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发新的年俗文化相关论文
春节临近,天南地北的游子们苦战春运回家过年。他们匆忙、疲惫,但最终却以与家人团圆来体验着浓浓的亲情和年味。但对更多的城里人而言,春节只是又一长假而已,体验不到过年的喜悦,因而有人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焦虑。笔者认为,在新世纪,农耕时代的春节年俗很多已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应该开发新的年俗文化。
传统的年俗,有穿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看演出等,以“吃”和“玩”贯穿其中。但在物质高度丰富的当下,人们平时的日子就比以前的过年要丰足得多,因而这些年俗没有多大诱惑力。但近年来,不少新的年俗应运而生,并蔚为大观。如办了30年的央视春晚,成为全国人民年三十晚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全家团圆吃完饺子看春晚,早已成为新的年俗。进而又有农民春晚、社区春晚、网络春晚等,都因其贴近民众而大受欢迎。以前走家串户或打电话式的拜年,也由短信、微信拜年而取代,并为很多人提供了编段子、展示才情的机会。低碳过年、少放鞭炮已成共识,特别是在雾霾弥漫重污染的警示下,环保式过春节尤为重要。网上逛店购年货已成为新时尚,连老年人也加入其中。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改为电子书,而晚辈孝敬长辈则是健身卡乃至美容卡。还有人逆向团圆,即乡下长辈进城与儿女一起过年,既躲过春运的拥挤,也解决了小家庭中的年轻人回哪家过年的矛盾与烦恼。而举家旅游更是风生水起,从漠河到海南,冰火两重天的体验让人新奇陶醉。还有人移至郊区乡下过年,体验红红火火的民俗和年味。
应该说新的年俗颇有文化含量,但仍有人不满足,认为其年味淡,主要在于春节的情感性与仪式感在弱化,特别是“仪式”,钩沉着集体记忆,培养着神圣感、凝聚力,所以,那些传统的仪式强化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但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兴起,冲击了春节的传统仪式。应该承认,这些冲击是必然。但反过来也提醒我们:要想留住年味儿,则需要在新的年俗中增加文化含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其吸引力和传播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如各地民俗表演,要办出特色,还可让游人参与体验,体味民俗的独特魅力。各式庙会,在展卖东西的同时,应增加互动性项目,如有奖猜谜、才艺展示等。也有人提议开办才艺庙会,为民间达人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体验亲自动手、亲身参与的那份欢乐与激动。春节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极好契机,春节也需要文化来营造年味,更需开发新的年俗文化,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开发新的年俗文化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旅游开发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论文11-13
生态建设与相关产业的开发03-19
高中地理的相关论文11-30
护理系的相关论文12-02
比较文学的相关论文12-06
河北省古名人文化旅游开发前景论文11-12
法学论文的发表及相关问题漫谈03-02
论文参考文献相关知识11-30
税收相关研究论文提纲模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