足进步的中国,教师对于此类教辅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加深,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是一次飞跃性的进步,使得教学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教学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最终教学效果也会有着明显的提升。

  作者:施菊英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雅丽.巧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学术研究.2014.第二期

  第九篇: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有助于改善枯燥的数学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创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1首先要“目中有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基础的建造。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实际的认识理解状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要求为改进教学方式的标准,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性与生活性。

  1.2其次要针对全体学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基于其认识规律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人为本,就要从每一个参与数学学习的个体出发,不忽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力改造数学课程教学叙述,力求浅显生动,让教学满足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发展水平。教学的考评要以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为教学规划的依据与考评的目标。

  1.3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重视学生存在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教师要从不同的认知角度、起点等去观察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状况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特征及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

  2.1做好富有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数学教学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要紧密的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产生在生活中,所谓的数学学习就是对实际生活的总结。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富有生活化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从而快速的将学生带入其中,调动学生对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小数的性质”一课讲解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去超市了解商品价格,然后回到课堂后进行积极发言,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商品价格大多是“10.99元、9.09元、6.90元”等,教师根据此可引出三个问题:第一是商品为什么全以两位小数标价?第二是如果把点后面的0去掉会发生什么?第三是这些商品中那些价格可以去掉0?通过实际情境创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际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2.2做好“能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问题情境创设:数学作为系统性强、关联性密切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必须解决好这点问题,在授课中要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性关系讲解,要学会利用新旧知识的接触点创设能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问题情境。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对新问题的解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使其可以通过旧知识体系去理解、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小数基本性质”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让2=20=200?”然后在学生惊讶的眼光中带领学生寻找解题办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生活中可以花钱买吃的,用尺子量身高啊”,此时学生就会想到“2元=20角=200分”等,此时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将原有单位都变成“元”试一试,此时学生就会提出“0.2米=0.20米=0.200米”等,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去掉单位后就会变成“0.2=0.20=0.200”,此时教师就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旧的整数知识带到了新的小数知识当中,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3做好“富有挑战性”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小学生往往属于迎难而上的类型,他们在学习中不害怕困难的出现。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当中,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及技巧的能力进行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数学、语文、英语的三门平均成绩是95分,由于成绩单被弄脏了,现在只能看出数学是96分、语文是98分,而英语成绩看不清楚了,你能帮小明算出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吗?你都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答案?通过现实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学会灵活使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丰富学生解题方式、方法,为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4做好“能激发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现有认知与原有认知经验的矛盾重视,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学生已经学会并掌握的数学知识入手,寻找学生掌握的认知经验与将要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利用衔接点制造认知矛盾,从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比新旧两种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与不平衡中进行深入的知识探索,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结语: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实现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等,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作者:李x 单位: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学周刊2014年04期

  [2]董兴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7期

  [3]金桂春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学周刊2015年14期

  第十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是新课标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提问、乐于提问,进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宽松学习氛围。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带着积极情绪参与课堂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认真聆听学生的提问,并认真回答,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教师也不要随意批评,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创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教师要以身作则,面对学生的提问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打断、讥讽、嘲笑学生的提问,同时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允许学生对不同的言论提出质疑,甚至是教师的教学结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看法,大胆提出问题。第三,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仍然有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努力学习,求思进取,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的质疑思维

  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变得积极主动并且拥有大胆探索的欲望,教师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科学选择质疑的方法,排除一切障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还要传授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时有位学生提问:是否还有更加简便的方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表扬了这位的同学,并要求学生将一个三角形沿着一条线剪,看看是否可以将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实践,得出一个一种更加简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三、优化教师的课堂设计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并且坚持不懈。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许丹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1-2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000字12-08

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11-21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06-20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5-16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代教育论文11-12

小学数学的教学论文11-2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