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4-09-12 11:32:27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精选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1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不仅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专业素质成长的表现,更是教师学会关注学生的成熟期见证。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学生的爱,尽管这个学生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从中可见师爱的不凡与难能可贵。师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艺术。

  一、师爱是一种付出

  虽然说师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师爱也是一种忘我的牺牲和付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自觉责任感的无限付出、普遍包容的耐性考验、全面而持久的关爱。

  自觉责任感的无限付出。从整体来看,教师不仅投身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传授科学文化和培养学习能力;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还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为独立自主、善于合作的现代新人。从个体而言,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他们差别性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尽心尽力地为学生着想,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费心,甚至还要为学生的错误行为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这些教师责任感来看,本质上是一种无条件无限制的责任感的付出。

  普遍包容的耐性考验。师爱的普遍性即教师的关怀必须面向全体的受教育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无论学生成绩的好还是差,无论学生是听话守纪还是顽皮倔强,无论是学生家庭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学生相貌漂亮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用一样的爱对待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包容他们的不足。这样,师爱才会融化师生间的隔阂及对立,达到师生间的共同进步。

  全面而持久的关爱。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培养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因此,师爱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自己所教科目和课上的关爱,还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课外都应从始至终地热爱学生,任何情况都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更不应把学生当出气筒。

  二、师爱是一种收获

  当教师在默默地对学生付出时,自己也会从中逐渐取得回报。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师爱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收获。他们在教学中取得成就,在学生中获得感恩,在教育中实现发展。

  在教学中取得成就。师爱作为教师、学生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基本前提,能使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准备一节生动的课堂。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听该教师的讲课,也更容易培养起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容易在课业上取得好的成绩和表现。而学生的成长进步对教师就是最大的安慰,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精神回报。

  在教学中实现发展。师爱不仅存在情感中,还存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当中,并通过此表现出它的水平。师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流露,还包括教师专业语言的运用,处理学生特殊情况的能力和技巧的发挥等。在这样的长期实践中,教师不仅能学会巧用师爱,还能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自身职业的发展,促进教师生涯的成长。

  三、师爱是一种艺术

  首先,师爱是基于师生间的一种情感,所以尊重是首要的前提。师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基础。另外,由于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还需要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这不仅是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也是师德的要求。其次,师爱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应该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从而带动学生的共同进步。然而,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不等于对学生的正确和错误的行为都同等对待,过分施爱,而应该做到宽严统一。只有真正做到严而不凶,宽而不松,才能真正发挥师爱的效用,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师还必须明确师爱的误区。师爱要平等,但不能强制。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讲究方法和艺术,把自己的意志、观点强加给学生,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它不但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接受,反而变成他们的一种无形压力和枷锁,进而对相关的教师和科目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学生本身智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师爱是一种情感

  师爱不仅是一种专业技能的表现,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集智慧、理智、道德、美感于一体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通过关爱去了解学生,用心灵去问候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欢乐、担忧等精神世界。借助这样的情感交流,读懂自己的学生,鼓起学生上进的欲望和勇气。同时,在关怀的过程中,用内心的爱教导学生学会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这样的情感交流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温暖,也让学生在关怀别人的过程中体会明白爱的真谛,从而引导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其次,教师通过师爱的尊重与信任,从内心肯定学生的价值,给予他们成长的信心。尊重能让学生在内心学会自我肯定,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充分发挥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的天赋、才能,相信他们对社会都能有所贡献。从中消减学生内心的挫折感,增强自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这样不仅在教学中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在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时,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增强其自尊感,促进他们的转化与成长。最后,师爱运用同情、理解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同情和理解是一种理智的爱,它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有心理、生理等缺陷的学生在温暖中勇敢发扬乐观主义精神,树立奋发向上的思想和信心,不断战胜自己,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正是由于师爱的情感,通过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能更好地与自己的学生进行交流,使双方的情感都得到更好地良性发展。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2

  目前,现代教育的发展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以人为本”的声音几乎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段论述虽然发表于上个世纪中叶,但对于我们新时代的教育还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一是以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二是以真挚的爱,才能化解顽童之愚顽;三是以真情的爱,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四是以崇高而无价的奉献精神,才能真正的爱每一个孩子。

