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时间:2024-06-13 15:45:33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

  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妈妈,我们再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

  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 ,31.7×8=253.6元。 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 317-60=257元。 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其实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统筹时间,轻松生活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早上,妈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还要煮鸡蛋、热牛奶、热面包或是下面条、蒸包子,给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袜子,收拾房间床铺等等。妈妈总是说早上的时间不够用,太紧张了。

  自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帮帮我那可爱的妈妈呢?让妈妈早上过得既轻松又快乐!

  首先,我统计了妈妈早上要做的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洗漱5分钟,化妆换衣5分钟,煮鸡蛋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给我和爸爸找好衣袜需要4分钟,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吃早餐15分钟总共需要用时45分钟。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袜我们自己拿。这样可以给妈妈省下4分钟的时间。原本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41分钟。

  然后,我把剩下来的这些事情根据时间先后和用时多少进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煮鸡蛋8分钟的时候同时妈妈洗漱(5分钟)和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共计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的同时妈妈化妆换衣5分钟(共计5分钟),我们一起吃早餐15分钟。这样算下来妈妈一共用了28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45分钟的事情。这样安排的话,妈妈早上做同样的事情只需要28分钟了,能节省出17分钟的时间呢!

  根据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帮妈妈解决了早上时间紧张的'问题。这样我每天给妈妈节约了17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节约了510分钟,一年(按365天计算)就可以节约6205分钟的时间。就相当于一年节约近103.42小时、约4天多的时间呢!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帮爸爸、妈妈来统筹计算生活用时,让我的数学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学真有用,可以让妈妈过得更轻松、快乐,我爱数学!

  数学老师比数学有趣

  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很有趣!他让我们时时常动手实践,不读死书。在他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记得上次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心知肚明,讲公式的话班里的“四大金刚”又要不懂,怎么办呢?还好老师专有一手绝活,本来应该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师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墙(小括号)外面站岗,城墙里面是老百姓(a, b),老百姓出来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这个计算定律。我们在大笑声中也更深刻的记住了新知识。

  沈老师叫大家订正作业也很特别。他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引着我们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进,直到看见曙光。就拿我上次的经历来说吧,《基础训练》上一道思考题:魔术师肯尼的橡皮筋拉动一次长度变为原100倍,收回一次长度缩小为原100分之1,问原长度为1.225c时,拉四次收三次时皮筋有多长?我写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满心以为这次又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作业发下来时居然多了个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下课,沈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亲自讲解。他先问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说是122.5,他说乘以4个100就是4×100么?这时我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会做了,可是老师把我拉回来,说肯定不是简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啊!这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时候!老师的话真是灵验!老师见我这样,说:“我们学简便运算时不是有抵消么?”听此一说,我又恍然大悟。我接着往下算,其中3个乘100抵消3个除以100,还剩下一个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错,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题都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多想几步就会柳暗花明!”这老师,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记住了这道题,不会错了。

  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学知识,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有趣、快乐!

  简单推理之我见

  下午,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份数学试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题:简单推理。

  对这一题,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学的身高。但要怎样做这题呢?此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分别判断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再走这类题目前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清题目与条件。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3.仔细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这道题目来说吧:“四(1)班几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张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陈明矮,张志比陈明高。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这一题中,已经给了我们4个数据。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如果你仔细看题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着看第三高的人,根据条件,这个人的身高不会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着看第二高的陈明,为什么说陈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细看条件,陈明不是最高,但我们又已经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陈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张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张志的身高。

  通过例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简单推理一类题了吧。我们只有冷静、仔细,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小数点移动想到的

  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数点的移动,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往右移动1位、2位、3位……,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个的去数这个数所乘的另一个因数末尾有多少个0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和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替换一下,然后其他的数字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没有数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

  例如:12.33×1000,我们把个位数上的“2”移到因数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写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别占据了1000的前两个“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个“0”依然照写即可,于是数字就变成了“12330”

  “0”占完了就在那个数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了,后面的数还是照写。例如:12.33333×1000就变成了12333.33.

