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论文

时间:2024-06-22 16:09:34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论文

  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艺术管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加强其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运用。改变以往观念上不重视及现实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析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论文

  一、管理与文化艺术管理

  管理是在追求理想目的、最佳效果的意欲支配下对所控制的事物进行规划、设计运作的过程。管理是对被管的事物通过一系列的人为干预进行操控,这种操控如能科学、合理地配置要素就会实现管理者预设的目标,取得最佳效果,相反则会背离管理者预设的目标导致效能低下,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是生产中的要素,是生产力的构成部分。

  文化艺术管理是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操控,实施人为影响的过程,为了达到预设的理想目标、最佳的文化艺术效果,人们会运用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理论对文化艺术活动设定目标、策划、组织实施。文化艺术管理最终的成果是精神产品或演出活动,这些产品有公益性和营利性之分。营利性产品以利润的多少作为判断的依据。营利性文化艺术产品若想获得最大利润,产品生产者(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者)、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者、生产的物质条件(设备、设施、场地、道具等)都会影响其效益的产生。在某些文化艺术品的生产过程中,创造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往往会超过物质性条件的作用,如:有先进的传媒技术和设备、设施、场地,以及充足的资金、强大的创作队伍,但没有好的创意就不会产生好的艺术产品;再如:有好的创意、设备等条件,没有专业和科学的策划、营销产业链的管理,依然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文化艺术管理及科学性是获取文化艺术产品效益最大化、最佳化不可缺少的方面。营利性的文化产业是将文化艺术的资源借助资本力量,运用高科技手段、现代信息手段,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转化为经济形态获取最大利润,其中文化艺术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

  营利性的文化艺术产品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它有别于物质性的商品,因此对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与物质性的商品生产、销售、管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营利目的相同,经营模式相似,都以最终的利润作为衡量的标准;不同点在于最终产品不同,生产者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在于,产品的生产要靠管理者对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包装、策划、挖掘、对消费群体的培养等方式进行。它有别于有物质物化商品生产的原料一加工一产品一销售的过程。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管理要走特殊的路径:策划一组织一管理一产品一销售,其中涉及创意、投资者、文化艺术家、演员等方面的沟通,涉及经纪公司的运营、旅游资源的开发再造等;要遵守相关法规、伦理、道德;要有人的包装、设备、设施的筹备、现代传媒技术的运用;要有国际化的占位、眼光和对消费群体的了解、培育。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文化艺术各领域不同还有细微的差别。

  二、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文化产业及特性

  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最先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他们的原意是否定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认为通过科技、机械化、自动化方式生产出的文化产品,虽然打着文化的旗号,但由于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缺乏文化本应有的批判和否定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一定义只包括可以由工业化生产的文化产品而不包括演出和造型艺术的形象产品。2003年文化部把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杜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杜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包括生产销售数字化的产品,如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包括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如戏剧、舞蹈、体育、娱乐等,还包括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饰、装潢、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行业。”概言之,就是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概念界定:为杜会公共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要经由产业化过程发展,这种过程要有资本的推动,投入到营利性的文化产业中的资本所追求的利润目标与工业资本是一样的,但生产流程和最终产品却是不同的。工业产品是物质性的,文化艺术产品是精神性的;消费不同,物质性的产品消费有通行性,如食品、衣物等,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文化产品的消费受制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格调、艺术修养等。工业产品生产经过加工流水线;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要经过编排、演出、创作、出版、发行、旅游产业的经营等等。虽然工业产品生产和文化艺术产品生产都运用高科技手段,但运用的方式、生产的效果却不同。《阿凡达》运用的是三维科技手段、汽车生产运用的是自动化流水线工艺。因此工业生产的管理与文化产品的生产的管理完全不同,因为生产者、生产思念过程、产品不同。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管理的作用异常重要,没有一流的策划不能有《泰坦尼克号》的名片、高票房的演唱会、经典的作品、成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等。因此对文化产业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真正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发展的愿望与目标已经明确了,但如果不能找准推动发展的管理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其愿望目标就是虚设的。

