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精选10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1
近些年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小学作为学生全面接受各学科知识的首发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是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为了搞好数学教学,在课堂上采用了提问的策略,此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背离。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比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课堂提问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但就当前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使得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其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引导,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
(三)忽视对学生问题的反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之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当的评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并没有这样做。若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就会将自己的思考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答案反馈的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一)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才能得到启发,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二)设置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小学数学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较为零散,有些知识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实际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问题是否有针对性,两者缺一不可。比如说,在讲解“除数和被除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若是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32÷8’这个除法算式中‘8’被称为什么数吗?”这样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除数,什么是被除数。
(三)创设问题情境。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若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那么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努力学习。反之,若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讲解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认真听讲,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适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评价。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正处于需要别人肯定、夸奖的阶段,所以当学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无论回答的结果是对是错,教师都应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进行鼓励表扬。若是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先通过委婉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只有先对学生进行肯定,让学生有信心,学生才能继续喜欢学习数学。一旦教师因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而严厉批评学生,那么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不会喜欢数学。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需要引起教师关注的。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面对如今数学课堂质量低下、效率不足的问题,我不停在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实践发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很多提问环节都是教师问问题,学生给出标准答案,然后提问环节就结束了。学生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教师陷入一种固定的呆板模式里。而课堂提问是学生反馈学习程度的重要方式。如果仅仅以这样固定的模式进行课堂提问,那么小学数学课堂将不会有进展。
一、转变观念,直面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总是教师一人独揽全课堂,教师讲公式,教师解例题。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很难在转换的数字之间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这让初入学堂的孩子们很难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很多数学教师缺乏感性思维,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数学课堂毫无生机,展现给学生的是冰冷的数字。另外,小学生此时正值智力发育时期,很多生硬的课堂让他们无法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无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方面。在备课时就应该对要提问的内容进行准备。另外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教学中的提问很多都是针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很多问题不适合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课堂提问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其他“优生”回答了的。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提问喜欢点名问,即便是有同学举手了,教师还是抽自己心里的人选来回答问题。这就反映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做到因材施教,总是避免一些麻烦,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绕开,而不是直面这些问题。提问能够反反映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个好的提问能够很好的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总是指定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或是将问题集中给“优生”,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更要求给学生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应当发挥好其价值,助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科学提问,合理抽问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在提问内容上要多多思考,进行革新。在方法技巧上更是如此。很多教师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深奥。简单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反应课堂信息,而深奥的问题则阻碍了同学们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提问不是单向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向教师提问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学习质量的方式。我们总是向学生提问,学生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由于教师在提问内容上总是偏向于保守型的问题,没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放开思维。渐渐的,课堂变得僵化,模式固定。所以,开放提问内容,科学的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势在必行。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抽象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提问时,试着以探寻学生对数字的看法,他们的世界里数学是怎样存在的。比如,问道一个数学问题,三减二等于一。我们可以这样问“在你的脑海,你联想一下,怎样的生活实例可以解释这个算式”。问题提出了,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阐释,生活实例,比如三支笔弄丢了两支笔,还剩多少只。这样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问题准备好了,在这样不太难的问题下,在抽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先问中等成绩的同学,让他们回答做一个示范。然后在问一些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他们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同时面对一些课堂难点,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提问给教师,问题可以让他们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反映自己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三、适时鼓励,积极引导
