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经典[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论文1
以趣诱思。
如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量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块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学生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圆形的场地直径是100米,用刚才的方法量周长方便不方便?”接着教师说:“现在看谁最聪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这个直径100米的圆周长大约是多少?”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教师稍作点拨,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以疑激思。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随便报数,教师很快说出了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验算,结果全对。
接着顺势诱导:这样一个一个去除太费时间,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呢?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很高。又如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出示一块长方形木板,正反两面都摆满小正方形,让左、右两边学生分别观察正面和反面,数一数,摆了几个小正方形。一方观察时,另一方要闭上眼睛。观察结果,一方说是12个,一方说是18个。老师便引导学生讨论,使之懂得了: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积,必须用同一大小正方形来度量。这样就自然引出了面积单位的问题。教师通过演示质疑,在关键处激疑,组织学生讨论解疑,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潮。
以比促思。
根据神经系统的对称规律,两种性质不同或类似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规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强思维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加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记忆。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6个三角形,看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看能分几类?然后总结出三类三角形的相同点(都有两个锐角)和不同点(另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这样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边看边比边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种类及其特点。
纠错畅思。
学生在做题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善于以学生解题之错作为探究错因之源,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认识错源,以便畅通正确的'思路,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为了强化巩固这一性质,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3/8这个比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它的后项要加上几?”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则答不上来。为了纠正错误,疏通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思索:(1)什么是比的性质?(2)比的前项加上6等于9,就相当于把比的前项乘以几?(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乘以几?这样巧设提问,使学生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找到了思维的落脚点,寻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变活思。在应用题教学中,对已知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化,不仅可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防止知识的负迁移,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如一道分数应用题:“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修了全路的3/4,修了多少平方米?”可以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2,第二天修了全路的1/4,修了多少平方米?”
还可变为:“修一条路,面积是1600平方米,修了3/4,还剩多少平方米?”等等。
这样几经变化,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不同思路,思维更加活跃。有些应用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广泛探求解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数学论文2
[摘要]文章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文章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教学氛围 主体作用 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当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基础知识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内容学懂、学实、学好、学活。
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如小学六年级学完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后,为进一步细致探究圆柱、圆锥在不等底而等高等体及不等高而等底等体的几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做圆柱、圆锥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多少倍?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且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4分米,圆锥的高是多少?
(4)一个圆柱体与一个圆锥体高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锥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好奇好胜的学生会用渴求知识而又疑惑的目光审题。教师就可抓住时机给予点拔,通过学生自带的学具:圆锥、圆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动手操作,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以及解这种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就可以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已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数学论文3
1.当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对人才培养教育所存在主要问题
1.1教学课时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很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由于专业课的课时设置得过多,使得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的时间变得很少,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很少,很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学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而当前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都呈现出陈旧老化的状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了。无论在哪种时期,经济理论都是为当前时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而服务的,是为指导当前时期的经济活动而服务的,而教育体制的改革常常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教学内容很难满足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1.2不够重视课外动手能力的培养环节,设置的实践环节层面不高
纵观现阶段我国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环节设置很多,而动手实践的环节设置很少,培养其创造能力的环节设置更少。因此,要对现阶段的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学生听老师讲的方式,而是多创造师生之间交流探讨的机会。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会影响教学模式的改进,有些学校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只能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创造水平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
2.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方案的探讨
