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

时间:2024-08-01 10:10:41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小论文15篇【优】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小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小论文15篇【优】

数学小论文1

  数学的学习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问题主要是从生活中获取,并在数学的不断学习中应用到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后,我国教育研究部强调教学者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当代学生应用能力水平,使其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关系着学生能否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旅途中是否能顺利度过。就像建构一座楼房,如果地基打的不够牢固,整个楼梯在建构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歪斜,甚至垮塌。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就是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小学数学学习作为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作为当代数学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地基打牢,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化、开拓性的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的素材,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谓将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进行取材,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根据不同小学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探索欲和生活环境,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并与本身的数学教材为对照,进而对数学问题进行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解决,培养现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观察物体”学习,如果教师只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观察,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他们很容易观察出物体的正面、反面是什么,但是他们很难通过想象得到物体的展开面,或者所将物体的展开面放在小学生面前,他们很难想象出这是怎样一个物体的展开图。如果学生无法在自己的想象或观察中得到结论,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失去对新数学问题的探索欲,丧失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从小学生生活的实际中取材,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2]

  以长方体的观察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动手制作一些长方体,将多个长方体进行拼接或者做一个大长方体,将其各个面画上窗户、门等,做成一个长方体楼房的形状。这样一个长方体放在小学生面前,会充分调动小学的探索欲,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就会想出长方体的四个面都是什么样的,教师再跟随学生的思路,推动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设计和想象并将其画出,最后将长方体的楼体展开与小学生所画展开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将其画错的地方改正,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升小学数学学习的实效性。[3]

  2.改革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水平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常识外,还要对学生的`左脑与右脑的潜能进行充分开发,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学生可以养成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中联想到其他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讨,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使数学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促进学生创造力、开拓性、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数学数字“6”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原来有两只小鸡,又来了四只小鸡,一共是几只小鸡呢?学生会很容易的回答出“六只小鸡”。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提问学生一只小鸡最多可以孵两个鸡蛋,一共六只小鸡最多可以孵几个鸡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根木头可以被锯三次,可以锯成多少段?”学生很容易经过探索和思考可以得出啊“四段”,那么“将一根木头锯成5段需要锯几次?”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在不断引导中带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从一个数学问题中引出另一个相类似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学生这样数学思维的养成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一个数学内容的学生中联想和引出另一个学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更加注重对现代学生应用能力和学习内容实效性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和学生自身能力水平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内容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能力水平更好的发展。

数学小论文2

  摘 要:一年级是学生的入门阶段,孩子们爱说话、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新的课程,还得复习旧内容,因此一年级教学并非那么简单。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语;直观;习惯;游戏;竞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他们开发更合理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导语激趣

  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语吸引学生。

  如:计算5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考老师”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然后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成为有效的求知活动。

  二、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东西会更有兴趣,所以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掌握数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如:教学结果为5的加法,教师可在黑板的左边粘贴4只小鸭子,同时提问:“我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啊?一共有多少?”待学生回答完毕,写上“4”,然后在右边粘贴上一只,提问:“总共有多少只小鸭子?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以后在黑板上写上“+”,指着图提问:“4+1得多少?”学生回答以后写上“5”。通过图画来诱导学生,激发了其兴趣,也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听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决定着他们接受知识的多少。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对听讲十分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听讲的学生予以眼神暗示。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单纯,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更好。

  一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的思维。教学中要使用更加多样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分神,把精力投入学习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讲习惯。

  四、游戏激趣

  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美妙,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热情,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

  游戏活动可以增加教学的愉悦性、表演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中激发潜能、获得快乐。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准备,有机地结合教学与游戏活动,使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比如,教学识数的时候,组织学生击掌合数、找朋友、说对口令等,让他们自主地参与活动与学习。

  五、竞争激趣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争强好胜,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因此,可以采用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给学生抢答,答对一题就奖一朵小红花,然后根据小红花的数量评出班级小明星。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按照得分的多少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和学生。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竞争,使他们在感受学习快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初阶段,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中,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奥秘。

  参考文献:

  [1]耿俊海.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4).

  [2]庄月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xx(2).

  [3]刘伟.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xx(40).

