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
论文关键词:《颜氏家训》 家庭教育 个体道德 培育机制
论文摘要:介绍《颜氏家训》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认为颜之推的有关论述,初步形成了个体道德培育的机制。
颜之推(531-595)出生于“世以儒雅为业”的官宦家庭,是北齐时期著名学者。所著《颜氏家训》20篇,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其中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论述,可以说形成了独特的个体道德教育体系。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首先从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方面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教育的必要。少年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父母长者、亲者十分信任。“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脾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因为傅脾、寡妻与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朝夕相处,所以关系最为密切,感情最深,具有教育儿童得天独厚的条件。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增加了教育的感染力,因此容易为子女所信任。父母是长者,对子女享有宗法之权威,因而易为子女所服。家庭教育的作用,往往是其它教育部门难以达到的。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未来,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书中,颜之推还通过总结自己少年时代受教育的教训来证明家教的重要。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颜之推深人思考家庭教育问题,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体系。
二、个体道德品质培育机制
所谓机制,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颜氏家训》一方面将家庭育内部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组织教育内部的运动;另一方面又将外部的各种因素有机整合成一个活动系统,引导、控制、规范、组织和推动整个家庭教育的运行,初步形成了个体道德培育机制。
从形式上看,《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二是操作机制。
运行机制方面,首先是提倡早教。颜之推认为对家庭个体的道德培育应越早越好。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母亲怀孕三个月,就应开始为腹中胎儿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影响环境。“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婴儿出生不久,就应请老师进行教导。“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让孩子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重视通过家风对个体实施影响。他说:“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韶此,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颜之推认为,人的思想言行受到家庭环境即家风的的习染,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行举动对他们都会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所以,应当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三,通过权威、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感化个体。颜之推经常引用“子日”“礼云”等当时比较权威的话对个体进行教育,增强了对个体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
操作机制方面,首先要求严慈结合,尤其注重严教。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如果只慈不严,则“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其次,通过实例对个体道德进行评价。这是颜之推道德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和优点。道德评价对道德具有导向作用。颜之推善于通过实例对个体道德进行评价,从而保障教育机制的运行。
再次,提出具体可行的规则。通过封建“家长制”的权威,使这些教条、规则对个体道德教育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颜氏家训》所提倡的个体道德培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首先,教育内容以“礼”为本。颜之推所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其中“教”的就是“仁孝礼仪导习之”,他认为“礼教为本,敬者身基”。《颜氏家训》的第一句话就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其次,这种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中心。按照“礼”的要求,颜之推对个体的道德要求很严格,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条例众多。
颜之推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夫妇、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这几种关系处理好了,整个家族就尊卑有序、和睦融洽。
对于夫妻关系,他主张夫唱妇和。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对于父子关系,他倡导父严子孝,“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押;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押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押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袅筐枕,此不简之教也。”父母对待子女,要做到严与慈、爱与教相结合。对于兄弟关系,颜之推极为重视。他说“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所以兄弟之间必须相互谅解,必须尊兄爱弟。“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憧仆为雕敌矣。”
颜之推对于个体与整个家庭关系的道德要求也很明确。认为家风要醇正,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他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颜之推还谈到了个体的职业道德要求。认为人应当有一定的职业,“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他说:“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一旦有了某种职业,就要尽心尽力,做到于心无愧。
关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颜之推推崇“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主张对他人要尊重,迎送有礼貌。交友要重义,他认为:“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三、理想的个体道德修养
根据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的有关论述来看,通过家庭教育,个体应该达到的理想的道德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节操,就是坚持原则。这在颜之推那里就是坚持“礼教”的原则,这也他赋予节操概念的实际内容。魏晋南北朝以来,玄风盛行,各种违背礼教的行径在人们当中蔓延,面对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奴役,一些人不思救国,反教子女卖身投靠之法。颜之推对此深恶痛绝。齐朝一士大夫有一儿,年十七,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颜之推告诉自己的孩子:“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其次要做到名实相符,不贪名利。他认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妹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这里的“无余地”是指道德修养还不够深厚。
最后是忠于职守,以公为上。颜之推认为避讳虽在情理之中,但不在公务之上,不能因为犯忌而不务公事。推广开来,处理公私问题,则要以公为上。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相关文章:
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05-31
美感教育对道德品质培育的价值论文04-20
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个体动因06-06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05-28
简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机制05-11
浅析康德论有道德价值的行为04-12
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通用5篇)04-15
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