  (二)要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要素

  只有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文化产业特点,善于管理才能孕育出《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喜洋洋与灰太狼》《快乐大本营》《女子十二乐坊》、迈克尔杰克逊等的精品。文化产品与工业产品不相同,它不是以数量取胜,工业产品可以薄利多销,文化产品的质劣将无处销售。文化产品以独有性、精优性取胜。《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收入相当于十部二十部甚至更多的电视剧。根据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来组织生产和营销正是文化艺术管理者的天职。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在:“艺术管理者是艺术产业化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是实现良好经济和杜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艺术产品不仅具有商品的属性,还具有艺术(审美)特性,而且艺术(审美)特性是居于首要地位,艺术管理者必须懂得艺术的基本规律,要考虑到艺术的本质特征,符合大众对艺术的要求,帮助大众提高欣赏艺术的能力”。文化艺术管理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生产力,是文化产业发展中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创造精品的推力,是创造经济效益的生产要素。韩国的文化艺术管理,策划出的一出出韩剧、音乐组合;好莱坞的大手笔推出了一部部经典叫座的影片。没有文化艺术管理者的策划、创意、恰当的运营、演职人员的选拔及全球的营销策略的定位,是不会把文化艺术各要素联结起来,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进而取得上乘的效果和惊人的经济收益的。是文化艺术管理者,即制片人、经纪公司、文化企业的CEO的智慧、创意、才能的展示才把文化艺术要素合理地配置、运转,才把艺术家和市场、大众联系起来,才能挖掘艺术家的才能。只有文化艺术管理者的高品位才能推出高水准的审美产品,从这一意义上说无论文化产业的哪个门类、哪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对文化艺术的管理,要想取得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效果必须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要素。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科学1性“在众多的文化艺术人才的构成中,懂艺术、会创意、善经营的优秀的艺术管理人才是居于第一要素的关键角色,对当下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只有文化艺术管理方面合格的人才有能力协调好管理、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只有专业管理人才能够“追求卓越性和艺术真诚,追求亲和力和受众开发,追求公共责任心与经费的有效使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管理要素运用的现状

  (一)管理者任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创造了许多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营造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航向明确了,而如何驶向预定的地点,需要舵手和航线,舵手是文化艺术管理者,航线由舵手指明。要由大牌的文化艺术策划人、经纪人、管理者从不同角度操刀才能产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忽视了。目前文化产业中的管理者来源有:第一,文化艺术体制正在转轨过程中,构成文化产业大的院团管理者来自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原来的领导人;第二,专统的艺术管理人才一般直接来源于艺术创作者,既有属于‘艺而优则仕’的领导型管理者,也有属于很难在专业上发展下去转而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服务型管理者;另外一个来源就是被动地从艺术之外的部门或行业转过来的交叉跨界型的管理者”;第三,一些私营个体的管理者,他们既不是文化艺术人,也非专业管理人才,而是家族成员。这种管理者任用的状况很不规范。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管理者任用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管理者任用不规范的原因:第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市场不成熟,人们在观念上往往无视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另外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粗放型阶段,没有集约化的国际水准,在低端运行不能凸显对文化艺术管理的刚性需求;第二,文化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的惯性作用没有消解,虽然许多省份已经把一部分原有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但这些新诞生的企业却不能像工衣业的大型企业一样在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上去找会管理的高端人才,又因为这些企业要消化文化事业单位转轨的人员,让原来的领导者有岗可转。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市场化操作,但在管理人才的运用上却不是走市场化道路;第三,一些文化艺术家自己创办的个体文化企业难以摆脱中国民营企业的弊端,观念上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上阵还是父子兵”的家族观念,不愿在市场上聘用职业经理人,也害怕职业经理人掌握他们的私密、对他们不忠诚,也难舍经济利益给职业经理人。