2.1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改进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的创新,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从注重知识结论变成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二是从注重知识传授变成注重能力培养;三是从注重技能训练变成注重思维训练。实现教学模式的改进,首先,要做到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将教师的灌输性教学转变为协作互助的教学模式;再者,从纯教学知识讲解的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模式。以此来实现课堂模式从“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转变,调节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将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将学科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检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2.2完善数学课程体系,开设选修模块,发展学生的个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由专业定位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三和模块,四个平台”的构件,三个模块是指专业选修模块、能力拓展模块以及素质拓张模块,四个平台是指公共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以及实践教学平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从学生的后续发展出发,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加应用数学类的学时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培养教育的一个全新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讨。现阶段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所实行的新能力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学校还在使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忽视了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为其创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在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创新”,高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过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健康发育、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建设服务。
2.4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层面,突出人才的素质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由能力拓展平台以及实践教学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学平台又可分为实验与实训、综合训练课程、各类实习等。随着近年来数学建模教育的普及,数学建模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共识。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可分为问题的提炼、假设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模型的检验和分析、模型的实施。进行数学建模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和分析等环节,结合数学知识和思想,构造数学模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其是一个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该模型已经成为数学教育领域的新观点,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主动参与到生动的思维实践活动中,实现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关键是要进行创新。高等学校开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大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模式,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寻求最佳的教育模式,开辟创新的新途径,从而推进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数学论文4
摘要: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学生主动深思理由,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并且解决理由,让他们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如何引导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呢?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 ,但大部分人求知欲不够强烈,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如果一个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学习,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使他成为一个失败的学生呢?鉴于此,我们教师所应该作的,就是激发求知欲,并引导学生保持和加强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学科,但数学也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轨更加明显。因此,情境教学,不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可以给予学生较好的认知形象。小学生爱玩,抽象的道理无法理解,但形象的实体却能激发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 。
2.肯定深思,给予表扬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的 ,小学生尤其如此,尤其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每个小学生心底的愿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任何同学的理由,哪怕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只要他们自己动脑筋深思了,我都会给予肯定,给予表扬。
二、合理引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第一作用就是传道。何谓“道”?“道”,是策略,是认识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方式策略。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传道。
1.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在课堂之上,要让爱动,爱玩的学生集中精神,积极深思,就必须在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主要就是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理由;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会想,首先要肯想;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推动学生多想。
2.培养独立解决理由的意识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知识,学会多少知识,都是自己的财富,跟同学,家长无关。面对理由,不爱动脑,稍有困难就求助老师同学,是没有作用的。要想有所得,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深思。虽然,有些同学现在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人师者,必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理由得意识。
三、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以上三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论文5
推荐“呼啦啦,哗啦啦,我是种花的大行家……”狗熊笨笨正在为兔子一家种花赚钱,这时,狐狸狡狡正好路过,看到狗熊笨笨,心想:看那家伙熊样,让我来耍耍他。狡狡来到笨笨跟前,说:“嗨,熊大哥,怎么样,干活累吧,兔子家有三块土地,每块土地是边长30米的正方形,在那里面种花,一块地种满后是给你450元,而去我那里,种三块边长是40米的正方形,一块种满后,我给你660元,怎么样,很合算吧。”笨笨是个文盲,没学过数学,只知道基本的加减乘除,他算了算,兔子那里每米是450÷3=150元,狐狸那里每米是660÷4=165元,狐狸那里赚的钱多呀!于是,笨笨就答应了。
第二天,笨笨就来到狐狸那里干活了,他干得可卖力了,每天都大汗淋漓,可几天下来,却发现赚的钱不太多,笨笨心想,那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一天,笨笨的朋友猴子聪聪经过狡狡的田地,看到笨笨坐在边上,满头大汗,聪聪问道:“笨笨大哥,你怎么累成这个模样?”笨笨答道:“我在兔子家种花,狐狸狡狡过来说要我去他家种,而且他给我的'钱多,我就答应了,没想到却干得很累。”给的钱多?狡狡从来都是不愿意吃亏的,现在怎么这么大方?聪聪不禁心生疑惑,他问笨笨:“他给你多少钱?”“种边长是40米的3块地,每块地660元。”“那兔子家呢?”“也是种三块地,每块边长30米,一块450元。”聪聪快速算了一下,说:“笨笨大哥,你上当了,兔子家是每平方米450÷(30×30)=0.5元,而狐狸家是每平方米660÷(40×40)≈0.41元,0.41元小于0.5元,所以,你是吃亏了。”笨笨听了,恍然大悟,他刚想生气,但又想这是自己答应的呀,也不能怪狡狡骗他。聪聪拉着笨笨的手,说:“走,我们找狡狡辞职去。”笨笨“哦”了一声,他边走边想:数学还真是重要啊,我也要去上数学班,学好数学,那样才不会吃亏。对了,辞职后,我还是去兔子家种花吧。
数学论文6
一、导入技能
