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时间:2020-12-08 14:27:1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当前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对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且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必须进行一定的创新发展。在艺术的设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提升了进行艺术教学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当前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引入进行了分析,有效的缓解了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艺术设计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针对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引入艺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接触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主要的理论体系还是沿用传统的包豪斯体系。这种体系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而且包豪斯体系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调节艺术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包豪斯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观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社会工业生产中缺乏审美意识的弊端,同时,第一次将审美需求的概念纳入到了具体的产品设计中[1]。但是,包豪斯体系也受到了工业化生产的影响,使它具有了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限制,所以,具体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包豪斯体系中强调了几何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效果和作用,但是也使一些设计者忽视了设计对象的情感因素,具体表现在民族性的审美情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脱离了实际的社会审美需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的可行性

  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主要是指被各个社会群体、团体以及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一些表演、实践、表现形式以及知识体系和技能等有关的实物、工具、艺术品和文化场所等。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和艺术设计相关的民间艺术,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艺领域具有很大的重合性,所以,在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会产生重要的影响[2]。另外,在实际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案的、造型艺术以及功能方面的联系进行分析。其次,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引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将一定的关联性进行有效的体现。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艺术设计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艺术设计进行选材的主要途径,因此,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对艺术设计进行一定的创新,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则。

  (一)体现艺术设计的展示性

  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让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和体会,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文化的特点和生产过程,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艺术的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会因为共享的人越多,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同时受到人们的尊崇。但是,文化的公共性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制约和影响,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的'持有者不愿意将其公开或者是对外开放,所以,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体现出了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非物质文化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思考相关的设计元素,和实际教学进行联系,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体现艺术设计的互动性

  艺术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入,要注重一定的互动性,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示范,演示具体产品的制作过程,主要是从材料的准备、颜色的选择、制作过程的选择以及成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指导,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开放、轻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注重教学的可持续性

  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教学,要注重体现教学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要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而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以及可持续性的规划,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和培养。

  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

  目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会经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化过度的阶段。而且现在的艺术设计,开始于工业化的大生产时期,在教学模式方面主要是实现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理论性的教学,所以,在教师和学生方面都不能形成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同时,教师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教师只是按照一定的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所以出现了空缺就可以被完全性的取代。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受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影响比较大,追求一定的规模化和效率化,使得具体的知识摆脱了教授者影响,而且侧重的是向多人进行群体性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制作工艺方面的教学,还主要停留在个体性的经验层面,而且相关制作工艺的教授,一般比较依赖一些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进行言传身教,但是忽视了同业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个体性的经验、感受等不能上升到理论性的高度,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中,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还包括教授者的影响。而且具体的教授过程,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体会到相关的感受,并通过教授者进行讲解,以及具体性的操作和实践,才能有效的掌握生产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和教授环境之间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缺乏一定的环境氛围,以及教授者的言传身教,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即时通过理论性的学习掌握了具体的知识,运用中还是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单纯性的将制作工艺从具体的环境中提取,移植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抽象化和教条化,也不利于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应该转变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和具体环境相结合,实现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需要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将教学地点转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现场,将抽象的学习变为具体的参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环境中的切身感受,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以及相关生产工艺的掌握,确保具体的制作工艺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虽然我们强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教学,要根植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但是仍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理论知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产经验,就能够有效克服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消除了传统的包豪斯体系存在的缺点,促进了对学生民族情感和审美需求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而且艺术设计学科体系、素材以及知识范畴,主要来源于西方社会,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这种属性也导致在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面临着和学科体系发生冲突的问题,但是随着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立足于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设计教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探索[J].设计,2015,05:149-150.

  [2]李征,李佳晔,肖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5,09:243-2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艺术设计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高校民俗教育论文

2.对外汉语教学必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3.实践教学下的艺术设计论文

4.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5.教学改革下艺术设计论文

6.非物质文化美术教育的研究论文

7.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教学的探讨论文

8.浅谈非物质文化的思考

9.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