  小数点的重要性

  记得,第四单元的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把(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的数是2507,本应该是25.07,可是我有了坏毛病,把25.07的小数点点的像个0,这样让人容易看成是25007,扩大了1000倍,这个题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评理。妈妈看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我是农贸市场的收费员,如果我收了别人25.07元,我也向你这样,把25.07写成25007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低下头算了一下,吓得嘴巴都合不拢。如果妈妈也像我这样,不是要赔去两万多元钱吗?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似一个小小的点,如果我们总是粗心大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数学是分不开的。

  我所知道的小数

  小数,我们这一学期已经学过了,但我希望先回顾一下课内的,再离开课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开书,便看见了小数的第一课时上面有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小数的乘法是先把两个数末尾对齐,再和整数乘法一样乘,但所得出来的积还要数一下上面两位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了几位。小数的除法和整数一样列数式,但切记商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我们再去课外找: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的用法、知识等,我们得长大后再学习。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2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先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3。……12.1.3.5。等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2.4.6。等偶数格上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盒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字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样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

  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3。等奇数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数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终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是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当往后走5格,6.7。……10,好,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7.8。……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

  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哪里,往后再走同样的格数后,所得到的都是偶数,所以小朋友都只得到最便宜的小贴纸,而得到贵重物品的可能性是0。这个摊主肯定能赚钱。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3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两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超市,超市此刻正在搞春节打折活动,每件商品的折数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礼包,净含量是628克,原价35元,此刻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样算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打八折就是乘以0.8,也就是35*0.8=28(元)。我恍然大悟。我准备把这袋旺旺大礼包买下来,可是,妈妈告诉我,可能后面的旺旺大礼包更便宜,要去后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见了卖旺旺大礼包的,净含量是650克,原价40元,此刻也打八折。这下,我犯了愁,净含量不一样,原价也不一样,哪个划算呢?我又问妈妈。妈妈告诉我35*0.8=28(元),40*0.8=32(元),一袋是628克,现价28元,另一袋是650克,现价32元。用28628≈0.045,32650≈0.049,0.049》0.045,所以第二袋划算一点儿,于是,我们买下了第二袋。经过这次购物,我明白了怎样计算打折数,怎样计算哪种物品更划算一些。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能够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终一个报的,她报X个数,我就报(4—X)个数,就能够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终,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先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到了六年级,我也学到了这类知识,只可是,更加难了,经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

  今天,我在做寒假作业本上的题目时发现了几道思考题,我的兴致高了起来准备攻克这些题目。

  第一道题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很少,两个自然数的倒数之和是13/42,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做这道题目时要对倒数的意义有透彻的理解,两个数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知道了这个,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既然分母是42,那就说明那两个自然数倒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2,符合这个条件的自然数有1和42,2和21,3和14,6和7,符合第一个条件了还不够,这个数的分子是13,那么两个自然数的和或倍数也应该是13,符合两个条件的只有6和7,检验一下,6和7两个数的'倒数分别是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六分之一加七分之一等于四十二分之十三,正确。

  这道题太简单了,写一篇作文字数明显不够,我又做了旁边的一道思考题。题目是:从一个长8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厘米?我脑子里在不停地想象,手里也在不停地画草图。

  左边的那幅图是被切的两种情况,第一幅切去了一个角,先求出剩下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应该减少了两个面,正方体棱长最长是6厘米,两个面就是:6*6*2=72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7+8*6+7*6)*2=292平方厘米,剩下的表面积之和是:292-72=220平方厘米。第二幅切去了两条棱长中间的一块,表面积没有变化。还有一种切法是中间切掉一块,这种方法和前两种类似,我就不告诉您了,就有聪明的您自己来探索吧。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有一颗疑惑的心、探索的精神、稠密的思维、会探索的眼睛等等。具有这些条件,你就能尽情地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5

