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面子观的差异的文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西面子观的差异的文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面子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中西文化对于面子的定义与涵盖内容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着交际中礼貌言语对于面子的协同。了解不同文化在协同面子时所使用的礼貌原则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 中西文化 礼貌原则 差异
一、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面子是人们交际中的心理现实,而维护面子是言语交际的最终目的,并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但是,两种语言对面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地协同交际双方的面子却不无差异。
二、中国的“面子观”与西方的面子理论
1.中国的“面子观”
虽然脸面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给脸面下个定义却非易事,其中广受引用的定义是由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提出的。他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当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失去面子”则是由于不能遵照行为法则,以至于在别人看来出处于不利地位。在中国,面子是调节和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面子行为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中国人为了面子,一般不会轻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即使是一时不能满足他人的请求,也会采取其他一些不久或补偿性的行为。这样,就达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中国人的面子观念虽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但中国人对“面子”的爱护,“面子”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确是无与伦比的,“面子”时常支配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2.西方的面子理论
在西方,面子的概念最早是由Erving Goffman 提出来的。他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积极正面社会价值。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社会人,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 面子就表现为个体拥有的社会形象。后来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消极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希望有自己的地域权、行动权、不被打扰的权利;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自由不受侵犯,不愿个人的拥有行动和自由受到干涉。理想的情况是在交际中每个人最好要顾及他人的面子需求。然而,面子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交际者在一切交际中都必须谨慎措辞,恰当得体,既要维护积极面子又要维护消极面子。
三、中西面子观的差异及不同的礼貌原则
1.中西面子观的差异
对比中西方对于面子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的面子观在其定义和所包含的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从定义上看,汉语的面子是指个体在所处社会群体中取得的良好公众形象,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群体取向。“面子”这一准则是以跨越个人的社会单位为导向的,从社会单位出发再引向各个具体的个人。这一准则本身具有一种社会建构力,它可以维护社会的凝聚力。每个具体的个人并不那么着意自己的脸面,而更注重他所属于的那个社会圈子的脸面。“保全脸面”和“丢失脸面”之间的分界线不是根据个人及其行为环境来划定的,而是顺沿个人所属的那个社会圈子的边界。对保全或丢失脸面起作用的不是单独的行为环境,而是某一社会圈子中所有行为环境的总和。 而从Brown和Levinson的定义来看,西方对于面子的定义是以个人价值观为基础的,面子是一个公共的自我形象。“面子”这一准则是着眼于个体的。它的社会涵盖面及其延伸均可在这一点上找到其施展的空间和局限。这一准则针对个人及其行为,更确切地说,是针对个体行为所处的情境。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下得以展现和保护他的“脸面”;要是他在某个情境下“丢”了脸面,很可能同时又“保全”了他在其它情境条件下的脸面。每个具体的个人在他的整个言行中怎样来处理某一行为的“丢面子”问题并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面子所包含的内容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在中国的面子观中,协同“面子”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中,面子不仅包括积极面子还包括消极面子。在其的消极面子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个人自由,即维护他人自由的言语行为就是维护他人的消极面子,属于礼貌言行;任何可能阻碍他人自由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面子,是不礼貌的。“自由”被视为解释和衡量礼貌言语的一条重要准则。在西方,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为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因此英美国文化则侧重于“独立”的礼貌面子策略,偏重“消极面子”。
2.不同的礼貌原则
两种文化对于面子的理解不同最终会导致其礼貌原则的差异。在Scollon夫妇所提出的面子系统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常将交际对方置于一个尊敬和等级的礼貌面子体系之中,而西方人常将交际对方置于一个一致性的礼貌面子体系。不同的礼貌原则最终会导致其协同面子策略和寻求礼貌交际的言语行为的不同。
在中国社会,人们惯用“头衔”和“敬辞”。尽管世界上的许多文化中,人们都使用尊称、敬语,或谦称,但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运用尤其突出和独特。汉语中的称呼自成体系,“他称”、“对称”和“自称”的表达方式仍纷繁多样。然而,某一种称呼方式在汉语言文化种被认为是得体,但在其他文化里却显得不为妥当;相反,另一种称呼在汉语言文化中可能唐突无礼,但在其他文化里又会十分真诚亲切。例如,在中国,头衔+姓的称呼或者用“敬辞”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适宜的,而这种称呼在西方,特别是英美国家却使用得非常有限。
“谦逊”是一种美德。但中国人和英美人对谦逊得理解和表达却不尽相同。比如,在对待恭维和赞扬的反应上,英美人的反应常常是感谢,因而采取一种迎合的方式,
四、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很重视面子,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为了面子,人们会采取各种说话方式以避免对面子的伤害。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然而,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面子的定义和所包含内容方面的不同,以及两种文化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是没有礼貌的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关注不同文化对于面子的协同,关注不同文化的.礼貌差异,可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Scollon, R. &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陈虎强.论面子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1):111–115.
