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6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教学情境拥有更多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喜欢新奇的东西,并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将这些总和到教学活动中,做一些小学生喜欢的课件,将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渗透,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字数较大、计算方法较繁琐的数学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进行许多编排,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多样的小游戏。既能激起小学生的上课热情,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小学生玩乐中不知不觉的领悟了新的知识,突破了原本不能突破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可以采用情景导入,问题悬念法,依托于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创建情景,设计联系现实的悬念问题,激发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化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
2.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直观的画面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具模型展示或示范性操作,通常会占据教师的大量备课时间和精力,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相整合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画面。有一些是人们长期以来的认知规律,对于能力和经验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尤为艰难。正因如此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就越发重要,教师将这些生硬抽象的知识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化抽象为简便,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立体感,如:圆柱、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在揭示规律的同时更为直观的将生硬抽象的东西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的掌握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反馈机制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课程进行修改,不能光按着自己的想法进行。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有通过考试才能使教师了解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反映的情况,观察每位学生的知识漏洞并适时的做出调整,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吸收能力,优化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法。
二、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将小学数学教育同信息技术相整合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让小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去接受知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抽象生硬的数学知识不在晦涩难懂,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整合,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合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去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育目标和内容,使小学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不断完善,使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人文色彩浅议
一、开放教材领空,挖掘人文底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这种死板教条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教材改革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年龄特征,使教材更具趣味性和美感。例如,三年级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教材中有这么一句话: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请你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多么亲切,多么富有人情味。教学轴对称图形,同学们用彩色纸通过画、剪得到了各种轴对称图形,不仅满足了视觉对美的要求,还愉悦了精神。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材还加大了学科与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交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数学语言、思想、方法和内容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进评价方式,追求人文评价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的评价片面而且单一,只把课堂知识、解题技能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态度和情感的评价,往往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种陈旧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小学生的评价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进行,把过程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学习结果和水平。充分了解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我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人文精神的评价,就一定能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讲解有一次我在听一位教师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出示9+6后,老师问:9+6等于多少?一个学生赶紧举手,老师请他站起来回答,他的答案竟然是16,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哄然大笑。作为一名老教师,他并没有对这名积极举手的学生进行批评,反而用非常温和的态度对他说: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下次继续努力!并安慰他坐下来再认真想一想。我想,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这位学生的积极性,使他更加认真思考。最后做练习的时候,我凑在那个学生旁边看,他居然都写对了。课堂上,教师把对学生的深情厚爱融入坦诚的交流之中,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文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促使其提高自信心。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加以培养、鼓励,使学生的个性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张扬和发展。老师进行的教育评价其实就是和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形式的沟通和理解,其中包含诸多含义。有时候老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信任,有时候是一种引导和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数学实践活动,延伸人文精神
新课标的数学教材中,每一册都编排了1~2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往的数学教学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力求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对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指导。殊不知,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渗透着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目的。在学习了比和比例后,安排了美丽的校园这一数学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实地测量,小组协作,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平面图,设计方案。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要互相合作,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过程学生是积极投入的,不仅充分地享受到应用知识的快乐,而且经过不断地调整思维,克服困难,可以激发学生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和成功体验。总之,我们倡导的人文精神和传授的数学知识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辉煌、更灿烂!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微课探索
1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优点
1.1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微课这种新兴教学形式铺天盖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学校及各阶层的领导,都对这种新的授课方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比赛也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很多老师是为了录制微课而录制,或者是为了获奖而录制,本应在授课内容上深思熟虑更多的运用在了授课的形式上。视频做出来很炫,很吸引人,但内容却很空洞,有的教师甚至在2+3=?的问题上运用了大量的动画、特效;有的微课将本应学生动手操作的步骤也一股脑的做成了微课,而本应作为主体的学生却变成了观看者,这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微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微乎其微,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微课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中,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各类信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始终牢记我们的授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关注。
1.2教学过程不等同于微课
为了在微课录制同体现与学生的互动,有的教师将一堂课中的十来分钟录制下来做成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这种单纯的课程记录也仅仅是上课视频而不能称其为微课,每一个微课都是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教学,十几分钟的时间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主题,包含课程导入,授课过程和总结。微课制作应该是一名教师实际授课水平的浓缩体现,因此每一小节的微课都应该是各位教师认真思考,反复验证过才得出的授课菁华,不能将微课同几分钟的授课过程划等号。
1.3为了推广微课而推广
微课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往往需要应用多媒体将精心录制的微课展示给学生,课后也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后的自学和巩固,在有些地区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非常有限,我们不能为了推广微课而要求每位家长都给学生配备电脑和网络,另外,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后上网的时候都是在交流学习而不是玩游戏,或者网络冲浪呢?因此,微课的推广也需要对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学习的目的进行提高和明确,千万不能顾此失彼。
