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时间:2022-11-13 05:01:37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摘要: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概念图;教学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和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一般为72个学时,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各36学时。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且学习者所具备的知识起点差异很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并保证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概念图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7]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大幅度地提高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使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教学过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一)学习者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并未在大中小学中成为一个系列课程,学习者所具备的知识起点差异非常明显。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如何根据每一个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帮助学习者树立完成学习的自信心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从最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教学模式入手,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和上机实践练习的模式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将概念图引入教学过程中,力求将该课程开设成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总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为适应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技能及基本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并为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工作、学习环境奠定基础。本课程采用山东省高校统编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八版,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一、概念图介绍

  概念图,又称为概念地图,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创建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概念图以视觉化形式表现了学习者建立概念图之间联系的方式和结果,同时也表现了知识结构的细节变化。[1]认知同化理论、双重存储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图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概念图的理论基础。[2]

  概念图是一个有层次的语义网络,与人类认知结构中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相类似,利用概念图可以充分激发大脑左右两部分的潜能。概念图正因其理论基础的丰厚和可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支持教学和学习的优势;

  作为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学习工具和学习策略的应用日趋成熟。相关研究证明概念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促进工具。[4]概念图还是一种交流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师生进行反思。[5]概念图还可以用于教学评价、知识管理和超文本设计等活动。使用概念图辅助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理清概念间的讲解关系,根据教学内容的所在结构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 可以将学习内容和学会如何学习结合为一体, 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二、基于概念图的课程教学设计

  图1 《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内容

  (三)教学策略

  概念图的层次结构图形式有利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并能促进知识结构的分化和合理化。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并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课程设计:

  1、通过概念图呈现课程知识内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整体的知识框架, 更容易了解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建立宏观的整体概念图,把要在整个课程中呈现的主要理念放进去,还要有小概念图显示某一具体教学环节的知识结构。[8]

  2、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感性认识。通过呈现与基础理论相关的人物、事件的图片、视频资料或理论原理图使学习者对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将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隐含于教学资源中,使学习者对操作技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并树立完成学习的自信心。

  3、任务驱动式技能主题实践。在课堂案例教学演示的基础上,整合成一系列实践任务,将学习者初步了解的、散乱的操作经验,通过具体的任务实践,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的现场指导、答疑和评价建立其学习成就感。

  笔者在讲授“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的时候,采用了以下的教学设计。通过概念图(图2)呈现文件和文件夹的关系,

  图2 文件和文件夹的关系概念图

  然后通过概念图(图3)呈现“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

  图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概念图

  在概念图中用红色楷体醒目的标注了本部分内容的难点。授课时先根据概念图对总体内容进行介绍,随后对每一项功能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对难点内容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并指明其中的操作技巧,同时指出需要重点上机实践的知识点。上机实践时,通过广播教学系统将概念图发给每一位学习者,同时布置了针对性的实践任务,如图4:

  图4 文件和文件夹的实践操作

  虽然对“选定”和“查找”模块看似未设定针对性的实践任务,但相关操作的前提是“先选后做”,执行任何操作必须先选定对应的文件或文件夹,由于所涉及的文件和文件夹都放置在一个大的文件夹下,要想快速、准确的找到要操作的目标文件或文件夹最好的途径就是使用“查找”。

  第九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的内容主要为理论性知识,计划学时为2学时,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初步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讲授时笔者采用了如下概念图:

  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加深学习者对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习者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概念图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和课程,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图6 多媒体技术基础概念图

  使用概念图可以使学习者从整体上理解该部分的知识体系,同时,笔者充分发挥概念图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和超文本设计工具的优势,将概念图的每一个节点均设置了超链接,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

  把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可以反映学生已有概念、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从学生所举的概念节点上可获知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性和广阔性。正是有了这两大优点,概念图可以成为有效的评价学生对某一知识领域认知水平的工具。[9]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笔者只随堂采用了概念图对学习者掌握情况进行了过程性评价,由于本课程结束时学生都要参加全省机试统考,关于采用概念图进行终结性评价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3.

  [3] 钟志贤,陈春生.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3—26.

  [2] 张喜琴.概念图理论基础的诠释[J].网络科技时代.2007,(14):86—87.

  [4] 张红波.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7):104—108.

  [5] 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6):45—48.

  [6] 秦爱梅,赵冬生.概念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45—48. [7]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等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8] 和学仁.利用概念图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探讨 [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99—102.

  [9] 永刚.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工具的发展[J].学科教育,2004:(7):43—46.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论文】相关文章:

基础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04-25

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论文05-31

浅谈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06-13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论文11-13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的论文06-26

计算机教学论文11-0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办法与实施05-17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05-03

计算机教学论文15篇11-02

计算机教学论文(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