  一、爱是平等的关怀

  我们提倡老师与孩子平等是指老师要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与孩子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有满足感与幸福感,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现在,我每天在处理班级中的事情时都不忘提醒自己:我所做的一切尊重了孩子的权利了吗?记得有一次在大课间活动做《跳绳游戏》时,为了防止活动秩序的混乱与意外,我把几个能力差的和比较顽皮的孩子留在一边让他们抡绳或做裁判,这种举动从表面看来是正确的,但当我看见陈谋无精打采的表情时,我马上感悟自己的失策,因为我剥夺了他的自主权。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调整,让他们自由选择角色,到结束,其实也没出现什么偏差,相反他们在活动中很兴奋、很快乐!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师爱要全面、公平。“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二、爱是理智的尊重

  尊重学生,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学生不是物品,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的人来对待,即使对待后进的孩子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偏见,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多跟你的学生说“你行”、“你能干”、“好样的”。也许在某一天你会发现,他真的做得很好,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样做了之后,你常常会看到被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的表情,既让学生虚心接受了你的观点,又避免了师生间因批评而起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要比直接批评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直接批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听你的话,照你所说的去做了,但其实心里并不一定信服于你。所以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爱学生就要深入地爱,宽容地爱,理智地爱。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爱是真情的体贴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

  在我多年的从教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带来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及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开展班级工作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小学生是很敏感的,也是很脆弱的,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感觉到老师的爱。如:班中某位孩子生病了,如果你恰好有事不方便家访,那么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就不失为一种师生关系的良好开端,今天来了之后,你的一声“好点了吗?”会令他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又或者你可以问问其他的小朋友知道他的情况吗?这样让整班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又譬如天气冷了,一句“别忘了加件衣服”会令人倍感亲切;或帮着能力差的学生系红领巾,掸去身上的尘土,所有这些都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爱,而一旦你付出了真心的爱,我相信那一定会有回报的。

  爱是一种需要,孩子们更喜欢得到来自老师的爱,感受老师的温情,希望被老师喜欢,希望得到老师细心的呵护。我坚信爱能改变一切。

  四、爱是叩击心扉的动力

  不要对表扬过于吝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回答,只要有一点是可取的,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不要轻易否定。平时,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我所教的班级有个叫张某的学生,身体长得结实,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但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其他老师都说他朽木不可雕也!而我则主动与聊天:“如果你在学习上也像在运动场上那样奋力拼搏也一定会很棒的!”我们经常在一起谈生活,谈理想,还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耐心地辅导,肯定他在学习上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赞美犹如阳光”。通过这件事让我懂得:教师要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用爱去叩击学生的心弦,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做到“润物细无声。”

  五、爱是默默地奉献

  “爱,是一种给予,而给予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无声的爱。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要用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品德,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努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而是喜欢去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所以,当我看到有学生乱扔垃圾时,我不会直接批评他,而会随手捡起他扔的垃圾并放到垃圾桶里,这时他会脸红地低下头;当我走进教室,看到黑板未擦时,我会拿起黑板擦把黑板擦干净,这时该值日的学生内心肯定会产生歉疚……渐渐的,黑板也有人代劳了,校园里多了许多捡垃圾的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即使我们的学生成绩不算是一流的,但他们的思想品质必须是健康的。

  师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应该建立与人为善、和谐融洽、充满爱心、人格高尚的师德环境,用真诚的爱去打开每个孩子的心门。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3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为典范,犹如恒星吸引行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亲其师而信其道”,以高尚引发高尚,以诚信培育诚信,丝丝缕缕,薪火相传,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在学生心坎。那么,作为班主任,就更应当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师爱有别于父母对子女的本能之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师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师情操。因此,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功能也就具有多样性。

  1.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动机)就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主体仰慕的对象,使主体产生对它追求的意识。这就是人们愿意模仿所崇敬、爱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师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建立爱的关系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师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这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不断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反应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诚相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化自己的`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班主任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相反,如果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不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和关心,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讽刺,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对自己的挖苦和惩罚,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教育当然得不到预期的目的,弄不好甚至会事与愿违,老师的“一片好心”,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大大削弱了班主任的威信。相同的个案,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爱”还是“厌”,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3.师爱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策略。

  师爱的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

  1.师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了解和鼓励。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有的放失,是师爱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在他们的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二是指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理解是指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时,当学生有委屈向教师诉说时,当学生犯了错误请求教师谅解时……这正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的时机,正是需要教师理解、需要教师关怀爱护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理解、关怀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也应有“理解万岁”。

