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的“简单”
教学的有效性,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课堂不用刻意地精雕细琢,应提倡“简单”,追求教学的自然和朴实,“简单”有时或更为有效,更能为人接受,更有让人回味咀嚼的地方。因为在这种简单的教学环节、教学结构的背后,更便于实现教师去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深刻”的数学思考,便于教师有时间去深挖文本内涵上的“深刻”。
一、简单的目标应体现教师为学生的“学”而设计
简单目标是指教学目标要简单,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行性,要准确、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所服务。对一些“硬性的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关键的一两条,能实现就可以了。目标面面俱到,往往事与愿违,而对一些“软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可整合在“双基”目标的落实中,实现目标间的相互促进,这样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如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教学目标设计就只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更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二是在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简单目标需要教师沉心静气地思维,简单目标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人性的深度尊重与关怀。
二、简单的设计便于留出时间来对文本深度钻研与理解
简单的设计指教学设计的环节要清楚、简洁、删繁就简,留取最重要的内容奉献给学生。
数学教学承载的任务很多,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简化设计,应在深度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倡导简单的教学设计,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既要去备教材,还要去备学生,学生需要的要加量,不需要的要舍得放弃,教师可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甚至成为亮点,这里不妨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你要教一无所有的学生,你首先应成为一无所有的先生”,看来把课上得简单些也是一种境界。
三、简单手段便于留出时间来给学生学法上深度指导与渗透
简单手段是指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手段必须为高效的课堂服务。课堂上不必动辄就声、光、电;动辄就小组讨论……教师整节课忙于一些非教学手段的应用,而疏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去引领学生去数学抽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缺少数学内在魅力的课堂,是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能力,兴趣、习惯的!如一位教师在执教“9加几”时,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副美丽的图片:小桥、流水、人家,9只小鸭在河中嬉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在桥上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教师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在左摇右晃,可是一曲结束,学生仍沉浸在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中,什么数学问题都没有发现。教师没有时间去引导学生与文本潜心对话,这样的数学学习还有价值吗?本来一两句就能把数学问题引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复杂的创设?看来这是对情景创设的曲解。我们要明确:一切的教学手段最终指向不是用来维系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而是为了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数学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四、简单的引问是实现学生智慧之间深度交锋的过程
教师提的问题要少而精,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提出的价值,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新课程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仅仅是简化提问,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问题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应减少一些细碎、低层次问题。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炼,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如一位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的画法”时,当学生感觉到利用一把尺子在黑板上,上下拉动容易“斜”、“偏”时,用一句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尺子在拉动时不出现偏动吗?”当学生一时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该教师又及时介入适时、恰当的引导,在黑板左边画一条线,然后利用黑板左边的边框做依靠,来上下拉动三角尺,之后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果老师刚才画的这条线是画在黑板的中间,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个“依靠”吗?这样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的引问下,学生的心智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延伸。
【浅谈数学教学的“简单”】相关文章:
2.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4.浅谈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