1.4本末倒置,忽视主要的课堂教学
微课的有点有很多,但它仅仅是我们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效果的一种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授课的根本。首先,制作微课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我们不能将每一节课程都录制成微课,其次,有些基础教学不适用于微课这种变现形式,因此我们不能一篇盖全,再次,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教师能够通过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等多方面了解教学成果。因此,传统的课堂授课仍然是我们授课过程的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微课知识针对一些比较枯燥的和不易理解的点进行生动化的辅助教学,完全不能用微课去取代传统教学。
2总结
总的来说,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有段尤其固有的有点和存在的意义,以及未来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学水平,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不管是传统的教学形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我们都要始终牢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不能忽略本质。在微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慎之又慎,考虑教学的`实际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不能本末倒置,流于形式。
第四篇:微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一、利用微课程,做好良好的课前预习工作
学生若是要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师教学中所教授的知识,就一定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良好的预习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同时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尤其是类似数学这样的需要逻辑思考的学科,课前预习就显得更加重要。新课标对数学的教学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于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对培养数学性思维越来越重视,存在的抽象概念越来越多,而学生若没有课前预习的话,在课堂教学中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某些抽象概念的意义。微课程是一种可以在家里利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观看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相关主题的教案和视频编辑器软件可以制作简单的微课程。然后通过共享到班级学习的群,或者上传至云端,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忙指导下下载下来,在家中提前观看预习。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微课程我们可以这样制作,第一步:利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功能选取几种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的物品,例如冰箱、抽纸盒子等等。第二步:以一个长方体的物品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像学生展示一下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几个点,几条边,通过对比边长的关系,得出长宽高的概念。第三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的长方体的物品,并且测出长宽高的长度,准备课上提问所用。整个微视频的拍摄过程可以在他人或者借助辅助器具的方法下清晰地拍摄下来,要保证画面清晰,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吐字清晰。第四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该视频进行编辑,相应的添加字幕进行一定的美化,将视频编辑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欢笑中预习课程并且学习到知识。
二、利用微课程,抓住良好的切入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就在于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更加富有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在课堂中如何恰当地利用微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理解问题的连贯性和思维的整体递进性为原则,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利用微视频抓住切入的重点。这样可以将枯燥的数学教学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化。利用微课程,可以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一种多维的教学课程,尤其在几何方面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三角形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剪纸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通过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三角形的边长和内角的度数。在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一个结论以后,可以通过播放提前录制的用几何画板随意画出的一个三角形,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的视频。通过播放这一段微视频,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出,不管我们怎么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不变的。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来探究这是为什么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专心地听从教师讲解原因,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最后可以通过播放提前录制的关于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测量过程,引发学生思考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判别方法。为了节约时间,增加课堂上的练习量,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们需要播放相应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刚刚所学的判别方法判断出这些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这样,通过直观的观察,让学生产生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性质和定义的理解。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直观观察和深入探究的教学方法,也为新课程的创新思维的设计奠定基础。
三、利用微课程,让学生复习巩固
在我们做好了预习和课堂教学工作以后,让学生课后做好复习巩固的工作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让学生及时地做好复习工作,不仅能够加深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复习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专家建议在课后复习的时候要抓住黄金5分钟,即让学生在大脑中像过电影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过一遍。由于小学生,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课后自己在大脑中过一遍所学的课程有一定难度,这时候就要借助微课程了。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主要内容简单地利用几种彩色的笔,在白纸上将课堂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且通过画图,标记和清晰的演算过程将重点讲解出来。然后利用软件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该视频中的教学过程和实际的教学过程是一样的,并将该段视频利用视频编辑软件美化以后,同样上传到群中或者是云端。让学生在回家以后,在家长的指导下下载下来,我们推荐该视频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一块观看。这样可以让家长在家中能够更好地辅导学生的课后练习,同时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情感交流,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留下一些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有关数学逻辑能力养成的拓展性的训练,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这样可以让家长督促和培养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孩子在父母的知道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微课程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
传统的教学只需要备课和准备教具即可。而微课程就要求教师首先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后,形成完整的教案以后,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变现出来。这样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方面的加强。
2.微课程的实际操作问题。
由于现阶段主要是主张教师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操作为辅的教学手段。如何正确的利用微课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引入微课程,力求做到在吸引学生积极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的同时做到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这是现阶段将微课程引入实际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微课程营造一个不一样的数学课堂。
3.微课程要求家长的配合。
由于微课程经常需要在电脑上或者智能手机上操作,而小学生大多没有智能手机,且小学生的控制能力差,需要家长从旁进行监督和辅导,并且需要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可是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这样就违背了微课程最初的想法,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只有家长与学校形成互动与互补,微课程才能够真正用好、用活。
五、总结
微课程是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与社会媒介潮流态势下涌现出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教学活动与时俱进的产物之一。用好用活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对于发挥教学活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微课程的实现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受到了师生与家长的普遍欢迎。较于传统的教学来看,微视频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满足了其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微课程的开发也为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方面带来一定的灵活性。随着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效探究
