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讨论文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承载文化的关键载体,本身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语言教学而言,文学的引入与学习必不可少。多年来我国都极为重视教育领域的英语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文化素养,但是随着重视英语学习战略的推进,在英语教学中逐渐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英语教学中忽视对母语文化的融入,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教育,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从文学生态视角出发,做好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应对极为必要。下面简要探讨下文学生态学视角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与应对。
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文学生态学
1.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将高校英语教学中片面重视英语外来文化的融入与传播、片面追求英语语言教育、忽视本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等现象,归结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长久的英语教学中,我国本土母语文化都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在迫切需要传承、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优秀人才这一需求下,高校英语教学亟需改革。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不利于从战略全局高度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利于在文化领域占领重要阵地,实现新时期本土文化全新生命力的焕发,这也是为何必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解决好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一大关键,对于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重要价值。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制约着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创新,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会导致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导致学生在进入英语交流语境后呈现出本土文化失语症,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求解决好本土文化失语问题,改变高校英语教学整体生态环境。
1.2文学生态学
所谓文学生态学是利用生态理论指导文化研究、文化发展等的新兴学科,重视利用各种复杂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规律来为文化研究服务,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文化生态系统多元性、内在变量动态性与平衡性。文学生态学从整体生态系统利益出发,围绕最高价值考察人与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明危机根源并加以应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利用文学生态学可探明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并寻找到有效的应对举措,以改变现状提升英语教学的价值与含金量,为培养新时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服务,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二语习得的过程,无论是目的语还是本土母语都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二者在维持文化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何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一改从前作风,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做好本土母语文化的教学与传承。受多年来我国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的教育传统与氛围影响,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融入较为强势,在我国积极尝试与世界交流的今天,这种教学趋势极大的影响了人才培养中的传承创新本土文化的意识与民族认同感,弱化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感知认同能力,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面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这一尴尬情况,利用文学生态学理论指导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实现语言教学中二语习得的文化生态平衡成为必然选择。
2.文学生态学视角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2.1教学理念与政策影响
我国对英语教学重视的传统由来已久,从学生们初入学校到进入大学,这期间对于英语的学习绵延多年,过于强调英语语言的学习弱化母语的地位与影响,同时由于汉语与英语完全不同的语言模式,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母语式英语思维与表达问题,鉴于母语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负迁移,我国外语教育中过于强调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导致出现了文化失语现象。学生们进入大学后,高校英语教师更为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强调语本身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们多说、多想、多练,这种多年来如出一辙的学习习惯导致了高校教学中母语文化同样缺席。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英语文化的融入与学习,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最终导致了目前困扰英语教学进步与创新的本土文化失语问题,文化生态的失衡导致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极为不理想,虽然在英语语言与技能应用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是本土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许多优秀人才出现了文化上的“偏科”现象。从2007年开始,我国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但是由于内容与要求宽泛,缺乏有效的指导性举措与理念,国内英语教学中也未能真正践行这一目标,因此从文化生态失衡这一角度出发,解决高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势在必行。
2.2教材与师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应用的诸多版本教材,在融入本土文化方面做得并不好,出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与应用技能等考虑,教材上文章基本上均出自英美文化刊物,有关国内文化的介绍与融入少之又少,教材方面两种文化的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语言生态环境失衡。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大学英语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三门教材中国文化比重最低2%、最高仅有6%左右,这些直观的数据说明了教材上的缺失。高校英语教材过于重视介绍西方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在国内传统文化介绍与融入上少之又少,纵观国内各个学习阶段学生们的英语教材,内容设计上无一不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有关本土文化的强调与融入则极为弱势,这不符合语言生态环境中二语习得同等重要与平衡这一原则,同时也使得学生们过于关注外来文化,对母语文化持忽视与冷漠态度,引发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师资方面,国内高校英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在文化生态意识上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就不够重视,教学中也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融入,过度批判大学英语、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等极端化情绪的存在也有一定影响。同时,高校部分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积累不足,不具备向外输出、宣传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与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评估机制不标准不完善等,也使得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较为普遍。
3.文学生态学视角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应对
3.1培养学生文化生态意识
高校英语教学中要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生态意识,加深其对于本土母语文化的认识,并在觉醒、反省的过程中完成文化生态意识的创建,这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重要意义,对于英语课堂中引入母语文化也有积极作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立足当前世界多元化潮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在文化生态意识影响下实现二语习得的平衡,在了解欧美文化的同时完成本土文化的输出与传承。
3.2合理设计教材
要以文学生态学为指导,在大学英语教材筛选方面注重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通过合理设计教材内容提高本土文化比重,以文化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将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入课堂,真正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既接触到有趣的西方文化,同时了解到本土文化的魅力,避免语言教学中出现文化沙文主义,走出本土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狭隘界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持。大学英语教材要做好创新,为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供支持,让其在借鉴、学习目的语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能同本土母语文化之间产生碰撞的火花,实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要积极创新英语教材内容,实现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融入,积极探索二者能够融合的主题与契机,突出个性化创新,让语言教学的目的与文化内涵更为清晰,全面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人文精神,让学生思想上、人文素质上更进一步。
3.3树立教学文化生态观
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树立文化生态观指导个人教学工作,除了引导学生积极接触并了解西方文化之外,还要提升个人本土文化素养,承担起输出、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责大任。教师要顺应本土文化融入教学这一潮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文化生态意识,将优秀的本土文化融入一线课堂,渗透到学生的英语教学中,从而其提升其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培养优秀人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采取重视双向文化的生态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纠正以往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以双向文化教学为核心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改变以往本土文化单向被动的局面,通过积极创新教学内容、组织专题讨论、引入中英文化经典作品赏析等举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语习得过程中两种文化的重要性与价值,改变中国文化失语局面。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面对文化生态失衡带来的影响,要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做好新时期中国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融入,积极探索高校英语教学发展新道路,打造优质的跨文化交流课堂,满足高级语言人才培养需求,实现高校英语的进步与创新。
【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