  3.班主任工作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极生”。

  所谓的“两极生”指的是表现好、成绩好的“尖子生和表现差、成绩差的“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尖子生”的成绩和荣誉过分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那么,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具有师爱的班主任应懂得,其实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如果我们能适时开一些“治疗”心灵深处创伤的良方,相信有一天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

  4.严格要求是师爱的特殊表现。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当然,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越严越好,班主任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严而得当,并且还要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分严格掺入九分感情之蜜,这样的甘露才能滋润幼苗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格”,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来约束自己的学生;二是严而有“度”,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三是严而有“恒”,即是要求班主任工作应持之以恒,这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四是严而有“方”,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刚柔并用,寓刚于柔。

  总之,说不尽的师爱是那样圣洁,它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人民的重托,寄寓着长辈对下辈的殷切期盼,如泰山巍,如东海宽;道不完的师爱是那样的无瑕,似阳光普照一视同仁,似雨露把大地洒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付出而不图回报。在班主任的队伍中我只是一名新兵,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探索,以真心真情去爱学生,呵护学生,总有一天,一片月华将换来满天星光。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4

  摘要: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关键词:

  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

  从二十岁的青春年少到五十岁的鬓白老年的我,三十年弹指一挥间,风雨兼程,岁岁芬芳。忙碌而充实的从教岁月匆匆而过,甜蜜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涌上心头。我知道,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算不上优秀,更谈不上有什么突出贡献,但我敢自信、大胆地说:我一定是教育的忠实热爱者!扎根基层教育的奉献者!

  “育苗有志逸闲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多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深深地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微不至,爱得无私无畏。只有发自内心真诚的爱才能打动学生,教育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现所带的班级不知多少届了。记得我曾教过的三年级有一个班,刚接手这个班时,班级中有个叫韩××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个孩子像个刺猬,谁碰他他扎谁,总和同学们发生矛盾。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我知道他的爸爸发生车祸成为重度残疾,母亲弃他而去。在失去母爱的单亲家庭中长大,还要照顾意识不是太清楚的父亲,幼小的心灵要承受怎样的负荷?又如何再经得起伤害?掌握这些情况后,我在班级中召开了一次主题队会“伸出你的手,温暖我的心”,号召同学们奉献爱心。我带头捐款,并将我小孩穿小的衣服打包带到学校。放学后我叫上班干部一起将大家的捐款和衣物送到他家。孩子没想到老师会登门造访,小脸蛋激动得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泪花。我牵着孩子的手说:“以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是你的亲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告诉我们,好吗?”孩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只顾一个劲地点头。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变了,再也不和同学们打架了,变得特别有礼貌了。从家访时我看到孩子没有像样的桌椅做作业,趴在床上或高高的饭桌上写作业,第二天,我自己掏钱买了一套学生桌椅,亲自送上门给这位孩子,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我所做的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想,它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一定是巨大的,因为五年来,我见证了这个孩子的茁壮成长。

  班里四十多棵幼苗,我都一样的关心,一样的疼爱,一样的劝勉,一样的教辅,不需家长礼包相送,也不必家长酒席谢师,师心明如镜,岂能容纤尘?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孩子们连接在一起的,甚至于从学校延续到家里。为了和孩子们的心灵靠得近些,更近些,让孩子们亲我师,信我道,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这些孩子,不乏优秀生,但更多的是学困生。我需要他们消除从小被灌输的对老师过度敬畏的心理,让他们看到,在家庭中,老师就和爸爸、妈妈一样是个可亲的人,从而使其喜爱老师,喜爱老师的课,喜爱上学习。

  记得我教过的班级中有个叫肖××的同学,调皮,好动,倔强,让课任老师很头疼。虽然谈过无数次话,但收效甚微。作为班主任的我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一次,在征得他本人和家长同意后,我带他回家做客。辅导他做完作业后,我们不再谈学习,而是聊家常,聊他的爸爸妈妈,聊他开心的和委屈的事,聊他的希望和理想。孩子从一开始的紧张逐渐到谈笑风生,直至放声大笑,我暗喜,教育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平时,我多关注他、关心他,只要他有一丁点进步,我就在班上表扬、鼓励他,树立其自信心。经过我耐心的说服和对他的关心,他开始有了变化,开始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再肆意妄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学期下来,这位学生从顽皮、捣蛋、无心向学转变成一名乖巧听话、勤奋好学的优秀学生。回过头去想想,教育的成功不就是爱吗?我真正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工作中,有欢笑,也有眼泪,但什么时候我都没有退缩。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给学生以示范,给学生以热情,给学生以动力,给学生以爱心!也许这是我能够带给学生的最珍贵的东西。我不能在你们前进的道路上都撒上鲜花,所以我不想做春蚕,也不愿意是蜡烛,我更愿意是一个园丁,让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灿烂地开放!

