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1
【摘 要】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从商品社会到影像社会的过程,从日益增长的商品化和产品化到被后现代理论所描述的关键现象——内爆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新形式的思想、文化、技术与生活的出现,后现代文化开始初现,后现代话语已在全世界流行,与后现代有关的争议到处皆是,后现代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
【关键词】后现代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
一、初识后现代大众文化
后现代文化因与工业文明存在着因果关系而表现出与大众文化较多的亲缘性,与当代社会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相互联系。“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乌托邦式的设想,而后现代主义却是和商品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或是文化生活都渗透着资本和资本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无处不在。于是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里走出来,雅俗文化的界限被打破,艺术品成为供大众消遣的一种手段,甚至理论也变成了一种哗众取宠的商品。商品的逻辑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人们已经不再以个性、创造性、批判性、超越性或者如本雅明所谓的“韵味”这样的概念来评价和要求文化,而是以大众性、娱乐性,甚至畅销性来衡量文化的意义——而这正是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
对于后工业社会大众文化的特点,杰姆逊的概括是五种差异的消失:一是内部和外部的差异;二是本质和形象的差异;三是弗洛伊德无意识和显意识的差异;四是存在主义真实性和非真实性的差异;五是能指和所指的差异。
二、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
对后现代大众文化的理解与研究,必须置于消费文化的发展之中,后现代大众文化从消费文化中吸收了生活的审美呈现方面的许多特征。
1、消费的符号化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生产不仅充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即商品作为符号,能够提供声望和表达消费者的特征。法国社会理论家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消费社会从根本上意味这消费游离与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物的实用性消退,非实用性浮出水面。由于被消费物已经在实用功能的意义上全面满足了人的需求和欲望,整个资本主义的消费开始由物的有用性消费过度到物的符号性消费,符号价值代替了使用价值。”后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从商品形式占主导地位进入到符号形式为主的时代。
2、消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后现代消费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把追求和占有物质,追求享受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人变得越来越现实,变得越来越功利。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在时尚与流行之中,娱乐、消遣、休闲、消费具有新的生活价值,寻求更新更好的消费成为人们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目标,人们关心的只是“消费时的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等问题。”消费生活延伸了现实世界的浪漫情调,把追求崇高信仰的幸福感,变成了具体的消费中的快感,变成新的无数个体验中的幸福。
3、审美平面化
由于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使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度意义、永恒价值、理性蕴涵的追求。影像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产品。“在大众文化中,由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也是后现代主义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替代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非连续、逻辑和时间关系模糊的电视镜头就可以拼接成一则广告,情感诉求和深度意义难觅踪影。如“尖叫”饮料广告,一个年轻英俊的青年阔步走出地铁;青年在迪吧狂舞;青年在篮球场扣篮后满头大汗地喝着“尖叫”饮料;画外音:“随时放松自己”。显然,这则广告镜头就是碎片的移动组合,充满了断裂感和非连续性,广告的深度意义消失,有的只是浅显的平面意义。后现代消费文化因之也沦落为一种“引用”文化,一种平淡或缺乏深度感的文化。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当今人的根基持存性的丧失不仅是由外部的形势和命运所造成,并且也不仅是由于人的疏忽和肤浅的生活方式,根基持存性的丧失来自我们所有人都生于其中的这个时代的精神。”
4、消费感性化
后现代消费社会中, 人们消费常常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和一种满足。人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价值, 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注重感性、感官和欲望的表现与满足。自己在家中冲泡一杯咖啡只要一元钱, 而在咖啡屋一杯咖啡要几十元人民币, 人们从咖啡屋浓郁的咖啡香味、幽雅的环境和动人的音乐中体会到了咖啡的浪漫, 品味到了小资情调和时尚轻松的生活方式, 人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去享受在咖啡屋的感觉, 而不愿意在家为了解渴而饮用咖啡。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消费文化。
5、文化商品化和商品文化化
后现代消费社会里,文化和商品紧密联系,结成同盟。一方面,文化可以拿来消费,变成了一种商品。文化已经洗去了高雅、严肃和纯粹的色彩,把文化艺术包装成商品,以纯粹审美消费的实物提供给观众,成为可供买卖的东西,使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消费。另一方面,文化融入了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为了增强消费的满足感以及现商品的符号价值,一切商品消费又都美其名曰“文化”,给商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文化的氛围里快乐消费。正如杰姆逊所说:“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品正在成为商品……后现代主义文化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消费品。”文化、艺术与商品经济在交融中共存,商品文化化和文化商品化将成为后现代高消费社会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62.
[3]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英]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18-20.
[5]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 1235.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2
【摘 要】文化消费一直是中国面临的热点问题,文化需求的状况是制约中国文化消费的瓶颈,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应用到文化消费中也是同样。本文以新时期环境下人们消费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文化消费的现状以及中国文化消费的主要趋势。提出应该从总体把握中国文化消费的脉动,剖析中国文化消费走向,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链。
【关键词】需求;消费;文化产业オ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它融于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体现、反映着不同历史文化的特质,并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而存在。正如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民族一样,不同的经济形式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以不同的方式造就着不同的经济形式。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重点是作为一个经济链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消费。很难说清文化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很难讲清文化消费和消费文化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文化引导了一种消费观念、消费热潮的兴起,还是一种消费趋势产生了某种特定的文化,从而促成这种文化产品的问世,真的很难说。我们唯有接受这种循环的现象,把这一切交给文化消费市场。
一、发展文化消费
发展产业,重在发展市场,发展市场重在发展需求,消费时代文化产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符号需求、品牌需求,注意力消费。21世纪是恋物与人文并举的品牌化时代。几乎每件商品,都打上了鲜明的价值烙印,物质和精神流行将成为新的生活流行和消费流行——这就是消费的文化现象。
人类许多社会,包括中国,在消费的态度上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严格的节约到开始消费。早期人类物质匮乏,许多社会都鼓励严格的节约为美德。视为生存而消费为必须,但不鼓励“为愉悦而消费”。有些社会还因为宗教教义的因素而更加排斥娱乐性消费,并把他看成是不道德的事情。比如马克斯韦伯所描述的基督新教即是反对物质欲望。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和西欧社会开始迈入大量工业生产,人们得以较为宽裕的支配所得,人们的意识也开始转变,因而开始有大众消费的产生。
(2)从单调的消费到愉悦的消费。早期的消费大致上都不脱单调的消费,所谓单调的消费就是关心的焦点在于拥有“某种商品”,但产品样式却较为单一。先关心是否拥有汽车、拥有电视机、洗衣机等,所以当年的福特第一代汽车都是黑色,这也就是说尚未“分众”的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但产品较无差异。然而,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不仅是为了某些必要的居家用品来消费,人们更希望以消费获得愉悦。所以,许多产品开始加入感性、人性、柔情的特质,让产品更吸引人。
(3)从愉悦的消费到文化的消费。若只是原有工业产品的“人性化”、“愉悦化”,则尚不足以解释整个经济中文化角色的兴起。文化角色的重要性在于人类不仅只是要求原有工业产品附加愉悦的功能,更在此之外,消费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人们所拥有的许多事物,不只是要拥有一个令人愉悦的物品而已,而是能够显现自己的“生活风格”。在这生活风格的背后,更突现出“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这里,更为抽象的“意义”就进入了产品。简单的说,人类在当代不断增多的自由运用时间,所从事的不能只是简化为“物质消费”。人们参与的许多活动,与其说是物质消费,不如说是在“精神消费”的过程中,同时也做了“物质消费”。在这过程中,价值、文化的“认同”才是促使人们去参与的主因。与其说人们在这过程中都是被动的、只是被动员的,不如说人们也在相当程度上想要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文化思维”。至此,我们才可以宣布文化产业时代的到来,文化消费的兴起了。
