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语言焦虑中的交际畏惧与《实用英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 焦虑 交际畏惧 《实用》 成因及对策
论文摘要: 在大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借鉴“语言焦虑”理论,对《实用英语》教学中“交际畏惧”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对学生、个性及意识的关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非英语专业的专科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这其中不仅包含智力因素,还包含非智力因素。早有专家证实正常人都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相差无几。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非智力因素也可称之为情感因素。在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中,语言焦虑日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本文以情感因素中的语言焦虑中的交际畏惧现象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实用英语》教学中学生所存在的语言焦虑及相关对策作一个研究。
一、语言焦虑中的交际畏惧及其与《实用英语》的关系
语言焦虑是:“由学习的独特性所产生的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自我知觉、信念、感觉和行为的独特心理。”[1]该定义是由Horwitz、Cope等人所给出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Young,Gardner,Horwitz等许多研究者对学习中存在的情感变量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语言焦虑作为一个情感变量对外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语课堂中语言焦虑可分为三种: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根据Mc Croskey的定义,交际畏惧指的是个人对他人的真实或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2]这也是外语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要对二语习得者进行的重要方面之一。
笔者所执教的《实用英语》课程是高等出版社所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供非英语专业使用。《实用英语》是一本综合教程,也就是说它包含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笔者所教的班级有网络技术专业,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学生们有着不同的专业和文化背景,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也就比较复杂,客观上是存在语言焦虑现象的。
二、《实用英语》教学中的交际畏惧成因及对策
《实用英语》是一门强调课堂互动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口语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种口语上的交流是一种英语课堂的交际活动,而在实践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种种焦虑,导致其焦虑的因素很多,因而分析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便显得很重要。
1.课堂的竞争压力及学生对自我能力的担心是造成交际畏惧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存在好胜和强烈的自尊心,这样,在说话中怕说错话,怕人笑话也就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与好同学的比较中,容易产生心理劣势,在与理想自我的比较中又害怕一次的失误会改变同学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向学生阐明犯错与学习的辩证关系。学习语言不可能不犯错误,语言的进步是建立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的。流利先于准确,先张口不怕错是语言学习必经的一步。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所言:“首先要克服羞涩感。不要不好意思,教室就是个犯错误的地方。把一切错误留给老师和同学是最安全的。克服这个心理障碍,问题就好办了。一开始,讲话语速不快、不流利,都可以理解。本来什么都知道,一讲出来就错了。例如,明明知道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后面要加-s,但一张口就错。口语难就难在反应快上。词汇要非常熟,脱口而出,语法关系瞬间搞清楚,这都要基于几百遍的练习之上形成一种习惯。”[3]同时,教师在班中制定以发展为核心的评判准则。每个学生应把自己作为一个出发点,只要与自己相比有了进步就应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消除不必要的横向比较,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语言学习上。
2.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也会导致交际畏惧的产生。外向型学生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积极而内向型的学生显得内敛和不善言词。一方面,教师必须知道,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适度的冒险精神对语言学习者是有益的。在口头交流中,要对外向型学生进行鼓励,让基础好的学生尝试新的词语和语法现象是必要的一个步骤。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内向型学生的情况,可让他们先准备,然后在每次上课前做几分钟的自选内容的英文报告。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内向型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均衡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时间,让大家都有开口的机会,避免少数几个学生主导课堂的情况。这体现了一种可参与性的原则。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左焕琪指出,“教师在课堂的互动中必须面向全班,首先因为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的权利。虽然绝大多数教师不会故意剥夺学生的权利,但有时部分学生的确未能充分享有参与教学的权利。其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只有在绝大部分学生都发动起来并积极参与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仅有少生参与的互动有悖于当代课堂教学观,不能大面积提高外语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外语教学目标”[4]。内向型学生经过一定的准备在谈及自己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有切身体会的问题时,往往会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这时适时的鼓励往往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语言焦虑,能逐步地实现其由交际畏惧向喜欢交流的转变。
3.目标语与母语文化的差异也可能造成学生的交际畏惧。因为“文化归属感是一个长期以来在本族文化中逐渐形成,且相当稳定的认知系统,亦是一个人化的过程……大量异族文化的导入,特别是在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会给学习者带来无准备的心理文化冲突”[5]。对英美国家文化的陌生感会导致学生发言积极性的低落。例如,在谈论体育话题时,从美式橄榄球切入的效果远远不如从乒乓球谈起。因为学生对美式橄榄球及其相关文化背景的陌生感会压抑其表达的欲望。而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角度切入会有效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因而,在《实用》的教学中要有效地贯彻文化包容与渗透性的原则。在互动话题的设计与引导上要加强两种文化的比较与导入。如在谈论西方婚礼的话题时,可让学生用英语讨论他们各自家乡的婚礼习俗。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习俗显得丰富多彩,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便会很高。讨论后再播放西方婚礼片段,进行比较讨论,就能达到很好的收效。本土文化的导入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能有效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在对西方语言与文化学习中有一种均衡意识,消除其对某一种文化的盲目崇拜,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综上所述,消除《实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交际畏惧,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个多方面的过程,对学生心理、个性的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会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施仁娟.留学生学习焦虑应付方法研究[J].语言教学研究,2007,(2):99.
[2]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3):123.
[3]刘润清.刘润清英语教育自选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2-23.
[4]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4.
[5]孙有中,金利民,徐立新编.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3.
【语言焦虑中的交际畏惧与《英语》教学】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04-28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04-1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交际08-29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4-21
浅谈网络交际中双话题平行推进的语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05-07
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03-20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修辞技巧02-28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