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中超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地上空间全面利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随之逐渐增加。地下空间的建设,绝大多数采取的基本上是施工方便且费用低廉的明挖法,因而产生了许多深基坑工程,其建设的深度及建设的规模也得以逐步增大。本文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理由及处理措施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措施
随着经济建设在中国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趋势下出现的主要理由就来自于深基坑工程,人人往往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建筑施工工艺方向。在生活中,深基坑随处可见,而我们观察到的主要是基坑工程的出窄(场地狭窄)、近(工程距离近)、深(越来越深)、大(规模和尺寸大)等工程上的特质。一般建筑工程较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缺少的是综合、复杂的技术工艺,而往往这些特质却是减少事故、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作用。而令人思考的是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在此前提下降低造价,是我们主要关注的课题。通过实际例子的阐述,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技术的施工工艺、应用及常发生的理由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以求一定程度的进步[1]。
1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概况
深基坑工程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在其他方面还与基坑相邻构筑物、建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以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深基坑工程存在自身的特点,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面广,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同时,在同类工程中,深基坑工程极具高风险性、挑战性、而在高难度的岩土工程技术课题方面,也蕴含着涉及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理由。在现代的建筑中随着高层的不断涌现,建筑方面的人才主要把目光投向深基坑开挖支护的理由,而开挖对邻近道路、建筑及设施在建筑上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要注意充分的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基坑特点对深基坑支护进行设计与施工,要做到具体理由具体分析,因地施工,而不能照搬经验的没有目的性。
2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所存在的问题有:
2.1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工程的具体施工之中,提前设计好的工程设计方案对深基坑工程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所以深基坑工程的质量与高质量的工程设计方案密不可分。我国的地质结构复杂,环境险恶,并且深基坑工程与国外的差距比较大,所以工程设计方案十分重要。在施工实例中,基坑工程的设计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理由之一。据统计,超过半数的基坑安全事估来源于有缺陷的工程设计方案[2]。
2.2忽视支护系统的搭建
由于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深基坑工程的深度也在随之增加,随着工程的进行,出现了大量深度达到十五米、总面积达到了上万平方米的深基坑,其支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的支护工作确保了建筑施工的安全。但是由于许多施工单位对支护系统的搭建不够重视,建设支护系统的目的只是为了暂时性地支持基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压缩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不愿意也舍不得在支护工程上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以上理由都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理由。
2.3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的影响下,深基坑工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对所在地区的土层分布进行采样分析,充分了解其本质与构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计划的设计工作,力求架设高质量的支护工程来确保施工的安全。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渗透、地面雨水渗透等不良因素,要考虑到深基坑以及支护系统本身具有的承重能力,结合四周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布局,确定基坑工程的总体布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假如实际测量与计划中应该出现的测量不相符合,就应该立即停工分析理由出现的理由,准确找到哪个部位存在缺陷,并加以整改与调试,在确认所有数值符合规定之后,再恢复正常工作,这样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处理措施
3.1对地表沉降的处理措施
针对具体的工程地质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制约沉降:首先应建立地面沉降观测点,在开挖前取得初始数据,并将所有的监测点清晰地标在总平面图上;在开挖时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以获得开挖参数与沉降点关系,以便在施工中调整各项参数;地面沉降变化值较大时,加密观测时间间隔和主要人员现场值班是非常重要的[3]:如发生大沉降时,除加强基坑内支撑外,还应于沉降部位打设小导管并用压注水泥浆,加强地基承载力。
3.2对管线常见理由的处理措施
(1)施工前应调查所有与施工有关联的管线,着重查明管线种类、规格、埋深、材质、接头形式、节长和管线基础等资料,并做好标记。及时制定各种类型的管线保护措施,上报监理、业主审批,并与管线产权单位及时沟通,确保管线在施工时万无一失。
(2)施工前将管线进行断面探挖,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清楚明了。各种机械设备施工时,项目经理部管线人员要跟班作业,现场指挥,严禁野蛮施工。做好监控量测,每天对管线进行观测,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3)建立严格的事故上报制度,施工人员在管线出现损坏,要在及时上报管线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监理、业主、管线管理单位及保险单位,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管线管理单位了解现场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拍照,保留最原始的详细资料,总结经验,明确责任。
3.3围护结构引发常见理由的处理措施
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围护结构的强度不足,入土深度不足及围护结构的渗漏,会导致围护结构破坏或变形过大、基坑整体滑移、基底土体的管涌和隆起破坏、墙后土体流失,并导致周围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破坏。
(1)设计中未考虑的荷载不适当的加在围护结构顶部会引起侧压力增大,因此严禁在基坑影响范围内堆放弃土或别的材料,严禁重型机械设备在坑边作业。施工时基底超挖会扰动基底引起土的侧压力增加,基坑变形过大,因此土方开挖时必须预留20~30cm人工清理,严禁机械超挖而扰动原状土;开挖时如果出现桩间漏土的情况,要采取挂钢筋网片喷射紊混凝土等措施进行防治。
(2)如果止水帷幕存在质量理由,就可能存在透水通道,引起基坑墙后水土的流失。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止水帷幕质量:如有局部渗漏,需及时封堵,封堵效果不理想时,可在外侧加设高压旋喷桩止水堵漏[4]。
3.4支撑体系引发常见理由的处理措施
支撑与冠梁的连接部位、冠梁与围护结构的连接部位是强度上的薄弱点,因此它们的钢筋锚固长度、混凝土连接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由于支撑自重及其上的压重会产生荷载过大,容易引发险情,因此支撑上严禁行人及加载。同时,土方开挖必须遵循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否则会导致局部塌方或整体稳定的破坏。同时要做好基坑监测,每天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基坑变形超预警值,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钢梁支撑,变形过大时应进行回填处理,待结构稳定后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重新制定开挖方案。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并且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当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且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从而加强深基坑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宜祥.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08-109.