人们佩带瑞士表,是在消费商品的同时,享受着一种足以提高自身价值和品位的精致的文化;人们喝法国葡萄酒,是在体验贵族生活的气派与豪华;人们购买中国陶瓷,是在展示自己对古老艺术的欣赏能力与经济上的实力,这一切正是它们以外的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实现的。某些商品离开了文化品位或文化趣味就会苍白无味,从而缺乏竞争的能力。把消费看作一种文化,或看作消费物的文化,是时尚,是情趣,更是高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导向与理念。因而,文化产品无疑具有其他商品无与伦比的深厚的文化竞争实力。
二、中国文化消费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需求中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不断增长。调查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20世纪90年代末为400元左右,比80年代初增长了近10倍。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133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1.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了16%;通讯支出(主要指网络消费,下同)增长了23.7%。但在总体增长的背景下,区域间与群体间文化消费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和非均衡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李康化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国文化消费现状及趋势报告》中就中国文化消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三点:
第一,区域间文化消费的不平衡。全国各地的消费性支出和文化消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群体文化消费的非均衡。他分析发现,中国的消费需求业已形成各具特征的三大消费群体为主的格局:一是高收入支持的“先导型”消费群:他们属于以城市为主体的富裕型、极富裕型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主要由公司老板、管理阶层高级职员、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私营企业家、高科技领域的成功者、演艺界知名人士及其家庭构成。在目前中国的消费供给水平、供给结构之下,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的消费支出与增加的收入之比)历来最低的高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15%以下,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准。同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相比较,现有大众化的消费供给已经过时,而更高层次的精品化、消费供给有待开发。二是中等收入支持的“升级型”消费群:这个群体以城市绝大多数居民户和农村中少数比较富裕的居民户为主体,主要由政府公职人员、国有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个体经营者及其家庭构成。中等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边际消费倾向居中,正处于从小康型向富裕型、从讲求消费数量向讲求消费质量转变的阶段,加上多年储蓄积累,以构成最具当前消费购买能力和消费开始多样化的群体,是继高收入群体之后最为活跃的跟进力量。三是低收入支持的“培育型”消费群:这个群体以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农村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主要包括城市部分下岗职工、退休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农民等等及其家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最强,但收入增长较慢,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消费能力尚处于为大宗购买积聚力量的状态。这一群体的需求同现有的供给能力较为适应,同目前的消费品供给结构矛盾较少,是目前中低档消费的主要市场。另外,在低收入、培育型消费群体之外,还有勉强摆脱衣食困扰的更低收入群体。
三、中国文化消费的主要趋势
1、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全球化走势将逐渐增强,国内文化消费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得到缓解。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原则并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将因这种转变在整体上和长期上得以丰富和拓展,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断增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加速世界文化消费品的循环流动,因此,过去由于国内产业保护、垄断经营等原因而被阻止进入国内的文化商品,将不再受到限制,可供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文化产品会明显增加。增加了有效供给,将释放中高收入群体一部分文化消费购买力存量,促进文化消费总量的增长,促进国内文化消费品高价格体系的解体。
2、文化消费品市场供求结构将开门调整,中国文化消费者主权经济特征将更加明显。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经济。尽管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存在许多假冒伪劣现象和不规范的商业行为,法律意识淡薄的文化消费者遭受侵害时往往自认倒霉,或欲投诉却因势单力薄半途而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假冒伪劣现象将不断减少,高质低价和优质服务将成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竞争的焦点。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文化产品因质量高、价格适宜成为文化消费者热购的对象,国内文化产品欲占领文化市场,就必须货真质高价实。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使更多的文化消费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而以文化消费者为中心乃大势所趋。文化企业必须与国际对接,与社会对接,与文化消费者对接,从卖方市场转向完全的买方市场,创新、创意、创造将紧密围绕文化消费者需求和主流消费倾向,成为文化企业的价值取向。
3、区域间与群体间的文化消费差距将继续拉大,文化消费品由东向西的“挤压传递效应”将改变国内原有文化消费品的流向和地域分布。文化消费品市场的区域空间结构,是文化消费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体结构在地域分布上的表现形式。从经济区域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文化商品必然首先冲击沿海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收入、消费、购买力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市场容量、消费规模相对较大,消费活动相对较集中,聚集效应强,销售成本低,商业、信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但沿海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在率先享用更多外国文化消费品和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将最先感受到商业化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压力和后果。后果之一便是由此形成原东部地区文化消费品向中西部进一步挤压的“冲击传递”。因为原本要由沿海城市和东部地区自行就地消化吸收的一部分购买力及其文化消费品将被外来品所替代,而被淘汰挤出的文化产品,注定要更大规模地向中西部转移,到内地寻求新的销售市场,从而加剧中西部地区之间文化消费品市场的竞争。
4、体验式文化消费的日见端倪。由21世纪新经济的推动者,美国未来学家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共同提出的“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已成为当今全球产业的第一新锐话题。按《体验经济》一书的观点,在结束穴居时代以后,人类经济生活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在书中,作者这样阐述体验经济的特征:消费只是过程,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头脑中。消费者会愿意为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惟一”。今天,由于大规模生产产品和服务形成的规模经济促成了相应的成本节约,导致产品的低价竞争和服务的增值困难。从商品和服务中提取体验的做法,无疑开辟了非同寻常的经济拓展的新途径。《体验经济》一书认为在体验的王国中,体验有四个领域,即娱乐的体验、教育的体验、逃避现实的体验和审美的体验。每一种类别的体验都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
(1)娱乐的体验是一种最原始的体验,也是最普通、最亲切的体验。是客体通过感觉被动地吸收的。这些娱乐的体验就是使人愉悦并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文化产业的巨鳄美国,是没有“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的,美国的产业概念是“娱乐产业”,这是一种哲学理念的问题,也是社会生活差异的问题。美国的娱乐产业处于全球的竞争优势,美国拥有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五大电视网以及强大的报业、杂志、出版集团等大规模的内容提供商,通过国际化产业运作,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米切尔·沃尔夫在其《娱乐经济》一书中指出:“在当代美国乃至西方社会,传媒和娱乐产业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渗透到经济增长、文化演进以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层面。绝大部分的消费品产业,都在竭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要拨动消费者的心弦,‘娱乐因素’则是利器之一。”可以说,娱乐是消费的第一动力。福雷斯特研究公司对年龄在16至22岁的消费者进行了一项娱乐消费研究,据这项研究的组织者瓦尔什博士指出,73%的年轻人的第一消费动机是娱乐,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有60%都花在了娱乐消费上。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人们的文化消费正在向数字领域转移。
(2)与娱乐的体验相比,教育的体验包含了客体更多的积极参与。因为要确定扩展一个人的视野增加他的知识,教育必须积极使用大脑和身体。
(3)逃避现实的体验是指客体完全参与到一种浸入式环境之中,例如主题会所,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单调、忙碌生活的场所。
(4)审美的体验是客体沉浸于某一环境中,但极少对环境产生改变。审美的体验可以完全是自然的,也可以通过人工营造。
