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

时间:2024-09-18 15:46:0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

  论文关键字:中国传统;侠文化;价值标准

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侠文化发源于中国古老大地,虽不是主流文化形态,却对中国和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侠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有其负面性,但侠在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的强者形象影响深远,它所倡导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中蕴舍的积极因素仍值得我们借鉴。探索孕育侠文化社会背景,准确理解侠文化基本支点,积极推动侠文化的革命化改造,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在中国,儒、释、道三教是文化的主流,侠文化只是一种民间色彩极浓的支流文化形态。但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的长卷中,侠文化留下的影响堪称不可磨灭。尤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漫漫长夜黑暗如磐的天幕下,劳动人民始终处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奴役之中,遭受社会不公的侵害,人们渴望得到拯救,侠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得到了人们的敬仰。此后,侠文化在民间生生不息,广为传承。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二十世纪,中国传统侠文化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一批以《亮剑》、《历史的天空》、《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代表的革命英雄影视文化作品,使侠的身影与文化精髓再次闪现,并有愈演愈烈、成一时之风之势。

  那么侠文化是怎么诞生的,侠文化中的”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把侠文化推上现代文化的舞台?值得深思、探讨、。

  一、中国古代缺乏健全法制和公理的社会背景孕育了侠文化

  几千年的文化,以秩序和等级来划分社会群体,规范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品质,驯化个体的欲望。然而,动荡的社会现实、战事频仍、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又往往使驯化的良民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漫漫古国的子民,无论贵族大人还是市井小民,于是开始寻找一种能够足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他们把目标定位于一个”英雄”、一个”大人物”。儒家声称五百年黄河清、圣人出;以为一代一代地树立起至尊的天师,他们就可以通神;虔诚的下民则相信果然有皇帝是”真龙天子”……但是,他们或者为宗教,或者为,或者为伦常所收买,并不能成为芸芸众生心目中替他们救苦济难的”英雄”。然而,当一个具有”武.,这一强大的力量的个体,足以对抗某种社会秩序,能通过游离于常规的生活轨道获取个体的生存价值的时候,“侠”便作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寄托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被赋予了一定存在价值。拯救士民于困厄水火,使亡者存,死者生……成为了”侠”终身的追求和价值体现,’.侠”的行为和气质从此植根人心。

  《史记》的《游侠列传》比较精细地勾勒了”侠"的基本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己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东汉以后,史家不再为游侠立传。但是厂侠.,的形象却在作品中保留了下来,并且逐渐积淀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文化”原型,侠文化便由此而诞生。

  二、”重信守诺,以义立身”成为了理解侠文化的人格特征和价值标准的基本支点

  一是侠义人格。汉代人一般把侠理解为社会行为上的强权者和行为上的轻财者。要扫除天下不平,必须有强权者作为,方能救人于危难之中,赴人之急,赴士之厄困;只有轻财者才能助人于穷困之中,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这成为侠者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侠的义务就是平天下之不平。这是一套与朝廷君臣父子等级秩序相背离的”大义”,是一种”私义”。

  二是信义人格。’t信”虽不是侠所独具,但任侠之士都特别强调,甚至到了至高无_卜的地步,成为侠义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满腔热情的赞美"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而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从中抽象出侠的信义人格。当然,侠对朝廷礼法是全然不顾的,他们忠于自己的道义责任,言出必行,行为必有结果,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信守诺言。            

  随着的推进,侠的内涵也被后人不断地丰富。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指出,中国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可以如下公式表示: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这种人生理想,千百年来为中国文人所梦寐以求。至此,侠文化己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寄往与人生追求,但”信”与”义”始终是侠文化所必须遵循的信条,在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篇小说中,侠义精神也几乎都是”主旋律”。

  现代以来,随着的发展,武侠作为一个阶层己不复存在,侠已逐渐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现象而呈现于社会。这样,侠义精神便更成为侠文化的精髓。

  三、革命化改造使侠文化脱离历史的劣根性走上主流文化舞台

  随着社会的动荡,在唐朝以后的历史__仁也曾出现过一些侠士,然而,真正形成任侠大观,以侠举震撼国人之心的时期是清末民国初。此时帝国义势力入侵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从未像此时这样沉痛。随着思想的,一些具有爱国、爱的豪客大侠以他们的侠举博得国人的赞扬。这是中国的任侠精神延续了二千多年后迎来的又一次高潮,此时名侠层出,他们的任侠精神再一次超越了前代,就像"夕阳无限好”一样,留给了人们美好的回忆。

  然而,侠文化的劣根性决定了它不能见容于统治阶级。侠以对自由和公平的追求而和统治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侠不能避免其遭受统治阶级的围剿和打击的宿命。20世纪,主流文化和革命对侠和侠文化与传统的统治阶级一样是持否定态度的,尽管否定的理由不同。30年代以后,随着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和深入,清除侠和侠文化的战斗愈演愈烈,侠和侠文化终于被打入另册,其罪名被提到惊人的高度,成为”妨碍群众觉悟”、”阻碍革命发展”的一种”反动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在一篇题为《坚决地处理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的社论中明确指出:”凡渲染生活的色情图书和宣扬寻仙修道、飞剑吐气、采阴补阳、宗派仇杀的荒诞武侠图书,应予收换,’;”这类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图书,事实上己经起着并正在起着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的第五纵队的作用。”

  侠文化要走上历史舞台,就必须与国家舆论倡导的主流文化格调相一致。侠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经历的革命化的洗礼,重获新生。在革命历史小说的人物塑造中,一些侠的行为和品质,经过革命的改造后被赋予给英雄的战士,侠的个体性和简单生活方式便与革命的集体性目标实现了完美的有机结合。90年代后的革命英雄传奇借鉴和传承了历史上”侠"文化传统中的积极成分,所塑造的人物常常超越了一般革命军人的简单特质。他们勇猛善战,快意恩仇,追求个体的操守与自由。如《林海雪原》中所塑造的侠与革命的形象己经是难以分清。这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侠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快意恩仇,以个体独立的人格和节气对抗某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当代战争注入新的冲击力。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个体超越社会现实的浪漫理想与愿望的集体记忆,是对战争文学审美形式新的探索与努力,从此侠文化在现代体系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升华。

  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传说故事到传奇小说,从戏剧到,从诗歌到绘画,到处充满着侠气、侠影,侠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重要部分。虽然侠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有其负面性,但侠在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的强者形象影响深远,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积极因素仍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03-0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研究03-02

视觉文化研究12-04

关于档案文化的研究12-03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关系研究03-19

跨文化企业的文化冲突研究03-23

《论语》与中国传统科技文化03-11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05-27

浅析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