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我们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权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但毕竟他们还是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去做一个指路者,去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我的数学课堂举例。在教学中,我一般会让同学们讨论一个公式如何得出,然后进行提问,这是比较难的。很多人会被问得一头雾水。但我会鼓励他们,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联系前后知识。很多学生对数字很难理解,所有在有判断时通常都飘忽不定,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这时就需要我们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勇敢的讲出自己的思路。往往他们就是在这种鼓励下才能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通常是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孩子们的思考方式还不成熟,很多问题抛给他们,会陷入思维死穴,一旦他们认为自己的正确,就容易钻牛角尖,对知识造成误解。同时,在很多问题上,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让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辩证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数学成绩不好,就会逃避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环节中要避免个人问题,总是以成绩优劣来选择回答问题的人选。我们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公平公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堂上的提问环节的革新正是顺应了时代背景,符合新型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提问环节让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气,在数学课堂的研究上也小有成效。但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的将课堂提问发挥到最大优势。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3
摘要:
小学生认为最难的课程就是数学,因为他们刚开始接触数学,抽象思维尚不成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数学题时,不愿花时间思考问题,导致教学学习成绩下滑。本文以如何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为主题,对小学教学课堂提问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提问。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的必修课,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是其学科特点,所以学习数学是开拓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其目的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效的提问教学不仅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进行提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提问,令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只有对问题产生求知欲及解答欲,学生才能在课堂上集中精神,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数学知识。可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提问,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时,若教师只是提出“线段是什么”“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射线”等枯燥乏味的问题,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能直接在课本中寻找答案,不需要思考和探讨问题。笔者发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适当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讲授新知识前,先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手电筒射出的光、一条笔直的火车轨迹等。然后向学生提问:“图片中的线有什么特点?”学生的注意力被展示的图片吸引了,从而对问题产生了求知欲,并将观察图片得出的结论告知教师,认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以引导教学活动为主线进行提问
提问属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重视提问的方式和方向,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提出对教学活动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备一贯性和连续性,做好问题之间的衔接,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完“中位数与平均数”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平均数与中位数能够反映统计对象的整体情况吗?它们能不能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呢?你们有更好的方法来反映真实情况吗?”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进行提问
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背景、接受能力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与学习进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由浅入深地思考所学内容。教师一定要将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促使提问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克、千克和吨”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吨、千克和克之间的转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1吨等于多少千克?”学生立即回答:“1吨等于1000千克。”教师再进行提问:“3吨等于多少千克呢?”学生就能轻易得出结论:“3吨等于3000千克。”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能掌握重量单位之间的转化。总而言之,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提出问题时,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促使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学习是思考中的学习,而思考是从疑问开始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提问,问题是激扬思维的动力,同样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之间一种良性的互动,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及时地了解,学生也能通过有效的提问,对于所学的知识开展独立的思考。“发明千万,起点一问”。好的提问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同时,有效的提问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1、提问只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对不对、可不可以这类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还是占据者很大的比重,课堂提问还是“量多质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于频繁的一问一答,往往让学生在思维上缺少空间,思考时间不够,看似学生在积极回答,而事实上却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的提问不仅启发不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停滞不前。
2、提问过于封闭封闭的提问是指把问题的答案局限在很少几个或者是一个答案之中,教师提出这种类型的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需要回忆很少部分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了,这样的问题在发散学生思维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很小。
3、等待回答时间太短由于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也就是所谓的“候答”时间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问题提出后不足几秒就要让学生回答,或者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立马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这种活动,表面上是给学生机会,但事实,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并不能深入思考,只是流于表面。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1、立足教材,设置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立足于对教材的理解,分辨什么样的问题具有延展性,哪些问题是关注基础性的知识,可以用怎么样和是什么来提问。教师要通透教学的重难点,在教授时灵活运用知识,开展提问,在提问时,教师要转变视角,不能仅以传授者的角度设置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感知学生的视角,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只有做到立足教材,课堂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2、营造情景,设置提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是与生活相关联的,它是一门以数学活动和数学问题为主的基础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立足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使得教学内容和问题情景相结合。创建问题的情景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意义。在创建情景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是设置悬念,也可以是故事,但是教师要注意有效的.提问营造的情景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的提问,同时也要兼顾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只是单纯提升兴趣,没有重视思考性和效能性,这样为了提问设置的情景意义也不大。此外,营造的情景是能够和谐平等地教授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放松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思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如,在教授圆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红绿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把涉及的形状类型都找出来,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考之后,意识到曲线所围成的图形就是圆形,紧接着就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可能很多学生画的圆不太标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太阳和画出标准的圆,在这样一步步的提问之下,学生能够积极动手,利用身边的一些圆形的工具,开始创作,在这样逐步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掌握圆形的绘画技巧,明确课本中圆的概念,虽然为了学生学习圆的过程中创设的提问情景并不复杂,但是对启发学生思维有着大的帮助,提高了数学课的效能。