[3]陈融. 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86,(04).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5]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02).
拓展阅读:中西文化主要差异对比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摘要:本文对中西文化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从中总结得出了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即: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道德观念方面的差异、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四个方面, 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分析, 进一步阐述了四种主要差异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 差异对比; 影响;
要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要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深入地理解。众所周知, “文化”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 广义上的“文化”涵盖面十分广泛, 它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文明的总和, 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而精神文化是指人类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上层面上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这种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机构。“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很多, 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在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对中西文化有深入的认识, 才能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1 式上存在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表现在中西方人在思维模
思维方式的含义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换句话说, 思维方式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层次的部分。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结构型的, 而与此不同的是,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直线型的。反映在日常交际中, 这种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则具体表现为:中国人喜欢以隐晦含蓄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意思和想法, 而西方人则较喜欢以直白的方式来进行传意。对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为利义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交往中, 西方人重利轻义, 中国人则相反, 重义轻利或利义二者兼顾。第二为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关系。中国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而西方人则强调个体性和分析性。差异之三是中西方的感情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差异之四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极具意会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极具直观性。比如我们在文章或生活中喜欢用暗示, 或者喻古论今, 这种含蓄的表达需要我们去意会, 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这与西方人的直接表达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2 念的差异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其次表现在中西方人的道德观
道德实质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它包括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中西方人道德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 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很少受到异族侵扰的历史, 因此, 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就要更加的稳定, 文化积淀相当浓厚, 理想化的情况相对较多。而与此不同的是, 西方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长期地受到蛮族的侵扰太多, 从而各种外来文化会不断地融合在一起, 文化历史沉淀较少, 故其现代化的程度较高。其次, 从道德观念上看, 中国人强调中庸之道, 并以此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比之下, 西方人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他们坚信, 只有竞争, 优胜劣汰, 人类才能得以生存下来, 注重个人的不懈奋斗和积极进取。再次, 从道德思维和模式上看, 中国人偏重个人的感性经历, 即个人的情感领悟和体验, 注重经验的习得, 而西方人则注重理性思辨, 即强调以论证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人和事。
3 念的差异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再次表现在中西方人的价值观
西方强调个体主义, 而东方则强调集体主义。从中西方的哲学起源来看, 自古以来, 中国人奉行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 这正是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产生条件。而西方哲学观里的“天人相分”即把大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 这就为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由此, 中国人崇拜集体主义, 而西方人则崇拜个人主义。
长期以来, 中国人一直都持有“大一统”的理念, 随着历史的演变, 封建社会的这种“大同”“统一”的思想和观念逐步演化成为如今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与中国不同的是, 西方的文化是一种高度融合性的、兼容并蓄的文化, 有极强的现代感。既然西方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 那么, 是比较注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多样性的, 强调多元论。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文化的多元性集中体现在西方人的自我为中心及自主独立的行为方式上。在中国, 人们都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而在西方国家中, 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这些都是中西文化中价值观念差异的一个侧面。
4 中差异西上方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中西方人的宗教信仰的
宗教的影响力在西方社会和文化中是极其深远的, 它关系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里要着重提出的是, 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中的影响力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不论是国家政权运转、公共管理, 还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上都留存有经受宗教影响的痕迹。而中国, 从古至今, 都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虽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存在, 但宗教对人们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力比起西方国家来要较小。由于受到宗教的较深的影响, 西方国家形成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习俗。而中国的习俗则主要受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成分比较多样, 许多习俗是多神论与古代礼仪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 像祭门神、财神和拜菩萨等习俗都属于类似的情况。
5 结语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了解语言根植的深层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 它包含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的和抽象的形式。本文对中西方文化主要差异的四方面进行了对比, 即:中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对比、中西方人道德观念的对比、中西方人价值观念的对比和中西方人宗教信仰的对比, 简要阐释了两种文化的不同, 并深入分析了四种中西方主要文化差异在各自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及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J].外国语, 1996 (4) .
[2]宋艳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成才之路, 2009 (27) .
[3]赵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7 (2) .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的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西教育文化差异11-07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写作范例论文12-05
从文化视角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08-10
中西文化差异在旅游消费的影响论文08-16
从饭桌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08-10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导致文化不可译的因素10-10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文化论文09-18
关于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11-15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