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通用8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1
教师教学用书中,《倍数和因数》单元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发展数感。由此可见,这个单元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设置情境,走进“数”王国
新课伊始,我便从数的关系入手,给同学们创建了一个情境:你来到人山人海的市民广场,能找到一个跟你有关系的人物小A,请问,你跟小A是什么关系?回答中的关系有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表兄弟关系等。我接着说,茫茫人海中,我们会尽量找到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那么茫茫数海中,数与数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关系?今天开始,我们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写出1~10,让学生找找这十个数里有没有有关系的两个数,它们是怎样的关系……接着,便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二、大胆猜想,善于发现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学习“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时,我渗透了“互质数”的概念,学生知道了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为“互质数”。接着便请同学从100以内数中任意找出一对“互质数”,其他同学们判断他找得对不对。小杨同学找到“14和15”,然后“90和91”,接着“98和99”,后来一发不可收,继续举例“99和100”。同学们确认小杨例子中的各组数都是互质数后,我趁热打铁,问小杨报的这几组互质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都是“相邻数”,我继续问“相邻的两个数是不是永远都是互质数?”小杨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确定?”除了小杨喊“确定”,其余同学开始沉思,“好,既然不确定,我们把这个结论当作一个数学猜想,就叫‘小杨猜想’,接着你们验证一下,看看‘小杨猜想’是否成立。”同学们在草稿纸上演算了一番,基本验证了命题的正确性。小宇同学用反证法证明: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相差1的两个数不可能有别的公因数,所以相邻的两个数一定互质。“小杨猜想”得到了有力的证明。我告诉同学们:“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如同学们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是新奇的、未知的,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品质更是很难从数学结论中获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尽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学习《最小公倍数》一课时,教材第46页第10题要求用列举的方法找出8和20的最小公倍数,问题来了,在填写“8和20的公倍数”时,个别学生只填写了一个数就加了省略号,这种写法不规范,但是因为列举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更多的公倍数(教材上的横线较短,不利于学生自觉找其他的公倍数)。“8和20的公倍数”除了40还有哪些?小雨举手回答,还有“80,120,160,200……”她还在继续,这些数根本不可能从题中一下子看出来,我觉得她肯定不是通过列举找出来的。我便问“小雨,我知道你不是通过列举去找这些数,那么你是如何这么快找到这么多的公倍数的?”小雨答:“8和20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都是它们的公倍数。”“也就是说,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0,40的倍数就都是8和20的公倍数?”小雨点头称是。我很惊讶于她的发现,刚刚学的公倍数她就能找到这样的规律。我让同学们对这句话――两个数的公倍数就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进行验证,验证无误后,我称此结论为“小雨定理”。
三、游戏促学,与“数”为友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还适当运用了游戏教学。一次在师生相互问好后,我别出心裁地让学号是质数的同学先坐下,学号是合数的同学把自己的学号分解质因数再坐下。回答完毕后,还有一个同学仍然站着,因为她是一号!
本单元的复习课上,我要求学生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说说这个数的特点,并给学生示范“9”的自述:我是“9”,是数字王国里普通的成员。我是一个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我被2除有余数,所以我是一个“奇数”。只要把我加上或减去“1”,就可以得到一个“偶数”。我的“因数”除了“1”和我本身,还有“3”,所以我是一个“合数”。我是3的“倍数”,所以,我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但是3的倍数不都是我的倍数。虽然我是一个“合数”,但是我的朋友也不多,我的质因数只有“3”。……第二天,学生跟许多数交上了朋友,有“1”的自述、“6”的自述、“12”的自述……他们赋予了这些数以特征,他们爱上了这些自然数。
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在多样的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整除知识,感受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良好的数感,也为他们后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2
摘要: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问题也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阶段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也明确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的现象。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和数学还是最主要的两门学科,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小学语文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很多小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会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随意,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什么都学不好,面对数学更是产生了畏惧心理[1]。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大感头疼。1.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还有少数教师只喜欢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厌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造成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再加之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最终导致学生更加难以学好数学。1.3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都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科学和严谨,同时数学还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通常都比较好动,容易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之后利用废纸张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各一个,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和粘贴制作纸盒,制作过程中可以参照自己的铅笔盒和家中的收纳盒等。最后要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2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例如: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从而让学困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接受所学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为学生介绍有关数学的发展史和小故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标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3、结语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艳芝.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01):120-121.