经济学家汪丁丁对体验经济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事实上,在任何经济活动的内部,都包含着体验经济的种子。在竞争市场里,我们常见到同类商品按不同价格出售。我们会因为加工得更细、拿在手里更舒适、看上去更结实、造型更有品位,甚至让心情不一样等千百个理由,为标着高价的商品付费。这就是我们为体验付出的价钱。”ァ ∷孀盘逖槭较费的深入民心,我们发现文化旅游、培训教育和数字娱乐消费将成为未来文化消费的热点领域。在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奥成功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消费内容将不断丰富,等级将不断提高,方式将不断创新。文化消费的增长主要会在一下几个领域:
①文化旅游消费。在对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所作的一项“旅游支出与国民收入相比的弹性系数”分析中,越是高收入国家,如美国、瑞士、比利时、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旅游需求弹性越小,都在1.3-1.9之间,说明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旅游需求的必需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具有价格刚性。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产值达到或超过800-1000美元时,不仅是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还包含一系列的内涵,如工业化时期的来临、经济结构的大变动、社会的转型等,也是旅游消费和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化和普遍化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美元,很多城市超过1000美元。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消费的潜在需求将越来越快地转化为现实需求。需要指出,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现在较为欠缺的文化旅游是“体验式旅游”。所谓“体验式旅游”,业界人士理解为旅行社安排更多参与性的活动,如到农家乐体验田园生活、象职业探险家一样穿越西部无人区、去国外入住当地人家等。旅游不在乎山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旅游方式的分享。但与名目繁多的旅游观光相比,体验式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空白。1997年广东中旅推出穿越罗布泊,拉开了西部探险游的序幕,也使西部探险游有了浓浓的体验成分。近几年来,主题乐园、生态旅游、深度文化旅行等越来越受到欢迎,此外,直接提供感性与理念的电视或电影、书籍业也得到人们的青睐。
②文化教育消费。从潜在的需求看,居民对教育的支出愿望明显增强。据有关部门199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42.7%的居民认为,教育投入是家庭开支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统计局在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问及每学年自费上大学承受能力时,62.2%的家庭愿意出5000元以 下,35.47%的家庭愿意出0.5万~2万元,出2万元以上的家庭占2.3%。其中,子女在不同阶段的就学中,越是处在低阶段的学生家庭,其期望值越高。目前在幼儿园的儿童,其家庭愿每学年出2万~5万元读大学的占2.18%,有0.81%的家庭可负担5万元以上,表明家庭的预期消费中,教育已占重要地位。
③数字娱乐消费。数字娱乐业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脑游戏,它覆盖了以数字技术向人们制造快乐的各个领域:提供视听享受的音乐、DVD、VCD、交互电视;重在体验的电脑电子网络游戏;陆续开发出的新式娱乐产品MP3、数码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甚至可以说网络聊天、网络媒体都可以称为一种数字娱乐业,一切通过数字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人们提供娱乐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数字娱乐业。电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网络消费会日益升温。在互联网走向大众化的同时,互联网也在大众化的影响下蜕化成为一个在线娱乐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当下正火热的消费形式有在线游戏、在线音乐、网络电视等。从目前来说,中国数字娱乐业还远远不能称为一个产业,如在游戏方面,我们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拿不出象样的制作公司出来,在数字音乐方面也是一样,我们传统的唱片公司都因为盗版生存艰难,根本没有能力来照顾这一块。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中国数字娱乐业的巨大市场,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在开始进军中国这一块市场,特别是在线游戏。日本著名游戏厂家世嘉公司悄然进入中国,迪斯尼和海虹联手做中文网站,意图也是数字娱乐。我们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预算,中国现有4000多万台的个人计算机,假设其中1/2左右会消费数字娱乐产品,如在线游戏,假设每台计算机每年在数字娱乐方面消费100元,那么每年就有20亿元的市场。如果网络电视、数字音乐这些开始成熟普及起来,这个数字绝对不只是100元,而是100元的几倍、十几倍,那么数字娱乐的消费空间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文化消费确立主导地位还有待时日。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消费者在食品、衣着和家用电器方面的开支将急剧减少,而通讯、娱乐、旅游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将与日俱增。居民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并进一步优化,文化消费的主导地位终将确立。但就现阶段而言,文化消费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例还不足20%。有关人士必须解读出文化消费空间巨大的反面信息,那就是,文化消费要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扩张能力是重中之重。
中国的文化消费一直是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把握中国文化消费的脉动,剖析中国文化消费走向,并在生产供给方面跟上去,才能使中国的文化产业越走越宽,也才能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链。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3
随着货币发展不断渗入,科学技术含量与物质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整个社会经济在经济自由、刺激经济内需、打造上帝等建立消费型社会时代观的熏陶下,各种各样的新型消费方式顺势而出,预付费消费更是一呼百应,迅速铺展而来。如今,在美容美发,洗车、健身、网络、医疗、各种球会、商会、电信等服务领域,预付费消费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模式,其在给消费者带来优惠与方便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问题和困惑,预付费消费中存在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致使消费者权益的行使变得极为脆弱。
一、预付费消费的性质及消费者的法律地位
预付费消费也称提前消费,指消费者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向经营者预先交付一定的费用,从经营者处获取会员卡(内部成员卡),并依会员(内部成员)资格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预付费消费中消费者既可享用便利,省却每次交付现金的麻烦,又能得到价格上的优惠,而经营者可以一次性收取大额资金,能较快回笼经营成本并可长期拥有固定客户,这种共赢的特征正是其得到迅速发展的最大原因。通过现有的司法实务经验以及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常见的预付费消费可分为三类:一为定点式消费,如美容美发店、洗车场所、网络会所、球会等;二为定时式消费,如上述案例中王先生的健身活动,健身休闲中心通常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安排健身活动,以保障有效的成果;三为定额式消费,如各种商场或超市发放的购物卡,购物卡的面额价值即为消费者的消费限度。
预付费消费是众多的新型消费方式中的一种,具有不同于其他消费方式的特征:其一,从会员(或成员,以下统一为会员)资格的取得上看,消费者欲取得预付费消费中的权利须以会员资格的取得为标准,而会员资格是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直接产生的,不需要媒介机构如银行、证券机构等,会员资格的形成通常也需考虑消费者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求,可基于消费者的民事行为能力考虑是否给予消费者会员资格,如网络会所对未成年儿童的合理限制;其二,从消费者权利实现的限度来看,预付费消费的消费者权利并不是一次全部获得,而具有部分期待权的性质;其三,预付费消费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消费者与经营者只有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方可进入预付费消费的实质性阶段;其四,预付费消费具有单方风险性,经营者集中获取了权利而分散地承担义务,处于极为优势的地位,而消费者是以分散的方式获得权利,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1]
预付费消费是在服务行业中产生的一种消费,消费者作为客户,为特定的服务目的而向经营者支付一定的金钱,购买经营者的商品、劳务,经营者则向消费者出售自己的商品项目,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已构成服务消费合同,在这层意义上,双方是一种相互平等地支付对价并相应获取权利的契约关系。另外,预付费消费是一种预付款合同,亦可称为非即时履行格式合同,由于此种消费的先交费后消费的特征,决定了经营者不可能一次性履行完其所有的义务,而是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按次或按期履行。严格意义上讲,预付费消费是一种单方非即时履行合同,消费者作为其中的一方提前履行其应承担的义务,在与经营者的对抗中处于明显不利,两者之间存在着地位的悬殊。同时,预付费消费亦是一种格式合同,其合同条款和内容通常表现和记载在会员卡中。会员卡是由经营者单方预先创设并重复使用的,是经营者为了吸引不特定多数的消费者,而以优惠条件发放会员卡的方式来与消费者达成协议,通常会做出一些利于己方而不利于对方的规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经营者会与消费者单独订立一个格式合同或载有格式条款的合同,而不是以会员卡的形式出现。此外,从经济学意义上讲,预付费消费是一种不完全合同,是在交易市场中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合同双方在将来各种状态下的权利义务不可能完全规定在双方协议中的合同。市场信息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在权利享受还未确定的期待交易中,消费者被先天性地套上弱势的标牌,故而,经营者往往凭借自身的优势凌驾于消费者之上,消费者信息的贫乏与权利意识的淡薄也使得消费者疲于自叹: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在预付费消费中,消费者的法律地位应该是清晰的,当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中的消费者,享受《消法》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其基本义务。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在其中的法律地位亦有特殊之处,基于以上对预付费消费性质的分析,首先,预付费消费中的消费者是服务消费合同中的买受人,消费者以金钱作价的方式(这也是消费者在服务消费合同中最为重要的义务)换取经营者相应的给付行为,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这种行为可视为债务人的行为,然而,消费者在预付费中却实施了先予行为,从而具有了债权人的某些权利和地位,即请求经营者提供特定的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其次,消费者是格式合同中的被提供方,提前交纳费用而分段地享受权利,承担着权利落空的风险,不但如此,作为格式合同的被提供方还被限制了作为一般消费者应有的基本权利,而不知不觉成为经营者通过格式合同制定霸王条款欺压的对象。[2]