3、针对重点,设置提问小学数学的特点就是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可以采用设疑、铺垫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探究方向引向正确。比如:小明在水果店买了2斤苹果,买橘子的数量是苹果的3倍,请问买了苹果和橘子一共多少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这道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苹果和橘子之间的有什么关系?请问解出苹果和橘子一共多少斤,要哪些条件?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通过这些一层层启发性的提问,学生能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4、以生为主,设置提问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应该是差异化的,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空间去发挥。在设置提问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自觉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设置问题要开动脑筋,改变传统的提问观念,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5
【摘要】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提问不仅是数学课堂活动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课堂;提问;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把握提问的“度”。
一、引言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总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提问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在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探索课堂提问的艺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课堂提问的背景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把握问题的广度、坡度、难易度和真实度。
1。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现状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教授圆锥体的时候,师:学生们都吃过甜筒吗?生:吃过。师:哪位学生能描述它的形状?生:上面是圆的,下面是尖的。师:哪位同学能把它画出来?当学生画得不太像时,老师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锥体,切入了主题。
2。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概念是反映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3。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实践,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发表各种见解。
4。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把输入信息的结果,通过输出信息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再输入产生影响,起到调节控制作用,这种过程叫反馈。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忽视学生主体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数学课,教师大多会采用师生、生生等点、块、面结合的操练方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教师点对点提问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在一般公开课、展示课上,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恩惠”,被教师所点名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高于一般学生。而在家常课中出现重两头(优生和差生),轻中等生的情况。座位在前几排或座位靠中间的学生被提问的次数远高于其他学生。
2、教师提问,过于随意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不能满足于为提问而提问,这样的随意提问缺乏主次与前后贯通,容易分散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还有些教师提问的语言抽象,不切实际等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回答问题的乐趣。
3、教师评价,随意而不客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准确也不及时,缺乏启发诱导,鼓励性语言的运用也不到位,而且提问后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要么评价过早,打断学生的思路;要么评价滞后,错失恰当的评价时机。比如,有的教师连续叫几位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但只对个别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还有的教师评价语缺乏表扬性和鼓励性,仅用“不是”“不对”等评语来批评学生,也有些教师频繁地使用某种评价形式,如“好”“对”等,也有的老师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评价含糊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有的老师过早地给出答案,代替学生思考或干脆不做评价立刻给出第二个问题,这些例子都是不重视课堂反馈和评价不客观的表现。
三、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精彩而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能燃起学生的思维之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一)问题设计要有“坡度”
教师要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设计问题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突破难点。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副三角板,并要求他们分别量出每块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30度、60度、90度和45度、45度、90度,再让学生把每块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都是180度,师:这是两个特殊的三角形,它们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度,现在我和你们每人都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和还是180度吗?学生仍然会去量每个角的度数,但每个学生量的度数都不同,也得不到准确数,他们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结果都不相同,这时老师演示: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生:拼成了一个平角是180度。这样由浅入深、引人入胜的提问,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二)问题难易要有“适度”
一般来讲,教学过程是设疑、解惑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没有提问的价值。因为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造成表面“积极”与“热闹”。虽说参与了,但思维实际上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上,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启发,但是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又容易造成有问无答的尴尬局面,并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三)设计问题要有“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思维都得到发展。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既要考虑到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回答得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中各取所需。难度层层加大,可面向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学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教学活动要使全体学生参加,提问也应如此。每个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给予思考时间后再点目标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只有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
(四)回答问题要有“真实度”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了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进行课堂提问,从而避免出现“假提问”的尴尬场面。
(五)评价反馈要有“适度”
课堂提问要积极评价。课堂提问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的复习。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有所反馈,切勿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草草了事。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回答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甚至应当纠正。教师应该将该回答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温暖地感受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回答,师生共同融入课堂教学的情景中。教师也应该十分关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的成就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当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尽量少指责、少批评。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但也要防止不顾学生答案的正确程度而千篇一律的滥用表扬性评价语,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客观的真实评价,在不损伤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提出不足或改进意见,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有权威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们的错误很有价值,很具有代表性,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挖掘积极因素,给予肯定,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找回自信,走向成功,学生也可以从教师赞许的目光中得到鼓舞,在愉悦的神情中得到激励,从而增强了表达的信心。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精心设计、讲究艺术、合理安排、抓住那些关键点设疑,切忌问题的提出平平淡淡,老话重谈。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也要恰到好处,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升华,时刻把握一个“度”字,尽量做到有效提问,取得最佳课堂效果,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6