数学小论文3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现状

  一直有人甚至不少老师也在说数学是一个很“死”的学科,学生将公式和定理死记硬背后,再机械地套到题目中,成了完成数学任务的模式。遇到什么样的题型该套什么样的公式,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学生心中,至于为什么用这个公式,用其他的公式是否可以解出答案,学生根本不会去想,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缺乏发散性思维表现之一:教师为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讲题效率,多采用填鸭式、样板式教学:老师在黑板上一点一点板书习题的正确步骤,不希望学生有其他的想法,只要求他们按照老师应对高考多年所形成的套路来办,发散性思维几乎不会出现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缺乏发散性思维认知之二: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数学的逻辑性强,但是如果在逻辑性之上建立发散性思维将会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产生极大地助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题论题”,忽视此问题可能存在的解法,忽视题干可能发散出的新问题,只是将题目简单一讲,忽视了将每一个要讲的题目进行价值最大化的利用。这样的就题论题,使得教学课堂死板,教学进度拖沓,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发散性思维也没有培养起来。

  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在培养发散性思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不依常规,寻找变异,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选取信息重组的方法。“一题多解”用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果说逻辑性思维是学习数学应具备的能力,那么发散性思维就是在数学方面有所提高的必要条件。它能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1.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的解法,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办法。一题多解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更能增强知识间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学会以发散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2.大胆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就会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条件反射般的对一些题目做出答案,采用的都是些一般的手法。但是,是否只有这些手法可以解决问题呢?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题采用一些奇思妙想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教学时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大胆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框架,克服经验主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更要积极从学生的疑问、错误中寻找解题的新思路。对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要耐心对待,研究他的方法,和他一同找到合适的思路。只有教师不断进步,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自己做到把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3.一题多用。数学教师授课很多时候都在为板书发愁,不同的题都要抄写在黑板上,一一讲解,通常是一道题讲完就要擦掉然后板书另一道题。这样不仅加重了师生负担,更是严重降低了课堂效率。通常情况下,一道题只会考到一个知识点,讲完这个知识点这道题存在的意义似乎没有了,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采用发散性思维的话,做到一题多用,不仅会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能以此鼓励学生们摆脱题海战术,让学生自己把现有的或者是已经做过的题,经过自己的改编,变成考察不同知识点的题目。高中的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更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发散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数学小论文4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弟弟的生日。生日前一天,我绞尽脑汁在想,应该送些什么给弟弟呢?我终于想到了,要不买些零食送给他,谁叫他是“好吃鬼”呢。

  我来到超市,走到零食柜台,一眼就看到了巧克力,这些巧克力有很多品种,有盒装,有袋装,还有一条一条的……我随便拿了一个盒装的,准备放进手推车里,可被爸爸拉住了,说:“买东西要讲究实惠,你先算算,哪个更便宜一些呢。”

  我开始口算起来,盒装巧克力是29.5元,净含量是500克。一条条的.巧克力是5.6元,净含量是250克,袋装巧克力是15元,净含量是350克,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盒装巧克力是29.5除以500等于0.059元,条装巧克力是5.6除以250等于0.0224元,袋装巧克力是50除以350等于0.046元,0.059元大于0.046元大于0.0224元,所以条装巧克力更便宜一些,我拿了5条放在手推车里,3乘5等于15元,买巧克力一共花了15元,于是我按这种方法又买了许多零食,结完账,我们又到到了甜品店,给弟弟买了一个巧克力加草莓的蛋糕,大号巧克力草莓蛋糕是240元,中号188元,经过我仔细一算,中号比较便宜些,于是,我和爸爸拎着蛋糕和零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次买东西,不仅增长了我的数学水平,还让我知道买东西要讲究实惠。

数学小论文5

  你有遇到过不会做的题目吗?可不今天我就遇到一个题不会了,这个问题是:一个挂钟一天一共敲了多少下?这个钟整点是几时它就敲几下,每半点时只敲一下。这个时钟现在在我们身边很少见,现在大家都用上手机、电子时钟,很少见到这能讲话的钟。

  当我遇到这题时,考虑到一天有24小时,先写的算式是:整点时敲:1+2+3+4+5+6+7+8+9+10+11+12=78(下);一天整点敲:78*2=156(下),因每天有24小时,以上才算12小时整的敲响数,所以在此要乘2才能算出一天所敲响的数;题中所讲每半点敲1下,可算出12*1=12(下)12*2=24(下);一天所敲响:156+24=180(下)