二、消费者在预付费消费中的权利困境及其原因之探析
预付费消费兴起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消费者基于信赖利益而预先履行自己之义务,而这种信赖利益又完全被经营者所掌控,由此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单方风险。根据调查,经营者收取消费者价款后消失的案件发生率极高,此类案例对消费者的损失最大的也最难以维权。甘肃省消费者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至5月7日期间,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结合的形式开展的预付费消费调查活动的结果显示:有75.3%的消费者使用过消费卡进行消费,但使用的满意率仅为15.4%,其中最不满意的集中在美容美发、电信业务、网络等行业领域。笔者认为,消费者权利在预付费消费中遭受扼杀或限制的主要表现有:
其一,经营者利用拖与跑的方式损害消费者权益。
在实践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经营者在收取大量的会员费后就遁迹而无影无踪,笔者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经历,笔者花了60元在一理发店办了一张会员卡,可享受十次的服务机会并可节省十多元钱和以后每次单付费用的时间与精力。笔者在享受服务之前就一次性将十次的服务费预先交给了理发店,因而也就产生了十次的服务期待权,然而就在笔者办理会员卡不到5个月时,该理发店消失一空,笔者自身的权益无处可保。经营者的消失让消费者的期待权落空,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理性地分析,经营者的跑有两种:一种是故意的跑,即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另一种是被迫的跑,即无害人之心却实有害人之果。因而,笔者所经历的该理发店可能是为了非法获取消费者的钱财而成立的,也可能是在成立之后而专以会员卡的形式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还可能是由于某种客观的原因如经营不善、租期届满、拆迁等原因而造成的,但这在事实上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此外,经营者利用拖的方式,即在企业或某个经济体成立之前,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消费者,在消费者交了钱之后,却以各种理由搪塞而迟迟不开业,造成消费者权利的中空,在定时的预付费消费中,这段期限的权利是否可以顺延,很多经营者是持否定态度的,中空也就成了真空。经营者还有一种策略为虚假承诺,即承诺消费者在入会后能够享受多么盈实的服务、多么实惠的价格,待消费者入会之后,得到的却是经营者的擅自提价,致使消费者上当受骗,后悔莫及。[3]
其二,经营者使用四变的方式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例如:2009年3月王先生在某健身中心办理了一张健身卡,后来王先生发现该中心器材差,服务态度恶劣,要求退费被拒绝,后来该中心以装饰为由将所有会员转让他人,而新老板不承认转让之前的会员资格。一变为经营者服务质量变差了,王先生参与健身休闲中心的活动的目的在于依靠中心的健身器材与工作人员的指导来强身健体,但中心的健身器材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让王先生感觉被忽悠,第一次健身的效益值100元,第二次就值70元,第三次就只值40元了,服务质量的下降迫使王先生作出了退会的要求;二变为钱变没了,即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拒绝退还消费者的余额,就等于直接把消费者的钱没收了,王先生在要求退会退款时,健身休闲中心却主张当初达成的格式合同中的规定会员一旦缴费,概不退还,对此王先生无可奈何,却只能空悲切,亦长恨三变为经营者主体变了,之前的会员资格也变没了。案例中健身休闲中心在变更经营主体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新经营主体却否认了之前所有的会员资格,因而王先生等人也失去了其应享受的权利,消费者权利凭空被剥夺更加凸显了其在市场交易中的劣势地位;四变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变没了,《消法》第9条第1款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但实际情况是,经营者虽以优惠条件吸引消费者参与会员制度,然而又极大地限制优惠的范围与消费的时间段与服务类型。中国甘肃移动在2009年年未针对学生开展了一次预存60元送60元话费活动,但是参加这次活动的所有人都被要求开通某一特定的业务并扣取5元的该业务第一个月的费用,中国甘肃移动捆绑其业务并强制消费的行为严重地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
其三,经营者肆意泄露消费者的隐私。
在预付费消费的领域中,有些行业如电信部门、球会、大商场均会要求登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些企业为了经营与审查身份的需要可以登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但个人信息作为消费者最基本的隐私,经营者有义务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但近些年来,消费者个人信息外泄问题日趋严重,甚有愈演愈烈之趋势,经营者为了获取大量利益也肆无忌惮地利用或擅自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现象广为存在。为了打击这种行为,立法从刑法上对此进行了规制,在《刑法修正案七》中,电信、金融、国家机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若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而在刚通过不久并于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隐私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事权益列入其中。[4]
其四,消费者维权难。
无救济则无权利,在我国许多法律中都规定了救济的途径、方式与程序。但在预付费消费中,消费者如何维权于法无据。如经营者在骗取钱财后就蒸发了,侵权者跑了,未有明确的被告何以立案?又如前案例中的王先生,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自己是健身休闲中心的会员?法院会承认会员卡的证据效力吗?即使承认,仅仅依靠会员卡就能证明消费者的会员资格,就能证明消费者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吗?还有一个很客观的问题在于,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者群,而我国司法资源却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例全交由法院处理不仅消耗了司法的有限资源,而且增加了消费者解决权益纠纷案件的成本,而这又成为消费者是否选择诉讼救济的困扰。
消费者权利发展至今,有着与其他权利一样的发展历程,但更具艰辛与曲折。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本身的滞后性以及消费者对权利认识的不同程度等因素的存在,消费者权利发展本身就十分复杂,继而,在预付费消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中,更多复杂的新因素渗入到消费过程中,给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增添了几分新的挑战。
首先,从市场风险看,信息不对称与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是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信息不对称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消费者与经营者成为两个平等主体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订立服务消费合同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经营者的介绍以及其他参与该服务的消费者的评价来判断服务的质量,而该存在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在证明力上会有多大的信服程度呢?撇开其不说,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的来源、经营者资格、经营状况、经营期限、债权债务状况,企业信誉度、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都需要消费者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而且消费者还应保证获得信息的可靠性,繁冗的工作必然会增加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或者说减少了消费者的相对利益。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现象如今亦很常见,经营者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从市场经济本身的特征来说并未有不合理之处,然而滥用优势地位就演变成了不合法行为,如案例中,健身休闲中心即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王先生提出的各项合理要求都不予理睬,甚至毫无根据地取消王先生的会员资格。再如水、电的消费,在市场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的供水、供电等单位,其根据自身意愿的调价、调量都会大范围地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4
实际工作中,我让孩子们参与实践,指导他们学会消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抓住时机 指导消费
与孩子们在一起,是非常有趣的。他们会把什么事儿掏出来,说给你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缺了橡皮、直尺、铅笔,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买学习用品是孩子们最多的消费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购物指导,无须刻意做什么准备,随意性强,实际效果好。当孩子的学习用品不缺,但因为羡慕别人的橡皮形状好,别人的直尺颜色美,或者别人的文具盒高级时(这是孩子中常常发生的购物情形),教师可抓住机会,与他谈心,适时引导。如果这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比较普遍,教师甚至可以利用专门的晨会、班会时间,做充分的准备,用较为生动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消费教育。当班级里开展集体活动时,(如过集体生日、出去春游等)孩子们都会饶有兴趣地购买东西,作好准备。教师可在活动准备时,和小朋友一起商量买些什么东西,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采购。总之,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当孩子需要购买东西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消费指导。
二. 觅取时机 指导消费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今天某同学买了一支漂亮的钢笔,第二天、第三天,教室里就会出现相同的钢笔,甚至比他的更好看、更高档。这是纯粹的羡慕、攀比心理在作怪。没有购物之需,因为羡慕和攀比而盲目购买,这不仅浪费钱,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想着法子去买东西,要和人家一样,甚至比别人更高档。