摘要: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这才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就要从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根源入手,对症下药,制订有效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提问,学会提问。
关键词:
自主提问;敢问;乐问;会问。
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广泛而积极的思维,自主地提出问题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的一味讲解与灌输,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与权利,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与现实密切结合起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畏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不敢提问
一是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将知识单向地传给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经典与权威,而不敢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是教材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传统教学中视教材为权威,在教学中严格地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要怎么记,教师不鼓励也绝不允许学生有与不同教材与教师的观点与见解。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使得原本就薄弱的问题意识倍受压抑,而更加不敢提出问题。
(二)处于完全被动状态之中,不能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将学生完全排斥在教学之外,学生只是教师的附属品,是教学的被动参与者,根本就没有自主发言与提问的时间与机会。
(三)没有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不会提问
许多学生能够勇敢地提出问题,但是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提问技巧,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一些是与非的判断型题目,有些问题甚至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或是错误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并不能将独特的想法准确而科学的表达出来,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思考与探索的价值,这样的提问同样是低效的。
二、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对策
(一)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爱问为什么,但是学生自主而积极的提问是建立在心理自由与安全的基础之上。为此,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提问,就必须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与顾虑,让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一是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因学生小而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行为,包括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学习需求,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
二是摆正教材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新课标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带着重教材走进学生。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提问
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更要为学生开辟更为宽广的空间,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时间提问,有机会提问,拥有自主提问的主动权。这就需要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机械灌输,改变教师独揽大权的局面,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剪切出任意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主动探究。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做过多的干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与空间。各小组学生都能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维与探究,可以总结出多种求解的方法,自然也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三)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学会,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到方法,让学生会学。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与提问技巧,才能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扶放有度,启发学生思考,进而使学生逐渐摆脱教师这根拐杖,能够独立行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运用来设计与提出更多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而被动地死学书本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提问。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宽广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知识,长技能,学会自主提问。
参考文献:
[1]邹启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提问更有效[J].新课程:小学,2014(4).
[2]焦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7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处于小学的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而且他们的理解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这些共同的因素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学习工作。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并且,课堂的提问实质上依然是教师的知识传授。同时,又能够在师生的交流中完成彼此之间的情感交互,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借助于教师在提问中所使用的语言艺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问能够完成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课堂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而数学课程又是令学生头疼的一门科目。因而,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更容易出现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课堂的提问显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这种形式之下,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从而慢慢进入数学学习的正常轨道之上。而一旦学生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进入学习的状态,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其次,提高学生的活动热情。课堂本身是具有很强的严肃性的。这种严肃性虽然能够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视。但是同样,过于单调的氛围却让学生慢慢进入数学学习的疲软状态。而课堂提问却能够召唤学生进入良性活动的状态中来。而且,当这种互动具备了稳定性之后,学生会形成提问或者询问的习惯,并慢慢促使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活动,也必然会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对于帮助小学生解决人际交往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后,提问能够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在小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面对他们所不喜欢甚至不适应的数学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开小差和交头接耳的现象。而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安排提问的环节,看似令一学生措手不及,实际上却也是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数学课堂的秩序得到正常的维护,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的价值,也要真正理解提问的语言艺术内涵,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提问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也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明确目的,确定提问顺序
