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和理论跨度大等特点。但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是:使学生掌握现场工程师的基本业务技能,初步具备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建立一批素质好、教学与工程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关键词:主干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对人才的素质、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企事业部门绝大多数尚不能承担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培养任务,故大学阶段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培养阶段”。如今,土木工程专业涵盖建筑、桥梁、道路、市政、铁路、港口、矿井和隧道等工程。由于学科的调整,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已不能再适应“大土木”培养人才的要求,有必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三方面进行调整与修订。《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实践内容偏少并缺乏先进性、综合性等诸多缺点,有必要尽快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从事土木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日趋成熟。课程内容应跟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选择重点应放在那些先进和适用的应用技术(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上,并且要兼顾传统的成熟施工技术。
原有的工民建、道桥、市政、港口和隧道等8个专业合并为“大土木”专业后,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原来工民建专业的建筑施工部分,否则将背离“大土木”专业的培养目标,但也不可能且没有必要将原来8个专业施工课的教学内容全部讲授。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各专业就业形势的具体情况,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课堂讲授应重视基本概念、施工工艺方法及新技术,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精选不同的教材内容。就我院建筑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而言,2004届毕业生约80%的学生就业于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或者监理企业,少数到了设计院,部分考取了研究生,而从事路桥方面工作的毕业生很少。故就教学内容而言,施工技术部分应重点讲述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等;对于“砌体工程”和“装饰工程”其操作性较强,而一般操作性的内容应为工人所掌握,中高级工程师不必掌握,可把这部分内容不作为重点;“防水工程”这部分内容与先修课《房屋建筑学》有交叉,重点讲新内容即可。而“桥梁结构工程”、“道路工程”等内容可以留下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现行教学中重视分析推理缺乏综合应用;采用课堂灌输,缺乏启发式教育;讲得多,缺乏讨论、实践。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变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变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为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填鸭式”传授为现代的“研究性”学习。改革后应多采用下述教学方法:
(1)本质内容教学法:土木施工技术部分主要围绕工艺流程、关键工序、质保措施、安全技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土木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施工方法。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弄清这个问题,教学思路就十分清晰,教学内容就很明确,这也是教师驾驭这门学科能力的反映。
(2)学科联系教学法:《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例如:大跨度薄腹式屋架梁的钢筋下料时,从《工程力学》角度考虑,接头位置应避开剪力和弯矩较大的截面;从《结构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发生吊装时的平面外弯曲破坏;从《材料学》角度考虑,砼所用的石子粒径要特别注意满足薄腹最小厚度要求。如此授课,学生便能温故而知新,真正将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得日后的施工实践有理有据。
(3)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法:集虚拟现实技术、文字、数据、图片、动画、音响、录像等多种教学信息于一体,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强学生对陌生实践过程和难以想像的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它具有信息功能强、教学效率高、形式新颖活泼、令人喜闻乐见的特点,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也是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4)其他: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激情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十分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精心设计每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是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开设的实
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是理论过渡到实际的桥梁。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建设实习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等原因,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实习经费又捉襟见肘,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对此,应在充分利用学院的基建工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每年应联系五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地,学生定期轮换以确保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施工企业的不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同时,制定一份指导性很强的生产实习大纲,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实习。在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和工地负责人每天均设考勤记录,并要求学生记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日记写出一份生产实习总结报告并举行生产实习答辩。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报告、实习日记、答辩成绩、考勤记录综合评价生产实习成绩。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将教师施加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将自己融入到实际的施工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生产实习的预期效果。
其次,改进并完善课程设计。具体做法是:
(1)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
(2)改革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又切合教学要求,且大大加强由学生独立思考、自选方案的设计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好的选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3)改革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彻底改变过去由教师指定内容,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形式进行设计的模式,而是由教师提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具体设计方案由学生自己选择,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该成果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彩的。
(4)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采用“分散—集中”及“课堂—工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原集中一周的课程设计部分内容分散到整个学期的有关教学中,并结合生产实习,让学生将设计题目带到生产实习中去,在实际工程中不断学习,最终在工地上完成课程设计,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矛盾,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再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部分学生还结合实习确定了毕业设计题目,可谓一举多得。
四、教学与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素质
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除了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外,还应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授课前,施工教师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1—2个学期,还应利用带学生实习的机会,去工地了解新的施工工艺。另外,要求施工老师每隔2—3年外出学习、深造3—6个月,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型”的师资队伍。
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了使我国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俊卿.“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7,(9):103.
[2]王金圳.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3):42-44.
[3]丁玉平.新建本科学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4):90-92.
[4]杜国锋,赵彦.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5,(4):76-78.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论文08-21
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土木工程论文10-14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09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论文07-18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论文08-31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06-16
浅谈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论文10-18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土壤地理学研究论文10-02
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08-27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