一个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而导入不仅要自然、直接,更要让学生能够抽象出概念。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直接导入、激趣导入等。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导入要跟新知识自然衔接。有的教师为了开头能够出彩,而使导入的部分与新知识脱节。例如,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情境图比较多,很多教师会利用情境图导入,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对任何学生观察到的内容都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导致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只是观察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不是观察到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情境图导入,切不可喧宾夺主。很多人认为,复习导入或者直接导入比较枯燥,但有的学习内容需要使用这两种导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先前所学的相关计算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知识之间有紧密关联的最好用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的优点在于迅速进入主题,节约时间,让学生一下子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导入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导入只有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才是有价值的导入。例如,在学习“认识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有关圆的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在车轮不是圆形的情况下车子运动情况的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圆形的奇妙,主动去探索关于圆的知识。
二、提问技能一堂课中应始终贯穿着提问,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学中,有时出现教师提问一个不算难的问题,而学生却回答不上来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为教师提问得太泛,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明确、准确,让学生明白教师到底要问什么。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有教师一直问学生能不能根据以前学习“9加几”时使用的“凑十法”,来想想“十几减9”可不可以也用类似的方法呢?这样提问,学生一定很难想出“破十法”。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以前学“9加几”时,是把9变成10,那计算十几减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个数先变成10再拿去减呢?这种提问方式比前一种提问方式更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思考。又如《认识图形(一)》这堂课,在让学生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征这个环节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类物体———长方体的特征时会说:“长方体有四个尖尖的地方,还有六个平平的长方形。”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及初始经验处于“生活数学”范畴,不足以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学生便不明白观察的侧重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怎样描述才算完整准确,然后让学生描述第二类物体的特征。这样,学生就会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描述,并且为以后学习其他物体的特征打下基础。提问要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问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问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课堂学习层层深入。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课时,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样、所需时间不一样,让学生分辨谁跑得快;接着安排所需时间一样、跑的路程不一样,让学生分辨谁跑得快;最后安排在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的情况下,问学生谁跑得快。这样提问,就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有的时候一直是教师在提问,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如果课堂上夹杂着学生提问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层次更丰富,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当一节课快要结束前,让学生针对这节课给同学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解答。又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再在课上向别的小组提出问题。在学生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总结,不经意间学生就获得了知识。
三、讲解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要教师细心讲解。20xx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良好的讲解技能,帮助学生学习。举一反三,适时归纳总结。讲解知识点时,不仅仅讲其中一种情况,而要讲多种情况,注重“变式”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梯形时,学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但教师在黑板上要画出几个大小不一样、视觉角度不一样的梯形,让学生明白这些图形看上去不一样,但都满足梯形的定义,所以它们就是梯形。教师不应一味地追求正确答案,而要关注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巧妙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所以,讲解时不仅要举一反三,还要适时归纳总结。讲解要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一味地讲,也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倡让学生自学,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师适时指导、点拨。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教师可以先拿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再提问学生直线、射线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讲解。讲解要有条理性。讲解的线索要清晰,对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了然于心,要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备课充分。讲解的条理性不仅仅体现在顺向思维上,还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维辅助教学和学生学习。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时,除了强调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外,还要强调10角等于1元,10分等于1角。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者的关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讲解是一堂课的中心,教师讲解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讲解技能,方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课堂组织技能
课堂组织技能是一堂课有序进行的保证。教师要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还要考虑细节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破坏课堂的秩序,这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经历中积累经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数学活动。小学一年级必不可少的学具就是学具盒,在认识各个数、数的加减法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都应用到了学具盒里的小棒,这需要教师先利用小棒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9加几》这堂课,学习“9+5”时先要让学生摆两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着从5根小棒中移动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凑成10根,最后让学生理解“凑十法”。这两堆小棒的颜色如果没有区分就不容易理解“凑十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种颜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种颜色,这样学生可以一眼看出9变成10是从另一个数中拿了一个1过来凑的。这虽然是个小细节,但如果忽略了,学生摆小棒时颜色多种多样,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乱。学生有了“凑十”这个基本思维活动经验后,学习后面的《8、7、6加几》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凑十法。合理掌控课堂局面。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乱。所以,小组合作前教师要讲清楚规则,越是低年级越要讲清规则。例如上《9加几》这堂课,教学第一个知识点“9+4”时,不能一下子放手让学生摆小棒计算,教师要一步一步指导,一边示范一边讲清楚左边摆几根小棒,右边摆几根小棒,让学生跟着一起摆,到了第二个活动时就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去摆小棒计算了。这个过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级越要重视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只有在第一个数学活动中,学生有效完成、积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动经验后,后面的数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显然,教师只有经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合理掌控课堂局面,才能组织好一堂课。