  冰心老人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位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三十年来,我用生命与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对话,用青春的热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默默地构筑着教育的大厦。从教经历告诉我:要做一个好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获得成功,必须把整个心灵都要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师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立娅.师爱铸就师德之魂[J].教育教学论坛,2010(1).

  [2]次旦扎西.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是师德之魂[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4)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5

  摘要:

  本文对师爱的德育效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要提高德育效能,班主任必须成为爱的艺术家,给学生施以爱。

  关键词:

  班主任师爱德育效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从一个人的心理、生理发展来看,也是他们心理定势形成的不可替代的时期,这正是一个人生长高峰期、心理转折期、受教育的最佳期、违法坠落的危险期。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可以使人终身收益。所以我们每位班主任必须努力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尊心、自爱心,从而激发他们积极的、主动向上的动力。

  德育的核心是育人,它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德育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是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充满爱的有效交往过程。要提高德育效能,班主任必须成为爱的艺术家,给学生施以爱。因为师爱是理解教育奥妙、开辟学生心灵的钥匙,能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并使学生产生爱的能力,进而升华为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所以爱的教育是爱国主义基础情感教育。

  一、师爱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和师爱,只有这两种爱是无私奉献、一无所求的。但师爱又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情感和心灵的融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正确方向进步。学生只有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会向其敞开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德育效能,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效能。前几年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除数学外其余科目都不及格,我想利用这“闪光点”来调动他的积极性,请他帮班上数学成绩差的同学补习,目的是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信心。不料,我刚刚讲完,只见他绷着脸讲:“你说得多好呀,我为大家,谁为我?”一边说着一边打着口哨走了。他为什么这样?我连续进行多次家访发现,原来,他三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但父亲性情暴躁,很少给他关心爱抚。针对了解的情况,我决定用我的一颗慈母之心给以爱,使他情感上得以安慰,理智上得以调整,自尊心获得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拾“家庭”的欢乐。有一次他的脚扭伤,我陪他去医院回来的路上,他竟扶着我的`肩上哭了,他说:“老师,人家都说世界上母爱最伟大,可我从小失去了她。今天,我才真正得到这比母爱更伟大的老师给予的爱,这种爱使我树立信心,对生活充满勇气,老师,我一定用你给我的爱去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在全体任课教师帮助下,他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一切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后进生的心里同样有着对美的向往、爱的渴求,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面对我们的学生,决不容许有被爱“遗忘”的角落。

  二、师爱最能挖出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潜力

  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在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信任时才会调动起内在的自我教育力量,才会对自己的言行有责任感,才会使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从小性格孤僻、自卑又自傲,往往以自己的方法对待社会、评价自我,以自己的情绪对待学习。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体会到师爱必须从疏导启迪心灵入手,调动其内在的自我教育潜力,因为教育心理学指出:调动人与人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如果教师既对学生投射殷切的希望,又能根据学生的成功发展的可能提供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可以转化他的自信心,成为推动他前进的动力。

  我给那个学生讲了很多古今中外奋斗者成长的过程,让他知道人的一生不都是平坦的大道,而面对生活中的崎岖小路应如何做,面对前进道路上坎坷不平又应如何拿出勇气去战胜,我告诉他“强者是创造机会,弱者是等待机会”,要学会主宰自己,永做生活的强者,让他明白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要做进取者,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拿出100%的努力来争取。我为他创设各种机会让他在学习生活中增强信心、勇气。还利用他字写得好这一条件,让他担任黑板报编辑,在开家长会时,由他在黑板报上写大标语、画图案。当这一切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肯定时,他内心表现出欣慰喜悦之情。他开始主动接近教师、同学,能畅谈自己的思想。这一切使我深深体会师爱可以挖掘出内在潜力,使师生间心理距离贴近,使学生产生努力向上的自我教育力量。

  三、师爱最能抓住教育契机,创造互爱环境,使师生感情共鸣

  按心理动力场分析: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心理空间进行,这种空间可以是父母的爱护,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互爱环境,这样才会使德育产生效应。

