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环境下民粹主义的网络渗透论文

时间:2024-06-05 21:39:26 网络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时代环境下民粹主义的网络渗透论文

  民粹主义在俄美于19实际开创实践先例以来,就作为“一个幽灵在世界徘徊”.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民粹主义随着新媒体的介入开始渗透到网络空间里。有的学者概述将民粹主义概述为: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1].天津塘沽爆炸、成都女司机被打舆论陡转。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再次让人们看到互联网的无比复杂和巨大威力。

微时代环境下民粹主义的网络渗透论文

  一、微时代背景下的新特点

  1.表达主体的广泛性“民”是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民”即群众,人民中的大多数,社会的最底层,与精英相对应的阶层,具有量的优势。极端的平民化倾向使网络参与者的范围更加的分散,与此同时,精英阶层在网络阵地上的沉默,使得公众对他们失去了信任,不再愿意让他们为自己“代言”,民粹主义的“唯民是举”更容易使民众更容易得到政治参与感。微媒体的出现,适时的为批判话语提供了空间。

  2.表达途径的便捷性在2015年2月份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微博作为当前新兴的自媒体平台,有2.49亿用户和38.4%的使用率[2].庞大的微媒体用户规模巩固了其网络舆论传播中心的地位,用户行为的移动化让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及时获取信息的同时实时参与讨论,站进符合自己立场的“队伍”.微媒体的便携实时性、自由平等性,扩大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

  3.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作为微时代语言的微语录,注重“微”,用简短的话语向外界表达自己。以文字、图片、视频、恶搞、微表情等多种立体化形式并存,情感表达精炼犀利,容易被受众接纳和传播。微语录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人们内心世界修饰后的表达,更能促进舆论力量的聚焦。微时代背景下超文字表达的信息传播方式,增强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力。

  二、微时代背景下的新成因

  1.社会两极的分化现阶段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的重组使利益冲突纷纷显现。当社会两极严重分化,一旦有涉及弱势群体的问题出现,人们要求公平、公正的话语诉求就会迸发,所谓草根意志就有了现实转化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民粹主义就会抬头。

  2.舆情环境的改变微媒体的盛行正在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格局:传播主体的匿名性、开放性和去中心化造成官方媒体权威性的削弱。由于好奇心和道德感的驱使,再加上网络推手的推波助澜,网络舆论就有了被利用的可能。在这样的舆情环境下,网络舆论形成多立场、多角度传播,控制舆论走向,积聚民粹主义情绪。

  3.参与能力的不足微时代给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便利自由的环境,其参与能力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青少年作为网络参与者的主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易被极端情绪裹挟。网络空间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会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微时代背景下的新举措

  1.拓宽表达渠道如果表达机制不畅通,当利益诉求得不到适时有效的满足时,公众就会自然而然地奔走在网络表达的单行道上,进而加深民粹情绪。

  2.健全网络法制在当下复杂的环境下,真相往往不是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错综复杂下。微时代下的“信息快餐”更倾向于简单化的、未经核实的“真相”,甚至是谣言。只有健全网络法制,强化执法、推动网络空间法制化,才能扼住谣言的源头,为民意诉求提供一个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3.提高网民素质青少年既不能受极左极右思潮干扰,又要在把脉真实民意的同时弥合社会共识。青年必须了解身后的祖国,对社会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分析和判断,面对网络杂音,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灌输,有人企图毁灭我们的英雄、攻击我们的制度的时候,才可能亮好剑,亮对剑,用理性取代情绪,用真相取代谎言,铲除民粹主义土壤,避免话语暴力。

  四、结语

  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凯尔纳曾经期待民主媒体政治的出现。“让信息超级告诉公路对所有人敞开,保护诸如互联网那样的信息告诉公路,同时努力对更多人开放,这就是当代民主的媒体政治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3]”微媒体的普及的确畅通了国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但网络民粹主义的本质是渲染极端情绪,激化社会矛盾、撕裂社会共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大危险。全球民粹主义发展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引起警惕。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

  [2]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02-03.

  [3]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