  今天,我兴致大发,和爸爸一起去买了三条金鱼为我做伴。

  又是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妈妈把我精心挑选的鱼放在鱼缸里,再往里装了满满一缸的水,然后再把5块形状相同的采石和一些装饰品一同放了进去。看着水缸里的鱼,我开心极了。这时,正在玩赏的时候,在一旁默默不语的妈妈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她带着神秘的语气问我:“甜恬,你知不知道水中彩石的体积是多少,算出来了,我就送你一份神秘礼物,怎么样?“我经不住礼物的诱惑,看了看水中的彩石。除了兴奋和喜悦,同时我也暗暗的下了决心。一定要算个水落石出。我正对着鱼缸,仔细的琢磨着。与此同时,我又拿了把尺子,好帮助我算出石块的体积。我用直尺把鱼缸的'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15厘米量了出来6750立方厘米。那么石块的体积该怎么求呢?总不能把彩石的长、宽、高都算出来吧。我想:石块的体积占了水的体积的一部分,两者结合才能达到现在水的高度。记得妈妈把水盛满鱼缸,把彩石放进水里时,水差点溢了出来;当把它们一个个放进水里时,水面的高度不断增加,如果我把彩石取出水面,水的体积只会随着石块的体积而减少……对呀!我为何不用笔在现在的水面上做个记号,等彩石取出后,在把那时水面的高度描出来,最后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它们的高*宽*长),不就是这些彩石的体积吗!

  于是,我照着我的想法进行一次实验。为了进一步精准的测量出水的高度,我用夹子慢慢地伸进鱼缸,小心翼翼地把五块彩石取出水面。我静静地蹲下来,仔细的观察慢慢平静下来的水面……显而易见,现在水面的高度比原来少了4厘米,高度明显减少,我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求出5块彩石的体积,这点小事难不倒我。这时,我拿了张白纸,在上面写着“4厘米(高)*30厘米(长)*15厘米(宽)“等于1800立方厘米。5块石头的总面积就是这项实验大功告成,终于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通过这项实验,向我应证了一句话,数学是研究,数学是探索,数学是发现。因为我坚信,有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因素,才能成功地挖掘到胜利的宝藏。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6

  提出问题

  我们的家乡高淳县因为螃蟹而闻名全国,我家也是养螃蟹的。我喜欢我家的螃蟹,它们小的时候很可爱,爬在手上痒痒的。养螃蟹很辛苦,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收益也不错,也许这就是“苦中有乐”吧!我们一家的生活就指望爸爸的蟹塘了,为了弄清楚今年我家蟹塘的利润,我决定做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

  要知道我家今年的成本和收入各是多少,那么就要先了解拿了多少蟹苗。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要问我无所不知的老爸。晚上,爸爸回来后,我连忙跑去问:“爸爸,咱们家今年拿了多少蟹苗呀?”爸爸不解的问:“你问这些干什么呀?”于是,我便把前因后果跟他讲了一下。老爸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对我说:“我们家一共拿了20000元的蟹苗。”接着又对我说了许多关于螃蟹的知识。

  晚上问了一些问题后,我把它们用一张纸记录下来,大概是以下这个样子:

  成本:

  总计:145000元

  现在已经知道成本是多少钱了,前面提到说要计算成本、收入各是多少,所以我还是要再问一下老爸。爸爸说:“目前大约有3000多只螃蟹上岸了,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每斤平均可以卖到50元左右。”除了螃蟹可以卖钱,龙虾和鱼也可以卖钱,如果鱼按4元一斤,龙虾按7元一斤,我们家还是可以多赚一些钱。

  推算结果

  计算成本已经算好了,是145000元,下面只要算收入了。如果按照每只螃蟹0.35斤,每斤50元来算,那么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算式:

  3000×4 = 12000(只)

  12000×0.35 = 4200(斤)

  4200 × 50 = 210000(元)

  210000 – 145000 = 65000(元)

  4×600 = 2400(元)

  7×20xx = 14000(元)

  65000 + 2400 + 14000 = 81400(元)

  除去成本的话,我家大约可以赚81400元。

  对推算结果的反思

  结果出来了,我无比兴奋,因为这是我忙活了很多时间的成果。我对爸爸说:“没想到赚钱也这么辛苦呀!”我一开始以为养螃蟹不用成本呢!爸爸笑着说:“处处有数学呀,没想到养螃蟹中也有数学!”这时,我考虑了一个问题: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呀?接着我想了想,明白了这些钱是家里用来买生活用品和衣服粮食的钱,我笑我自己太笨了。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7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向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先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能够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先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书上也是能够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明白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