  我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学校的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各种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集体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催人奋进的环境里,让每个学生获得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美好的心灵相互映照,以赤诚的胸襟相互温暖,以坚定的信念走向明天,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价值的人,从而体现出人生的真正价值。

  无数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学生没有感到受教育却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事实又同样有力地证明了德育的无声渗透――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持久的教育效果。我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爱的情感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升,使学生从爱父母、爱同学到爱事业、爱祖国,爱的情感一层一层升华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活动主题鲜明,让学生唱主角,让他们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不仅增强才干、增进友谊,而且使师生间、同学间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不留教育痕迹时都受到终身难以忘却的教育。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6

  摘要:

  师爱是师德之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的就没有教育。这无疑说明了师爱的重要性,它是教育的一切前提。

  关键词

  教师;学生;教育;师爱;重要性

  我国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根草去。”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冰心也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得先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霖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是教育人的高超的艺术。苏联的高尔基曾经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的言语都道出了,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还应该充满智慧。这说明了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师爱是教育的一切前提。师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溺爱是一种过渡的给予,同样会使孩子遭受到毁坏。在“国培计划”的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部分提出了“没有师爱是师德之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的就没教育”。可见师爱在整个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我认为新时代下的教师除了关爱学生还提到了要严慈相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等。有教育爱心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爱学生是符合教育对象心理需求的。人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一个人生活在被别人尊重和信任社会当中,他的心里是充实的,心理是不恐慌的,自信心就能够表现出来;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这个心理也没有完全能排除。假如在教学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级捣乱,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不能从正面得到你们的承认,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叫你们意识到我,正视我的存在,这是被极度忽略而怨愤性地表现自己存在的极度情绪化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发展下去人格可能变得极其消极。帮助教育这样的孩子,怎么才能解决好呢?就是要使他渴望得到人的尊重的需求得到正面的满足,教师的爱在这方面是不可小视的。通过爱使他那种渴望理解,渴望承认,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才能够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师爱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育中的爱什么样的爱呢?要向家长爱孩子那样爱学生,但是教师的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有区别的:

  第一,父母对子女的爱产生于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的爱则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之上,它是对祖国对事业的责任感之上生发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爱,教育性特点最为明显,而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养育呵护性比较突出(父母最怕孩子生病,最怕孩子吃不好,最怕孩子冷着或热着等等)。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爱,家庭性比较明显,而教师对学生的爱,社会性比较突出。家长爱孩子不是说没有考虑到的孩子将来,但和老师相比,家长爱孩子带有家族性的考虑,如: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光宗耀祖,光耀门庭。有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艰苦而又偏远的农村,所以他告诉正在上学的孩子:你爸你妈就这样了,大字认识不多,就希望你将来能够走出去,给咱们争光等等。

  第三,父母的爱只是施之于子女,而教师的爱是对全体学生。也不乏有些家长爱别人的孩子的,不仅有,有的还胜过爱自己的孩子。老师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来爱学生,这话不错!但教育爱不能停留在这个程度。父母爱孩子,或者是溺爱,或者是苛刻的爱,如奉行打是疼,骂是爱;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恨铁不成钢等。提倡老师要向父母那样爱学生,有的教师真的像有的父母那样来对待学生。也表现出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甚至奉行打是疼骂是爱的方式。所以,教师还是要认识到师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同,保持理性的爱学生。教师的爱不能没了要求,要严格合理的发挥师爱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课外的`一句关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无疑也会给学生的心头带来一丝温暖。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行动体验,教师的爱更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尊重。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我们老师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在教室放飞的是梦想,守护的是老师不变的信念,黑板上写下的是坚贞,擦去的是名利,粉笔画出的是彩虹,留下的是艰辛的泪滴和勤劳的汗水,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正应征了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根草去”的教育誓言。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让我们每一个当老师的发挥师爱的重要性,做一个完善的教师,做一个富有师爱的老师。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7

  爱,是一种神圣的情感,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接受。而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责任是鲜花,沁人肺腑、芳香居家;责任是朝霞,催人奋进、给人希望;责任是法码,量人品质、论人身价。踏上教师这个职位不知不觉半年多了,从选择做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清楚地明白,教师这一职业注定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财富,有的只是平凡与那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另谋职业,但我却深信着这平凡中一定还参杂着一份不为人知,神圣的辉煌。而要铸造这份辉煌,心中需积淀那份无私的爱,因为“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心中需承担一份责任,因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一、三尺讲台、无悔的选择