教师对这种学生(或现象),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指导。如:我班一位学生,他看见其他小朋友买了一架高档的卷笔机,心里痒痒的,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要买一架。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走神。我了解情况后,利用晨会课,和小朋友们一起谈话讨论。有的小朋友说:"卷笔机是好看,可是,你已经有卷笔刀了,不是一样可以卷铅笔的吗?"有的小朋友说:"我妈妈说,太好看的学习用品会影响学习,还是不要买的好!"那位拥有卷笔机的小朋友说:"我的卷笔机是阿姨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是祝我能练出一手好字的。我带着它,就是要时时记住阿姨的话。练好字。你要用的话,我可以借给你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教育了一人,也教育了全班小朋友。
三. 搜集信息 指导消费
当今的广告铺天盖地,现在的商店星罗棋布,孩子面对的诱惑真的很大。与其躲躲藏藏,还不如让孩子直面诱惑,正确地指导他们学会比较,学会选择。校门口的商店,附近的超市,电视的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有质优价廉的,也有以次充好的。如果多留一个心眼,你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蹊跷。让孩子们自己或帮助他们收集一些信息,价格有高低,质量有优劣,零售价和批发价不一扬,还可以打时间差。让他们自己对比、评价,孩子们一定能睁大眼睛,明白购物需"多长一个心眼"。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我们班一位同学就准备这样采购他的东西: 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仅想到了从家里带些东西,节约一些钱,而且考虑到了批发与零售的差价,从而几个人合买,享受批发价。看得出,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购物消费计划。
四. 开列清单 指导消费
在美国,经过有关专家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广泛存在于少儿身上,在理财方面最容易犯的若干种错误:滥用父母的钱。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只在花钱时才有一种满足感。钱在被花掉之前,已经有过好多次购买欲望了。
万事预则立。消费前,指导孩子作个购物计划,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想买啥就买啥,一切随心所欲,孩子就不会懂得金钱的价值和财富的宝贵。反过来,有了计划,孩子就会感觉到钱不能乱花,东西也不能乱扔,能领悟到钱应该省着点花,动脑筋少花钱,多办事。或者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积攒零花钱,控制一时一事的欲望和冲动,耐心等待,不乱花钱。既培养自制力,又学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一位8岁孩子的购物计划。
我听妈妈说,文峰大世界的牛奶,晚上8:30以后,降价优惠。2元5角的牛奶,我8:30以后去买,只要2元,所以,我买一瓶牛奶,只要2元。汉堡包非常适合出游时吃,它既能填饱肚子,而且营养丰富,我准备花4元钱买个鸡蛋汉堡。水果和水,我想就不买了,从家里拿了带上就行。这样,我可以节省下来4元钱,放进我的储蓄罐,以后要用的时候就方便了。
真是太棒了!打时间差,最经济地买到所需的东西,还能考虑节省和储蓄。美国专家发现少儿易在理财方面犯的一个错误买东西时,喜欢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想不到,在我们一个普通的小学课堂里的一个普通小学生,就有了储蓄的意识,真是了不起。真是一份让我们都为之叫好的购物计划清单。笔者曾看到过"少年戴尔"的故事。
(戴尔是谁?戴尔是品牌电脑,这种电脑以企业创始人戴尔的名字命名。)上小学时,戴尔酷爱集邮。他曾悄悄地到街头的餐馆打工,用赚来的钱买邮票。他发现同一张邮票能卖出不同的价格,而且差别不小。 今天,理财教育是美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人认为,创造财富和支配财富的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我想,我们无须回避孩子,不让孩子接触钱,不让他们自己买东西。相反,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购物的自主权,让他们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参与实践,从而更加珍惜金钱,学会消费。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5
摘要: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手段。基于我国老年社会的背景下,扩大老年消费需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说明消费集聚效应对扩大老年消费具有着积极作用,并探讨了在老年服装产业、老年旅游产业以及老年医疗保健产业三个主要的老年产业形成消费集聚效应,扩大老年消费需求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集聚效应,老年消费需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阐明,2010年的消费和投资重点在于: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这表明扩大消费需求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对于已经步入老年社会的中国来说,扩大老年消费需求无疑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现有关于我国老年消费的文献,多是在老龄社会的大条件下,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以及强调政府对老龄产业的政策支持对扩大老年消费的作用。刘艺容教授在《消费增长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消费集聚的视角》一书中,谈到了消费集聚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但没有对消费集聚效应是如何扩大老年消费需求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本文试图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消费集聚效应与消费需求尤其是老年消费需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老年服装业、老年旅游业以及老年医疗保健业如何提高消费集聚效应扩大老年消费需求的政策。
一、消费集聚效应的内涵
消费集聚效应是指相互依赖的消费行为通过特定的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集中。这一概念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消费行为是相互依赖的。消费者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他们往往在消费前会征询别人的意见,还会在劝导他人进行某种特定消费行为或与他人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时获得额外的满足。
其次,消费行为需要通过特定的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来实现。如同生产需要生产工具一样,消费也有自己的消费工具,并且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消费工具的意义在于可以解决消费过程中由于地域、时间等因素所造成的不便,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消费制度会对消费行为进行规范,将消费行为引导向更为合理的方向。
最后,消费集聚最终体现为消费行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由于交易成本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限制,消费者会在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消费空间的边界。那么在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引导下确定的,能满足大所数消费者共同需求的消费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消费行为的集中。
二、消费集聚效应与扩大消费需求的关系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消费集聚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
第一,降低消费品价格。根据需求理论,正常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将直接影响体现为消费需求的上升。消费集聚效应的规模经济性是降低消费品价格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消费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性。正如上文所说,消费集聚效应为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有利于其大规模生产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而这种低价格又会使消费需求扩大,进而使价格再次降低,形成良性循环。其二,消费品交易上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消费者数量增加,交易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复制的过程,沉淀成本逐渐分摊,交易就可获取规模收益。”交易成本的降低,对消费者而言就意味着消费品价格的下降,能够最为直接的扩大他们的消费量。
第二,降低顾客总成本。营销学认为,顾客总成本包括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以及购买者预期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消费集聚效应能够使消费者更容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降低他们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信息搜寻成本。同时,消费集聚效应对产品生产或销售的集中,也能降低他们在购买过程中所花费的交通费用和精力等。这些都能使顾客总成本降低,从而扩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第三,提高消费效用。良好的消费环境,如:便捷的交通、清洁的环境、绿化设施、稳定的社会秩序、基本的医疗服务等,会对人们的消费效用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消费环境具有公共性质,只有当大多数人能够享有这种服务时企业和政府才会愿意提供,避免出现少数人使用的不公平状况。消费集聚效应能使公共服务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使公共品的提供成为可能。
第四,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消费集聚效应不仅会带来各类产品的集中供给,也会让人们获得充分的信息交流,这就让消费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质产品,增加了生产者的压力。厂商不得不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增加有效的创新、使外观更具美感以及便利性,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取胜。在经过优胜劣汰之后的消费品市场,将大大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第五,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集聚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正反馈的网络效应产生良性循环的过程。网络效应分为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两种:直接的网络效应是指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存在相互依赖性。消费者使用一种产品将直接增加使用同种产品消费者的效用。当该种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觉得该产品物有所值,从而加入到消费队伍中。间接网络效应是指与最终产品配套的互补产品的需求同样有网络效应。最终产品的用户基数越大,则互补产品的生产厂家更愿意提供与之相配套产品。