相关研究证明,教师在提问环节如果能够完成连续的提问,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如果问题得以以有序地方式进行有效提问,那么就能够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问题。另一方面,连续的提问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同时也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更深层次的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提问顺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要真正完成这一具有完整意义的连续提问,教师就必须注重两大问题:问题的重点以及问题的层次。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完成一个具备目的性的,有核心的连续发问。当然,这一核心问题的存在价值并不是让学生形成客观的记忆,而是帮助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回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认真的态度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同时要保证问题求解的有序性。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核心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够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和讨论欲望的目的。把握问题切入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环节时,应当准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的节奏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要达到这种精确把握,教师可以丰富设计问题的方法。
其一,设计生活情境问题。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体育课上,小明发现自己的前面有6个人,而自己的后面有4个人,那么请问小明所在的这一竖排一共有几个人?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同样以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的规律。具体的情境内容如下:“有学生a、b一同去看望教师c,(a+b)xc,然后这两个学生分别同教师握手可以得到:ac+bc,那么请问教师c握两次手的做法正确吗?如果学生a先伸手,教师c却先于学生b握手,即结果是a+bc,那么请问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吗?结果很显然,在后一个情境当中,教师c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并用式子表示出来。对于初学乘法分配律的小学生来讲,其意义和结果都是很难掌握的,但是通过教师对这一式子进行情境的加工设置之后,很显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分配的“内涵”。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又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情境问题设置,不仅能够简化教师讲解的任务,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形成完整的认识。
其二,以教材知识为切入重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陷入了提问的误区,在这种误区之内,教师过于频繁地向学生发出提问,不仅让学生产生过度的紧张而形成排斥心理,同时可能因为问题过多和过杂,让学生对于章节内容的学习形不成主次印象,造成课堂的无重点。而且,高密度的提问,会造成教师成为课堂的完全主导,而学生却成为被动的回答,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学生的思维势必受到激发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问题的提问数量。尤其是,在知识日益增长的今天,教师必须有一个问题提问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实际上就是教材。教师可以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掌握到的重点。这样教师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丰富问题特性 任何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必须具备鲜明的特点,这既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语言艺术的要求,同时也是让学生对问题印象深刻的必然。因此,教师要想提升问题的效能,就应当丰富所设置问题的特性。一般来讲,问题可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其一,聚焦性。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重新聚焦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陈述,以告诉学生他们的回答不正确的原因。例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四个相同的正方形能够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当学生回答是一个时,教师也可以继续深入解释,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的这一个长方形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对此,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们只能是一个长为4宽为1的长方形?而不是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重复问出这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了。
其二,解释性。这种性质的提问一般是教师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解释的时候,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问题解法。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中,对于25+8=?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数小棒等方式,教师就可以提问是否还有用别的计算方法计算的同学。例如,学生说使用分加:先将25分成5和20,然后让5和8先加,算出结果是13,再计算13+20=33。在数学中,一道计算题往往会有多种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更多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释。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还能够形成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本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特性,以帮助教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障碍,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8
摘要
问题是学习之基,研究之始。
课堂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水平,促进师生感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提出挑战性、明确性、思考性和开放性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设计与众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入情入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令无趣、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效。
但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新教师往往只顾多提问,而不顾提问的策略,对什么是有效提问,如何有效提问等不太注意,常常提问过于笼统、简单和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有以下四个作用:
一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
二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三是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是促进师生感情,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有研究者归纳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思维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数学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二是学习数学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小学生若不能将数学语言与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就容易产生一些思维问题。
因此根据有效提问的作用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趣、好奇、有挑战性的问题都容易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创设具有现实性、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强烈的挑战心理,强化探索的动机,使学生跃跃欲试。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当学生已经感受到用“2+2+2+2+2+2+2+2+2”表示“9个2相加”比较麻烦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你们能创造一个简便写法吗?”如此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有学生出现了“2+2dengdeng”“2+2+2+2许多”“2+2+…+2(9)”等一连串的创造,教师在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造后,又问:“还能来个更简便的吗?”低年级的学生哪能经得起如此进一步的挑战,于是又有了“2+2(9)”“2×9”……
在挑战性数学问题中,学生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二、提明确性问题,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问就要明确,不然,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
教师应该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性问题,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性,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提思考性问题,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推动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就要有思考性,将学生带入设计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心理境界。
教师应该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师设计一道“摘星星”的练习情境:每道加法算式和的十位都用星星遮住,让生猜一猜是几,猜对才能摘走星星。
教师没有一次性地全部出示题目,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25,34+8,先请学生轻声地读一读,然后独立口算。
在学生口算后,问:“分别比较算式中加数十位上的数和得数十位上的数,你发现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4+25得数十位上的数与加数25十位上的数一样还是2,而34+8得数十位上的数却是4比加数34的十位多1。
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本课的难点,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有的算式得数十位比加数十位多1而有的算式得数十位却和加数十位一样呢?”