五、结束技能
一堂课即将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值得深思。总结式结束。很多教师喜欢在一节课的末尾提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虽然有利于让学生注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但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留有悬念式结束。如果在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继续提问学生以后要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留有悬念的结束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完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可以提问学生三位数乘三位数怎么解答。这样就达到活学活用以及拓展延伸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这种结束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完全理解本堂课的知识基础。回想式结束。教师让学生回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将整堂课的线索连成一条线,脉络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放慢语调向学生介绍这节课先学习了什么,然后学习了什么,最后学习了什么,使整堂课的脉络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这种结束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要跟上教师的思路方能领会整堂课的重点知识。各种结束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才能决定具体用哪一种方式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对有效教学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教师能够做到简洁明了的导入、有效的提问、课堂讲解有的放矢、课堂组织有条不紊、结束教学时游刃有余。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终身奋斗的目标,教师应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职前训练是针对高等院校的师范生,职后训练是针对在职的数学教师。职前训练,可以通过微格训练的方法让师范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并把教学过程录下来。通过观看录像,分析各个教学环节,进而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一次次改进教学,一次次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职后训练要求在职教师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年一成不变,不能真正掌握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例如,可以让一个教师上全年段的同一节课,每上完一个班级就分析这堂课上得怎么样,各个教学环节是否设计恰当。接着修改教案,然后再上下一个班级的同一节课。这样,能够全面剖析各个教学环节,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除了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师还应加强对备课环节的训练。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备课不是备一堂课,而是备一类课。不仅要注重整个单元的整体设计,还要注重这堂课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同时,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评估和评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同实践,在教学中开展一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双基”向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数学论文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辨证地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一是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二是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三是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本文着重从“练习设计”这个环节谈一点体会。
一、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设计时,应充分理解课本上练习的编排意图,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基础知识要变换形式多练,难点处要重点练,易混易错的知识要突出练,对比练。这样不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和发展。比如:学完“找质数”后,设计的练习是:
1、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35 12 37 7 1 19
2、判断:
(1)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质数。()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学生要完成第一题,必须理解什么数是质数?什么数是合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什么?学生明白了要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来判断时,又要知道怎样很快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当学生做完后,反问:哪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为什么?这样自然、巧妙地把“1”的特殊性突出来,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懂得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不仅仅是质数、合数,还有1。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第二题设计判断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2的倍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二、形式的多样性。
数学课上一般有四种练习方式:口答、板演、笔头、操作,但这四种练习在设计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那个是错误的;或者用3种图形代替具体的数,写成两个式子,如(○+△)×□和○×□+□×△,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相等,并说明根据。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解法的丰富性。
一题多解或有多种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
实验小学有2500人,其中男生占总数的3/5,女生有多少人?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解法三:2500-2500÷5×3
解法四:2500÷5×(5-3)
…………
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有些题目是解法和结论都是开放性的,解法不唯一,结论也不唯一,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还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解决问题策略。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的选择旅游方案。参加旅游的人数中,大人与小孩的人数直接影响到方案的选择,所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旅游方案,这样的题目没有固定的解法。
四、设计的坡度性。
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的。在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往往出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由于难度太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一般的'数学课有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学生通过模仿性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如判断、选择题,使学生学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题目思维性较强,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有的放矢地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足工夫,在优化联系设计这个方面下一番苦功。这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数学论文8
=14189.04(元)
OK!搞定!我丝毫没察觉到有问题,也没有细细检查,就问妈妈要了15000元钱飞奔向离厂不远的供电局。
“伯伯,这里有15000元,我知道我们厂这次要交14189.04元电费!”伯伯查了下我们的'用电单,像我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你算错了吧,明明是30989.04元。”“啊!”我大惊失色,连忙拿出草稿纸看,“哦,少加了14000千瓦时该交的16800元,确实是30989.04元。”我尴尬极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连忙灰溜溜地跑回厂里又取了16000元,才搞定了交电费的事。
同学们可别像我这样犯类似的囧事呀!