[2]吴山峰,沈忠晓.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需要注意的几个理由[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57-58.
[3]关海峰,马明军.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常见理由及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157-158.
[4]付辉.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出现的理由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36.
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该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原因较为复杂,所
以显得防治尤为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针对该缺点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原因;防止措施;处理措施
前言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等。因而防止楼板开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对凝土工程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一、现浇混泥土楼板裂缝形式
1.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
2.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如某教学楼,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面积出现宽度0.1-0.3mm不等的纵横向裂缝。
3.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容易控制与处理。如某在建工程,因板面面积大,在晚上浇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派人浇水,但前面浇,后面就干掉,到中午时板面出现龟裂缝,用肉眼可辩识。
4.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45°裂缝,板上皮居多。
5.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6.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7.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
二、现浇混泥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2.1设计方面:
1.设计结构时安全储备偏小,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使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设计板厚不够,又不做挠度验算,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3.房屋较长时未设置伸缩缝,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美国混凝土学会的资料认为混凝土有干缩和温度变形两种,干缩变形每30.48m约收缩19mm。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为,37℃的温度变化每30.48m收缩或延长19mm左右。国内有人认为40m长的楼板因硬化凝固产生的纵向收缩量为8—20mm。)
4.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5.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
2.2商品混凝土原因:
1.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
2.水灰比大(塌落度太大),水泥用量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3.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4.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
5.混凝土供应间歇时间长。
6.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按批验收合格后分类存放,不得混放和混入杂物,选用时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及施工条件,结合混凝土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能等因素通过试验
确定其掺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可加入水泥用量的2.5%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化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的自收缩。
2.3施工原因:
1.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
2.冬时期间受冻。
3.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必要时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置上安装回头顶。施工机具和材料不要集中堆放在一块楼板上,避免造成较大的荷载使还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4.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5.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6.楼板内暗埋管线不在板正中,保护层减小。
7.混凝土振捣不当、不均匀。
8.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水分蒸发;浇筑
9.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留置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并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在其强度未达到1.2Mpa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0.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
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三、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3.1设计方面:
1.楼板最小配筋率μ≥0.3%,且应采用细直径螺纹钢筋,提高楼板的强度和刚度;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
2.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四面均配置负筋。
3.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3.2搅拌站方面:
1.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高性能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
2.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科学合理。
3.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缩剂及无纺纤维等辅助抗裂元素,尽可能减少收缩裂缝。
3.3施工方面:
1.现浇楼板尝试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取14m左右或住宅楼一个单元的纵向长度,设在楼板支座处,缝宽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
2.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
3.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
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
4.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
5.在预埋塑料电线管的下加钢筋网片,可采用钢筋网或冷轧带肋钢筋网片Ф4@100mm,宽度600mm,塑料管不得交叉放置,应使用接线盒,预埋管尽量顺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
6.采用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
7.混凝土达不到1.2mpa不得上人,不过早拆模,或采用早拆体系,拆模后保持竖向支撑。
8.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楼板模板支撑的间距要适宜,使楼板模板刚度与梁模板刚度不至于相差太大。在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或施工运输频繁经过的楼板模板中适当加强模板支撑系统。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法
1.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可采用6202胶泥等封闭。
2.裂缝宽度大于0.3mm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做法如下:
(1)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15~20mm的v型槽。
(2)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50cm钻孔一处,埋设灌浆嘴,用胶固定住,
(3)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同时封闭周围裂缝及分支裂缝。
3.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
4.灌浆:
A普通水泥灌浆大体积水坝、厚混凝土墙、或者水工结构的岩石基础上的裂缝,有时通过注入硅酸盐水泥砂浆来密闭。
B聚合物灌注基于氨基甲酸乙酯或者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灌浆料,和水反应后形成固态沉淀物或泡沫材料,起到封闭裂缝的作用。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5.拆嘴,封闭灌浆嘴。
6.柔性密封法:通常将活动裂缝转变为运动节缝是比较适宜的办法。沿裂缝边缘开一凹槽并填入适当的柔性材料。节缝底部使用隔离层。
7.粘贴法:当运动不止作用于一个平面时,或者过度的运动已超过一个普通尺寸的凹槽所允许的范围时,或者不可以切割出槽时可使用这个方法。用柔性的密封带盖住裂缝,仅将带的边缘部分粘住。
8.附加钢筋法:
A普通钢筋首先将裂缝密闭,然后贯穿裂缝平面大约90°的方向钻孔,将环氧树脂注入孔内,再将钢筋插入孔中使之粘合成整体。
B外部施加预应力通过后张法施加应力,来加强结构件的主要部分或者封闭裂缝。
9.涂层及其它表面处理法:修复开裂的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范围很广的表面浸渍密封剂和涂料。如果混凝土开裂已经稳定,则可通过涂料获得成功地修补。但不适合低温区域操作。
结束语
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楼板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蒋正武,龙广成,孙振平,《混凝土修补-原理·技术与材料》
(2)李立权.《混凝土工手册》
(3)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4)郭仕万,肖欣,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
【电大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