三、消费集聚效应与扩大老年消费需求的关系
由于生理状况与经验阅历的影响,老年消费和年轻消费有着很大的不同。Moven和Minor(2003)认为,老年消费者在两个方面与年轻消费者不同:第一,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尤其是他们的`视觉、听觉和味觉感官敏锐度下降。第二点不同,就是老年消费者运动能力下降。他们曾用一幅表描述了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的不同点。
表1老年消费者与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比较
1.购物行为:
a.购物次数更频繁
b.每次购物花费较少
c.较少在夜间购物
d.使用赠券
e.用现金付帐,而不是信用卡
f.较少在折扣店购物
2.媒体习惯:
a.比年轻人看电视多出60%,尤其是在白天
b.看报纸较多
c.较少听广播,尤其是调频广播
3.他们希望从零售商那里得到什么:
a.礼貌的对待
b.个人的帮助
c.送货服务
d.休息设备(比如长椅)
资料来源:JohnC.Moven,MichaelS.Minor.黄格非,束珏婷(译).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刘超和卢泰宏认为,老年消费具有七大特征:
1.求实性消费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商品的实用性;二是服务的可靠性;三是价格的合理性。
2.习惯性消费特征。人到老年以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
3.方便性消费特征。消费中求方便是老年人生理变化促成消费生活变化的自然走向,方便性消费是生理变化的必然结果,它一般表现为对购买和消费两个方面求方便的要求。
4.补偿性消费特征。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
5.服务性消费特征。这里的服务性消费是指通过服务形式弥补老年人生活能力和心理上的不足。
6.自我性与利他性消费特征。所谓自我性消费主要是指具有现代观念且子女独立性较强的那部分老年人;而利他性消费多是指传统观念较重或子女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独立的老年人。
7.情趣性消费特征。老年人的情趣性消费与青年人不同,老年人情趣性消费的主体实际上是习惯性消费的固化,或为适应老年人生理条件变化而参与的休闲消费的升华。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于年轻消费的特点,使得消费集聚效应对扩大老年消费需求更具意义。
首先,老年人的购买动机与行为具有理智性。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更多的消费经验会让他们在购买中更为理智,他们很少进行冲动型消费,对于耐用型消费品他们往往是经历大量的信息搜寻,在充分地了解市场行情之后,才会进行比较权衡,最后做出购买决定。消费集聚效应能使老年消费者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缩短了购买的前期准备时间,增强了购买的信心。
其次,老年消费者追求方便使用与实惠。老年消费者比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实际,很少会受商品花俏的外包装和各种各样的功能所影响。他们更注重商品的方便使用、方便购买、主要功能优良、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经济实惠以及购物环境舒适和售后服务周到等方面的特点。消费集聚效应可以有效地降低商品的价格,更能提供适于老年消费者的良好购物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老年消费者在交通问题上的困扰。
再次,老年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表现出老年化特征。老年消费者生理机能上的衰退,使得他们与年轻人相比较而言,在需求结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老年人的商品消费中,营养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消费比重更大,能够使老年人生活更为便捷的商品比较受欢迎。同时老年消费者对各类老年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特别是医疗保健和生活护理等方面。虽然老年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支出不大,但对于娱乐消费品的消费量增加。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虽然会因为城乡差别、年龄差别和收入差别而不尽相同,但这种变化是一个总体的趋势。消费集聚效应对产品结构的调整,更能够适应老年消费结构的需要,实现产品总量的增长和消费总量的增长。
最后,老年消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老年群体由于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以及经验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对于消费的要求也不一样。受个体要素的差异和长期社会实践的差异共同结果的作用的结果,使他们成为一个内部差异最大的群体,这种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而日益突出,使他们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由此决定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消费集聚效应能在最大程度上将不同商品在一定范围内加以集中,并且刺激生产者不停地改善商品以满足不同老年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四、扩大老年消费需求的对策
(一)老年服装产业
“据典型调查,在服装鞋帽商店中,青年人服装占70~80%,中年服装占15%,而老年服装最多只占5%,就这个5%的服装来说,也是颜色灰暗,式样陈旧,品种规格不全。”我国老年服装产业多倾向于利润高、易开发的年轻女装,而老年服装总是以低利润、无前景的理由被忽视。当前的老年服装总是式样陈旧、品种单一、无时代感、质地较差、规格不齐,这些严重阻碍了降低了老年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再加上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专门为老年人设置的服装商场,甚至老年服装专柜也很少,在商场中老年服装总是被放置在比较不抢眼的较高的楼层,这种安排忽视了老年人的生理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老年消费者的服装消费需求。针对这种情况,要形成消费集聚效应,扩大老年服装消费需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老年服装产品品质。消费集聚实质是市场化的过程,而市场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借助市场进行交换得以使供给满足需求。这也就是说要实现消费集聚效应,在市场上就必须存在大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所以,要在老年服装产业中形成消费集聚效应,企业就必须要了解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借鉴发展良好的年轻女装的经验,引进新的技术,提高现有老年服装的品质,生产出满足老年消费者需求的质量好、品种齐全、舒适得体的老年服装。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制度安排可以限定个体的选择集合、激励消费行为,以及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引导消费向特定空间集中。所以不仅要通过政府干预,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扭转生产者对老年服装产业的错误看法,还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行为规范,来引起投资者对老年服装产业的重视,使他们认识到老年服装市场是巨大的,老年服装产业的前景是美好的,从而产生一批优良的老年服装企业,在政府制定的行为规范下良性竞争,生产出更为质优价廉的老年服装,并为老年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老年消费者的服装购买。
第三,建立优质的老年服装商场。消费集聚既是私人消费空间的相对集中,又是大量公共消费空间一定范围的共享。老年服装商场作为公共消费空间的一种,它的舒适性、便利性都会影响老年消费的集聚性,所以建立优质的老年服装服装商场是很重要的。优质的老年服装商场要求老年服装式样规格齐全,质量可靠,定价科学,能够给老年消费者提供更为广阔和放心的选择空间;优质的老年服装商场还要求在设计和布局上能更为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可以减少老年消费者在购物中面临的不便和精力的损耗,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效用;优质的老年服装商场要求对服务人员实行特殊的培训,使他们更懂得如何应对老年消费者的咨询,选择到他们满意的商品。
(二)老年旅游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经济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在拥有着一定购买力和充裕的闲暇时间的老年消费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目前我国老年旅游所占的份额却相当低,约为20%左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老年人自身传统的节俭观念以外,其中一个原因是:缺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一般的旅游中都没有贴身为老年人设计的旅游项目,没有考虑过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接受能力,往往采用和年轻人相同的旅游线路,疲于奔命的观光旅游只能使老年人望而却步。另外一个原因是:老年旅行团风险比较高。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要求更为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入团前要为老年人做身体检查,还要为他们购买额外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还需要配备随团的医生,随时关注团员的身体健康,应对突发状况。老年旅游团的高成本、收费低、利润低,导致很多旅行社都不愿意开发这块市场。为了推动老年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考虑如下措施:
首先,规范旅行社对老年旅游团的旅游安排。只有能够充分满足老年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旅游产品,才会引发老年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所以,老年旅行团必须是针对老年人的,不能与其它散客拼团;必须对老年人的身体切实做好检查,对于不适旅行的老年人,要劝阻其入团;必须配备专业随团医生,随时关心团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配备的导游必须能够和老人相处融洽,懂得老人的心理,能为老年人安排合理的观光计划和观光路线。
其次,策划“老年人旅游日”。消费集聚不仅包括空间上的消费集中,还包括特定时间内的消费集中,例如“五一黄金周”,就是消费在时间上的集聚。因此,确定一个适宜老年人旅游,并且避开休假日和旅游旺季的“旅游日”,这不仅有利于消费在时间上的集聚,扩大老年旅游消费,还能够部分缓解旅行社旅游淡季期的经济压力。在该“旅游日”的策划中,政府也承担者很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承担宣传责任,同时也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规范;政府要充分发挥它的干预和调控职能,在景点、交通、住宿、用餐等单位之间达成协调,适度地减免门票,提供更适合老年人身体状况的食物等,以满足老年人经济、安全、便捷、舒适的旅行要求。