  妈妈见我写的'算式后对我说:“不光有这个方法,还有一简单的算法。”于是我开动小脑筋,还是想不出比此更简单的方法,无奈之下我只以能求助妈妈。

  妈妈对我讲简单的方法从这12个小小数字中找规律:1、2、3、4、5、6、7、8、9、10、11、12,在此这12个数字帮它们找朋友,每两个数字为一组,每组得数一样多。在妈妈的提醒下我想到:这六组朋友:第一组:1+12=13、第二组:2+11=13、第三组:3+10=13……第六组:6+7=13。每12个数中有6个13个,一个整天中还有个12时,可列出:(6*13)*2=156(下)①;每半点敲一下,一天中有24小时,可得出:24*1=24(下)②。一整天时钟敲多少下,用①+②=156+24=180(下)。

  我首次完成的结果虽然与在妈妈的提醒下完成的结果一样,但是两个的方法后者较简单速度也快。通过这题目,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时,有最笨拙的方法也有简单的方法,只要你能找到规律,相信自己,一定行!只要你敢于思考、静心对待问题,新的方法总能出现的。

数学小论文6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

  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

  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数学小论文7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自制力,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方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和深入,课本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教学手段也更先进和丰富,但是,不少教师只是做表面功夫,以为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放手就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结果却是教学效率仍然不高。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创设成为充满活力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数学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较难把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运用所学知识,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数学的趣味和魅力,进而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轻松和谐,学生和教师才能展示真实的自我。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答方法,甚至不同的答案,针对学生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应予以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应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实话,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如教学“分类”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明确了“分类”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先让学生分类,再找学生说明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更有信心,更有创造力,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通过形象直观的刺激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向学生灌输,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片等于一体,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具体,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打破课本中让学生分别填涂两个长方形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进行比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选择用多媒体播放“唐僧师徒分习惯”的故事:一日中午,唐僧口渴,便提出让三位徒弟中的一人去找水,八戒想起了他们刚刚路过一片西瓜地,便主动提出去找水,不一会他化来一个西瓜,孙悟空说师徒四人,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听了不高兴,说:“西瓜是我化来的,我得多吃点。”孙悟空说:“好,分给你八分之一。”八戒听了很高兴,就同意了这个分法,结果却是八戒吃的西瓜最少。学生看完故事后,教师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八戒吃的西瓜最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投入到了思考和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动手操作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和根据操作的阶段结果合理想象,对于学生理解新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减缓知识坡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其特点,最后让学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不同点与相同点。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等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合作,进而引导他们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还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尤其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

  [2]李林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27)。

  [3]王满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11)。

  [4]赵红。利用网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初探[J]教育导刊,20xx(1)。

数学小论文8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在于教学方式特别单一。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灌输式的模式来完成,无论是在思维上,还是在解题的思路上,都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现代化的教育比较崇尚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促使小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得到拓展。而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上,明显没有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落实,对很多小学生的特长都造成了抹杀的现象,甚至导致小学生的成绩下降。其次,在教学方式表现为单一以后,多数教师并没有进行自我反省,反而是不断地将教学上的问题推向小学生,冠以不会思考、不会活学活用等名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教学的恶性循环,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所以,数学教师必须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要总是对小学生报以怨恨。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对策

  1.创设教学情境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在基础的教学成绩上不断提升,还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比较喜欢不同的情境下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能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解答问题以及面临新的知识挑战时,小学生都愿意去积极应对,而不是表现为被动的接受态度。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了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数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具体数字,写出数值“3520600”提问学生其中的数字代表的单位是多少,这个数值应该怎么读。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设计教学过程

  就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本身而言,其虽然是比较过渡性的教学,可是在难度的提升上,知识的丰富性方面都是比较明显的。在该阶段开展教学,应该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设计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设计提问过程,要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提出1~3个问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正确的思路上去思考。(2)讨论过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让学生直接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看法。

  以上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问题及解决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所转变,可是教师并没有高度关注相关问题。日后,在解决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学校需要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足,要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趋于多元化,减少错误做法。

数学小论文9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指教师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高效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高效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以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促进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原则

  1.短时高效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一节课中所能利用的教学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时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并不多,在这样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以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短时高效是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

