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探索数学天地的奥秘论文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解决困难、动手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因子”,其自身有着鲜明的社会性和自然性,这就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表现出对未知问题浓厚的探索、研究、解答“愿望”。因此,包含探究能力在内的学习能力培养,已成为现阶段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应运而生的探究性教学方略也成为新课标下实现有效教学活动的必然产物。本人现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粗浅阐述。
一、凸显教学情境激励性,让学生带着激情动手探究
情感是克服苦难、知难而进的不竭动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离不开积极学习情感的“支撑”。同时,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熏染和影响,出现探究活动的反复性和不持久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积极学习情感培养作为学生能动探究积极性激发的重要抓手,设置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情感“活跃区”得到“激发”,达到“主动探究”的教学目标。
情境:同学们,你们吃过兰州拉面吧,其实,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中就蕴含着数学知识的内容呢!通过试验,人们发现,用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拉面时,拉出来的面条总长度与面团的横截面积之间存在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这是关于反比例函数的一个教学情境,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抓住了学生对现实问题充满兴趣的特点,找准了反比例函数与生活中“拉面总长度与面团的横截面积之间存在反比例函数的关系”这一关联点,将学生学习情感进行了充分激发,引领学生进入新知内容探究实践中,从而使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新知。
二、突出问题解答方法性,让学生带着要诀动手探究
传统教学活动中,通过题海战术进行问题解答训练,强行要求学生记忆解题方法,是问题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不能对解题方法有深刻、细致、真切的体会和掌握,使学生缺少了探寻、领悟的环节。而解题方法是有效问题解答的“关键点”,更是探究活动有序开展的“保证”。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教学,将解题方法传授渗透到问题分析、解答的全过程,善于抓住知识要点内容,设计典型问题案例,指点学生开展问题观察、分析、解答活动,逐步总结和提炼出探究问题的方法、要领。
问题:如图,在?荀ABCD中,已知点E和点F分别为AD、BC的中点,联结CE和AF,试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在上述问题教学活动中,留下充足的探究实践,让学生自行开展探究问题活动,学生在观察、分析问题活动中认识到这是关于平行四边形方面的问题案例,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进行问题的`解答,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在?荀ABCD中,AD=BC
∵AE= AD,FC= BC(已知)
∴AE=FC(等式性质)
又∵AD∥BC(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即AE∥F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凸显学科内涵丰富性,让学生带着思想动手探究
数学综合问题是数学学科丰富性特点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够对学生数学思想培养产生促动作用。同时,这一类问题也已成为中考试题命题的热点,学生学习能力考查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选用综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现有解题经验,进行探究解答活动,实时总结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解题策略,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思想素养。
如,在“二次函数”章节复习课中,教师抓住该知识内容的内在特性,设计了一道“已知抛物线y=2x2-3x+m(m为常数)与x轴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长为■。(1)求m的值;(2)若该抛物线的顶点为P,求△APB的面积”中考模拟题,让学生先行开展问题分析解答活动,然后师生开展互动,总结提炼出该问题解答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探究该问题过程中运用了“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等价替换”等解题策略,从而让学生带着解题思想开展有效探究活动。
总之,探究性教学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推动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中,要善于抓住学科情感特性,注重解题方法传授,使学生愿意探究、能够探究和有效探究。
【让学生探索数学天地的奥秘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