(三)老年医疗保健产业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对很多日常生活事物力不从心,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患病的几率相当高,“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为全人群的117倍;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12倍,人均患有两三种疾病”。但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医疗资源短缺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要。“据上海的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2092名老年人中,有42.26%的人两周内有就诊行为,老年人的年住院率为8.2%,住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为43天,还有很多老年病患者因医院床位紧张不能住院治疗。”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医疗资源更为匮乏,不仅缺乏应有的医疗设备,甚至连现有的极少的卫生员也是未受过专门的医疗培训,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医疗保健服务。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在城市,建立有效的社区老年医疗保健体系。由于城市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有利于社区老年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社区老年医院高效、便捷、综合、连续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老年人患病率高、恢复慢、行动不便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送医送药上门。同时社区老年医院还能合理分流老年疾病和康复病人,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这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医疗保健体系能够对外围产生集聚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的集中,缓解医疗资源匮乏的压力,实现消费的集聚。
第二,在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运输不便、基础设施困乏等条件都不利于老年社区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为了通过城市化将农村老年人口集中起来,改变原有的消费方式,增加公共消费品的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视医疗保健的重要性,解决农村老年医疗保健投入少或是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使用困难、监管困难、效率低的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还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扩大公共消费空间,真正建立“政府实施管理,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中心,社区服务为网点,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
结语
受美国金融危机和老年型社会变化趋势的双重影响,我国迫切地需要扩大老年消费需求。消费集聚效应不仅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有积极意义,并且能够满足老年消费的特殊要求,实现扩大老年消费需求的目的。不论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消费集聚效应,还是通过加快城市化间接形成消费集聚效应,都能很有效地解决很多老年产业上存在的弊端,扩大老年消费需求。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6
摘要:当前,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会有效的融合市场气息和生活方式,将高雅元素注入到了通俗文化中,将多元化的室内设计风格展现了出来。其中,消费文化时代,室内设计变得更加多样、灵活。所以,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正确的进行室内设计。
关键词:消费文化;室内设计;研究
文章通过下文对消费文化时代下室内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阐述了如何在室内设计中正确的应用消费文化。那么,通过相关内容的论述,从而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过得帮助作用。
一、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进行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设计室内环境,首先能够初步的分析当前社会室内设计的发展情况,这样,保证很多真实的数据能够被掌握,对于消费文化时代是如何影响室内设计发展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进行分析和了解。与此同时,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设计室内环境时,对于现阶段室内室内设计中的不科学理念还可以进行纠正,并且,将科学的建议给出来,从而确保向着理智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室内设计。
二、消费文化影响室内设计分析
1、消费文化影响室内设计时间观
就室内设计的时间观而言,也是因人而讲,其中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职业习惯都会带来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消费文化会严重的影响室内设计时间观。比如,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会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快节奏中发展与生活,人们早已经习惯,所以,人们就不会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室内设计文化,这样,各种设计就会变成附属品,不存在任何价值与意义,甚至被人们冷待。
2、消费文化影响室内设计的时尚性
在消费文化时代背景下,时尚性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与标志,人们也习惯了把时尚品味和消费连接到一起,这样,高消费也就形成了,并且同时尚的概念是相符合的。由于在设计室内环境时,需要通过其余商品补充室内设计,如此一来,在对商品进行采购时,就会将消费观体现出来,而商品的好坏也是由消费的高低所决定的。所以,在设计室内环境时,时尚性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一种循环过程就渐渐形成,最终促使室内设计的时尚性和消费有效的联系到了一起。
3、消费文化影响室内设计的空间性
就室内设计而言,在设计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空间性,所以,消费文化一旦影响到室内设计,这样,对空间性的协调与设计就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消费文化背景下,防止用一个容器的设计过程将室内设计的空间创作和展现出来。并且,需要严格的要求着空间性所展现出的观赏价值,这样,消费过程与室内设计的空间性就会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由于只有消费才会改变空间的大小,而且,将用户所需的状态呈现出来。
三、消费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策略分析
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消费情况同人们的室内实际理念是紧密相联的。那么,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和进步,使二者有机的结合:
1、室内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消费文化时代下,如何开展当代室内设计,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由于室内设计同外观设计不同,一旦设计成型,改变会非常困难,因此,不管是设计观念还是设计用料,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要充分的进行考虑。并且,在这种背景下,并非只有超前消费这种观念,更多的是追求理性的消费,因此,对可持续发展的室内设计观要积极的去坚持,更好的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2、坚持空间观与室内设计时间观相结合的观点
消费文化背景下设计室内环境,不但对可持续发展的室内设计观要充分的予以坚持,同时,还需要协调空间观与时间观的关系。这就需要进行设计时,室内设计师要考虑到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协调,在有效的时间内,令人们找到设计的精锐之处。对空间的舒适度予以了解,进而才能够在消费时代背景下完成室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3、体现室内设计文化价值
在消费时代下设计室内环境,防止单纯的追求更高的消费,要明确,一些候消费水平如何,并不能将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表现出来。一旦秉着消费至上的观念对室内设计文化价值的体现与发展就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对室内设计初衷就会带来伤害。因此,在设计室内环境时,将文化价值和消费价值的关系必须要处理好,在室内设计中,使其可以平衡发展,将不利影响减少,将科学室内设计文化价值体系构建起来。
4、新中式环境下的陈设
设计性陈设与功能陈设是陈设所包括的两个方面。价值性和观赏性的双重价值陈设是功能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例如器皿、织物、灯具和家具等,在陈设中都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具可划分为设计型与实用型。坐卧类与储藏类为实用型的两个方面,如鞋柜、衣柜、沙发、床和靠椅等。博古架和屏风等为设计型家具,它的物品陈设能够将空间的过度作用发挥出来,能够二次分割空间层次,特别是屏风,在应用期间能够有效的分割空间,而且,还拥有优越的欣赏价值。将观赏性表现出来,是设计型陈设的价值所在,展现文化内涵,从而将室内空间艺术感和层次感增强。如供应品、绘画、植物和雕塑等。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室内空间和其形体大小间具备平衡与和谐性,从而将空间过度功效展现出来。同时,在引入了植物后,能够增添室内的绿意,创造自然感和惬意的同时,还能够将主人的处世之道衬托出来。结语:综上所述,消费文化背景下,对人们的室内设计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上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后,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所以,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构建室内设计文化价值体系,并且有效的促进其发展,文章将一定的建议为其提供了出来,目的是为人们打造出更加理想、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奠定基础。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7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运用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在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营销、支付工具,在近些年崭露头角,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消费卡在实际生活中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同时
关键词:电子商务学年论文
1、电子商务时代消费卡概括介绍
