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解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资源开发论文
一、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主要涉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原则、特点、策略等方面。
一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研究。从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中建立正确的课程观,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特色,范兆雄对我国现代课程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探讨,到近年来,张春利、李立群研究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等,可见我国学者对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不间断的深入探究和挖掘,使课程资源开发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是对单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由于课程类型的多样性和课程性质的不同,单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也成为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吴文生和曾军宏就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点以及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内容做了研究。段长波、李颂华以高校体育课程为例,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问题、改革策略等进行深度探析。于云荣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例,从明确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抓住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点,凸显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闪光点,寻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拓展点五个方面,探析了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多维路径选择。关于单一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还有很多,涉及的学科也很广泛。
三是依托新媒体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新媒体的出现,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李林、魏晓俊研究了慕课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依托慕课这一外显形式搭建起课程资源开发的平台,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步骤、开发路径、开发方式及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楚京予、余本功等人通过分析慕课平台中教学资源的组织要求,设计出了慕课平台中教学资源的组织方案,为慕课平台中的个性化学习、相关课程的智能聚合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无论是单学科还是多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都是为学生、学校服务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学职能的丰富,高校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不能仅仅进行单一的内容上的研究,还要与社会发展接轨。
二、高校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滞后
在“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高校缺乏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开发理念,仍沿袭旧有的开发传统,对新鲜资源缺乏敏感度。高校缺乏有特色的学生培养方案,目光依旧停留在已有的课程资源上,对原有资源做重复开发,对新资源却不闻不问。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改变着个人和社会的交流沟通方式,高校却排斥这一新生事物进入课堂,把手机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元素也未尝不可。
2.课程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不足
“互联网+”所“+”的是教师、学生和所有社会成员,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都可以被加在互联网的大旗下。“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却没有有效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单独由指导教师来完成毕竟能力有限,视角单一,指导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生成能力有待提高。在新媒体素养方面,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指导学生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往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了解新时期课程资源的含义,忽视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仅把教材、习题、多媒体等作为课程资源。互联网网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到高校课程资源开发这一工作中来,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系统,造成人力资源不足。
3.课程资源开发保障不力
高校课程资源开发并非是一项单纯的课程设计活动,而是需要实物来支持课程实施,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综合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制约着课程的实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未能以学生实际需要为依据,而是根据高校固有资源,缺少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位一体的共建的、科学的、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未能利用互联网整合校内、校外课程资源,未能将校园与政府、企业有效连接,实现网络化管理。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较少涉及实践操作。此外高校实验室、图书馆、活动室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满足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4.现有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偏低
历史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科目由来已久,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多是对教材的开发,学校和教师都存在对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只注重对教材的讲解,完全是“教”教材,忽视了对活动、图书馆资源、校园建筑、班风、校风、师生关系等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只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和薄薄的书本上,现有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极大浪费,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制度化支持
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是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保证和动力。从我国教育制度的层面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益较多的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的学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则因为互联网普及率不高,网络覆盖不到位而受到限制。缺乏制度的保障,使运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的工作受到重重阻碍。社会对教育比较重视,但是资源分配不均,学校发展不平衡,使追求名校名师之风盛行,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缺乏必要的社会力量的支持,课程资源开发将举步维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所以,社会力量将成为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赢得必要的社会支持将为高校赢得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
三、高校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高校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是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场所,承担着创造和知识生产的重任。课程资源开发理应包含在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中,高校应主动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任。然而,很多大学在这方面却“默默无闻”,经常缺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存在着因办学规模扩张导致校舍面积不足,教育经费紧张等问题,致使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能配套跟进,校外课程资源难以选择,现有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最根本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缺乏制度上和资金上的有效保障,不能保证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从教师层面来看,其一,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狭隘,对课程资源的内涵缺乏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大多数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都是凭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不够全面、客观和深入的。其二,教师自身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功能认识不清,由于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和道德观念等都可以实现课程目标,所以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功能定位,才能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并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用武之地。其三,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自主性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合法的课程资源决策权力。除此之外,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空间和无限的课程资源之间的比例失调,使不少教师或视而不见或手足无措,教师还面临来自家长、社会及舆论等方面的阻碍。
从学生层面分析,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课程资源开发对自身的要求,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个性兴趣等难以被学生自觉地认识并主动发掘,难以引入课程资源开发轨道。学生虽然对网络感兴趣,但也仅限于娱乐,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握网络技术并为自己所用。
四、运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
1.搭建网络平台,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智能系统
“互联网+”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未来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改变以前把互联网当作“轮胎”的旧观念,树立互联网是“发动机”的新理念。新时代的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实现系统化、网络化、校本化相结合的裂变式增长,这就要求做到:
(1)依托互联网搭建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系统,课程资源怎样开发,由谁开发,开发后如何实施都将纳入这一系统,形成先进、高效、稳定、可靠的网络化管理方式,系统以课程资源为核心,显示课程资源的使用频率、开发状态等,将学生、教师、校内外所有被开发的资源都收纳进来,用大数据直观展示资源的运行状态。
(2)搭建微信公众平台,依托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体,将全部资源模块化,这样资源的管理和搜索更方便,有效利用手机、平板等媒介,来解决课程资源开发中信息更新滞后、信息孤岛、资源重复利用、资源浪费等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帐号的建立,搭建起课程资源与学生、教师之间的桥梁,解决当前课程资源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依托互联网,构建校内外资源共享系统
课程资源与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并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注重与课程的联系。面对实践教学基地不足,课程资源开发滞后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形成校内外联动互通的课程开发共同体,连结学校、社区、企业,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校外实践的发展模式,拓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短缺的问题。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互联网机制,建立网络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学生与实践基地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利用网络资源,培养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当前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互联网+”思维的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导致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务之急。首先,培养教师对教材的多样化开发能力,改变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次,培养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发课程资源是为学生服务的,同时,学生也是有待开发的资源,学生的品格、行为习惯、学习方式都可能成为待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最后,形成教务部门统一规划,教师主导,专业技术人员配合的课程资源开发人力系统。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弥补教师互联网运用方面的不足,在教务部门统一规划下,共同完成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4.建立规范的制度,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课程资源开发中信息收集,网络平台开发,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都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保障收集的信息可靠、实践基地质量高、网络平台更新及时,通过互联网监控,保障课程资源开发工作高效。“智慧校园”将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引进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相互感知的接口,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校园内部的整合,同时,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引进高校实习生,建立校、地、企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解决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后顾之忧,让高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热情蔓延到社会中,实现课程资源全方位,多元化开发。
总之,高校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为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从点滴做起,逐步发展。“互联网+”和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不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只要革新观念,建好机制,教师、学生各司其职,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潮流,提前做好准备,“互联网+ 课程资源开发”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解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资源开发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论文10-02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探索的论文06-15
浅析地方文化背景下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08-2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4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论文05-13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论文07-22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设计艺术教学变革论文10-01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策略论文06-24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中的美学体验论文08-19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教育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