一环紧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原来这和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相加不满十就不要进一有关,要想知道得数有没满十只要看个位上两数相加是否满十就可以很快算出得数了。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而发现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
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很顺利,正确率很高。
四、提开放性问题,发展发散性思维,促进师生感情
师生课堂上要良好互动,或者师生在课堂上要能营造民主、轻松的、和谐的氛围,开放性提问就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封闭式或简单的提问,一方面学生在回答时会不假思索或带有猜测的成分,学生的思考量不多,在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成就会因为答案的公布而降低;另一方面学生难以在封闭式问题中感受到自由和激情,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从而降低了学生上课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利师生感情培养。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释放学生的发散性情感,引导时不妨更加民主。
教师把问题放大了,学生们经历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在思考中发展了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开放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关系,融洽了师生感情。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9
自主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对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不足等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数学学习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更容易出现厌学情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的开放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体味到主动学习、主动提问的趣味。而不能一味的依靠枯燥无味的题海战术来进行数学教学。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能够让小学生思维体系更加敏锐活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一线的数学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呢?
一、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
压抑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很难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也就很难发现问题而提出问题。因此,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氛围活跃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构建数学兴趣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只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大胆的开口。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模式,比如可以从备课入手,将课堂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和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投影仪等,用新的展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根本上认清为什么学习数学,发现原来学习数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去亲自测量、计算,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比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构建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学习,也是构建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当班级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口提问,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质疑,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二、沟通交流,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现在绝大部分的数学课堂仍旧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从根本上说就是老师在照本宣科的把数学中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汇报,并不能称之为交流。优秀的课堂,缺少了交流,犹如缺少了灵魂,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学生的思维过于简单,缺少了交流,学生获得的知识仅仅是生搬硬套,缺少了科学性的论证。在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到解放,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为知识的传递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建立好的生生关系有巨大的帮助,也是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多元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学习的知识,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认为数学答案是唯一的,不具有多元性。实际上数学答案唯一性的背后是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一题多析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升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将一题多变和多题同解的思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纵向比较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四、优化教师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状态进行反思,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从而更加理性的学习。新时代下的教师评价不能再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基础。曾几何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得到表扬,成绩一般的同学直接无视,成绩差的同学得到的是满满的批评和嘲讽。这种评价方式会严重抑制学生思维探究的能力和提问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必须改变这种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多元评价,全面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质。教师可以将分层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学生评价中,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不同的荣誉,争取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可以设置“勇于求知奖”、“创新思维奖”,分别颁发给本学期提问最多的同学,和提的问题最具价值的同学。通过不同奖项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总之,努力改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环境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不仅要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还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 篇10
摘要:
课堂是教学的现场,是实现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课堂上的提问是实现互动交流的最佳方式,是老师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发散思维学习运用知识的驱动力。对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艺术的探讨,对数学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 提问 艺术
教学活动就是一项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通过互动交流达到知识与信息的有效传播。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之一,备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说,教师课堂提问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也体现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要问到点子上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以促进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这些方面进行拓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很难要求一个人长时间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学生也一样,因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章时,可以充分利用日常所见的圆形物体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汽车的轮胎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呢?”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往往对这类问题感兴趣,在急于弄懂的心理驱动下,他们就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思考、分析。