[2]赵广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心理分析[J].林区教学,2017.(01):83-84.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决定了每个学生日后对教育的接受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众多科研项目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式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今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课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针对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和研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基础的计算内容,占了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数学成绩的质量。而其计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例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些数学概念通过计算和分解的方式来引入;常见的应用题的应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过计算步骤来逐渐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内在含义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三、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要求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年级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每差别一个年级,其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要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其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的计算培养需要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和训练时间的长短确定,老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四、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领悟知识的水平都处在一个启蒙阶段。需要一个具有较强引导能力的老师。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教育工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整体理科学习。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解析,结合我国目前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必定会更加完善和科学。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4
摘要:微课资源包括着教师的短暂性视频讲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几个组成部分,可谓是集合了以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画等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有效策略。另外,小学数学课程是一种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课程,而对于语言知识和数字认知还处于低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是一项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微课资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有助于多角度和多层次性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空间和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资源;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升级,微课已经成为一种综合应用性很灵活和很有效的信息技术辅助性教学工具,在微课资源的大量应用下许多课程教学的视域和角度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生动和简化了教学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鉴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学习接受度以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特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微课资源的切合点,从而有机地发挥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和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从微课资源来看,它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精简教学时间集合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练习和反思于一体的资源,它能够融合和弥补各个资源之间的优势和缺点,使这个资源最大化地组合演化为生动、具体、多样化和可操行的教学资源,一旦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就能够拓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交织着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的活动,而小学生本身还处于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字和数字理解的认知挖掘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另外,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丰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较敏感。因此,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微课资源的应用,微课资源就能够有效转化小学数学课程展开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就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长的需求,最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益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的途径
1、注重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性
微课是在原有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简化和升级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还是脱离不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借助于深化和提升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灵活性应用,以挖掘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点,使得小学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能够详略得当和重难点得到全面性地凸显,那么,小学生就能够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在学习规律而逐渐地内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就会逐渐得以缓解。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三册《长度单位》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以精简《长度单位》的视频展示,简要地把长度单位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式;教学目标等通过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出来,特别注重以小学生熟悉的铅笔作为长度单位的展示对象进行长短比较和之间的转换重点性讲授视频演示,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微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且通过练习题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们对这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在微课资源的交织有效应用和引导下,小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课堂活动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吸引力,并愿意配合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去认真探求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升。
2、拓展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学习承受度的有限性,单一性地靠短暂的课堂四十分钟数学教学活动,小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微课资源对课堂知识点教学的精简应用制作成课后微课视频,通过教师的微信平台群或者教师的公共号进行发布,以便于小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当遇到数学学习难题时,可以让家长把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再现解读,从而小学生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再次回忆起遗忘或者存在误区的知识点部分,由此可见,这种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外的拓展就是对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成为小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学习数学的良师益友,最终有助于小学生在不断反复琢磨数学知识点和应用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
三、结语
显然,教师与时俱进加大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特征紧密相结合的现实性要求,也是满足小学生成长天性健康发展的个体性诉求,更是小学生数学自身课程教学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对数学各个课程环节的贯穿和引导,小学生的成长天性优势才得以进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更有利于破解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50-52.
