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学科德育是渗透性教育的体现”。数学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社会全面进步,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数学 课程改革也迈开了巨大的步伐,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中实施新德育的渗透,使数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与时俱进,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的工作。
一、把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然而对于"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美的形式:如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内容,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
二、善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及早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教会他们收集、筛选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好习惯,以使他们不致于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愈加紧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提供了恰好的契机与手段。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之后,可以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全班分三个小组分别到南京、杭州、北京游玩。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在网上查询交通图、时刻表、风景区及票价等资料。然后讨论:到底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目的地?这样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去南京的学生说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走高速公路;去北京的学生说为了省时间可以乘飞机;去杭州的学生则说可以乘轮船,一路上可以领略京杭大运河的美景。学生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恰好经历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等环节,感受到信息的价值,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信息观念。
三、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念
一切事物都有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理解事物,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每一种思想(如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化归思想等)都渗透着很深的哲理,都蕴含着发展的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同时,渗透对学生发展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关系"、 "乘除法的关系"时,为了深化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清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且认识到"加和乘"、 "减和除"之间存在着的转化发展关系。再如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念。使学生在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观念不断得到熏陶。
四、组织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因而非常适合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例如实践活动《我们去春游》: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要解决就需要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但增强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这样的德育渗透才是自然的、有效的。
【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