  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8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日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必须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日,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所以,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能够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头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能够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明白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9

  我在家里用纸筒做了一个“篮筐”,用小时候玩的小球作为篮球来

  打篮球。 一天,我在投篮,球落下后滚到了床底下,在用竹竿把它勾出来时,我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个弹球。它几乎只有“篮球”的十分之一大。用小球投久了,不免觉得乏味,便突发奇想用那弹球来投,意外的,那似乎非常容易投进,虽然刚开始时很不容易进球,但随着投的次数增加,投进的几率比原来大多了,甚至超过了投小球的准确率,几乎百发百中。这绝不是运气,更不是碰巧,也不是我的水平突飞猛进了。 那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开始思考:弹球的.质量比小球重多了,因此扔相同距离所需的力也较扔小球时增大不少。而以前扔小球居多,习惯上所用的力也不同,因此,这不是习惯或熟能生巧造成的,准确率的提高跟球的质量无关。而“篮筐”未变,故只可能是人或球的问题,而我方才没有那么高的进球率,故是球的问题。而进球率越来越高应该是渐渐习惯了投弹球时所用的力了。那么应该就是球体积的大小的改变造成的。

  于是我便开始验证了。用尺子测量出“篮筐”的上截面直径约为25厘米,小球的直径约为10厘米,而弹球的直径约为5厘米。因此:

  “篮筐”的上截面的面积约为:25* 25/2/2*3.14=490.625平方厘米,小球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约为:10*10/2/2*3.14=78.5平方厘米,

  弹球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约为:5*5/2/2*3.14=19.625平方厘米。

  而若要进球,则球的重心应偏向篮筐,及至少有一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在篮筐内,而弹球的一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小球的一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故弹球进球的几率大于小球进球的几率,且应为小球进球的几率的4倍。

  通过计算我搞清了这个小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0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1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学校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期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可是,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2=29.45(元)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所以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趣味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经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经过,就叫他回去,不准经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最终经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之后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能够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貌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我,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小论文11-08

数学小论文05-24

获奖数学小论文11-29

初中数学小论文05-19

六年级数学的小论文12-01

数学小论文(精选15篇)05-26

关于数学的小论文作文12-11

简单的数学建模小论文09-02

关于六年级数学的小论文03-2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

  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妈妈,我们再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

  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 ,31.7×8=253.6元。 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 317-60=257元。 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其实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统筹时间,轻松生活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早上,妈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还要煮鸡蛋、热牛奶、热面包或是下面条、蒸包子,给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袜子,收拾房间床铺等等。妈妈总是说早上的时间不够用,太紧张了。

  自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帮帮我那可爱的妈妈呢?让妈妈早上过得既轻松又快乐!

  首先,我统计了妈妈早上要做的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洗漱5分钟,化妆换衣5分钟,煮鸡蛋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给我和爸爸找好衣袜需要4分钟,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吃早餐15分钟总共需要用时45分钟。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袜我们自己拿。这样可以给妈妈省下4分钟的时间。原本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41分钟。

  然后,我把剩下来的这些事情根据时间先后和用时多少进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煮鸡蛋8分钟的时候同时妈妈洗漱(5分钟)和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共计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的同时妈妈化妆换衣5分钟(共计5分钟),我们一起吃早餐15分钟。这样算下来妈妈一共用了28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45分钟的事情。这样安排的话,妈妈早上做同样的事情只需要28分钟了,能节省出17分钟的时间呢!

  根据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帮妈妈解决了早上时间紧张的'问题。这样我每天给妈妈节约了17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节约了510分钟,一年(按365天计算)就可以节约6205分钟的时间。就相当于一年节约近103.42小时、约4天多的时间呢!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帮爸爸、妈妈来统筹计算生活用时,让我的数学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学真有用,可以让妈妈过得更轻松、快乐,我爱数学!

