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论文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流派关于“数学是什么”专题研讨会,聆听了诸位江苏省特级教师的专题报告和充满“苏派”特色的精彩课堂教学,包括“智慧数学”(陈士文)、“文化数学”(张齐华)、“简约数学”(许卫兵)、“和谐数学”(蔡宏圣)。“苏派”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彰显了智慧、文化、简约、和谐的课堂个性,同时聚焦了一个共性———现实课堂,这是基于儿童发展与教师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本真课堂。
一、“智慧数学”———遵循儿童的思维现实“
智慧数学”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是一种智慧的生长,其课堂是学生智慧生长的实践载体。”这一理念凸显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本质。数学课堂理应是启迪思维的场所,离开思维的数学课堂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因而,“智慧数学”的课堂是赋予其现实意义、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特点和认识规律的课堂。
陈士文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出示这3幅图后,多次向学生提出:“从整体上看,你看到了什么?”这样智慧的追问,激发起学生对3个图形本质特点的回顾。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后,教师再次智慧地追问:“从整体上看,你还能看到什么不同?”这样进一步使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产生冲突,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促使他们探索出平面图形轴对称的特性,使新知的形成在教师的智慧追问和学生的智慧探索下得到自然建构。
二、“文化数学”———顺应儿童的认知现实
“文化数学”倡导:“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粗而精、由繁而简、由多而少、由乱而序、由散而整的过程;认为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追根溯源、不断由果索因、不断‘讲道理’的科学。”这一理念凸显了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要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自然,产生于生活,却又回归生活。这一理念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了数学的应用功能和文化功能,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现实生活需要。
张齐华在教学“平均数”时,创设了小强、小林、小刚三人一分钟投篮的情境。小强3次均投中5个,小林3次分别投中3个、5个、4个,小刚3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3个、7个、2个。教师追问:“用几代表他们的投篮水平?”教师始终抓住“平均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一特征而设问,学生的思维围绕“用几代表他们的投篮水平”这一问题而得到有序展开,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有效迁移,使平均数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自然生长。
三、“简约数学”———迎合儿童的情感现实
“简约数学”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素材选用、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要做到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数学素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生成。”这一理念不仅顺应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而且遵循了高效课堂的现实需求,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特征。在学生的学习情感世界里,他们总是在追寻清晰而明了的数学知识,探索简洁而实用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的学习意愿所需,更是学生的学习欲望所求。因此,简约是现实课堂、高效课堂的必然追求。
许卫兵在教学“认识小数”时,先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元,引导学生思考4角怎样在长方形里表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他顺势引出平面图形中的小数,然后用直尺量彩带的长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直尺上的直观小数“隐身”为数轴上的抽象小数,自然而流畅地引出数轴上的小数,简洁而巧妙地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顺应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情感。看似几个简单而直白的教学环节,却折射出“简约数学”的教学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学生在简洁而有序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由生活原型抽象成数学知识的建模过程,把生活原型向数学模型的推进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和谐数学”———符合儿童的成长现实
“和谐数学”主张:“儿童与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立足点,努力实现两者的和谐是一切教学法的根本,要从儿童的视角品数学,从数学的视角读儿童,在数学实践中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知识,认清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并围绕儿童的发展展开教学实践。”这一理念凸显了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创设人文色彩的课堂环境,要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课堂是儿童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学生共同成长的阵地。只有实现儿童与数学的和谐,才能创设符合儿童成长现实的课堂,才能赋予课堂教学生命意义与教育价值。
蔡宏圣教学“负数”时,从儿童的视角理解抽象的负数概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儿童感兴趣的体育明星的身高作为研究素材,继而选定某位体育明星的身高作为比较的标准———“0”展开教学。这样的设计能使抽象的负数概念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同时又是基于儿童的立场设计的,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负数实际上是表示两个相对或相反的量”的含义来展开,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负数是一个相对或相反的量。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和谐数学”的核心价值,课堂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与成长,要从数学与儿童和谐的视角设计符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与“数学”的不断和谐,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才会充满儿童色彩,充满“数学味”。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