数学论文9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
在国际数学比赛成绩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比赛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但是,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却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这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与生活联系,导致学生也不能将数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上面我们已经清楚地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发现生活化的概念依然处于概念层,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入生活中。下面我们将提出几种优化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1.我们的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建立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纽带,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让学生在数学中寻找到生活,因此,改变这一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例如,针对五年级数学中循环小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资料,将大量的生活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再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进行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这样,会使课堂氛围相当融洽,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会达到一定的效果。
2.对于我们数学课堂来说
良好的课程导入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采用实际问题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小学数学中关于任意角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回环的例子,与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种教学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地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3.数学课堂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有效地改善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教学生活化其实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也能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生活化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好处。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更注重学生在试卷上表现出的分数。本文所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学生,培养有创新精神、数学运用意识的学生。
数学论文10
1、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合作交流
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及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两种分组方式:一是优差学生均衡搭配。这种分配方法主要针对初一及初二的学生,其好处是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分组时为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应当注意平衡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可得以充分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借此得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与督促,使其能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主动学习。这种分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还能够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二是分层搭配。这种分组方式主要针对初三学生。分层搭配的原则是依据学生的学生水平进行分层,即将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数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分别分成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方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不再处于受帮助的位置,这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保障了其对基础课程的掌握。总题来讲,这种分组方式可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
2、开展实例探讨,强化实际应用
对于教师,在开展实力探讨方面,以教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可将这部分内容分为角、线段、直角三角形同等腰三角形这四部分。将所有学生分为8组,要求每组同学先自己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出本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讲解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这种分组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小组之间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意识去进行知识总结,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时刻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和手段。
3、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紧紧跟住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改进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变现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枯燥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尊重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疑问及观点,对学生的探索及求知欲望予以充分肯定,促进学生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论文11
1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小学数学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它的教学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加深对于一些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学习者能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深化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点评,提高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借助于电子书包来构建两种模式,即获得教学模式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获得模式这是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它的教学往往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数学定义和数学公式等,而且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上的。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对于电子书包的应用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电子书包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基于此来切实提高他们进行数学运算与应用的能力。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有些较为抽象,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电子书包来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电子书包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与主动学习,从而使得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并通过监控系统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掌握模式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更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教学。这就需要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与测评,根据实际测评结果来强化对小学生的数学练习。实际上,小学数学练习环节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数学新课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不断的延伸。应该说,获得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概念形成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来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让小学生通过一定的数学练习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真正透彻地应用数学概念。此外,它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学习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完善。
2小学数学学科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电子书包的测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电子书包能够及时反馈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那么,这就有利于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情况的实时测评与跟踪。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根据电子书包给出的相关测评结果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尤其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性调整,对少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在电子书包的及时反馈系统下获得更为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减少不同学生间的学习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电子书包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教学终端平台,它有着跨越时空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其在我国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对于它的应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内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无限网络连接的移动终端的功能。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把电子书包的多种功能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让其把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连接,让学生采取个性化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当然,还应该对电子书包的各项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让其成为一个更为高效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与电子书包相匹配的课堂使用与管理策略虽然说电子书包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一些学生过于专注于电子书包这样的新型电子产品,反而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并严格实行电子书包的课堂使用制度,经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电子书包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真正引领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避免出现小学生过于沉浸于电子书包平台中的不良学习状况。当然,数学教师也应该提醒小学生在应用电子书包时不必紧张或乱答。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教师板书同步给学生,并重视资源、电子书、搜索、反馈、诊断报告、补救教学等六个教学要素的合理应用,真正让电子书包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得力助手。
数学论文12
伟大的数学王国由0—9、点、线、面组成。你可别小瞧这些成员,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奇妙无比,丰富多彩。例如这不起眼的点,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捷。这个功劳非黄金分割点莫属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段与该线段的比等于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点。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分割点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分割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画图的应用
1、画长方形是我们小学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你们可知道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怎么把长方形画的更美,给人一种更舒适的感觉?那就是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这样画出的图形更美。
2、学过绘图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画满,不一定会好看,但要是就画一点,留许多空白也不会太好看。但有一些画就让人感觉很美、很清爽。那是因为它应用了黄金分割点,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二、人体的应用
1、在人体的结构上,黄金分割的应用更为广泛,举个最为熟悉的例子。人们常称的帅哥、美女,就是他们的脸宽与脸长的比、腿长与身长的比值都约是0。618,这样的身材堪称最美。
2、人的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腿的黄金分割点……
三、建筑物的应用
古今中外,许多建造师都偏爱0。618,他们的杰作另世人仰慕。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四、生活上的应用
1、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电工在检查一根不导电的电线时,他总是选择这根电线的黄金分割点来检查,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损坏处。
2、我们家里大多数门窗的宽和长的比也是0。618,还有箱子、书本等都应用了黄金分割点,让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轮美奂,到处都蕴藏着黄金分割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美!
