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之情感策略教育论文
当前,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英语学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策略纳入了情感教学的目标的范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应致力于“知情并进”,即在使学生高效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他们心理品质得到升华,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相一致的。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确立情感教学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智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情感表现的方式来看,教材中有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这一类情感因素往往体现作者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情感,是物、景、人、情融为一体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操,具有很强教育导向。利用显性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深入体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应加工提炼教材中所蕴涵显性情感因素,在课堂上有节制地发挥出来。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自己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所想,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把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自然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学生用书》中Module10Unit1.Project的Agiftforthefuture一文中,教师备课时就应该挖掘文中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担忧,对在全世界推广可再生性能源的倡导,从而能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情感,教师在课前就要深入体会,课堂上就能把这种感情带入课堂,教学中就能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在自然语言习得的同时,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其次,要善于用语言表达对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既需要语言的准确性、简明性和逻辑性,也强调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富有情感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提问,循循善诱的点拨,深入浅出的启发,并辅以直观教具或多媒体手段,把情感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学生用书》中Module9Unit3的话题是颜色的意义。颜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是各种各样的色彩渲染我们的生活,生活就会单调乏味。就国家而言,国旗、国花代表了颜色对该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国家象征。就文化而言,丰富多彩的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教师可抓住中国国旗红色的意义,还有我国的精粹文化——京剧中的脸谱表现了我国人民运用颜色勾画人物性格的能力,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渲染了色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了解不同颜色的意义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声情并茂,在讲述国旗和脸谱颜色时应饱含深情,以自己的情感调动、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第三,要善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同时,善用表情或非言语能够加强表达情感的作用。非言语会补充和加强有声语言的表情,强化语感,能有效地传递情感、诱发情感。教师应驾驭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面部、体态表情)的表现艺术,充分表现教材中蕴涵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隐性情感因素是指教材内容中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透过字里行间仍然会体味、感受到文章中所隐含的情感。这种隐性深刻的情感因素一旦被挖掘出来就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效果,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运用发掘情感策略对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是有效的做法。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仔细品味琢磨教材,发现蕴含于课文深处的情感;在备课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引发情感,凭借想象可以弥补教材内容中所缺乏的表面情感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洞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运用语言和表情来充分表达这种情感,这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师生情感共鸣的环节。
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情操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情操的陶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非一堂课所能解决的,一堂课只能反映学生情感体验或情绪上的变化,而对学生高尚情操形成上的促进作用需要英语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
【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之情感策略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