  数学老师比数学有趣

  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很有趣!他让我们时时常动手实践,不读死书。在他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记得上次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心知肚明,讲公式的话班里的“四大金刚”又要不懂,怎么办呢?还好老师专有一手绝活,本来应该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师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墙(小括号)外面站岗,城墙里面是老百姓(a, b),老百姓出来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这个计算定律。我们在大笑声中也更深刻的记住了新知识。

  沈老师叫大家订正作业也很特别。他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引着我们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进,直到看见曙光。就拿我上次的经历来说吧,《基础训练》上一道思考题:魔术师肯尼的橡皮筋拉动一次长度变为原100倍,收回一次长度缩小为原100分之1,问原长度为1.225c时,拉四次收三次时皮筋有多长?我写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满心以为这次又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作业发下来时居然多了个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下课,沈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亲自讲解。他先问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说是122.5,他说乘以4个100就是4×100么?这时我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会做了,可是老师把我拉回来,说肯定不是简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啊!这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时候!老师的话真是灵验!老师见我这样,说:“我们学简便运算时不是有抵消么?”听此一说,我又恍然大悟。我接着往下算,其中3个乘100抵消3个除以100,还剩下一个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错,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题都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多想几步就会柳暗花明!”这老师,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记住了这道题,不会错了。

  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学知识,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有趣、快乐!

  简单推理之我见

  下午,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份数学试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题:简单推理。

  对这一题,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学的身高。但要怎样做这题呢?此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分别判断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再走这类题目前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清题目与条件。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3.仔细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这道题目来说吧:“四(1)班几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张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陈明矮,张志比陈明高。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这一题中,已经给了我们4个数据。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如果你仔细看题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着看第三高的人,根据条件,这个人的身高不会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着看第二高的陈明,为什么说陈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细看条件,陈明不是最高,但我们又已经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陈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张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张志的身高。

  通过例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简单推理一类题了吧。我们只有冷静、仔细,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小数点移动想到的

  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数点的移动,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往右移动1位、2位、3位……,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个的去数这个数所乘的另一个因数末尾有多少个0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和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替换一下,然后其他的数字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没有数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

  例如:12.33×1000,我们把个位数上的“2”移到因数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写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别占据了1000的前两个“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个“0”依然照写即可,于是数字就变成了“12330”

  “0”占完了就在那个数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了,后面的数还是照写。例如:12.33333×1000就变成了12333.33.

  小数点的重要性

  记得,第四单元的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把(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的数是2507,本应该是25.07,可是我有了坏毛病,把25.07的小数点点的像个0,这样让人容易看成是25007,扩大了1000倍,这个题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评理。妈妈看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我是农贸市场的收费员,如果我收了别人25.07元,我也向你这样,把25.07写成25007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低下头算了一下,吓得嘴巴都合不拢。如果妈妈也像我这样,不是要赔去两万多元钱吗?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似一个小小的点,如果我们总是粗心大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数学是分不开的。

  我所知道的小数

  小数,我们这一学期已经学过了,但我希望先回顾一下课内的,再离开课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开书,便看见了小数的第一课时上面有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小数的乘法是先把两个数末尾对齐,再和整数乘法一样乘,但所得出来的积还要数一下上面两位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了几位。小数的除法和整数一样列数式,但切记商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我们再去课外找: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的用法、知识等,我们得长大后再学习。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2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先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3。……12.1.3.5。等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2.4.6。等偶数格上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盒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字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样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

  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3。等奇数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数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终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是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当往后走5格,6.7。……10,好,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7.8。……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

  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哪里,往后再走同样的格数后,所得到的都是偶数,所以小朋友都只得到最便宜的小贴纸,而得到贵重物品的可能性是0。这个摊主肯定能赚钱。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3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两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超市,超市此刻正在搞春节打折活动,每件商品的折数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礼包,净含量是628克,原价35元,此刻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样算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打八折就是乘以0.8,也就是35*0.8=28(元)。我恍然大悟。我准备把这袋旺旺大礼包买下来,可是,妈妈告诉我,可能后面的旺旺大礼包更便宜,要去后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见了卖旺旺大礼包的,净含量是650克,原价40元,此刻也打八折。这下,我犯了愁,净含量不一样,原价也不一样,哪个划算呢?我又问妈妈。妈妈告诉我35*0.8=28(元),40*0.8=32(元),一袋是628克,现价28元,另一袋是650克,现价32元。用28628≈0.045,32650≈0.049,0.049》0.045,所以第二袋划算一点儿,于是,我们买下了第二袋。经过这次购物,我明白了怎样计算打折数,怎样计算哪种物品更划算一些。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能够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终一个报的,她报X个数,我就报(4—X)个数,就能够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终,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先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到了六年级,我也学到了这类知识,只可是,更加难了,经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