[2]何晓园.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5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它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在发展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对于数学来说,所有的知识既然是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教师应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此来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借助于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主动性
学生可借助于现实生活来获得知识技能,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的经历当中,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经历当中来学习知识,这样就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于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获得真实的体验,以此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在数学学习当中,会应用到许多的教具。在教学钟表时间的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制作纸质的教具表盘。通过制作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表示时间的单位、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深入讲解有关时间单位的换算等知识点时,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学习,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得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情景,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较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深入认知到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数学知识,也同时能够较好地影响与作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必须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来进行对外在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精心创设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生活实效性的教学知识内容。
2.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应在教学当中不再沿用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这样的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让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当中,尤其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是应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应提供给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来考虑数学问题,并合理应用数学技能,这将教学生活化真正体现在小学数学当中。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灵活应用生活化理念,将原本抽象的教学知识置换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导学生立足于现实生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识点时,为使学生深入体会什么是三角形,教师可安排各个学习小组来制成三角形的纸质包装盒。
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来开展合作来制作包装盒。在进行制作的过程当中,可充分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在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学习小组所有成员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还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升了小组协作能力,还可使学生较好的认知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所具有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体验生活,并从生活当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3.合理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终极目标,即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较好的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在教学当中来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例如,笔者在教授有关“利息”的知识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满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学做一次小储户”,首先安排学生查阅当前让银行所执行现在的存款利率数,并让学生计算自己零用钱,再比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计算出应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研究、相互比较的学习过程,能够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利率、利息的相关知识点,这些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理性的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让教师能够达成教书与育人的相互统一。在教学当中贯彻落实理论知识与学习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从现实生活来有效的拓展知识面,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较好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在现实生活当中懂得了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开展生活化教学,既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应用好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133.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6
摘要:小学数学由于教学对象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记忆力更偏向于机械记忆,对知识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多将有趣的教学形式加于课堂中,更有利于教学对象的理解和教学课程的进行。本文将针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多种教学形式的好处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多样化;新颖化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方式来教学,即按照书本内容循规蹈矩的讲解,从定义到例题再到课后习题,遵循着不变的流程,并没有什么新意。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来讲,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于记忆以及知识的应用,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以及推理、判断等形式实现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思维水平还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发展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流畅或者中断现象很容易发生,自觉性和目的性比较弱,很容易倦怠,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又好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数学学科本有的强抽象性和强逻辑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常常很容易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这就很难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接受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如在数学概念有些抽象的情况下或遇到难以记忆的数学公式时,大多数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接受,若此时教师还是按照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来教学,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也更加难以接受新知识,因此以往只是简单、反复的讲解,让学生采取重复背诵记忆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压根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乏味枯燥,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会很差,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
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于课堂学习上,唯有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有效率。要想解决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这个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入手,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形象且色彩比较鲜明的具体事物和教材比较容易提高他们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加进教学中,就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把故事、游戏、动画、图片、声音、游戏、视频等作为教学工具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新颖的教学形式
无论是在标准的要求下,还是为了更加有效率的开展教学工作,寻找有效的、多样的、新颖的,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是师生们的共同期望。
首先是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如定理、公式、数学名词、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简介,设计成有趣的故事情节,用图形图像表示出来,再基于此进行教学。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20至25分钟,容易分心,但是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容易集中,学习积极性就会高,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就会相应的更好,学生的记忆时间也会更长,也可通过对故事的回想来回想复习教学知识。有趣的教学方式创设出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较为集中于课堂上,激励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且小学生对直观性内容比对于语言性、逻辑性的内容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的课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白、简单易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促进了知识迁移。数学故事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具有趣味,弥补了数学抽象、枯燥的不宜教学处。
其次是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教育游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下适当的、有教学针对性的游戏。教育游戏,一般都是具有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新、奇幻性的特点适应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学生的出发点是想要玩游戏,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又通过游戏中的知识设定巧妙的学习到了知识,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必定更加记忆深刻,且游戏特有的竞争性又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每一个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的养成。一些游戏还可以分组进行,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赛,小组中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小组与小组的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克服游戏中困难,最终完成挑战。教育游戏中包含的合作与竞争的多维学习关系,这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整节课中都处于较高的状态。
最后,游戏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形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如今处于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即使是小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也不亚于任何一个成人,而且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一般的游戏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电脑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好电脑这个工具。而且电脑游戏的选择范围也非常的广,减小了教学过程中寻找教学游戏自愿的困难。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新颖化的必要性
就现在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课堂为主要部分,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有吸引力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借助数字故事的直观性汇合数学游戏的娱乐性就可以很好的改观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形式,将多种多样新颖的教学形式所结合于课堂上,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快乐学习,也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婉如,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庭用硏究[D],宁夏大学.
[2]王婷,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硏究—Z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D],宁夏大学.
[3]刘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张茁(1970-),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吉强镇中心校袁河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7
论文摘要: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 养成教育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二、 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教育论文
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 篇8
论小学数学概念数学
摘 要: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教学质量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
[3]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15—16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略谈的论文】相关文章:
略谈利用每一堂数学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08-05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论文10-31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思想论文10-25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的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培养论文范文10-02
农村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论文06-23
小学数学思维性与兴趣性的培养论文07-22
小学数学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论文08-29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的论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