2、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现实中有很多老师,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在说,虽然很尽职尽责,但是效果不一定好。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缺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交流,关系日益疏远。因而,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师生和睦相处,教学活动有序愉快。
3、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只是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这样国家和社会才能有未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不是仅仅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简单的重复运动。提问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随机应变以追求最佳的提问效果。简单的分析,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集中注意型。这种提问旨在其中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力求“教”与“学”协调保持一致。
不至于老师讲台上讲的和同学听的不一致,老师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讲的不亦乐乎,而下面的同学没一点反应,这样教学的效果就很差。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脱节,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同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运用题”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用具,出示挂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各有几只?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挂图上的动物只数上,有助于贯彻教学意图。
2、抽象概括型。所谓抽象概括型课堂提问,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总结归纳的能力,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主要是为推导公式和找规律类型的教学服务。在“找寻规律”的课程教学时,例如“2、4、6、()、10”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字之间的比较,提醒学生注意前后数字之间有何变化,并提问:数字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呢?后面的数字比它前面一个数字大几呢?这样的规律怎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教师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己找到答题规律。
3、开发能力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育的一大目的。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如在“角的类型”教学中,可以提问:“谁能举几个平角的例子?”当学生说出“6点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平角”后,教师可以追问:“那么几点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呢?”“3点、9点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12点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又是什么角呢”这样一系列的提问,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与旧知识相互关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具体实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与数学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善于利用课堂提问的老师,往往都是那些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资深教师,他所教授的学生往往成绩优秀。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潜力,做好课堂提问,增强教学质量。
1、要有良好的启发性设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掌控着,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知识结构、知识点的系统性与逻辑关系,把握好教材的疑点、难点以及重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按照认识的客观规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遇上疑难知识点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先设问,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后反问,加强学生的思维缜密性,再追问,最后得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具体的解决思路,提高了概括学习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异分母的加减运算法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异分母不能直接加减,然后引导学生该如何计算,最后告知具体的运算方法。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让学生构建出通分的概念。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4+1/5后提问:“1/4与1/5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说:“都是真分数。”还有些说: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中心”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提问的意图,问与答都脱离了本课的中心”问题。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2、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提问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努力做到问得少,问得精以及问得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多,容易忽视重点,遗漏关键问题,使得学生把握不住学习的要点,失去明确的学习方向,产生迷茫,造成学习努力,埋头苦读,但是成绩依旧很差的不良局面。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问得少,发挥学生的潜能,并注意点拨引导。问得精是指所提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示范性,而不是一味的为了问而问。例如在讲两步运算的运用题时,现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欲望。问的活是指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开放性、自由发挥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扩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创新力。这需要教师正确的设置问题语境,沟通表达清晰,利用矛盾,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学用具,提醒学生圆柱体的具体构成,在解题时,先算两个底面还是一个侧面面积时候,不必强求一律,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3、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课堂提问不是千篇一律的按时按量的机械行为,而是根据课堂氛围随机应变的有策略的教学活动。当学生出现冷场,积极性不高时候,教师要善于借题发挥,启发和引导学生,及时改变上课的方式,更换提问的角度,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先易后难,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态度要和善亲切,努力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能责骂,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面向全体同学,不能在选择提问对象的时候有过多的个人偏好,先进生与后进生,男生与女生,外向型与内向型学生都要照顾到,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谈到课堂提问,很多人轻易就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传统提问方式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当中,也仅仅做到了教师提问,往往导致教师提问的过多,学生纯粹的被动学习。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压制,思维得不到扩散。因此,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时的“主人翁”感觉。老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必要的时候自己进行解答,这样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融洽,教学效果大增。
结语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很重要,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方式,是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师生融洽沟通交流,共同努力,教学活动才能更加有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得切实做好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论文08-26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研究论文08-2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论文07-05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09-18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10-3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08-24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探讨论文09-05
政治课的课堂提问设计论文08-01
高一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分析的论文02-01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