  今天,我在做寒假作业本上的题目时发现了几道思考题,我的兴致高了起来准备攻克这些题目。

  第一道题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很少,两个自然数的倒数之和是13/42,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做这道题目时要对倒数的意义有透彻的理解,两个数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知道了这个,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既然分母是42,那就说明那两个自然数倒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2,符合这个条件的自然数有1和42,2和21,3和14,6和7,符合第一个条件了还不够,这个数的分子是13,那么两个自然数的和或倍数也应该是13,符合两个条件的只有6和7,检验一下,6和7两个数的'倒数分别是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六分之一加七分之一等于四十二分之十三,正确。

  这道题太简单了,写一篇作文字数明显不够,我又做了旁边的一道思考题。题目是:从一个长8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厘米?我脑子里在不停地想象,手里也在不停地画草图。

  左边的那幅图是被切的两种情况,第一幅切去了一个角,先求出剩下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应该减少了两个面,正方体棱长最长是6厘米,两个面就是:6*6*2=72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7+8*6+7*6)*2=292平方厘米,剩下的表面积之和是:292-72=220平方厘米。第二幅切去了两条棱长中间的一块,表面积没有变化。还有一种切法是中间切掉一块,这种方法和前两种类似,我就不告诉您了,就有聪明的您自己来探索吧。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有一颗疑惑的心、探索的精神、稠密的思维、会探索的眼睛等等。具有这些条件,你就能尽情地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5

  今天,我兴致大发,和爸爸一起去买了三条金鱼为我做伴。

  又是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妈妈把我精心挑选的鱼放在鱼缸里,再往里装了满满一缸的水,然后再把5块形状相同的采石和一些装饰品一同放了进去。看着水缸里的鱼,我开心极了。这时,正在玩赏的时候,在一旁默默不语的妈妈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她带着神秘的语气问我:“甜恬,你知不知道水中彩石的体积是多少,算出来了,我就送你一份神秘礼物,怎么样?“我经不住礼物的诱惑,看了看水中的彩石。除了兴奋和喜悦,同时我也暗暗的下了决心。一定要算个水落石出。我正对着鱼缸,仔细的琢磨着。与此同时,我又拿了把尺子,好帮助我算出石块的体积。我用直尺把鱼缸的'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15厘米量了出来6750立方厘米。那么石块的体积该怎么求呢?总不能把彩石的长、宽、高都算出来吧。我想:石块的体积占了水的体积的一部分,两者结合才能达到现在水的高度。记得妈妈把水盛满鱼缸,把彩石放进水里时,水差点溢了出来;当把它们一个个放进水里时,水面的高度不断增加,如果我把彩石取出水面,水的体积只会随着石块的体积而减少……对呀!我为何不用笔在现在的水面上做个记号,等彩石取出后,在把那时水面的高度描出来,最后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它们的高*宽*长),不就是这些彩石的体积吗!

  于是,我照着我的想法进行一次实验。为了进一步精准的测量出水的高度,我用夹子慢慢地伸进鱼缸,小心翼翼地把五块彩石取出水面。我静静地蹲下来,仔细的观察慢慢平静下来的水面……显而易见,现在水面的高度比原来少了4厘米,高度明显减少,我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求出5块彩石的体积,这点小事难不倒我。这时,我拿了张白纸,在上面写着“4厘米(高)*30厘米(长)*15厘米(宽)“等于1800立方厘米。5块石头的总面积就是这项实验大功告成,终于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通过这项实验,向我应证了一句话,数学是研究,数学是探索,数学是发现。因为我坚信,有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因素,才能成功地挖掘到胜利的宝藏。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6

  提出问题

  我们的家乡高淳县因为螃蟹而闻名全国,我家也是养螃蟹的。我喜欢我家的螃蟹,它们小的时候很可爱,爬在手上痒痒的。养螃蟹很辛苦,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收益也不错,也许这就是“苦中有乐”吧!我们一家的生活就指望爸爸的蟹塘了,为了弄清楚今年我家蟹塘的利润,我决定做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