  半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个学生,半年后的今天,我却以一名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将我所学传授给我的学生。我不曾忘记当我第一次踏进教室,我第一次看到那一群孩子,我仔细打量着每个面孔,那么童真,我知道他们也同样好奇地看着我,只是比起他们我更紧张。当我勇敢地踏上讲台写下我的名字,听到孩子们响亮地叫道“刘老师”时,多么神圣的称呼啊,这一句老师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学的过程比我想象地要艰难,24岁,我想我也是个孩子,而此时,我却要给56个天使讲授正确的人生观,给他们营造一个愉快的上课环境,教他们知识、教他们

  做人的道理。每当我的学生出现些小问题,每当我身体不适,每当我开始有恐惧迷茫的时候,走在校园里,一个立正敬礼,一句老师您好,都像是一种无形地激励,是啊,小小的三尺讲台,既然选择了,就注定要甘于平凡,既然选择了,就注定要终身无悔。

  二、用爱浇出最美的花朵

  心理学家分析,人在做任何事情时无非有三个原因作为动力。一、爱。二、需求与利益。三、责任。爱是万事之源,爱是最简单也最永恒的动力。而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来源于内心,来源于责任。当然这里的爱也分为很多方面:

  1.爱岗敬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工作更是如此。教师的工作承担着教书育人这一非常伟大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规范自己的每句话、每次言行,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认真备课、谨言慎行是教师最起码的原则。虽然这份工作没有常人眼中那么光辉,也承担了更多期待,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中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2.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每当他们用那种无邪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就不自主的把他们看成我自己的孩子。我一直坚信,教师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中介,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科学知识外,更需要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一位家长和我说,若干年后,可能老师讲过的数学知识已经不记得多少了,但是那些人生道理却历历在目。

  其实爱是相互的,爱是可以感受到的。坦诚的讲,工作之前我并不是十分喜欢孩子,有时候看到身边的老师对孩子如同自己孩子般喜爱我还不是很理解。但同时我又渴望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老教师告诉我,爱永远都是相互的。当我尝试着像个妈妈一样去爱护他们时,当我弯下腰笑着擦去他嘴角的米粒,当我蹲下去给玩耍的孩子系上鞋带,当我批评完孩子时给个轻轻的拥抱,当我更用心地给个别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当我的语言更加风趣,当我越来越爱他们时,我真的发现,他们也同样爱上了我。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也得到了他们同样地尊重。当我告诉他们这节课上数学时,得到的回应是“耶”而不是“唉”;当过节时,我也会收到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也别礼物,这一切都那么美好,这一切都源于爱。

  3.平等地去爱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小个体,老师也有人之常情,难免会对某些孩子更喜欢些。但是每个孩子都应当得到平等的爱,并且他们需要平等的爱。对待孩子不能按照成绩去简单区分,要做到“细心、耐心加爱心”,看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多一些鼓励与表扬;看到学生犯得一点小错误,多一些宽容与帮助。多一些锻炼与信任,少一些包办与放任

  三、用责任感悟每个孩子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给了教师这个行业高度的评价,但是也有人说:“教师是良心上的工作”,这句话又似警钟在提醒我们,人们赋予这个行业太多特殊的性质,教书育人、受人尊重,同时也肩负了太多责任。教师的责任感来源于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爱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责任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我记得有时候看到别的老师工作很忙下班后仍然坚持批作业,原来还不是很理解,我想作业实在批不过来就不批了吧,反正也不耽误什么。后来才明白,我们要求孩子每天写作业,老师批作业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批作业的认真程度不仅影响着孩子本次作业的效果,也很大层面反映着教师工作的责任心。

  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引领孩子成长的导师,责任感是作为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有了这份责任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也能一辈子“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小学教师,我深感教育的崇高,教师的伟大。我想我没有丰富的经验,但我有满腔的热情,一个爱学生的心,还有一个负责任的信念。我希望教育是快青草地,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在上面奔跑,希望他们能自由放飞自己的梦想,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情操为他们播撒下爱的种子,让学校成为孩子快乐成长成才的平台。我愿意用爱心去与学生平等交流,用责任心去感悟学生,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相关文章:

浅谈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11-16

浅谈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12-06

男装文化内涵中的风格化探析11-22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礼仪文化03-19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论文06-13

浅谈《红楼梦》中的干亲文化叙事03-26

浅析颜色词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03-16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03-06

浅谈图书馆在文化市场中的作用03-1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浅谈的论文02-20