  2.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尽管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性发挥,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只有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才能够得到根本的保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正是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领下,一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保有大量应试教学的特征。教师是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的绝对权威,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以教师的机械讲述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所教的内容也是那些与考试紧密结合的内容,教学的方式采用灌输式,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缺乏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极大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就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如,教师可以运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以悬念设置为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以及学生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可以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教学“函数的表示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举了一个例子:在某市公交公司“招手停”公交车的运行中有这样的规定,公交车在行驶五公里(含五公里)以内其票价是两元,在超出五公里之后,每增加五公里票价增加一元(不足五公里的按五公里来算),如果某一段的线路其总里程是二十公里,请你根据题意来写出票价与路程的'函数解析式,并以此为基础画出函数图象,这样的问题悬念设计,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函数表示法”的兴趣,在探究悬念问题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近些年来,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灵活,考试的新变化,让一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多地重视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综合试题,这样的教学倾向势必造成教师对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法的忽略,这对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为了增加学生做习题的数量,在讲解一些基本的定理、法则时,往往是草草了事,认为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希望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能够让学生通过解题的过程悟出更多的解题思路,找到更多的解题规律,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应该说,这样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往往收到的效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定理、公式缺乏深入的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于公式与定理的运用就会难以驾驭,这直接影响到做题的效率,给后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在教学定理与公式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解题方法与解题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这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忽略,也直接影响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总结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对促进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开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相关问题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数学小论文10

  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

  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4÷(6+5)=0。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数学小论文11

  星期天,我与妈妈出去散步,在一个弄堂里,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烤红薯的香味。闻到这香味,我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来,“妈妈,我们买个红薯吃吃吧,我饿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央求道,“买一个倒是可以,不过……”“不过什么?”我急忙问,“不过买了以后先回家,算出了红薯的体积,你才能吃。”“行!行!”我满口答应。

  回到家,我早已把要算红薯体积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拿起红薯就要吃,“哎,怎么开始吃了?不是说好要算红薯的体积吗?不能说话不算数!”“啊?”我大吃一惊,“还真要算啊?”“那是当然!”妈妈说,“你要先算出红薯的体积,才能吃!”“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算个红薯的`体积吗?难道能难倒我?” 我翻开数学书查看,可书上只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呀,再说了,这红薯是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又不能把它揉捏,怎么算呀?我托着下巴冥思苦想。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一本《数学名人小故事》,我翻开它,饶有兴味读起了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讲阿基米德利用等积代换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我灵机一动,想道:我不是也可以用等积代换来求红薯的体积吗?于是,我拿来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我往杯中到了10厘米的水,然后把红薯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杯中的水上升了。我又量了一下,现在的水是15厘米,也就是说,杯中的水上升了:

  15-10=5(厘米)

  按照等积代换,上升水的体积就是红薯的体积,由此,可以算出红薯的体积是:

  (6÷2)2×3.14×5=141.3(立方厘米)

  “妈妈!我算出来了!我算出来了!是141.3立方厘米!我算出来了!我能吃红薯了!”我一路小跑来到妈妈跟前,“哦?算出来了?”妈妈放下手中事情微笑地看着我。“嗯,是141.3立方厘米。”我自豪地说,“那你说说看是怎样算的?”妈妈又问道。我把我实验的过程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之后向我翘起了大拇指,还夸我是“数学小博士”。

  其实,在生活中,许多看似不能求的东西都能通过等积代换来求,只要大家肯动脑,爱动脑,就什么难题也难不倒!

数学小论文12

  今天,妈妈在做家务而我在做家庭作业。

  我发现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于是,我就空在那儿。哈,试卷做完了,我便开始慢慢思考这道题。题目是:“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用边长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我想了一会儿,便明白了,在卷子上刷刷地写了几笔,可妈妈摇了摇头,缓慢地说:“不对,再想。”我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来,于是便说:“妈妈,你就饶了我吧!”妈妈便开始认真地教我:“你说1米与1平方米能互相比较吗?”“不能啊!”我说。“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呢?”“那你除出来的就不对了,你看,你没有求出这块地砖的`面积呀!不是吗?”我点点头,仿佛是明白了。于是,我又刷刷地在试卷上写着。

  原来做数学题目不是光看数字的,它跟我们写作文是一样的,先要审题,再核题,把整个题目彻底搞清楚了,才能下笔去做题,这就是我在做数学题中的一点小发现!