1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主体永远都是学习自己,学习的过程只有亲力亲为方能有所收获和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问题和实际情况。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在自身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的不容易。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尽相同,要准确把握确非易事。但是,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致相同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质、情感倾向、心理特征大致相同。教师把握这些共同点,是能够做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教师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把握的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却难以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难以把握。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总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拥抱一颗颗童心。所以,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通过一对一的交谈沟通,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2正确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没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没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情境创没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桥梁,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老师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沿着自己的学具圆的边缘摸一摸,边摸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用电脑课件演示圆周轨迹并闪烁这个圆的周长。这样,教师运用这个情境一下子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这不失为一个实效性较高的情境设计。但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同时要注意情境设计的正确性,不可占据一堂课的过多时间,更不能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创设正确的教学情境是尤为重要的。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精力不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尤其重要。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发散思维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宇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设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个性创造能力。然后教师的点拨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受传统环境影响,我国的教师和家长在表扬和鼓励学生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我国的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鼓励和关注而丧志信心,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注,为此,在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这些小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善于变换题型,变式练习促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思、去说、去做,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聪明,会思考、会做事、会生活。
4总结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一、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备课时,就要好好设计一下课堂中应该如何教学,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每个学生,增加学生自身参与性,让知识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接受,老师要提炼备课内容,脱离教材执教,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并抓住教学目标与要点。因此,要明确自己要传授的内容以及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多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不是要学生去适应老师,而是老师要去适应学生。力求摆脱那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站在平等的角度,才会设计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才会在后面的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率。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针对学生心理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找准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才能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全面提高,提高教学有效率。另外还需要注重课后备课,因为相对于课前备课,课后备课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课后备课能够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运用得当,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课后备课是很好的思维体操,有助于养成老师思考的习惯,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日常教学中上应十分重视并急需加强。
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必要,因为课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场所,在一个舒适、快乐、和谐、自由的课堂上学习,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探索各种科学技术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教师在课堂中营造何种课堂氛围就是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还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融洽的气氛,和学生处理好关系,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学生才会听你的话,愿意去听你讲什么,才愿意学你传授的知识。如果能够一直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学生就能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课堂中让小主人主动参与观察、发现、提问、思考、朗读、评价、交流、积累、总结等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要经常说你很棒、你的想法很好等赞美、鼓励之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更加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学会按照不同的学生来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有的学生本身比较活跃、爱动,老师就适合用比较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引导这样的学生,而有的学生毕竟静、更加愿意自己思考,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就要设计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肚子思考。适当分类别的引导不同类型学生从自己现有基础、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通过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心智培育、启发和唤醒的特殊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实验、探究等活动,追求学习的有效知识量的增长和学生的灵性与智慧的发展为正相关,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心智自由发展的学习目标。
三、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有效授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良好效果,主要看教师在这节课上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了什么样的知识。不同的科目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因为小学生特定的特点,千篇一律的黑板、粉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多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学生乐学,便能实现有效教学。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兴趣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意,是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想象力和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联系教学内容,经常有选择地介绍一些生动形象的数学典故。数学家传记,轶闻趣事,或介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巧妙的解法,美的形式,结构,以及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等等,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提高对数学的情意。老师在课堂授课时,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使各个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设置互动环节,有效设计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互动,精心组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相互帮助。例如作者在上课时,就会根据教学的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或者是情景演示,让学生可以在互相讨论或者相互协作表演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分享互动成果,实现共同发展。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善于借助学生的主体力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源泉。在课堂上老师应努力创造让学生感到舒服、自由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是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当老师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那么学生将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效果会非常理想。
四、小结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时时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启发者、促进者。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从开始到最后都要提高自身素质,从备课开始,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课堂中不同的学生类型制定出恰当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细心指导学生预习;课堂上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小主人,心中饱含着对每个学生的爱,以饱满的热情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相信在老师的细心教导和人格魅力影响下,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摸索,不断改进和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分析论文6篇】相关文章:
2.小学数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