  要知道我家今年的成本和收入各是多少,那么就要先了解拿了多少蟹苗。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要问我无所不知的老爸。晚上,爸爸回来后,我连忙跑去问:“爸爸,咱们家今年拿了多少蟹苗呀?”爸爸不解的问:“你问这些干什么呀?”于是,我便把前因后果跟他讲了一下。老爸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对我说:“我们家一共拿了20000元的蟹苗。”接着又对我说了许多关于螃蟹的知识。

  晚上问了一些问题后,我把它们用一张纸记录下来,大概是以下这个样子:

  成本:

  总计:145000元

  现在已经知道成本是多少钱了,前面提到说要计算成本、收入各是多少,所以我还是要再问一下老爸。爸爸说:“目前大约有3000多只螃蟹上岸了,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每斤平均可以卖到50元左右。”除了螃蟹可以卖钱,龙虾和鱼也可以卖钱,如果鱼按4元一斤,龙虾按7元一斤,我们家还是可以多赚一些钱。

  推算结果

  计算成本已经算好了,是145000元,下面只要算收入了。如果按照每只螃蟹0.35斤,每斤50元来算,那么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算式:

  3000×4 = 12000(只)

  12000×0.35 = 4200(斤)

  4200 × 50 = 210000(元)

  210000 – 145000 = 65000(元)

  4×600 = 2400(元)

  7×20xx = 14000(元)

  65000 + 2400 + 14000 = 81400(元)

  除去成本的话,我家大约可以赚81400元。

  对推算结果的反思

  结果出来了,我无比兴奋,因为这是我忙活了很多时间的成果。我对爸爸说:“没想到赚钱也这么辛苦呀!”我一开始以为养螃蟹不用成本呢!爸爸笑着说:“处处有数学呀,没想到养螃蟹中也有数学!”这时,我考虑了一个问题: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呀?接着我想了想,明白了这些钱是家里用来买生活用品和衣服粮食的钱,我笑我自己太笨了。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7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向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先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能够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先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书上也是能够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明白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

  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8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日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必须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日,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所以,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能够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头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能够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明白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9

  我在家里用纸筒做了一个“篮筐”,用小时候玩的小球作为篮球来

  打篮球。 一天,我在投篮,球落下后滚到了床底下,在用竹竿把它勾出来时,我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个弹球。它几乎只有“篮球”的十分之一大。用小球投久了,不免觉得乏味,便突发奇想用那弹球来投,意外的,那似乎非常容易投进,虽然刚开始时很不容易进球,但随着投的次数增加,投进的几率比原来大多了,甚至超过了投小球的准确率,几乎百发百中。这绝不是运气,更不是碰巧,也不是我的水平突飞猛进了。 那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开始思考:弹球的.质量比小球重多了,因此扔相同距离所需的力也较扔小球时增大不少。而以前扔小球居多,习惯上所用的力也不同,因此,这不是习惯或熟能生巧造成的,准确率的提高跟球的质量无关。而“篮筐”未变,故只可能是人或球的问题,而我方才没有那么高的进球率,故是球的问题。而进球率越来越高应该是渐渐习惯了投弹球时所用的力了。那么应该就是球体积的大小的改变造成的。

  于是我便开始验证了。用尺子测量出“篮筐”的上截面直径约为25厘米,小球的直径约为10厘米,而弹球的直径约为5厘米。因此:

  “篮筐”的上截面的面积约为:25* 25/2/2*3.14=490.625平方厘米,小球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约为:10*10/2/2*3.14=78.5平方厘米,

  弹球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约为:5*5/2/2*3.14=19.625平方厘米。

  而若要进球,则球的重心应偏向篮筐,及至少有一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在篮筐内,而弹球的一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小球的一半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故弹球进球的几率大于小球进球的几率,且应为小球进球的几率的4倍。

  通过计算我搞清了这个小问题,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0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1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学校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期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可是,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2=29.45(元)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所以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趣味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经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经过,就叫他回去,不准经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最终经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之后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能够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貌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我,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