数学小论文13

  摘 要: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关键词: 数学 应用意识 实践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应用问题

  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新教材对此做了大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

  1、每一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在教材的编排上,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问题,又附以插图增强直观形象性、趣味性。

  2 、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

  高中数学的十章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有三十一处都恰当的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3 、例题中的应用问题

  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新教材的十章内容中共有 41 个例题是涉及数学应用的,占例题总数的 14.6% ,它们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难易适中,示范性强。

  4 、练习、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应用问题的分量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其中练习题有 45 题,占总数的 12.4% ;习题有 105 题,占总数的 18.15% ;复习题有 50 题,占总数的 14.91% 。分别涉及增长率、行程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问题,储蓄等各个方面,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教学实践

  1 、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2 、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如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①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②行程问题③合力的问题④排列组合问题⑤最值问题⑥概率问题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3、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

  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 1 )章头序言,指导阅读,留下悬念

  ( 2 )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

  ( 3 )指导练习,巩固方法

  ( 4 )课外阅读,补充提高

  ( 5 )实习作业,重视实际操作与团结协作

  三、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建议

  1 、在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中,应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一般情况下,数学知识的.产生不外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有具体直接的应用,如高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计算最值,线性规划,高三的概率统计等。应该让学生充分实践和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使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 、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

  数学语言可以清楚、简洁、准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养成乐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既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需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应用价值。在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地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处处联系的。

  3 、关于应用问题中的算法问题

  新教材要求用科学计算器,处理、计算数值,在例题、习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比较复杂,我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的重点是数学建模,所以正确建模,明白算法、算理应占主流,一味追求"实际",多次出现一些复杂数据,会冲淡主要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每节中只要有一两道实际数据的题目,其他的可选择特殊数据或干脆用字母表示,不仅可突出算理,而且会加强应用问题的分析,节省时间,体现字母代数的优越性。

数学小论文14

  说到数学,我可是有很多话想说,这是我最差的一科,我认为学习数学需要很好的思维,和沉稳的心态,学习数学我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呢。

  在上学时的某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大圆柱上面放了两个依次变小的`圆柱,求它们的表面积,正当我还在一个一个算它们的表面积再减相关联的部分时,我的同学已经算完了,我惊呆了,为什么他能算那么快,下课后我去找那个同学:“为什么上课那道题你能算那么快。”“因为你没用对方法,我来教你吧,你可以只算最大图形的表面积,再算小图形的侧面积,相加就可以了,很方便吧。”她笑着说,我又惊呆了,尽然还有这种妙计。

  所以说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及时问,问到会为止,这样才能提高成绩,也会让我们学习数学更简单。

  我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吧,那就是上课认真听,别看这只是学生一定要完成的,真正能完成很完美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一起加油吧。

数学小论文15

  今天,我在做寒假作业本上的题目时发现了几道思考题,我的兴致高了起来准备攻克这些题目。

  第一道题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很少,两个自然数的倒数之和是13/42,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做这道题目时要对倒数的意义有透彻的理解,两个数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知道了这个,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既然分母是42,那就说明那两个自然数倒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2,符合这个条件的自然数有1和42,2和21,3和14,6和7,符合第一个条件了还不够,这个数的分子是13,那么两个自然数的和或倍数也应该是13,符合两个条件的只有6和7,检验一下,6和7两个数的倒数分别是六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六分之一加七分之一等于四十二分之十三,正确。

  这道题太简单了,写一篇作文字数明显不够,我又做了旁边的一道思考题。题目是:从一个长8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切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厘米?我脑子里在不停地想象,手里也在不停地画草图。

  左边的那幅图是被切的两种情况,第一幅切去了一个角,先求出剩下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应该减少了两个面,正方体棱长最长是6厘米,两个面就是:6*6*2=72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7+8*6+7*6)*2=292平方厘米,剩下的表面积之和是:292-72=220平方厘米。第二幅切去了两条棱长中间的一块,表面积没有变化。还有一种切法是中间切掉一块,这种方法和前两种类似,我就不告诉您了,就有聪明的您自己来探索吧。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有一颗疑惑的心、探索的精神、稠密的思维、会探索的眼睛等等。具有这些条件,你就能尽情地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

【数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小论文05-24

数学的小论文06-18

(精选)数学的小论文07-14

数学小论文11-08

数学小论文【优秀】07-17

获奖数学小论文11-29

学生数学小论文06-28

数学小论文【必备】07-22

[精]数学小论文07-24

数学小论文(必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