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谚语深层文化的对比
[论文关键词]谚语 深层的对比 宗教思想 人文思想 观念
[论文摘要】文章拟从汉英谚语入手来探讨他们的深层文化特征,并且主要从宗教思想、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三个方面采比较汉英谚语反映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
胡文仲教授在《教学与文化》一书中说深层文化是指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等。汉英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差别的内隐特征反映了不同价值观的深层文化特征。语言是各种文化内容的载体。借助语言,可以触探文化的内涵;从表达形式的比较中,可以窥视文化的异同。语言中一种丰富多彩,又广为流传的形式,便是谚语。在《现代词典》(修订本)中,将谚语定义为: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词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同样,也是一种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英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英国作家培根说过:uCen1175 Wtt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场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人们广义上习惯使用的谚语包括引语(,咖呼)、成语和典故(idiomsand allusions)。这些被广泛引用的精炼语句,往往积淀概括了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高度概括,又琅琅上口,又因为它往往触及人类生存的根本课题,且具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因此从谚语入手来探讨深层文化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拟从宗教思想、人文思想、道德观念三个方面来探讨汉英谚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宗教思想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汉、英谚语中反映的宗教思想和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解两个民族的。
(一)西方的“神人相分”
由罗马人对犹太人血醒镇压而催生的基督教,必然要鼓吹“神人相分”,强调上帝对人的绝对支配与拯救。西方国家通过对上帝创世、原罪、三位一体等教义的阐发,将灵魂与肉体,现世与来世截然分离与对立起来,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神人相分的宗教思想。在这一思想中,上帝被视为一个法力无边、至尊无上的宇宙唯一的人格神。他不仅创造了世界与人类,而且绝对支配着世界与人类的命运,上帝的权威和荣耀往往反映在谚语中:
heaven is above all.
God is above all.(上帝高于一切)
The tree that God plants no wind hurts it.(上帝种的树,风吹不倒)
自从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永远都带有其始祖所遗传下来的原罪,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还必须接受上帝的。在整个宇宙中,人类处于绝对渺小与被动的地位,没有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的拯救。世人只要忏悔、赎罪,就能得到上帝的宽恕与恩赐。因而有谚语: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go I.(要不是上帝的恩典,我非走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上帝的恩赐,我就要倒霉,不幸的事一定会降临我的头上;而有了上帝的庇护,一切都可避免。
(二)中国的“天(或神)人合一”
古华夏文明是一种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早熟文明。在广阔而又单调的大平原上从事年复一年的农耕,天、地、人三者浑然一体,人们对天地之间的斗转星移与沧桑变换,对自己参天地而化育万物的地位,有着十分直观的认识。同时,早熟的农业文明与父权制的根基,也使人们习惯于经验的回忆、,重视现世的家庭—,不至于陷人出世主义的宗教迷狂。主要关心的是现世的秩序和人际关系。佛教承认佛,人人心中皆有佛性,人人都有机会成佛。道教承认神仙,神仙是人修炼成的,神仙也可以下凡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