数学论文13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
看过了,可能会明白;
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
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
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再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数学论文14
一、问题现状
现状一: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操作性。目前的作业本类型有同步探究、补充习题、课堂作业本三种。以基础练习为主:形式基本是口算、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数学阅读、数学审美、动手操作、撰写数学日记等综合实践性作业。
现状二:反馈形式单一,教师以作业批改为主。作业反馈形式单一表现在批改符号单一、缺乏激励性语言。对开放性的、动手操作性的作业,缺少反馈评价。
现状三:形成恶性循环,作业正确率不高。学生的数学作业量大,形式单一,对他们来讲缺乏挑战性,感觉作业枯燥乏味。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只求写完,至于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证习惯等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一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作业的正确率就不高了。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少相关的数学课程理论学习,把教学设计重心全放在课堂教学上,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作业设计在教师教学设计中还属于一片空白。这都说明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忽视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处理好作业数量与作业质量、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作业结构与作业效益的关系,使作业成为一种有目的、高效的活动。怎样设计出有效的作业这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作业
就作业本身来说:有针对性(针对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性(难易层次),多样性(基础题、应用题、思考题、知识阅读、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数学日记、口述、小作品)。就学生来说:有效作业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不造成学生负担的(适量的、适时的)作业。就教师来说:有效作业是学生完成的作业速度快,质量高。就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来说:有效作业应体现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
三、设计出有效作业的途径
1作业设计
⑴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作业设计小组。⑵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设计适量、适时的作业。低段以操作性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中段高段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应用作业相结合,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适时的作业。根据遗忘规律,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应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⑷参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设计出有层次的作业。⑸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设计出生活中的应用性作业。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⑺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练习。创设情景:整篇作业设计成一个情景或闯关活动。数学作业与游戏结合,数学作业与美术结合。游戏和美术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⑻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练习效率。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层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时间短,效率高)。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省去教师板书和学生书写的时间,能在较短时间内向深度、广度伸展,练习容量大大增加,生动有趣地巩固了新知。运用多媒体完成作业,对于某些抽象的练习内容,可以进行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演示,起到了点拨、疏导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
2作业反馈设计
优化批改符号,保护学生自尊心。我们普遍存在的批改方式,如:星级、年月日等,这样单一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好的地方得不到赏识,不足的地方得不到改进,我们可以先将这个符号换一换,比如用圈△。评语评价,从批改走向对话。写上老师的赞赏、感受、鼓励、教诲、批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写上学习的感受以及对老师想说的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以鼓励和建议为主。
评价形式多样化。面改和教师批改结合。适时也可以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面对的学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实行评价标准多元化。同样一道题,一位学生完全做对。一位学生解题思路是对的,计算有错,比起之前的作业算是进步,那后者的作业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四、总结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需要老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现实情景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学校自身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生作业低效的问题。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布置作业让学生低效地巩固知识,教师参与研究设计高效作业,并进行反思。作业设计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数学论文15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比如班级收饭费,一个班共有62名同学。在校吃饭的有60名同学,每人应付85元。这样的话便要算出60人一共应付几元。应用乘法就可以很简便的算出结果。只要用85×60=全班60人应付几元。这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数学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会带50元--80元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很有计划的买东西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一个整数,如一块香皂5.60元,一双布鞋12.70元。这时,我们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总不能每一次都带着一个计算器。所以要想好了买,算好了买,要不然,钱就不够了。
如果你长大了成了一名设计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块砖的长、宽都算的一清二楚呀!连0.1的误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好数学,长大后才能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论文05-15
关于数学论文01-01
小学数学论文11-23
初中数学论文02-17
小学数学论文07-15
数学论文[优选]05-27
初中数学论文07-11
关于数学论文11-18
小学数学论文07-15
数学论文提纲范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