消费卡特指除银行卡之外,由用户在特约商户处办理的用于消费交易的卡。一般来说,用户办理使用消费卡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1)减少随身现金的携带量,增加了资金的安全和便利。
(2)获取一定的优惠打折。
(3)消费积累积分,提升在特约商户处的地位,并获取积分积累的收益。
(4)实现一卡通,可以用一张消费卡在不同特约商户处消费,扩大消费范围。
1.1消费卡的有效期及分类
特约商户为了加强对消费卡片的控制,一般都为卡片设置有效期,在有效期内,用户可以随意刷卡消费,过了有效期后,卡片失效,不能继续使用。这时可以到特约商户指定地点办理协商卡片有效期延长事宜。如特约商户事先已经声明,则卡片失效后作废,卡内余额将不返还。消费卡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会有不同的种类区分,按照消费习惯和客户性质来分,消费卡可以分为储值卡、充值卡和会员积分卡三种类型:
(1)储值卡:特约商户发行的带有固定面值的一次性使用的消费卡。用户在办理时按储值卡面值缴纳办卡费用,当卡内余额消费完毕后,不能继续向卡内充值,该卡作废,不能继续使用。储值卡办卡手续简便,不需要设置密码,同时可以本人使用,也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消费灵活方便;但由于没有密码保护,所储值卡不能退卡,丢失后不能办理挂失。适合于经常消费且消费金额不大的用户群体使用。
(2)充值卡:特约商户发行的可以反复充值使用的消费卡,用户在办理时需要提交个人信息并设置充值卡密码,当卡内余额消费完毕后,该卡不作废,可以继续向卡内充值,继续使用。由于设置有密码和个人信息,该卡可以办理开卡、退卡等业务,在卡片丢失后也可以办理挂失业务。但是不能随意转让,消费是必须输入密码,灵活性较差。适合于有固定消费渠道和场所,且消费金额较大,对资金安全较为关注的用户群体使用。
(3)会员积分卡:特约商户为了扩大绑定固定的消费用户群体,而向用户推出的消费卡,拥有该卡立即成为特约商户的会员,持卡消费将会累积消费积分,并能够根据积分情况获取额外的回报或提升会员等级,享受不同的优惠服务。该卡办理时也需要提供用户信息,并设置密码,一般和充值卡配合使用。按照卡片介质原理来分,消费卡可以分为磁条卡、IC卡、芯片卡三种类型:
(1)磁条卡:是指在卡片背面印刷有磁条的卡片,数据容量小,主要存放用户的卡号信息,卡片本身没有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数据的安全主要取决于后台交易系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卡片。
(2)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或智能卡,在卡片的正面嵌入了智能集成电路芯片,数据容量大,可以分别存放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卡片本身具有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并且容易实现多应用。目前使用量处在上升阶段,主要是各种专用卡如:加油卡、社保卡、购电、水、气卡等以及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一卡通应用。
(3)芯片卡:在内部嵌入的是带有密码验证功能的存储芯片,在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时,必须提供正确的密码,只有通过密码验证才能够对卡片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否则,拒绝操作,具备对存储数据的保护,有一定的安全性。
1.2电子商务在消费卡中的运用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无疑给兴起的消费卡带来了更大的运用空间,从消费卡最初的模式———消费券,到后来的手工记次/记帐卡,再到以卡片为存储介质,保存信息的消费卡,随着消费卡的电子化,其安全性及应用的广度也被大大的提升了。现在更是有一些企业将自己的消费卡做成“线上、线下”通用的卡片,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刷卡使用,又可以在网上相关网站进行购物,其信息都将记录在一张消费卡上。
2、消费卡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通过消费卡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优势,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2.1增长盈利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消费卡增长企业盈利水平。首先预付类消费卡有助于帮助企业获得额外的收入,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预付资金的时间价值上。客户预缴的款项体现为消费卡的余额,而企业获得实际资金之后可以进行周转和增值,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存款收益。企业销售出去的这种预付费消费卡越多、使用期限越长,企业方的收入也就越多。其次,目前市面上的消费卡五花八门,电话充值卡、商场购物卡、电话IC卡、交通卡、上网卡等等,但是这些消费卡都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具有有效期。对于过期消费卡上的余额,有些商家是等额退还,有些商家需要一定的金额激活延长有效期,也有些商家将小于一定金额的余额视为“死钱”,如不充值则不退还消费者。如此一来,企业可以从消费卡沉淀资金以及激活费用中获得一定利润以及二次消费者进行持续性消费的机会。这三种情况都是建立在消费者关注卡内余额的前提下,但事实情况更多的是当消费者最后一次使用预付类消费卡时,往往并不能将卡内余额用尽,而剩余的微额余额不足以支付下一次的购买费用,在没有续卡需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大都会选择主动放弃余额。这部分的金额成为了沉淀资金,也成为企业的收入之一。
2.2拓阔业务渠道
消费卡对于企业常规业务渠道的拓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发行消费卡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发行,这类消费卡适用范围很受限制,基本只能在自家店铺使用,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获取预付资金为主要目的;二是委托第三方发卡平台进行发行消费卡业务,也就是成为其“特约商家”,这种通过第三方发卡平台发行的消费卡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对于企业来说更是获得了拓展客源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委托第三方发卡平台发售消费卡,将共享到所有“特约商家”客户中对自己产品有需求的潜在客户资源,并通过简单的积分、优惠、会员制度,将这些潜在客户转变为实际消费的客户。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一些传统行业利用电子商务悄然蜕变,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而众多企业在营销方面引入电子商务的重要手段便是运用消费卡。
3、企业如何通过消费卡进行营销
我们知道消费卡的作用不仅仅是便捷了支付结算手段,在推广产品、企业内部管理上,他也有着很重要的使用价值,电子商务的合理运用使得消费卡完善了企业的信息系统,而恰恰是信息系统的实现,将企业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等连成一个整体,产生增值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成本。太平洋全盛公司的“卡锁”系统就是利用消费卡产品营销的成功案例。“卡锁”系统以消费卡为主要营销手段,以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使用差异化营销从而充分占领市场份额,和消费者顾客达成双赢效果的系统。太平洋全盛公司经营的是一商业运输工具的加油系统。该系统由覆盖美国西海岸大部分地区的加油站构成。“卡锁”加油站的运作类似于自动柜员机。司机将车开到加油站,将一个已打孔的塑料卡插入读卡机、输入一个标识号码,接着就可以开动加油泵加油,加油完成后“卡锁”系统收集已加油量,其时间及地点等数据。在每一个记账周期末,顾客会收到一份分项目的账单,其中包含有卡号、持卡人识别号、购买的油量、购买的时间及地点,有时还有每一笔交易时卡车的油量表读数。这些信息为顾客增加了价值,因为顾客可以通过改善对加油情况的监控而控制油耗降低成本。总结而言,太平洋全盛公司的消费卡战略为其顾客带来了三大好处:方便、信任和控制:
(1)方便主要是指顾客可以在许多地点、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获得加油的服务,并且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减少了交易与监控成本。司机不需要带现金或其他信用卡加油,同时也只需要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加油,不必像零售加油站那样排队等待。
(2)信任是因为消费卡方式与用现金或转账的支付方式相比,可每两周为顾客清一次账,同时无需像一般的信用卡支付那样另外加付手续费。
(3)控制是为顾客减少成本的主要手段,因为它将加油的决策权从司机手上转移到了其公司管理层,减少了司机的机会主义行为。太平洋全盛公司利用推广记账式加油卡,同时配合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差异化营销,提供客户个性化账单,同时为客户,尤其是运输公司客户提供加油的改进与管理控制建议,为其创造增值效益,从而产生溢价,并达到双赢的效果。从该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消费卡的作用不局限于帮助企业获得利润、争取客户,也可以在营销的同时创造差异化产品,提高增值服务,从而产生溢价。
(2)消费卡充分的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结合,利用消费卡从各地获取第一手信息,再将这些地点的信息集成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性的优势,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合理的运用消费卡连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对同质的商品有增值效用,其实质是利用了IT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避免了价格上的直接竞争,从而减小对整体行业可能造成的冲击。
4、前景展望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消费卡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的存储介质,其发展前景更是与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消费卡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定要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利用消费卡的营销优势,为自身的业务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更多的利润的方法将会被更广泛的接受和运用。企业运用消费卡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接驳也会逐渐增多,这是一种创造差异化营销、获取可供分析的第一手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这两点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创造增值的重要方法。所以未来消费卡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消费卡也会在企业营销方案中占据一席之地。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儿童文学论文12-08
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论文09-05
大众文化消费与审美心理关系探究的论文08-29
后现代主义下的中国现代性和大众文化10-12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理论探讨论文06-30
新时代条件下营销内核浅析10-25
浅析网络时代下财务治理的创新10-20
融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浅析论文01-30
读者大众文化审美下公共文化需求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