  (三)管理者任用不规范造成的后果

  管理者任用的不规范,严重阻滞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表现为:第一,没有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进行专业、科学的管理就不会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和运筹。虽然文化体制改革了、政策优惠了,但是文化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很难;第二,目前文化艺术管理者除少部分能适应市场的规则有所成就外,很难推动所管旗下的文化产业,因为按传统的方式任用的管理人员和改制转轨过渡来的领导人,往往带有传统的观念和惯性作法,难有突破性的创新,而文化产业对创新则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文化体制改革了,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却是举步维艰。文化产业中人事制度没有大的突破,就不会通过管理要素激活文化产业中的各要素,打造出国际一流的精品;第三,没有顶尖级管理大师的推动,难以参与世界文化产业大战,只能抱着文化大国,文化资源丰富的金碗无计可施,眼看着文化资源被抢夺、流失;第四,文化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弊病是“长不大”“做不精”,难成大业,只能是“小打小闹”。

  四、重视文化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在观念上重视管理要素

  对文化艺术的管理无论中外都古已有之,但对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视却是起源于欧美,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先见之明,推动了欧美文化产业抢占了先机,甚至有些国家超过了钢铁、汽车对GDP的贡献。我们要借鉴西方的做法,这是明智之举。因此,必须在观念上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作用,要站在战略高度来思考科学管理、专业管理的问题,这样才能让管理释放出生产要素的能量,用先进科学的管理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二)在实践中落实科学、专业的管理

  “中国的创作水平很高,然而相比国外的类似团体,收入却异常低,其中的根源就在于不懂得如何为艺术获取资源,也就是不懂得‘艺术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落实科学、专业的管理。为此要改革现有任用管理人才的机制,尽快消化掉转制遗留下来的人员安排问题。对艺术团体管理人员的任用走市场职业经理人的道路,通过这些人才专业化的筹资、策划、运营、销售,激活文化产业各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改变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

  美国的百老汇“文化产业发展走的市场化道路,文化产业产品都是商品。百老汇剧目的生产过程可以说从剧本创作选题开始便进入了市场化的动作模式。这种组织形式的核心在于‘制作人制’即由制作人针对观念群体的审美趋向、票房纪录确定选题,再由制作人寻找对此感兴趣的投资商,待这一切都最终敲定后,才寻找合适的剧作家写剧本,作曲家作曲”。百老汇的运营是多种力量的组合,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他们通过对市场的调研、找观众作谈、专家论证、资金筹集、选题、请剧作家、作曲家、营销、票房统计等环节进行生产,这种生产绝非小小的一个家族企业所能完成的。因此,专业管理团队的进入才能解决民营企业的“长不大’“做不精”的问题。民营企业要克服家庭观念,应不惜重金,聘用职业管理团队。放弃粗放型经营道路,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要素提升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四)为引入先进的管理要素创造条件

  国家应创造政策、法规条件,让文化艺术管理者人尽其才、发挥才智。国外的强势管理力量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他们不仅充分调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还挖掘使用了我们的资源,如:美国的《木兰》剧不仅开发题材成为文化产品,还创作了古代木兰的兵器、服饰等衍生产品,打造产业链,获取巨大收益。我们面对此种情况无能为力,这无疑暴露了我国文化管理层的弱势。为了迎接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挑战、竞争,保护文化产业资源,抵制西方强势的抢滩,要多方创造条件发挥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

  文化产业是当今朝阳性的产业,既绿色环保又具有高附加值,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达国家具有先见之明,已占了先机,我们尽管起步晚、规模小,依然要直面现实,参与国际竞争,为此要调整经济结构,逐渐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在GDP贡献中的比重。重视对文化产业的科学管理,是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良好举措。

【探析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论文】相关文章: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条件探析的毕业论文11-22

关于文化产业的管理论文11-25

论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03-21

国际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探析02-26

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精选10篇)03-31

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探析论文11-24

探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03-18

工商管理--略论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03-28

市政工程资金管理探析论文12-02

高校机房的网络安全管理探析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